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

國王高薄被關在一間小屋裡,這裡是他囚禁不聽話妃子的地方,位於城堡最高處,四周是冰冷的石壁,高高的石壁上有一扇很小的窗戶,厚重的鐵門,光線昏暗,高薄心中充滿了恐懼,軍隊悉數投降,他信任的大臣也被殺死,支持他的日本武士也全部死亡,高薄發現自己沒有了任何依靠,到了衆叛親離的地步。

這時,鐵鏈子‘嘩啦!’聲響,高薄連忙撲到門前,鐵門開啓,從外面走進來一名年輕英武男子,穿着官服,腰挎一柄佩劍,在他身後跟着另一名男子,高薄一眼認出,就是那個斬斷吊橋鐵鏈的武士,他心中一陣害怕,向後退了兩步。

來人正是範寧,他身後跟着徐慶和孟員外,範寧打量一眼這個國王,冷冷道:“我們是宋朝軍隊!”

旁邊孟員外還他翻譯了,高薄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高麗軍隊,而是宋朝的軍隊,他腿一軟跪下,顫聲道:“我願意臣服宋朝,爲大宋之臣!”

“現在不是你願不願臣服大宋的問題,而是你的國民願不願再承認你。”

這句話讓高薄絕望地低下頭,這也是他最害怕的結局,他知道自己殘暴不仁,被國民恨之入骨,一旦被自己交給國民,他還有活命嗎?

範寧看了看他又道:“你想不死也有機會!”

孟員外把這句話翻譯給他,高薄眼睛一亮,連聲道:“我願意聽從安排!”

範寧點點頭,“只要你以國王的身份,制訂國書,同意耽羅國併入宋朝,並同意耽羅國成爲大宋的一個州,我們就送你和妻兒去宋朝京城,在那裡度過餘生,這是你唯一活命的機會,你自己考慮,我給你半天時間!”

聽我翻譯,高薄絕望地匍匐在地上,這是他祖宗的基業,就這麼丟失在自己的手中嗎?

孟員外忍不住道:“無論你同不同意,耽羅島都歸大宋了,只是體面和不體面的問題。”

這句話一針見血,高薄陡然醒悟,這是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宋朝體面奪取耽羅島。

想通這一點,他便不再猶豫,連聲道:“我同意!同意這個交易。”

現在他只求自己和妻兒不死,其他的祖宗基業之類,他已經不在意了。

範寧點點頭,回頭對兩名隨行的官員道:“帶他去草擬國書,然後把他和妻兒送去二號船上!”

不多時,範寧帶着高薄簽署的國書和王印,來到主堂上,他把國書遞給了趙宗實,耽羅國和高麗一樣,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所有的重要文書都是漢文寫成。

趙宗實仔細看了一遍這份同意耽羅國併入大宋的國書,有了這份國書,大宋吞併耽羅國便在法理上沒有瑕疵了,這不光是對高麗的證據,更重要是對內一個交代。

趙宗實心中大喜過望,笑問道:“他就這麼輕易答應了?”

範寧冷笑一聲道:“他只求活命,只看重自己,對他而言,祖宗的基業並不重要,否則他就不會那麼殘酷對待自己的子民了。”

這時,一名士兵進來稟報:“啓稟使君,耽羅國子民大部分都到了。”

趙宗實點點頭,“我們去看看吧!”

城堡外面的空地上,站滿了黑壓壓的百姓,大約有四千人,大多面黃肌瘦,衣不遮體,主要以老弱婦孺爲主,年輕青壯基本上都被抓去當了兵。

不少人正和自己的女兒抱頭痛哭,這些年輕女孩兒都是從城堡裡解救出來,被高薄強佔的少女,不少人還成爲日本武士的玩物,宋軍攻佔城堡,將她們全部釋放回家。

緊接着,一袋袋糧食以及牛羊被士兵從城堡裡搬運出來,在人羣前面搭着一座高臺,上面跪着十幾名高薄的官員,幾乎都是佞臣和酷吏,他們雙手反綁,嚇得面無人色,他們的家都在城堡內,已被士兵抄沒,所有糧食財物和其他財物一起堆放在高臺前。

