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

範寧着實沒有想到天子趙禎召見自己,居然是要和自己聊聊開疆拓土的問題。

當然,範寧心裡也明白,這只是私下間的閒聊,估計是自己在科舉面試時的一番話打動了趙禎,若是正式談話,那需要相國和大將們在場,不過那時也輪不到他開口的機會了。

範寧稍微整理一下腦海中的思路,這才緩緩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微臣認爲第一個關鍵是擁有強大的造船技術和一支強大的水軍。”

宋仁宗笑道:“大宋造船技術已經很高明,無論江船、海船,每年造船達數千艘之多,在杭州、明州、溫州、泉州、廣州都有官辦的船塢,同時還有大量民辦船塢,打造的神舟萬石巨船可以遠航萬里,抵達大食,在造船方面朕不擔心,但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朕有點不太明白,難道我們是要去搶奪別的土地,要遠征作戰嗎?”

範寧微微笑道:“建立強大的水軍是爲了保護商船和運輸民船,南洋海盜出沒,南洋的土地上還有很多尚未教化的土著,就算我們不搶奪他們的土地,他們也會來搶奪我們的財物和人口,只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保護移民在海外的安全。”

停一下,範寧又道:“再說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也有利於我們和遼軍作戰,比如遼國大舉南侵,這時我們有一支數萬人的水軍在燕山府營州盧龍一帶登陸,切斷遼軍的後路,使南侵的遼軍腹背受敵,是不是有利於宋軍在戰場上作戰?

微臣一直認爲雖然遼軍有戰馬的優勢,但我們有水軍的優勢,爲什麼不充分利用這種優勢?

再比如我們和西夏作戰,不定非要在延安府或者慶州和党項人激戰,我們完全可以在黃河上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直搗興慶府,相信在水面上,遼軍和西夏軍都遠遠不是我們的對手。”

大宋的造船業極其發達,堪稱站在世界之巔,但無論大宋的君主和大臣們都從未想過,利用發達的造船業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而範寧的一席話,如撥雲見日,使趙禎心中竟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不過趙禎想到的並不是大宋主動撕毀盟約進攻遼國和西夏,而是萬一遼國和西夏大舉攻宋朝時,他們可以利用水軍來攻其後路。

趙禎站起身來到牆邊,刷地拉開了一幅簾幕,牆上一面巨大的大宋萬里江山圖出現在範寧面前。

趙禎取過一根細細的木杆,遞給範寧,“你從地圖上給朕說!”

範寧接過木杆看了看地圖,地圖最北面只到遼東,再向北就沒有了,範寧笑了笑道:“微臣姑妄言之,陛下姑妄聽之!”

趙禎笑道:“你儘管暢所欲言,朕自會分辨!”

範寧用木杆指着遼東以北道:“微臣曾經見到過一幅唐朝的安東都護府地圖,在遼東北方有一條大河叫做黑水,又叫黑龍江,這條大江腹地可以直達契丹人和奚人的老巢。

而在黑水出海口不遠有南北兩座大島,南面大島叫做毛人島,緊靠倭人之國,倭人叫它蝦夷地,當地只有一些土著人生活,此島土地肥沃,森林茂密,草原一望無際,南北東西各長千里,非常適合養馬。

再向北還有一座大島,就緊靠黑水出海口,這座大島微臣叫它庫頁島,面積相當於江南東路,幾乎無人居住。

微臣的意思是說,如果大宋在這兩座大島上建立軍城和養馬基地,一方面可以給大宋提供源源不斷的戰馬,另外一方面爲大宋從水軍進攻遼國北面創造了條件。”

範寧天馬行空的想象,讓趙禎聽得匪夷所思,雖然從黑水進攻遼國老巢有點遙遠,但如果能在那裡養馬,倒是一個極好的辦法。

大宋之所以缺馬,就是沒有養馬之地,宋朝一心想收復河西,就是爲了得到一塊養馬之地,而遼國支持西夏,也是爲了破壞宋朝獲得河西走廊的國策。

如果大宋也有百萬匹戰馬,有了強大的騎兵,宋軍就完全可以和契丹騎兵一戰。

趙禎之所以對養馬基地動心,關鍵在於大宋已經有運馬之船,每船可運戰馬上百匹,而且宋朝海船常年往來泉州和大食,航行數萬裡,完全不懼深海中的風浪。

解決了運輸問題,範寧建立養馬基地的方案當然令趙禎血脈賁張,他立刻喝令道:“給朕把唐朝地圖悉數找來!”

