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房謀

渭南之地,各個工廠像冶煉廠這樣的動員大會,陸續召開,孫享福的嗓子,到了夜晚的時候,已經啞的說不出話來了,而各個工廠的工人,也在他的編組下,分成了車,弩,箭,制式兵器的步兵和自有工具作爲兵器的最普通工農兵。

當然,也不是說,這些人編組成了兵,就馬上要拉他們去長安上戰場,從明天開始,他們將會接受簡單的列隊訓練,而且,各個生產工廠,晚上也都沒有停工,各種武器,還在不斷的打造,當所有人都開始爲戰爭裝備服務的時候,產量是十分驚人的。

制式兵器,一個晚上就能出好幾千件,至於連弩,戰車,原本就生產了很多用來儲備,現在,也在緊急生產,像戰場上比較好用的連弩,倉庫裡本就存了好幾萬把備用的,現在,再加緊生產一些,估計三天之後,至少有八萬把,這些弩,正好裝備給造弩車間的那幾萬工人,他們都會用。

各式戰車的生產一直沒有停過,因爲要輸送給長安,或者邊關城市做防守,也有兩千多架備用,還有許多生產好的材料,緊急還能再組裝出幾百架。

而且,民用的板車,這裡數千輛的存貨都有,因爲這東西對於農業生產非常有幫助,今年一上市,就獲得了老百姓的好評,現在,全國各地都需要它,工廠的生產量也很大,當孫享福看到這數以千計的板車的時候,頓時心裡就生出了一計。

不能讓這些工農兵,拿着刀劍去跟吐蕃的騎兵對衝,這樣,即便是有百萬人,也會被吐蕃二十萬騎兵衝的七零八落,必須得靠嚴密的陣列,來打一場損失最小的戰爭。

將三米多長的板車排列起來,裝上柴草火油,推行在前列,似乎能夠阻擋吐蕃騎兵的衝擊,畢竟,戰馬是怕火的,如果,將大量的工農兵排在這些火車子後面,用弓箭,甚至,用投石的辦法,來殺傷吐蕃人,效果應該不錯。

所以,排列在後排的普通工農兵,懷裡都要揣一些拳頭大的石頭,等到時候,前排的人扔石頭,後面的人可以往前排傳遞,石頭雨,可比弓箭雨還能傷人。

各種構思和構想,孫享福都給渭南的官員和工廠的管事們講了,讓他們一一傳遞下去,直到他自己的喉嚨實在說不出話來的時候,才疲憊的在臨時入住的地方睡下了。

次日一大早,在長安的房玄齡就得到了渭南通報信息的信使的彙報,得報後的房玄齡大喜,他也不糾結孫享福爲什麼會突然回到關中了,帶着幾個侍衛,就快馬朝渭南趕來,反正長安的兵事,有杜如晦具體負責調度。

當中午時分房玄齡來到渭南的時候,各大工廠的空地,各自的班組長,車間主任,甚至廠長,都在訓練工人走步,轉向,列隊,傳遞石頭,柴草的動作,他們經過一些適應,很快就熟練了。

這些東西,可比他們平時幹活,做事還簡單,其實,自從他們加入這種大羣體氛圍的時候,就開始適應各種排隊,傳遞等簡單的行爲要求,對於孫享福提到的東西,只要不是弱智,基本上都能完成。

看到渭南這些整齊排列的青壯民工,房玄齡突然覺得,孫享福的想法,貌似一點都不瘋狂。

“房相來了。”

“你的嗓子,還是少說話吧!”

房玄齡聽到孫享福的嗓音,只有股辛酸的感覺,因爲沙啞的太徹底了,讓他繼續講話的話,怕是要廢掉。

孫享福也知道自己的嗓門要休息,便將今早起牀之後,畫出來的構想圖推給房玄齡,所有他對戰爭上的構想,其實只要看圖,就一目瞭然了。

房玄齡接過桌上的圖紙,一看之下,頓時眯起了眼睛。

整列的長柄板車嚴密列陣,板車上放滿柴草,分三個方向,將突厥騎兵逼到長安城腳下,推車的人全身鐵甲,他們身後,不遠處,全部都是手持長槍,重盾的工人,這些工人緊密列陣之後,那些長槍,重盾豎立起來,就像刺蝟一樣。

看到這個最前端的陣型,房玄齡就腦補到了很多畫面,以這樣的陣型對敵,除非吐蕃騎兵等柴草車上的火焰燃盡,否則,他們連衝陣都沒也辦法衝,熊熊大火,本身就會燒的一丈多高,長柄板車也有一丈多長,這就是一道戰馬無法跨越的火牆。

在火牆之後,就是長槍重盾的刺蝟陣型了,有這樣的兩道防線在,不管它是什麼兵種,想要跨越,都需要不計死傷。

而在這兩道陣線之後,便是手持連弩,長弓的工人了,最不濟普通民工,他們雖然配有可能用不上的短兵器,但是,主要用於作戰的,卻是石頭,後排會源源不斷的將石頭傳到他們手中,他們只需要甩開膀子,往戰場上面扔就行。

看完了所有的排布安排,房玄齡反倒是覺得,二十幾萬吐蕃軍,似乎也算不得什麼。

然之後,他看到了圖紙下面列出的問題。

第一條就是,板車還不夠,車陣無法形成,想要從三個方向,將吐蕃人圍死在長安城下,至少需要數以萬計的板車排列開來,畢竟,一輛板車,才一米多寬,二十幾萬吐蕃騎兵,四五十萬匹戰馬,所佔的範圍,至少也是長寬幾裡,一個方向,差不多就要七八千,甚至過萬輛板車,而渭南這邊的板車,就算把各個工坊用於工作的全部算上,也只有一萬多輛左右,缺口還有一半。