這時,狄青一聲令下,十幾名大被士兵押送到人羣中,他們立刻被憤怒的人羣拳打腳踢,瘋狂撕咬,只片刻,十幾名大臣都喪命在百姓復仇的怒火之中。

這時,士兵開始給百姓發放糧食布帛以及牛羊,按照人頭髮放,每人都有厚重的一份,原本驚懼不安的百姓頓時喜出望外,縱情歡呼起來。

第一步是收買人心,第二步則是商談歸宋問題。

二十幾名德高望重的長者被請進城堡,衆人圍坐成一圈,

趙宗實緩緩對衆人道:“大家都知道了,我們是宋朝軍隊,據我所知,你們的祖先也是從中原過來,是中原隋唐時代的鮮卑人,你們的祖先已成爲宋朝百姓,生活安穩平靜”

趙宗實說一句,孟員外翻譯一句,把衆人的情緒穩住了。

趙宗實又繼續道:“耽羅國已經無法再長久存在,你們自己也知道,高麗一心想吞併耽羅島,日本派武士前來,也是佔據耽羅島,把它作爲北攻高麗的根基之地,大宋水軍也需要一個補給休息之地,所以我們希望耽羅島加入大宋,大家也回到自己的祖先之國,成爲大宋子民!”

說到這,趙宗實暫時停了一下,觀看衆人的反應。

孟員外翻譯後,衆人頓時議論紛紛,這時,一名老者情緒激動地嘰裡呱啦說着什麼?

孟員外翻譯道:“他說是不是要讓他們離開故土,遷到大宋去。”

趙宗實笑道:“你告訴他們,這裡將成爲大宋的一個州縣,他們不會離開耽羅島,他們的子孫都留在這裡,會分給他們農田,並且不會徵稅,而且會新建學校,修建橋樑和碼頭,總之他們生活會越來越好。”

旁邊範寧也道:“你在補充一句,他們可以選擇,願意成爲高麗的臣民,我們會送去高麗,願意成爲日本的臣民,我們送去日本,願意成爲大宋的子民,那就留在耽羅島。”

孟員外高聲給衆人翻譯了,片刻,所有人都跪了下來,“我們不想離開故土,願意成爲大宋子民。”

接下來三天,宋軍忙碌地給當地百姓搭建房屋,軍醫給他們看病,文官們則忙碌地登記人口,十幾名養馬官則巡視全島,考慮規劃養馬之地。

範寧則在一片草原上學習騎馬,耽羅島北面有一片寬二十餘里,長八十餘里的草原,原本是耽羅國養羊養牛之地,中間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正是因爲有這樣一片天然牧場,歷史上元朝軍隊佔領耽羅島後,便將它作爲養馬之地。

五千匹運來的馬都散放在草原上,士兵們搭建了巨大的馬棚。

學習了兩天騎馬,範寧基本上可以騎着一匹小馬緩緩而行,第三天,範寧在明仁和明禮的帶領下,開始環遊耽羅島。

明仁和明禮是在福州學會騎馬,兩人騎馬都很熟悉,很快便將範寧遠遠甩在後面。

“這傢伙簡直比騎驢還慢!”

明仁抱怨一句,飛奔上去大喊道:“阿寧,還是我們帶着你吧!”

範寧和徐慶趕了上來,範寧罵道:“你們倆是餓死鬼趕去投胎嗎?我讓你們當嚮導,你們只管趕路,什麼都不說,不想當嚮導就別當了!”

明仁見範寧生氣了,連忙賠禮道:“別生氣,第一次當嚮導嘛!經驗不足,經驗不足!”

範寧瞪了他一眼,指着周圍的大片森林問道:“我來問你,這片森林有多寬?”

明仁和明禮這兩天騎馬逛島,已經對這片島爛熟於胸,明仁給範寧介紹道:“這座島基本上是由草原和森林組成,北部是草原,中間是山地,分佈着大片森林,只有南部和西部沿岸有農田,人口也集中在這兩個地方,這個島盛產柑橘,當地人用柑橘釀酒,滋味很不錯。”

兩人吸取教訓,放慢馬速,給範寧介紹道:“島上溪流很多,淡水一點不缺,農田至少有幾千頃,養活這裡的人已經足夠了,島上百姓主要靠捕魚、採珠和種田爲生,聽說山中還有一處銅礦,伴生金銀,但產量不大。”

“農田離這裡有多遠?”

明禮向路前方一指,“再向前走十幾裡就能看到農田了,都是清一色的水田!”

範寧抽一鞭馬匹,加快速度向前方奔去。

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燈會(下)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十四章 回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
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五百一十章 莊園集結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四百二十六章 收買內應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八章 我爸是侍郎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戰關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四章 客串教授第三百零四章 兩件大事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燈會(下)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十四章 回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四百零一章 讓他徹底閉嘴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