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

十五名年輕的官員整齊地坐在大堂上,有的是同進士出身,有的是太學畢業,他們大多是這幾年被調到海外經略,都至少坐了兩年的冷板凳。

海外經略府就像一個廢紙簍,吏部便將這些沒有背景後臺、出身貧寒的年輕候補官員們塞了過來,短短兩年便來了數十人之多,這兩年大部分官員沒有任何事情可做,在他們快要絕望之時,範寧上任了。

十五人中有五名八品官,十名九品官,年紀都在二十三四,充滿了活力和幹勁。

“各位,想必你們也有所耳聞,琉球府將擴縣之事,威脅琉球府安全的土著人已經被徹底殲滅,擴縣沒有任何障礙,根據朝廷的最新決定,朝廷將從陝西路和河北西路遷徙兩萬戶百姓赴琉球安置,那麼除了現在的澎湖縣和琉球縣外,我們需要再建五座縣城,其中琉球島上四座,小琉球島的主島,也就是琉璃島建一座,每座縣需要縣令一人,縣丞和縣尉各一人,正好就是你們十五人。”

範寧說到這,每個人都開始有點坐立不安起來,目光中透出深深的期待和驚喜,他們心中都是一個念頭,終於熬出頭了。

雖然是出任海外的縣官,但總比坐在經略使府無所事事、蹉跎歲月要好的多。

範寧笑道:“出任海外縣官很辛苦,付出也很大,至少要一個任期後纔有機會轉爲京官,希望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如果不願去海外任職,現在可以提出來,我會退回吏部,另謀高就。”

十五個人都沒有說話,開玩笑呢!退回吏部,這輩子就完了,現在就算不願去也得去,何況大家都願意去海外任實職。

範寧見沒有反對,便笑道:“下面我念名單,然後去找公孫玄策和張博,他們會給大家輔導,如何籌備建立新縣,另外泉州蘇知府和市舶司李提舉也會幫助大家,他們是鯤州第二批官員,蘇知府曾參與籌建漢縣,並出任漢縣縣丞,李提舉籌建晉縣,並出任第一任晉縣知縣,經驗都很豐富,他們會過來和大家交流。”

說完,範寧拿名冊高聲念道:“夏雨,琉中縣縣令,張文華,琉南縣縣令.........”

接下來的時間裡範寧格外忙碌,將各種堆積起來的政務都一一妥善處理。

時間又過去了近一個月,籌備已就緒,出海南下的日子終於要來臨了。

這天上午,範寧在帶着幾名隨從來到港口,泉州港的碼頭主要分佈在晉江出海口的兩側,一共有十座碼頭,其中第九號和第十號碼頭是範氏商行的私人碼頭。

這還是範寧第一次來視察範氏商行的碼頭,明仁有些埋怨道:“父親整天擺弄那些破石頭,不肯來幫忙,你乾脆就是一個甩手掌櫃,你別忘了,範氏商行你還有三成的份子,你別什麼事情都不管,讓我們兄弟整天累得像牛馬似的。”

範寧笑道:“我不是把明軒找來了嗎?幫你們減輕負擔,紡織工坊那邊給他一成的份子,讓他也心甘情願累得像牛馬一樣。”

“這個不用你提醒,我們心裡有數,明軒是自家兄弟,紡織工坊那邊,我們會給他一成份子,但我們還是要人啊!”

範寧想了想道:“朱老爺子不是也有一成的份子嗎?讓他也出點力,派人過來管理。”

明禮嘆了口氣,“他也很幫忙了,再說他自己在泉州也開了商行,由孫子朱霖管理,他沒有精力再幫我們了。”

“朱家的商行做什麼?”範寧問道。

“做瓷器和茶餅,波斯那邊對茶需求很大,他們的茶主要是銷往那邊。”

“那朱家有船隊嗎?”範寧又繼續問道。

“暫時沒有!”

“那就簡單了,把朱氏商行和範氏商行合併,朱家負責宋朝內部物資採購,範家負責外銷,你們就負責海外,採購物資的事情就不用你們操心了。”

明仁和明禮同時搖頭,“這個方案我們考慮過,但是不妥,這是範家的產業,我們兄弟三人每人三成份子,這是最理想的狀態,其實還有一成份子,我們想給三叔和四叔,結果被朱家拿走了,說實話,這件事我們已經很後悔了,若再要朱家摻和進來,很多事情我們就沒法做決定了。”

範寧也知道他們兄弟二人有很強的主見,自己也不好把意見強加給他們,他想了想又道:“那你們就把四叔找來坐鎮商行,朱家那一成份子我給老爺子說,他會退還的,那成份子對他沒有意義。”

兩兄弟大喜,如果朱元豐肯把那成份子退回來,那就太好了,給三叔和四叔各半成,這個家族大商行就撐起來了。

不過讓四叔過來可以嗎?兄弟二人對四叔範銅鐘的成見很深,當年那傢伙可是個好吃懶做的混蛋,兩人疑惑地望着範寧。

範寧搖搖頭道:“雖然我也不太瞭解他的情況,但現在他的酒樓已經從最初的一座變成三座了,這就說明他不敗家,還是在努力創業,他從未找我借過錢,也沒有向二叔和三叔伸手,他向你們借過錢嗎?”

