第六百零二章 傷亡慘重

等了兩天,風浪稍微小了一點,這時,五千只皮筏也已充氣完畢,皮筏是由羊皮充氣後做成,有一人皮筏、二人皮筏和四人皮筏,主要以雙人皮筏居多,不能載馬,只能划槳前行。

第一批衝島的隊伍已經集結就緒,約一萬士兵,全部都是漢軍,這種危險的衝鋒當然是由漢軍來完成,不可能讓契丹人衝鋒在前,漢軍坐享其成。

蕭惟信凝視片刻遠處的海島,喝令道:“出擊!”

‘咚!咚!咚!’戰鼓聲敲響,一萬士兵扛着皮筏子,吶喊着向海中奔去。

他們跳上皮筏,開始奮力划槳,一時間,海面上佈滿了無數的小黑點。

覺華寺的鼓樓是島上的最高建築,目前也是宋軍的指揮中心,苗順利手執一架單筒望遠鏡眺望着海面,他和韓望爲爭這家望遠鏡差點翻臉,直到範寧保證,會盡快給韓望也做一架,韓望這才把這個寶貝讓給了苗順利。

苗順利看了片刻,咧嘴笑道:“這幫蠢貨,還以爲用皮筏子能登島?”

他立刻喝令道:“出十艘福船,把這幫龜兒子送去喂龍王!”

‘嗚——’低沉的號角聲吹響,令旗揮舞,停泊在海灣內的十艘萬石福船駛出,每艘福船上有四百人划槳,三百名士兵作戰,以弓箭和火箭爲主,戰鬥力十分強悍。

海面上佈滿了數千艘皮筏子,黑點點一片,他們奮力向二十餘里外的覺華島劃去,海面上雖然顯得風平浪靜,但微微起伏的海面依然帶着巨大的推力,海上的推力是向岸邊,使遼軍士兵劃得格外艱難。

半個多時辰才劃了六七裡,很多士兵都累得筋疲力盡。

這時,島上隱隱傳來號角聲,不多時,只見十艘龐然大物出現北方海面上,數十根長長的槳片就像百足蟲的腳,正劈波斬浪地向皮筏子衝來。

很多士兵都嚇壞了,掉頭向岸邊逃去,但已經來不及,第一艘大船衝進了皮筏子羣中,掀起的波浪頓時衝翻了數十艘皮筏子,驚得其他士兵大喊大叫。

但真正的危險卻不是波浪,而是來自頭上的箭矢,一支支箭矢如雨點般射下,不斷有士兵慘叫中箭,遼軍士兵紛紛舉盾抵擋,但箭矢不止是傷人,更重要是傷皮筏子,一隻只皮筏子被箭矢射穿,迅速漏氣,皮筏子承受不住士兵,開始翻沉了。

十艘大船分別衝進了密集的皮筏子中,越來越多的皮筏子翻沉,兩次衝擊,便只剩下兩成的皮筏子,零散地漂浮在水面上,水面上到處是呼救的士兵。

一名將領低聲勸苗順利道:“看樣子用的是漢軍,範相公不是說,儘量爭取漢軍士兵投降嗎?”

苗順利很不情願,但範相公的原則不能違背,他令道:“船隻可以救援落水敵軍。”

島上鼓聲大作,緊接着令旗揮舞,十艘大船紛紛將軟梯拋下去,緊接着又來了幾艘大船,前來救援落水士兵。

所以士兵必須扔掉兵器才能被救上船,就算很多沒有被撞翻的皮筏子也紛紛投降。

這一戰只打了大半個時辰,一萬漢軍全軍覆滅,溺水淹死或者被射死大三千餘人,有六千七百餘人成了宋軍的戰俘,逃回岸上者不足百人。

蕭惟信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遼東半島此時已是冰天雪地,但雪只下了一場,還沒有積很深,大部分地區都只積雪到腳踝稍上部位,雖然雪不深,但天氣寒冷,人們也儘量呆在家裡不願出門。

在這冰天雪地裡,一支萬餘人的軍隊正列隊疾行,這支軍隊正是從平島上岸的宋軍,他們在今天營口附近登陸,沿着遼河平原的東部邊緣,靠着千山山脈,一路行軍北上,直撲兩百里外的遼國東京遼陽府。

這支軍隊由韓望親自率領,他已得到確切情報,此時東京城內只有三千勇武軍守衛,勇武軍便是遼國的鄉兵,待遇差、裝備差,士氣低迷,也只要以渤海籍士兵爲主。

遼國的東京路便是從前的渤海國,他們佔據了富饒的遼河平原,號稱遼國糧食,是遼國比較富裕之地,同時渤海國人技藝較高,使東京路也成爲遼國的兩大工匠集中地,另一處是南京路,也就是幽州地區。

東京路正常有駐軍十萬人,它們沒有和大宋接壤,並不承擔防禦大宋的責任,只是鎮住渤海國人,同時負責防禦高麗,在鴨綠江口的保州有駐軍三萬,前不久又調騎兵兩萬去支援南京路,這次蕭惟信率五萬人去攻打覺華島,一下子抽空了遼陽府的軍隊。

整個東京城只有三千勇武軍鎮守,這也難怪蕭惟信掉以輕心,遼國立國一百多年來,還從未有哪支敵軍進入過東京地界,宋軍的懦弱膽小,在契丹人心中已根深蒂固,蕭惟信更想不到宋軍會從海上殺來,尤其是冬天,沿岸都是浮冰,船隻怎麼可能靠岸?

