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

上京,夜裡悄然下起了小雨,大街上的行人稀少,上京雖然是遼國最重要的都城,佔地極大,但城內的建築卻千奇百怪,數量也不是太多,有來自西方粟特風格的平頂疊加式建築,也有來自宋朝的飛檐斗拱式建築,還有很多契丹生番風格的長尖頂木屋,還有很多草原的大帳蓬。

上京有十幾條大街,最重要的大街便是中大街,用石板鋪砌道路,中大街最北端就是皇宮,大街兩旁分佈着數百戶豪門權貴的宅子。

夜裡,中大街的行人也很少,這時,幾名騎馬人來到一座大宅前,翻身下馬,快步走進了大宅。

這座大宅便是遼國宰相耶律乙辛的官宅,此時,書房內燈火通明,耶律乙辛正坐在桌前玩賞一株三尺長的紅珊瑚,這是上次郭奎給他的,一直放在東京別宅,他長子派人送了回來,耶律乙辛酷愛收集各種寶石明珠,他收藏的各種珍寶至少有數十大箱。

這株珊瑚晶瑩剔透,品相完美,在燈光下呈現出迷人的光澤,堪稱珊瑚中的極品,令耶律乙辛愛不釋手。

這時,門外有人稟報,“二公子回來了!”

耶律乙辛連忙道:“讓他進來!”

片刻,走進來一名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身材中等,長一張長臉,酷似耶律乙辛,他便是耶律乙辛的次子耶律武康,耶律乙辛有五個兒子,長子耶律文康官任渤海港防禦使,常駐渤海港。

次子就是眼前這位耶律武康了,曾任侍衛軍統領,現在賦閒在家,另外幾個兒子都是小妾所生,不太被耶律乙辛看重。

耶律武康跪下行禮,“參見父親大人!”

“一路辛苦了,見到郭懷信了?”

耶律武康負責和宋朝聯繫,那位養子耶律善畢竟只是男寵,很多機密之事耶律乙辛並不想讓他參與,只是讓他負責送送信之類,具體和宋朝交涉,還是要靠親生兒子來做。

耶律武康去年乘船去了仙鹿島,接收了宋朝送給他們家族的重禮,仙鹿島令耶律乙辛十分滿意,有了這座海外大島,他們家族便有了退路。

仙鹿島在宋朝的幫助下已經開始建設了,兩千名日本勞工正日以繼夜的在島上勞作。

耶律乙辛的四子耶律雲暉和兩個管事以及數十名家丁目前就在仙鹿島上。

家族城堡已經修建到一半,佔地兩萬畝的小型牧場已經建立起來,已經有了三千隻羊和兩百頭牛。

既然宋朝誠意十足,耶律乙辛當然必須要有所回報。

耶律武康剛剛從東京遼陽府趕回來,他從懷中取出一封信交給父親,“這是郭懷信讓孩兒轉交給父親,是範寧的親筆信。”

耶律乙辛精神一振,連忙打開信件,果然是範寧的親筆信,信中明確要求他說服耶律洪基,讓幽州的軍隊支援東京遼陽府。

這封信來得正是時候,這兩天遼國朝廷正在討論增兵東京府的方案,爭論激烈,遲遲拿不出一個明確的方案,範寧這時候便提出了要求。

耶律乙辛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他當然明白範寧提出幽州軍隊增援遼陽府的目的,看來宋軍的目標並不是遼陽府,而是燕山府,目前幽州地區駐紮了八萬大軍,其中五萬軍隊就是從遼陽府調過來,把這五萬大軍送回遼陽府,那南京道的防禦怎麼辦?耶律洪基會贊成這個方案嗎?

耶律乙辛很爲難,在目前爭論的幾個方案中,都沒有把南京道的軍隊調去東京的計劃,自己如果倉促提出,又怎麼能通得過?

........

次日一早,耶律乙辛覲見天子耶律洪基。

這幾天,耶律洪基也是在爲增兵東京遼陽府之事而煩惱,雖然宋軍在東京道運走了十萬漢民匠戶,沒有攻擊城池,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會再來。

還有宋軍在東京道北部襲擊契丹生番部落,造成了嚴重人員傷亡,至少有二十個以上的部落失去了聯繫,東京道兵力太少,確實要增兵了。

但現在遼國的軍隊人數銳減,八萬人在渤海覆滅,還有十二萬大軍被困井陘,這就二十萬大軍沒有了。

整個遼國只剩下二十六萬軍隊,西京大同府三萬,東京遼陽府三萬,南京析津府八萬,中京大定府兩萬,上京臨潢府十萬,這是遼軍目前的兵力部署,那麼該怎麼調兵。

現在朝廷有兩個方案,第一個意見是募兵十萬,使總兵力能達到三十六萬,另一個方案是從上京調三萬軍支援東京,這兩個方案支持者各半,令耶律洪基十分爲難。

這時,宦官在門口稟報,“耶律相國求見!”

