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佔領易縣

三名巡哨士兵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被偷襲的士兵用棍子打暈在地,宋軍也秉承範寧的囑咐,對漢軍士兵儘量不殺,以活俘爲主,當然,這也要看情況,不能迂腐,兩軍陣前,你不殺對方,對方就要殺你,那就是愚蠢了。

像偷襲城池這種情況則可以避免屠殺,飛虎隊很快便發現了城頭上的三十餘名士兵都睡着城樓內,士兵們用竹管向城樓內吹進大量迷藥,只片刻,三十幾名士兵昏迷不醒了。

南城頭上除了百名宋軍斥候外,再沒有別的士兵,這讓宋軍斥候們都有點驚訝,他們都沒有想到易縣的防禦竟然是如此稀鬆,簡直就是走過場,白白浪費了這麼堅固高大的城池。

另外十幾名士兵都在城洞內睡覺,這裡避風、暖和、乾燥,睡覺很舒適,僅次於城樓,飛虎隊營將李建率領五十名斥候將最後十幾名守軍堵在城洞內,他們只得乖乖跪地投降。

一里外,楊文廣目不轉睛地盯着城門,城頭上沒有任何動靜,他心中有點不安,難道是自己判斷失誤,飛虎隊遭遇埋伏了?

不可能!楊文廣告誡自己要冷靜,耐心等一等。

就在這時,城頭上出現了火光,城門開始緩緩放下,周圍士兵激動得歡呼起來,楊文廣狠狠一拳砸泥土上,他起身翻身上馬,對手下高聲道:“進城!”

一萬宋軍跟隨楊文廣迅速向易縣城內奔去,片刻奔至城下,城門已經大開,營將李建在門口處等候,楊文廣看見了李建,連忙勒住戰馬問道:“城內軍營情況如何?”

“遼軍還在沉睡之中,但卑職擔心一旦發生對軍營進攻,恐怕其他三座城門的守軍會逃走,要不要事先派軍隊在城外堵住他們?”

楊文廣沉吟片刻道:“本來就是要讓遼軍知道,打亂他的後續部署,不用管幾座城門,守軍要逃走就隨他們,集中精力把城中的守軍解決了再說!”

“遵令!”

李建帶着宋軍向城內軍營奔去。

不多時,一萬宋軍已將軍營團團包圍,‘轟!’一聲巨響,宋軍士兵用巨木將兵甲庫外牆撞開一個大洞,千餘名士兵們衝了進去,佔領了軍營的兵甲庫。

此時軍營內的遼軍士兵已經被驚醒,他們都十分茫然,兵器都不在手中,而被收在兵甲庫中,三千多人赤手空拳,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這時,有宋軍士兵高喊道:“我們都是漢人,不想殺自己兄弟,出來投降者將無條件釋放回家,若負隅頑抗,將格殺勿論!”

“我們投降!”

最近的一羣漢軍士兵舉手跑了出來,立刻有士兵將他們押了下去,很快,又有士兵陸陸續續出來投降了。

不到半個時辰,便有兩千五百餘人出來投降,但還有五百人左右沒有動靜。

“給你們最後的機會,再不投降,宋軍將進攻,不會再接受投降。”

士兵一連喊了四五遍,軍營內依舊沒有任何動靜。

楊文廣感覺有些不妙,向身後的長槍士兵擺擺手,數百名長槍手緩緩向軍營內走去。

就在這時,軍營內爆發出一聲大喊,只見四五百人從營房中狂奔而出,手執木棍、椅子以及其他物品,不顧一切向兵甲庫衝去。

兵甲庫的宋軍亂箭齊發,衝在前面的遼軍士兵紛紛慘叫着栽倒,瞬間便射殺了一百餘人。

楊文廣也厲聲喝令道:“衝上去,殺!”

數千長槍手衝了上去,剩下的三百餘人嚇得紛紛後退,不少人跪地求饒,數十名契丹士兵和將領揮刀衝了上來,契丹人就算睡覺也會隨身帶一把刀,他們不肯投降,想突圍出去。

數百名長槍手一擁而上,亂槍刺出,契丹人紛紛倒地,只片刻,五十餘名契丹將領和士兵全部被刺死,剩下的漢軍士兵見大勢已去,紛紛跪地投降。

他們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楊文廣知道這些人雖然是漢人面孔,實際上已經是遼人了,留下他們只能是禍患,他們遲早還會殺回來,楊文廣便冷冷下令道:“全部殺死!”