第二條就是鐵甲不夠,上萬輛板車,一車兩人推,也需要五六萬人,渭南的鐵甲,只夠給這些推車的人用的,而爲了防止吐蕃人的弓箭拋射,前排重盾長槍兵,最好也要配鐵甲,在嚴密陣型下,缺口可就大了。

第三條是人手不夠,想要用這麼嚴密的陣型,將二十多萬吐蕃騎兵包圍,除了長安城牆段,其它三面,每一面至少要有七八里的嚴密陣型推進,孫享福試排了一下,一里地,差不多就要一萬多人,也就是說,光是一面,就要七八十萬人,三面,得要兩百多萬人,渭南,就算加上女工,也才一百三十萬人左右,缺口,同樣差了近一半,外加城牆上還要一定數量的人手,這可是個大難題。

最後一點,就是如何讓吐蕃騎兵,盡聚於長安城下,若是他們四散攻擊城門,那麼,這樣的人海戰術,最多能圍殺一面城牆的敵人,而這麼大量的人數暴露在戰場,隨後死傷的人數,恐怕會非常巨大。

想法雖然好,但真正想要實現,卻是難上加難,房玄齡望着孫享福提出來的這幾個難點,愣了很久,然而,從他的眼神中,孫享福看到的是思考,也就是說,房玄齡認爲,這些條件,其實是有可能達到的。

許久之後,房玄齡目光之中露出一絲決然之色道,“板車其實夠,長安周邊十幾個縣的百姓,今年購置板車的農戶,何止幾萬,他們這一兩日,就會全部到長安城內避難,朝廷可以徵調他們的板車,等戰事結束後,還新車給他們便是。”

聽到房玄齡這麼一說,孫享福頓時眼睛一亮,如果車陣能夠組成,那麼,問題最少解決了三成,一車木材燃盡,至少也要一兩個個時辰的時間,這些時間,足夠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了。

“鐵甲縱使不夠,其實相差也不會太多,長安城內的武庫,加上禁軍身上穿的,至少也五萬多副鐵甲,還有此前被替換下來的數萬套棉甲,加上渭南倉庫的幾萬副,足夠給前兩列的士兵穿上了,至於後排的,其實鐵甲根本沒有什麼用處,因爲,咱們就不可能讓吐蕃人衝破車陣和槍盾陣,只需要讓他們高舉木板,擋住吐蕃騎兵拋射的箭矢,就能避免傷亡,而且,有你們工廠的那些安全帽在,也可以大大的防止致命傷。”

房玄齡不愧是房玄齡,他的腦子果然好使,把城內的守軍的甲冑,全部拔下來,給城外列陣的人,往淘汰掉了的棉甲,皮甲,現在其實都可以用上,大唐以前沒有鐵甲的時候,還不是照樣打過很多場戰爭麼,況且,長安城的城牆高達五丈多,城下的吐蕃兵,即便是仰射,弓箭力道也不大,只需要配備足夠多的木盾,就能防禦了,這麼置換安排,倒是影響不大。

“至於人手,咱們關中,最不缺的就是人手,渭南這邊,青壯男女全部算上,有一百三十多萬,長安也不少,城內居民,至少能夠發動幾十萬出來,還有周邊二十多個縣過來避難的百姓,至少也能發動出幾十萬,兩百多萬人,足以。”

長安城常住人口早就突破了一百五十萬,成年人至少有一百多萬,其中青壯成年人的數量,也有六七十萬以上,這些成年人,只要發動一半左右,都有好幾十萬。

周邊二十幾縣的百姓,那就更多了,由於今年實行了大規模的遷民政策,關中各縣的人口配置都非常足,一個縣至少也是兩三萬多戶,二十幾個縣,六七十萬戶,成年人的數量,比長安只多不少,青壯人數,過百萬都有,把他們也發動起來,這就是兩百多萬人了。

這些人要做的事情,其實就是給前排的人遞石頭,傳柴草,保證車陣上的火焰,保證前排的人,可以向吐蕃人發動攻擊而已,基礎條件,就是要有勇氣。

這一點,孫享福覺得,只要鼓動鼓動,其實不難,因爲,關中的百姓在李世民的連翻民心攻勢下,對於這個國家的歸屬感都非常強了,也不希望自己的好日子纔剛剛開始,就被別人破壞。

最後,就是如何讓吐蕃騎兵,盡聚於長安城下了。

“如若,老夫以監國宰相的身份,假意代表大唐,跟吐蕃談判,邀請吐蕃大軍於延平門外,舉行盛大的盟約結締儀式,你說,吐蕃大軍會不會因此,而盡聚於延平門外?”

“啊,這”

即便是孫享福的嗓音嘶啞,聽到房玄齡這個提議的時候,也不由的發出了一聲驚呼,這雖然是一個不錯的計策,但真正要落實它,要付出的,可是房玄齡個人的信譽問題,當然,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也可以將其粉飾成是房玄齡的謀略。

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282章 談心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115章 下揚州第387章 開考第267章 受邀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584章 九垸縣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387章 開考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577章 追擊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238章 都來了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549章 北上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481章 大進項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604章 擺鐘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420章 送別第210章 回朔州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457章 大買賣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760章 治理難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456章 戰局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116章 李香蝶第456章 戰局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338章 返城第365章 戰報來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
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282章 談心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115章 下揚州第387章 開考第267章 受邀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584章 九垸縣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387章 開考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577章 追擊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238章 都來了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549章 北上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481章 大進項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604章 擺鐘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420章 送別第210章 回朔州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457章 大買賣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760章 治理難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456章 戰局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116章 李香蝶第456章 戰局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338章 返城第365章 戰報來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