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善陽縣候

李績在朝堂上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老實人,所以,他活的最長久。【.aiyousheng】所以,孫享福在朔州用不正當的手段給自己弄田地的事情,他也如實的向李世民彙報了。

“這個混小子,真是氣死朕了,都混到死囚營去了,還想着貪贓枉法,哼,你要朔州的地是吧!朕偏偏不給你,來人,傳蕭瑀,房玄齡,杜如晦御書房議事。”李世民重重的將李績的密奏拍在案几上,氣呼呼的朝內侍喊道。

沒多久,上完朝還並未出宮的三位大人便被內侍帶到了御書房中。

“幾位愛卿看看吧!”

李世民毫不避諱的將李績的密奏推給三人道。

不一會,三人便相互傳閱看完了這封篇幅較長的密奏,但三人看完之後,都是沉默不出聲。

“三位愛卿可有教朕?”

“呃,這個,陛下,臣以爲孫正明這個設想其實是很好的,只是,想要做到的話,恐怕很難,並且,讓朝廷之外的人供養軍隊的話,可能導致朝廷的軍權旁落,不可不防。”

房玄齡不愧是智慧高絕之輩,一眼就看出了孫享福提出來的這個構想的缺點,畢竟,如果軍隊的錢糧都由那些商賈或者世家來出的話,時間久了,難免軍隊就會聽那些商賈或者世家的話,這可是要不得的。

但引導資本蠶食關外土地這個想法卻是神來之筆,如果計劃真的成功,那麼,關外的土地將會逐步的變成和中原之地一樣,漢民很難再分割出去的固有土地。

“老臣卻覺得,或許可行,既然咱們已經意識到了軍權的這個問題,讓那些願意出資的人把錢交給朝廷,再由朝廷分派就好,另外,朔州之地可供養不起李將軍的三萬多兵馬,不開源的話,這些兵馬很快就要撤回來,到時候恐怕如奏章所說,朝廷在朔州之勝,只是獲得了一個貧窮的邊寨之地,而且隨時都有得而復失的危險。”

隨着瞭解的情況越多,李績對於整個朔州的認知也更加全面,這裡絕對是大唐最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四縣一城的人口加起來才一萬三千戶,五萬人都不到,且此前七八千的青壯都被樑師都收到了軍中,普通百姓以老弱居多,大多活不下去,跑的動的,都逃到了其它地方,被各地的世家收攏成爲了沒有戶籍的農奴。

ωwш⊕TTkan⊕c o

這樣就導致了原本還可堪耕種的田地或荒廢,或落到了一些豪強手中,官府即便統治了這裡,能收上來的稅收也少的可憐,根本談不上供養軍隊,這也是李績會召見孫享福問生髮之道的原因,作爲當地主官,他也是在想各種辦法。

杜如晦是兵部尚書,他對軍費花銷這一塊知道的比較清楚,今年朝廷仍然不富,三萬大軍,兩萬多匹戰馬,加上裝備的維護和消耗,需要花費的錢糧是巨大的,而且,朔州之地是幷州的門戶,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軍隊常年駐守,而且駐軍還不能少,防守不過來還不如不防,留小股的軍隊就是給人家塞牙縫的。

見自己的左膀右臂意見相左,李世民便把目光看向蕭瑀,歷史上李世民數度啓用他爲相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確實有才華,軍事謀略上或許弱些,政治方面卻略強於房玄齡和杜如晦。

“陛下,老臣覺得,若想使邊寨民心安定,不再反覆,駐軍和富民乃是關鍵,是以,朝廷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軍隊能夠長久的駐守當地,如何能夠讓當地百姓富裕起來?孫正明和李懋功所言,正好能做到這兩點,朝廷何樂而不爲呢!咱們只需要制定政策,保證這個計劃能夠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實施就好。”

蕭瑀等於是將房玄齡和杜如晦的話做了個總結,按照朝廷和國家的需求制定政策,就能滿足各方面,只是這樣的話,李世民就不得不隨了孫享福的意了。

其實,今時今日的孫享福何須貪污朝廷的一塊田地,他這是故意做給李世民看的,目的就是要給李世民一個把自己留在朔州的藉口,不過他沒想到的是倭國那邊會這麼快就做出回覆,朝堂上魏徵還火急火燎的要求皇帝恢復他的爵位。