哀求也沒有用了,在一片慘叫聲中,最後三百餘人全部亂箭射殺。

從軍營出來,卻只見李建帶着士兵押送着一百五十餘人走來,李建上前稟報道:“這些都是其他三座城門的守城士兵,他們不願逃走,主動投降。”

楊文廣點點頭,“把他們和其他投降士兵安排在一起,天亮後釋放他們。”

..........

天漸漸亮了,宋軍已經控制了整個易縣,他們也不是秋毫無犯,幾乎所有契丹人的府宅都被士兵查封,契丹人和他們家眷都被送到軍營暫時關押,楊文廣畢竟是老將,他並沒有屠殺契丹人的想法,而是給他們一點糧食,讓他們自行離去。

易縣雖然九成以上都是漢人,但並沒有出現無數漢人歡天喜地跑出來歡迎宋軍北上的情景,大街上冷冷清清,城內居民都十分恐懼,家家關門閉戶,從窗縫和門縫向外偷看。

楊文廣關心的是糧食,他帶着幾名將領來到易縣倉庫,易縣一共有三座倉庫,一座縣庫,一座州庫,另外一座隸屬於南京道,縣庫和州庫都是地方糧庫,糧食不是很多,縣庫內有兩萬石糧食,州庫有七萬石,基本上都是去年的稅糧,還沒有解押去南京道。

但隸屬於南京道的糧庫卻是戰備糧庫,一共有十座倉庫組成,主要是給進攻太原方向的遼軍提供後勤補給,糧食二十萬石,草料十五萬擔,還有大量兵甲物資,以及無數冰凍在地窖裡的羊肉。

楊文廣大喜,有這麼多糧食,足夠他的軍隊食用一年了。

這時,士兵押着十幾名官員過來,州官是一名契丹人,嚇得戰戰兢兢,面如土色,縣令是一名漢人,三十餘歲,倒是神情自若。

楊文廣看了他們一眼,便道:“不要爲難他們,放他們離去!”

十幾名官員千恩萬謝走了,縣令卻沒有走,楊文廣有點奇怪,問道:“我放你離去,你爲何不走?”

縣令淡淡道:“我是一縣父母官,怎能丟下自己的子民離去?”

楊文廣見他頗有擔當,便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在下孔然,就是易州人。”

“你家人都在易縣?”

“正是!我妻兒父母都在易縣。”

“那你就留下,繼續出任縣令,不過不是遼國的縣令,而是大宋的縣令,能接受嗎?”

孔然猶豫一下道:“可我是遼國進士出身!”

楊文廣擺擺手,“以前你做什麼我不管,我只關心你以後,只要你能兢兢業業做好縣令,我自會向小范相公表你的功勞。”

孔然深深行一禮,“身爲漢人,願爲故國效勞!”

楊文廣心中跟隨他來到縣衙,只見縣衙門口站着幾十名長者,他們見孔縣令過來,連忙上前圍住他,“孔縣令,官兵沒有爲難你吧?”

孔然抱拳對衆人道:“各位鄉親,我現在還是縣令,不過已經是大宋的縣令了,感謝大家的關心!”

“只要孔縣令在,我們也願意改旗易幟,迴歸大宋。”

孔然連忙把楊文廣介紹給衆人,“這位楊老將軍,就是楊延昭之子,楊繼業之孫,是一位寬厚的長者,大家有什麼要求或者疑問可以向他提出來。”

楊家將的故事不僅在大宋廣爲流傳,在燕山府也同樣家喻戶曉,衆人聽說這位老將軍便是楊家將之主,頓時肅然起敬,一起行禮。

一名長者問道:“請問楊老將軍,宋軍是臨時佔領易州,還是永久佔領?”

另一名長者也道:“楊老將軍,契丹人和我們相居百年,大家平安相處,懇請老將軍不要殺他們。”

“各位請聽我說!”

楊文廣擺擺手道:“我告訴大家三件事,第一,我楊文廣既然來了易州,就不會再離開,相信以我大宋的強盛國力,以及英明神武的年輕君主,大宋一定能奪回燕雲十六州,這一天不會遙遠了。

第二,大宋是仁義之軍,不會濫殺無辜,對於城中的契丹人,我會放他們離去,不會屠殺他們。

第三,契丹人的財富和縣倉庫裡的糧食,我會分發給全縣百姓,從今天開始,易州的百姓將免稅十年,這是大宋天子給大家的恩澤。”

楊文廣說完,衆老人都熱烈地鼓掌歡呼起來。

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俸之日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
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俸之日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一百八十二章 緊急救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二百零四章 繼續背鍋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定北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六百零五章 完顏計劃(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章 勇鬥小曾布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興農九策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七百一十章 視察民營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