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出使大食

兒女的事情,就沒有省心的,所以,孫享福這一晚上,都沒怎麼睡好,因爲要在虞秀兒不着急上火的情況下,對她進行勸說。

當然,他也沒有馬上聽信孫婉婷的一面之詞,回頭,對於她所說的那個人胡人小子,還是要去調查一番的。

“秀兒啊!爲夫在這裡,恐怕也只能待一兩個月,就會出使大食,這一趟最少又是兩三年的時間,兒女們的事情,就麻煩你多費心了。爲夫的意思,都以孩子們的意願爲主吧!與豪門權貴結親,長久來看,並非好事,咱們也犯不着。”

孫享福最後說到這點,虞秀兒竟是二話沒說答應了。

因爲她想到了孫享福未來將是個聖人,是要給萬世做表率的,皇帝不喜歡權貴之間相互結親,形成派系,那麼,孫家帶頭響應皇帝號召,豈不是好?

連皇帝都規定了自己的兒女,儘量的與少數民族通婚,促進民族融合,那麼,孫家用實際行動,支持皇帝的決定,豈不是好?

現在,她算是知道爲什麼自家夫君可以做聖人了,原來,他所有的決定,都是有深意的,至少,與皇帝不犯衝突。

虞秀兒的這些猜想,很快就落實到了紙面上。

王得用現在的任務,就是專門記錄這些有用的東西,所以,孫正明身體力行,致力推動民族融合這一點,又被他歸納進了聖人傳記之中。

當官方有一個龐大團隊,專門在負責美化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爆的料,簡直就太多了,那怕是孫享福在碎葉城的街頭吃了碗涼皮,把整碗都吃完了,他們也是可以大書特書的,說什麼孫正明生活節儉,珍惜糧食,從不浪費,此前有《憫農》一詩爲證,此後,一生都是身體力行的保持這樣的生活作風,後世子孫,應當學習聖人這些品質等。

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想給人一個什麼樣的榮譽,其實,還是統治者說了算。

李世民沒有考慮多久,就決定執行孫享福給他的提議了。

所以,李承乾又有的忙了,全國行政結構重新規劃,官員任命,職權具體分配的事情有多麼複雜,那自是不用說,但這次,幾乎所有的人都幹勁十足,而且,把提出這項改革建議的孫享福捧上了天。

因爲,大多數人都會因爲這一次的改革,獲得了利益。

李世民第一批,就將三十多個表現不錯的上州刺史,提拔爲了政事堂平章事,這可是正三品的官職,今後,他們將參與國家層面機要事務的決策。

十部,則擴大成了十二部,將禮部的教育口單獨分割了出來,成立了教育部,將太醫署,升格爲衛生部。

十二部尚書,今後的品級,也升一級,提到了從二品,其下,再根據實際需求,設六到十個正三品的侍郎。

尚書左右僕射,升格爲了正二品,其下設六個副相,都是從二品。

撤銷了州道總管,卻新設了近一百個從三品的行省總督,這些總督,往上升一級,就可以到政事堂做平章事,然之後,做十二部尚書,或者副相,宰相,以現在這個層次的官員數量來看,可以說,他們的升職空間有大把。

當然,多出來兩百多個三品以上官員的位置,其實並不算什麼,相應新增的四五品官員的位置,那才叫多,至少好幾千個,這就導致了,朝堂從上到下,上大多數官員都得到了晉升。

碎葉城也好,長安城也罷,這個夏季,可以說,都是在歡樂的海洋中渡過的。

孫享福是第一來來碎葉城,肯定是要多逛逛的,這裡,可是一座胡漢比例達到了八比二的城池,它的安定繁華,代表着,大唐具備治理以多民族胡人爲主的大型地域。

不過,才逛了半天之後,他就沒有了那個興致了。

因爲,無論他走到那條街,都能碰到笑着臉跟自己打招呼的官員,而且,這些人都是用一副崇拜和巴結的臉色,甚至,想盡可能的多跟自己攀談幾句,這就讓他沒法好好遊玩了。

他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一種可以名傳青史的捷徑,叫做‘跟孫子聊天’。

“秀兒啊!我怎麼感覺,咱們大唐的風氣變的有些厲害。”感覺到那些官員們的異樣,孫享福跟同在人力車上陪他遊逛的虞秀兒道。

虞秀兒故作詫異道,“是麼?妾身沒覺得啊!就是變,應該也是往好的方向在變吧!你看那些官員們,個個彬彬有禮,一點架子也沒有,這不挺好的麼?”

孫享福不明就理,點了點頭道,“好是好,但就是有點怪。對了,我瞧你最近進宮這麼勤,陛下安排的任務很多麼?”

虞秀兒答道,“多呀!太樂司那些新成長起來的藝人,都想要表現的機會,現在,擠破了腦袋想進使團,陛下覺得,出使大食的表演團隊人數應該再多一些纔好,真正遴選呢!。”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嗯,大食人的信仰正處於剛剛形成的狂熱期,想要改變他們的一些認知,難度確實更大,需要更強力度的宣傳。”

虞秀兒笑了笑道,“他們的信仰再狂熱,也是需要吃飽了肚子才能活的下去不是,而想吃飽肚子,他們就必須得學習夫君你的農學知識,所以啊!大食人只要不傻,就不會阻擋夫君講學,傳播農學知識的。”

孫享福也是笑了笑道,“被你這麼一說,爲夫倒是感覺自己肩上的壓力輕鬆了不少,但願這趟去完大食以後,可以安安生生的在家休養幾年。”

“夫君也怕在外面跑了麼?”