御書房旁邊就是一座圖書庫,裡面有大量書籍和地圖,唐朝留下地圖也有。

片刻,宦官們抱來數十卷地圖,他們都驚訝之極,從未見過官家這樣和大臣談話,兩人居然跪在地上,在地圖上尋找着什麼?

範寧明白趙禎的意思,但他也有點擔心,唐朝地圖上會不會有北海道和庫頁島的地圖?

範寧和趙禎各自打開地圖尋找,這時範寧無意中找到一幅渤海國進貢給唐朝的地圖,他打開地圖,驚喜地發現上面竟然繪有庫頁島,只是標註爲苦寒之地,無人居住,他連忙對趙禎道:“陛下,臣找到了!”

趙禎連忙起身過來,將地圖攤開,範寧指着北面的庫頁島道:“微臣說的黑水出海口外的大島就是它,微臣叫它庫頁島,目前依然屬於無人之島。”

趙禎注視半響,嘆口氣道:“地方倒是不錯,可惜太遙遠,就怕戰馬在船上長途運輸承受不住。”

範寧也發現趙禎對養馬基地更感興趣,暫時還考慮不到水路攻打遼國。

其實攻打遼國倒不急,只要能在北海道和庫頁島站穩腳跟,攻打遼國將來自然會水到渠成。

範寧也不提水路攻打遼國之事,他現在當務之急是讓大宋佔領北海道和庫頁島,日本要到十六世紀末的明朝中後期,才由鬆前氏渡海前往北海道,此時的北海道還是無主之地,生活着少數土著人,完全適合大宋養馬。

範寧微微道:“微臣建議可以運用漕運之法,設立中轉養馬地。”

他一指地圖上的濟州島,“這座大島叫做耽羅島,不屬於新羅,方圓近千餘里,也可以養馬,非常適合做戰馬的中轉地,目前島上有個小國叫做耽羅國,人口不足萬人,大宋可以滅之,將人口遷移到中原來。

這樣,耽羅島就成爲大宋戰馬的中轉之地,從北面的毛人島運輸戰馬到耽羅島,戰馬可以在島上休養中轉,再從耽羅島運送到大宋,一年下來大宋獲得二三十萬匹戰馬完全沒有問題。”

範寧一席話使趙禎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他在御書房來回踱步,對範寧道:“繼續說下去!”

“微臣建議先佔據耽羅島,然後水軍再以耽羅島爲根基北上,佔領毛人島,利用倭國來進行糧食物資補充,也可以招募倭國勞力開發毛人島,十餘年後,等大宋在毛人島完全站穩腳跟,再北上佔領庫頁島,在庫頁島上繼續養馬養羊。

有大海阻隔,契丹人也無法入侵破壞,微臣估計,二十年後,大宋也將擁有戰馬百萬匹,收復幽州指日可待。”

趙禎已經激動得難以自抑,他知道攻打遼國的時機遠遠不成熟,一旦提出來,必然會找到滿朝文武的反對,畢竟檀淵之盟已讓大宋享受了四十餘年的和平,沒有人會輕易去廢除這個盟約。

但建立養馬基地就不一樣,這是大宋朝廷最喜歡做的興辦產業,由於中間有耽羅島爲中轉,又有大宋強大的造船業和遠洋海船爲保障,完全可以施行。

再利用與新羅或者日本的貿易獲得糧食物資作爲後勤補充,趙禎覺得只需要準備兩三年,這個方案便可以施行了。

想到這,趙禎對範寧道:“朕給你三天時間,給朕詳細寫一份可行方案來,一旦朕認可這個方案,朕必有重賞!”

“謝陛下!微臣立刻回去準備。”

雖然範寧的言論讓趙禎心中着實震驚,他也很想知道範寧爲什麼會了解這麼多,但現在他還暫時顧不了這麼多。

趙禎從抽屜取出一面金牌遞給範寧,“這是朕的免召金牌,有這面金牌你可以隨時進宮,不需要稟報!”

範寧接過金牌,躬身行禮,“陛下厚愛,微臣感激不盡,微臣告辭!”

範寧走了,趙禎獨自站在地圖前久久凝視着東北方向,他的思緒早已越過了波濤萬頃的大海,去尋找那一望無際的草原,他彷彿看見百萬匹戰馬在草原上奔騰,從此支撐起大宋強大的戰鬥力。

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發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
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發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權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後的下注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七百零一章 犀利武器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六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四百零四章 矛盾爆發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八十章 一邊倒的殺戮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五十一章 運氣來時擋不住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六百零六章 完顏計劃(下)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七百一十二章 蘇氏兄弟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認慫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四百九十九章 蘇亮進京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機爆發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省試大幕拉開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