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大買賣

李世民決定明日一早就走,並且,要將善陽各大作坊最近一年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全部帶走,連原先配備給安北軍的那些戰車,也要帶走大半,這正好給了孫享福一個將安北軍裝備再度更新換代的機會。

沒有滾珠軸承和鐵軲轆,以及角度標尺的戰車,在他看來,也就只能佈置在城牆上打打防守戰而已,真正進攻起來,還得渭南新產出的滾珠軸承,和鋼結構車轅戰車,才經的起顛簸,和頻繁的使用。

高句麗大多數地方的地勢,可都是崎嶇難行的山林地帶,非常的適合建立一些防守堡壘,沒有非常耐用的攻城戰車,也沒辦快速推進。

黃昏時分,孫享福到了望江樓善陽分店赴宴,一年左右沒見的王旭,更加氣度不凡了,現在,他已經不是王氏的家主繼承人之一,而是未來的王氏家主,比其它幾家的那些嫡系公子的身份,妥妥的高出了一頭。

“我聽說,正明兄此前在長安幫了我二哥屬下的一個人?”

“剛好遇到了而已。”

“看來正明兄的慈悲之心,是不分敵我的啊!我那二哥在雲南之地,可沒安什麼好心,你須得小心堤防纔是。”

王旭請酒,孫享福端杯與其碰了一杯,很是認同的點了點頭道,“這個確實,所以,我得想辦法,多瞭解一些他的信息。”

“如此說來,救這個人,正明兄是另有深意了?”

“深意談不上,偶爾走一步閒棋,或許會有大用也說不定,對了,以你王少主如今的身份,找我來,不會是談這些小事的吧!”

聞言,王旭面有得色笑道,“呵呵,正明兄快人快語,我就不再跟你繞彎子了,這次找你來,是想談買地的事情。”

“買地?上齊城周邊的?”

王旭聞言一笑道,“正明兄果然厲害,居然早有所料。沒錯,我想買的,就是上齊城周邊的地,而且是緊挨他們五家,能夠阻止他們繼續擴張的地。”

孫享福一臉淡定道,“這,應該是你們王家做生意的一種手段吧!”

看孫享福的反應,王旭就知道,這件事情有的談,繼續敬了杯酒又道,“沒錯,我王家有意用那些能夠阻礙他們擴張的土地,來換取他們早前在善陽,定襄周邊拍賣到的田地,使這一整片田地,盡歸我王家。”

“王公子好打算,這些善陽定襄這邊的田地現在已經被他們幾家開發完畢,正好到了收穫的時節,只怕不會那麼輕易罷手。”

“相比被我王家截斷髮展的空間,相信他們會知道怎麼取捨的,而且,現在他們投建新城,安置屬下佃戶,需要大量的錢財物資,而我王家,先他們一步,已經安置好了,在活錢方面,就算他們五家聯合,也未必比我王家多多少。”

正所謂一步快,步步快,王家是最先與孫享福達成合作的家族,他們的田地比其餘各家早開發一年,這個優勢,會在後面的每一年裡逐步放大,而且,他們開始發地方,距離王家原本的根基之地很近,這就導致了王家對於到手的土地的開發速度,是最快的。

開發的快,獲得的收益自然也就高,王家在香料田這一塊,首先就比幾大家多累積了幾百萬貫的現金資本,再加上定襄和善陽的人口比較密集,城市建設趨於完備,方便他們各種工具,物資的調用,以及勞工的聘用。

這就導致了王家跟其它幾家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要知道,善陽和定襄加起來可是有七十萬戶百姓,王家今年開春之後,就直接花錢僱傭了三十幾萬青壯,加上他們王家本身的二十多萬農戶轉換成的僱工,只用了一個春天,就將定襄城周邊,他們王家新置換過來的幾百萬畝土地,開發出來了一大半。

這些土地,今年就會給王家帶來產出,而且,剩餘沒有開發出來的土地,王家也能在今年之內就全部開發完,明年就能播種收穫。

那麼,到了明年的時候,加上孫享福和王氏合作種植的三百萬畝燕麥田,王家在北地能夠產出的田地,差不多能達到近千萬畝,這些田地,別說種植經濟作物,光是種植香料和糧食,每年就能給王家帶來幾百萬貫的收益,再加上商業上的收入呢?

有了錢和盈利預期的王家,自然不會滿足於現狀,朝堂上,他們有王圭這個高級官員撐着,經濟實力上,又強於其它幾家,自然是要對其它幾家窮追猛打,一舉奠定他們王氏當世第一家族的地位。

如果孫享福同意將上齊城周邊的那些土地賣給王家,王家等於是把持了上齊城五家的擴張之路,想來,光是換田地,都未必能滿足王家的胃口,王旭肯定還會藉此機會,向他們五家提出更多的條件,反正,王家早在幾年前就跟他們翻臉了,現在,只會跟他們談利益。

“想要將他們五家的發展空間全部堵死,你們王家要買的土地,可不少哦!”

“呵呵,只要價格公道些,我王家,不差錢。”

“據我估算,要想封死那五家在上齊城周邊的發展空間,至少需得在四周購得一千五百萬畝地,王家打算出價幾何?”

“一千五百萬貫,正明兄以爲如何?”

“分期還是現金?”