“不是怕在外面跑,只是怕錯過很多東西。”

孫享福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是,虞秀兒知道,他的意思,是指錯過像現在這樣,與家人團聚的時光。

李世民放任孫享福玩耍了一個月,就召他進宮議事了,這次的會議,參與的人員可不少,會議的目的,就是敲定大唐一統歐亞大陸的最終具體行動細節。

行宮議政大廳中,首先由新上任的副相馬周闡述了總體概要。

意思就是,在孫享福帶領的使團進入大食之後,在適當的時機,可以答應給予大食一定的軍事援助。

畢竟,這個時候,得到了大唐軍售和貸款支持的拜占庭帝國,在戰場上的實力,是佔優勢的,大食,是處於節節敗退的趨勢,讓他們有來有往的持續戰鬥,才能迫使更多的人口,流入大唐。

其實,在前兩年大食和拜占庭兩國在地中海以南的地區展開攻防戰的時候,已經有超過千萬的當地百姓流入大唐了,即便是讓他們繼續打下去,最多再有一兩年的時間,這兩國的人口,就會出現捉襟見肘,不得不停戰修養的局面。

所以,李世民將最終的大一統計劃的目標,定在了兩年以內完成,這樣,他正好就在五十歲的時候,完成亞歐大陸一統,而且,計劃在五十五歲的時候,退位做太上皇。

所以,留給孫享福在大食本土爲大唐打民心基礎的時間不多了,行動的力度,必須比在拜占庭的時候還要大,八月之前,使團就要成行,這次,足足有兩萬多人隨團出行。

對於這樣由諸多朝臣和李世民共同商議出來的戰略計劃,孫享福也是沒有什麼好說的,照計劃執行就行了,倒是幾套從大食撤退的應急預案,需要使團與軍方的人,一起合作訓練。

所以,孫享福與家人團聚的悠閒時光,很快就結束了,進入七月底,各方面人手和物資到齊了之後,他們便開始上路,不到半月月時間,就進入了大食境內。

要說爲什麼這麼快?

還得誇誇這邊的建設團隊給力,當年那些修建從碎葉城到長安的道路的西域勞工,自從開始進入建築修路這個行業之後,就再沒有停止過,到了今天,他們早就已經是熟手工人了,而且,有些,還是技術工人了。

這些年,大唐的版圖擴張到那,他們就將道路,城池修建到那,所以,三足之勢形成的兩年時間,他們已經將通往大食和拜占庭帝國的水泥道路,全部修好,而且,修建的標準,比此前還要高,至少,路面可以並排跑三四輛蒸汽拖拉機。

一路上,看着各種不同民族的人,用漢語相互交流的畫面,孫享福很有些欣慰,這個世界,因爲他,而徹底的改變了,大語種,會不斷的消滅掉小語種,最終,使得漢語,成爲世界唯一通用語言。

而現在,在大唐內部,已經沒有人認爲,統一亞歐大陸,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件了,因爲,大唐的軍事裝備在這幾年,早就有了多個層次的升級,這些在戰場上無敵的東西,給了他們絕對的信心。

五千噸級別的蒸汽海船已經批量下水了,所以,大唐的海軍,可以快速的出現在大食臨海的區域,因爲,海軍的基地本就在波斯灣,在船上那些射程可達幾公里的火炮下,沒有人認爲,採購了大唐十幾年前就淘汰的那些牀弩,投石車等武器裝備的大食,或者拜占庭,會對唐軍造成什麼傷害。

不光只是海軍,陸軍方面,大唐也隨時可以推出數萬門這樣的大炮上戰場,因爲,大唐有足夠多的礦工,爲他們開採礦物,製造這些東西,有足夠多的糧食產出,供應這些礦工,專門從事這些工作。

光以武力來計算,大唐就像是一個成年的壯漢,大食和拜占庭,則像兩個剛剛會走路的小孩,打他們,根本不費力氣。

而孫享福,就是爲這一場一統之戰劃句號的人。

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197章 獻策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121章 見馮盎第573章 開賽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180章 行軍難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212章 驚覺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456章 戰局第509章 大招工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270章 戲劇院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130章 計策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737章 五年第179章 互坑第340章 談條件第118章 殺倭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579章 二進宮第400章 再對質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365章 戰報來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381章 各種忙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479章 王麟隕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67章 鏖戰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
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197章 獻策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121章 見馮盎第573章 開賽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180章 行軍難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212章 驚覺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456章 戰局第509章 大招工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270章 戲劇院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130章 計策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737章 五年第179章 互坑第340章 談條件第118章 殺倭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579章 二進宮第400章 再對質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365章 戰報來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381章 各種忙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479章 王麟隕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67章 鏖戰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