明仁和明禮都搖了搖頭,範寧笑道:“這在他年輕時候是不可想象的,說明他本質很好,年輕時只是不懂事,現在才明白事理,若沒有外面的本錢支持,靠自己積攢本錢開酒樓,真的很不容易,從一座酒樓擴大成三座酒樓,可以想象其中的艱辛,他現在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要養活,壓力很大,我們就幫他一次,讓他泉州做商行大掌櫃,負責對內。”

明仁和明禮商量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如果他真的明白事理了,那由他來坐鎮商行,當然最好,然後我們還在德化買了兩座窯口和一座茶場,這些可以交給明軒打理,四叔就負責商行調度貨物。”

見兩人都同意四叔來泉州,範寧便道:“我會寫一封給四叔,請他來泉州,明禮就跑一趟吳縣,親自請他來。”

“那四叔的酒樓怎麼辦?”

明仁瞪了明禮一眼,“不要什麼事情都依靠阿寧,這種小事,我們處理不好嗎?”

範寧笑道:“這還真不是小事,若處理不好,四叔不一定肯來,這樣吧!酒樓可以交給木瀆酒樓的顧大管事,由三叔一起照看。”

兄弟三人走上了船隊的主船,也是他們最大的海船,這是一艘三萬石的大船,最遠去西非的木蘭皮國,載重摺合兩千噸左右,看起來極爲龐大,就像一座大山停泊在碼頭上。

“這就是我們最大的船,也目前大宋最大的遠海商船,叫做木蘭舟,載重三萬石。”

範寧拍了拍船舷問道:“這艘船能運載多少人?”

“這艘船要五百名船員,四百名槳手,一百名其他船員,還要五百名弓手隨船,還可以跟隨客商五百人左右,裡面至少要存放一年的糧食,船上可以養豬、釀酒,還有一個小集市,光隨船的妓女就有三十人。”

“造一艘這樣大船需要多少錢?”

“這的大商船,工藝很繁瑣,外殼用松木,再用桐油浸製一年......”

範寧瞪了一眼不着調的明禮道:“我不是問你怎麼造船,我是問它要多少錢才能買到?”

明禮撓撓頭道:“有兩種,一種是十六帆,一種是十二帆,我們這是十六帆的,當時我們花了五千貫錢,十二帆四千貫錢就夠了。”

“這個價格應該不算貴吧!”

明仁咧嘴一笑,“木料都是我們從鯤州運來的紅松,又是明禮老丈人的船場,只收了人工錢,當然不貴,若是市價,這艘船至少一萬貫,十二帆的八千貫,這還只是船隻的價格,更重要是買得起,不一定養得起。”

“那你們上百艘萬石海船需要多少船員?”

“不是每艘船都要划槳,去波斯灣那邊必須要用槳船,但去南洋可以利用季風,就不用槳手,但一年只能走兩趟,就像去鯤州一樣,八十名水手就夠了,我們目前只有十五艘槳船,一旦去波斯灣甚至更遙遠的木蘭皮國,不僅要五百名槳手,還要有五百名弓手,那邊海盜太猖獗。”

範寧想了想道:“有海外客商訂這種大船嗎?”

明仁搖搖頭,“萬石以上海船基本不外賣,倒不是朝廷不準,主要能造萬石海船的船場不多,大宋內部都忙不過來,哪裡顧得上海外客商,反正到目前爲止,我沒見過海外商人擁有萬石貨船。”

範寧沉思良久道:“這次我去呂宋,需要五十艘槳船,泉州能籌集到嗎?”

明禮想想道:“五十艘沒有,三十艘應該可以,我們有十五艘,我老丈人有五艘,各大商行再湊十艘,你幾時出海,我們幫你打聽一下。”

“三天後出海,實在沒有三十艘,二十艘也可以。”

“那就沒有問題了,二十艘肯定有!”

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燈會(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
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四十三章 一招鮮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見曹女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燈會(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六百七十章 安撫軍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臨琉球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逐宋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舉報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舉報名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七十二章 隱蔽的相親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計劃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憂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貴客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六百八十五章 視察井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