“都可。”

“看來王家這幾年的收穫果然不少,不過,上千萬貫的買賣,我不能一口就答應你,必須要先請示陛下,這價格方面,還有待商榷。”

“陛下要是不在善陽,我早就去長安跟你談了,此事若成,我另外還有重謝。”

“那就,一言爲定了。”

孫享福舉起了杯子,與王旭幹了一杯之後,也不多留,直接去了軍營之中。

此時,李世民正在李承乾的陪同下用晚膳,見孫享福來了,直接叫人添了一副碗筷,一邊吃,一邊講起了王家的事情。

“王氏財力竟然強大如斯?”聽了孫享福的彙報之後,李世民有些愣道。

大唐朝廷一年的財稅收入也才幾百萬貫,東征一次,還欠了兩千多萬貫的鉅債,這王家,居然能一次過就能拿一千五百萬貫出來買地,當真是富可敵國啊!

“王家有錢並不奇怪,此前,香料,和占城稻的種植,都讓他們進賬不少,而且,善陽的商業,有一成是他們王家的,光看他們納的商稅,就能知道他們王家每年的進賬不會少於兩百萬貫,這些錢如果放出來到市場,倒是能緩解流通上的不少壓力。”

“你的意思,賣地給他們?”

李世民雖然是在詢問孫享福的意見,但是臉上卻有一股憂慮之色,在他看來,讓王家掌握了善陽和定襄周邊的所有土地,只怕不妥,這樣,善陽和定襄就成了一個翻版的太原,而且,還是壯大版的。

“賣,而且,一旦王家與上齊城的五家達成了置換協議,那麼,上齊城的五家,還會再度找朝廷買土地,防止王家再次用錢購買土地,堵住他們的發展空間,只要他們來找朝廷買,咱們都賣。”

“可這些關外之地,若是都被他們掌控,豈不是讓他們形成了新的郡望勢力?”李世民說出自己的擔憂道。

聞言,孫享福卻是搖了搖頭道,“陛下您可別忘了,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是胡人,他們想形成郡望,就必須得讓這些胡人,像漢人一樣聽話,首先不說這是很難做到的事情,就算是他們做到了,對於朝廷,又有什麼損害呢?

世家子用他們的長處,幫咱們教化了這些胡人,讓朝廷對這些關外之地的統治,更加牢固,這是大好事,就算他們形成了新的郡望,又怎麼樣?

他們在關內的時候,咱們尚且有辦法把他們踢到關外來,今後,自然也有辦法把他們踢到更遠的地方去,或者,不需要咱們踢他們,他們自己也會向更遠的地方發展。”

一旦享受到了擴張帶來的紅利,這些世家子未必就停的下來,等未來大唐的勢力向歐洲和中東更進一步發展之後,他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可未必就是邊寨商業要衝之地了,到時候,他們會像現在選擇遷到上齊城一樣,選擇遷往更遠的地方,來獲取貿易上的利益。

而留下來的,就是已經開發好的田地和城池,朝廷,只需要做一個推手,就能等着收穫這些成品。

而且,看似在這個過程中得了利的王家,卻未必能笑到最後,因爲,他們所佔據的地盤,雖然連成了一片,成爲了產出較高的沃土,但他們在商業貿易上,卻會失去先機,到時候,等他們求着那五家來賣自己田地裡產出來的東西的時候,事情就會反轉。

而且,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反轉,當所有農業作物的產出都出現飽和狀態的時候,王家這樣的大地主,在田地方面的收益,將會低到可憐,因爲,全天下的百姓,都在跟他們種同樣的東西。

而只能做內需方面商貿的他們,在商業上的收入也不會高到哪裡去,因爲農產品的飽和,會讓大唐境內所有商品的利潤都降低,你賣高價的話,根本沒人買。

李世民聽了孫享福這一番話,手指敲擊着桌面,思考了很久之後,才答道,“如此的話,你便回覆王旭,這筆買賣成交了,不過,價格,方面,朕要加價三百萬貫,這些錢朝廷收到之後,用來償還軍購的一部分貸款,這樣,錢莊方面,在其它項目上,就可以多批些貸款了。”

孫享福之所以沒有跟王旭在價格上面墨跡,是因爲他知道,以李世民的性格,肯定會要求加價,而李世民所說的讓錢莊在其它項目上多批貸款,自然是說的全國各地商業廣場的建築方面。

這關乎着李世民的利益,同時也關乎着大唐的利益,商業發達了,整個經濟就都活了,加快商業廣場的建設,也是孫享福樂見的。

“臣會盡快以您定的價格,與王氏達成協議。”

“嗯,承乾,你替朕送送正明。”

“兒臣領命。”

聽完了整個商議過程的李承乾起身給李世民行了個告退禮之後,給孫享福使了個眼色,二人便一起退出了飯廳。

“這叫什麼事,連續兩場飯局都沒吃上什麼東西。”出了飯廳的孫享福滿臉抱怨之色道。

“呵呵,老師勿惱,父皇讓我出來相送,不就是讓我再請你吃一頓的麼,走吧!咱們再去找那個王旭談談。”

第113章 溪村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十一章 買船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336章 再起程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20章 送別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118章 殺倭第604章 擺鐘第700章 歸家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618章 九垸行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751章 發動第235章 胡商到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九章 送魚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398章 論法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700章 歸家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285章 上朝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235章 胡商到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733章 到吐蕃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
第113章 溪村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十一章 買船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336章 再起程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20章 送別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118章 殺倭第604章 擺鐘第700章 歸家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618章 九垸行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751章 發動第235章 胡商到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九章 送魚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398章 論法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700章 歸家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285章 上朝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235章 胡商到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733章 到吐蕃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