但他卻忘記凡事都會有特殊,在耀州遼河入海處口因淡水含量大,冰層凍得很厚,但再向西走數十里,就有一段兩裡左右的沿海沒有結冰,宋軍就是在這裡上岸。

兩天後的下午,一萬宋軍抵達了東京城,此時南城城門還沒有關閉,有兩百餘士兵在門口把守,不少進京百姓來來往往。

這時,一支千餘人的遼軍從南面列隊走來,看相貌不是契丹人,而是漢人,應該是漢軍,其實不用看相貌,在遼國不騎馬的軍隊,也只有漢軍。

不多時,這支千餘人的遼國漢軍便抵達了南城門外。

雖然漢軍地位低,但比勇武鄉兵還是要高一點,人家是正規軍,他們只是看門護院的雜軍,上不了戰場。

爲首都頭不敢小瞧,連忙跑了上前,躬身道:“按照規定,請交驗軍牌,便可入城!”

爲首都頭是渤海族人,不會說漢語,說得是契丹語,騎在馬上主將顯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他忽然把一錠金子往地上一扔,頓時把都頭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只見寒光一閃,不等都頭反應過來,只聽‘咔嚓!’一聲,人頭已落地。

馬上主將大吼道:“搶奪城門!”

他縱馬向城門奔去,其他一千士兵吶喊着跟隨他衝進了城門。

這支千餘人的漢軍正是由宋軍裝扮,其實不光是他們,後面的一萬宋軍都穿着遼軍的軍服,宋遼兩國打了百餘年的戰爭,誰手上沒有幾萬套對方的軍服?

也正是這支軍隊裝扮成遼軍,所以他們經過人口密集的遼河平原時,纔沒有驚動遼國人,一路順利殺來。

等城頭的勇武軍士兵將吊橋拼命搖起時,宋軍已經殺進城內七百餘人,即將衝上城頭。

遠處一片樹林內,韓望看見城頭上的遼國大旗被斬斷了,他立刻大吼一聲,“殺進城去!”

“殺啊!”

躲在樹林內九千士兵奔跑出來,向兩裡外的東京城奔去,這時,剛剛關閉城門再次開啓,吊橋落下,前鋒軍隊已奪取了城門。

一萬宋軍殺進了兵力空虛的遼國東京城,城內變得天翻地覆起來。

範寧的軍紀很嚴,他給宋軍定下了三條規矩:老人不殺,婦孺不殺,漢人不殺,至於錢財,主要搶國庫和宮殿,帶不走的糧食、兵甲一律燒掉,馬匹則帶走。

兩天時間內,皇宮和國庫被搶掠一空,趕出宮女後,宋軍將皇宮一把火燒掉,連同糧倉、國庫也一起燒燬。

這兩天也少不了激戰,不少契丹人和渤海人衝出家門和宋軍激戰,皆被屠殺殆盡,前後被殺的青壯男子和渤海族工匠達一萬九千餘人,這裡面就有三千名造船工匠。

被搶掠的豪門貴族達四十三戶,被俘虜的貴族和官員達兩百人之多,這也是範寧要求的,多抓貴族和官員,用他們來和遼國交換被抓的平民。

另外,宋軍又從東京飛龍苑繳獲馬匹兩萬餘匹,收羅到拉貨雪橇數千架。

兩天後,一萬宋軍趕着滿載財富的數千架雪橇和兩萬多匹戰馬離開了東京城,東京城的數萬平民在宋軍走後,洶涌地衝進了糧倉,搶掠沒有燒燬的糧食。

這是發生在熙寧元年十一月中旬的一件大事,百年未遭兵災的遼國東京城被宋軍攻破,積累了百年的財富被掠走,被屠殺的契丹和渤海族男子達一萬九千餘人,宋軍不按常理出兵,使遼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和恥辱,東京皇宮和太廟居然被宋軍一把火燒燬了。

這個消息在三天後才傳到還在興城縣和宋軍對峙的蕭惟信耳中,蕭惟信驚得當場暈厥,被衆人搶醒,他甦醒後放聲大哭,但哭也沒有用了,他隨即留下五千軍隊,率領大軍趕回東京城。

除了向天子請罪,蕭惟信已經沒法向朝廷交代了。

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
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四百一十章 潼關稅吏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二百九十五章 甕中殺鱉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港備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三百二十一章 臨時回家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六百零七章 異族異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職(中)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八十九章 終於進帳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