所以,接下來李世民和三位大臣商量的方向就變了,孫享福原本的新豐縣候沒有了,變成了善陽縣候,從富裕的關中一把甩到了貧窮的邊地,雖然級別還是一樣的,但這裡面的差距有多大,明眼人都看的到。

按照朝廷制度,縣侯賜食邑千戶,永業田一千四百畝,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李世民只是給了孫享福五百戶的實食邑,要知道,好多國公的實食邑還不到千戶呢!這方面算是對孫享福還是恩厚了,畢竟是把他給封到偏遠貧窮的地方去了。

那麼,加上佃戶們的四千畝永業田,孫享福實際上在朔州就有五千四百畝田可以耕種。

當然,這還不算完,李世民還給他封了個朔州長史和屯田使的職務,職權跟揚州的武士彠一樣,當然,揚州是上州,朔州是下州,所以級別差着好多級,孫享福這個朔州長史才正五品,與他的爵位的品級都差着好多級。

之後李世民怕魏徵罵自己刻薄,特意劃給了孫享福三萬畝的職田。當然,這又是一個坑,李世民其實還想再多給些的,但又怕別人說自己給的太厚,不合制度。

精明如李世民,早就想到了一種新的剝削孫享福的辦法。

就像幸福村一樣,田地給孫享福的時候基本是荒地,但一年以後,這些荒地變成了人人嚮往的金疙瘩,這次在朔州給孫享福劃那麼多田,等他把田地種好了,把他往其它地方一調,由於職務變化,職田是要上交的,原本劃給孫享福的只是荒地,但收回來的時候卻是上好的良田,這筆買賣不要太划算。

笑眯眯的議定此事之後,李世民又就這些事給李績去了一封長信,發展朔州之地事關重大,經營上,讓他多聽從孫正明的建議,渡過了最初的艱難時期,他差不多就可以班師回朝了,孫享福既然把王家牽扯進來,那在王家沒有需求主動找朝廷開口之前,根本不需要駐軍,讓孫享福在當地組建一個團結營保持正常防衛就行。

令人比較意外的是,對於孫正明封善陽縣候的事情,朝廷居然沒有任何人出來反對,就算是魏徵,也只是覺得這個地方有點對不起人,但想起那五百戶的實食邑和三萬畝的職田,他也就不多說什麼了。

當聖旨被用印傳到幸福村的孫家的時候,愁容滿面了一兩個月的虞秀兒終於喜極而泣,不僅給了傳旨的內侍重金相謝,還給全村上下所有人發了一貫錢的賞錢,要知道,幸福村加上僱工,現在常住人口可是過萬,她這個當家主母一句話,一萬多貫錢就花出去了。

對於這樣的一個敗家娘們,孫享福表示壓力很大,不過這敗家娘們真正敗家的手段還在後面,她居然要求村裡的工匠們幫她打造馬車數百輛,準備在這大冷天的,搬家去朔州,這可是長安的一個大新聞,大家都因爲感慨他們兩口子的夫妻情深,而將搬家所需的物品低價售賣給了她。【本章節首發.愛.有.聲.,請記住網址(.aiyousheng)】

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450章 效果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267章 受邀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八章 加夜餐第十章 賞錢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149章 歸來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464章 驚變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372 人才缺乏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402章 迎新宴第267章 受邀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733章 到吐蕃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十章 賞錢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246章 治國難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338章 返城第470章 夜襲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561章 錯失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387章 開考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451章 誤會第十章 賞錢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
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450章 效果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267章 受邀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八章 加夜餐第十章 賞錢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149章 歸來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464章 驚變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372 人才缺乏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402章 迎新宴第267章 受邀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733章 到吐蕃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十章 賞錢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246章 治國難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338章 返城第470章 夜襲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561章 錯失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387章 開考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451章 誤會第十章 賞錢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