“宣他進來!”

不多時,耶律乙辛快步走了進來,躬身行一禮,“參見陛下!”

耶律洪基嘆了口氣,“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朕真的不知該如何調兵去東京道啊!”

耶律乙辛不慌不忙道:“微臣正是爲此事而來。”

耶律洪基坐下道:“朕願洗耳恭聽!”

“陛下,現在的兩個方案其實微臣都反對,一是招募新兵,方案看起來很好,但制定方案的人卻沒想過,我們拿什麼招募,招募新兵按照慣例,每人要給十貫安家費,那就要掏出百萬貫,目前府庫內的結餘只有六十萬貫,要負擔整個遼國的財政開支,簡單說,我們根本無錢招募新兵。”

耶律洪基點點頭,“這一點朕也考慮到了,確實財政困難,招募新兵暫時不太現實,那是不是要分上京的軍隊去東京?”

耶律乙辛深深嘆口氣,“陛下,應該是二十萬大軍拱衛京城,現在還要分兵出去,臣深感憂慮啊!”

“你的憂慮是指什麼?”

耶律乙辛向北邊指了指,“陛下覺得他們真的臣服了嗎?”

耶律洪基頓時醒悟,耶律乙辛指的是草原鐵勒各族,遼國正是爲了壓制草原各族,纔將統治中心從東京轉到上京,就在年初才鎮壓了克烈部的叛亂,他們怎麼可能真的臣服?

耶律乙辛又繼續道:“現在我們壓給草原各部的賦稅比之前還增加了一倍,草原各部的憤恨可想而知,一旦上京駐軍減少,草原各部一定會再次蠢蠢欲動,而且上京只有十萬軍隊,要保住東京道,至少要調五萬軍隊過去,只有五萬軍隊的都城,陛下不覺得危險嗎?”

耶律洪基一陣心煩意亂,他確實沒有想到草原部落的威脅,現在耶律乙辛提醒了他,他才意識到,上京的軍隊還真不能輕舉妄動。

“那.....那該如何是好?”

“陛下難道沒想過調南京道的軍隊去增援東京道?”

“你是說幽州?”

耶律洪基心中一驚,他連連搖頭,“幽州是在最前線,易縣已經失守,如果把幽州軍隊調走,南京道恐怕就保不住了。”

耶律乙辛苦笑一聲,“陛下,南京道的軍隊是以步兵爲主,偏重於防禦,八萬大軍分散在各個城池,如果大宋二十萬主力北攻,將南京道的軍隊各個擊破,八萬軍隊一樣守不住南京道,不如留三萬軍隊死守幽州,調五萬軍隊去防禦東京道,只要保住幽州不失,宋軍攻下其他城池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耶律洪基有點意動了,南京道大部分城池都是空城,意義不大了,只有幽州城有數十萬人口,如果死守幽州,放棄其他城池,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耶律乙辛看出了耶律洪基已經動心,他再添一把火道:“陛下,微臣是宰相,必須要以宰相的關注來說話,東京道是我們最大的財稅來源,決不能被宋軍佔領,而南京道對遼國的財稅貢獻已跌到一成,屬於雞肋,作爲宰相,微臣更看重東京道,東京危急,不能再猶豫了。”

耶律洪基想到東京道的稅賦財源,心中便是一緊,東京道對他們太重要了,不能有半點閃失,可南京道那邊………

猶豫一下,耶律洪基又道:“是否讓奚人和渤海部發兵支援?”

耶律乙辛嘆了口氣,“陛下覺得他們會出兵嗎?”

確實不太可能了,奚人和渤海部的四萬軍隊剛剛喪身海底,再讓他們出兵,自己也開不了這個口。

他最終被耶律乙辛說服了,無奈地嘆口氣道:“就依相國的方案,留三萬軍隊死守幽州,平州的五萬軍隊立刻支援東京道。”

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後人物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來臨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來臨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
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後人物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三百六十九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六百三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婦回門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來臨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二十一章 勇奪魁首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來臨第二百三十章 離京返家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