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

在韋挺和李公淹的經營下,農部已經不像剛成立時那麼冷冷清清了,吏員,雜役多了不少,還被有好幾個像杜構,韋振這樣的關係戶子弟,在衙房內聽用,現在諸事繁忙,只要是個能寫會算的人,這邊都能用的上。

李世民早就下了旨,春耕期間,關中所有地方州縣衙門,上至刺史,下至雜役廚工,全部歸農部調配,組織過數百萬人力,耕種過千萬畝良田,可以說,這是農部成立之後,最榮耀的時刻,而往後農部的工作要怎麼幹,就看今年這個樣子怎麼打了。

將在衙的官員召集到了自己的衙房,說了一下剛纔在御書房裡,和李世民敲定的農業規劃之後,孫享福最後下令道,“韋侍郎,你立即草擬一份集結令,發往關中各地方衙門,讓各州縣所有主政官員,包括底層的里正,村長,三天以,全部到達咱們的試驗田。

另外,在報紙上也刊登消息,三天以後,農部將會公開教授大家新的整田,耕種之法,有條件過來學習觀看的百姓,朝廷提供三天免費的茶水飯食。”

“這樣一來,咱們可能要招呼數十萬人的吃喝拉撒,只怕人手不夠啊!”

咋一聽到孫享福有這麼大動作,韋挺和李公淹兩人都是興奮的,然而,實際情況是,農部要糧食沒糧食,要人每人,支撐不起那麼大的局面。

“放心,明天陛下就會派冬訓的十六衛大軍前來聽用,糧食就先從他們的軍糧裡面出,飯菜伙食,也由軍營的伙房提供,等之後咱們試驗田裡的糧食產出了,補給他們就是了。”

聞言,韋挺和李公淹恍然大悟,有大軍來幫忙,這些事情就變的簡單的多了。

而且,借用軍糧,然後用田地裡的產出歸還的手法,是個非常好的想法,要知道,有免費的飯食提供,百姓們趕來學習的熱情就會大很多。

他們現在就該反省了,爲什麼自己總是不能像孫享福這麼靈活的運用手中掌握的資源呢?或許,這就是人家年紀輕輕就能坐上高位的原因吧!

“都督,幸福村那邊,一些瓜物和棉花物已經育苗,如果按照朝廷的規劃,關中今年要種植八百萬畝小麥的話,只怕會多出不少。”

“沒關係,到移植期的時間還早,除了留下一些種苗種在靠水的田地之外,可以把多出來的種苗輸送到洛陽那邊,現在先算好數量,去信讓洛陽那邊做好準備接收,完全來的及。”

農部有了逐漸向全國鋪開了的體系之後,可調配的空間就大了,這些經濟作物到了這個階段,也是時候開始走出關中,讓全國更多地方的百姓受益了,而且,種植經驗,也是需要靠慢慢累積起來的,適應了這種新的育苗播種法,今後再有其它類似播種的作物,他們也更加容易上手。

“還有個情況,這幾日,咱們農部倒是收到了不少請帖,都是一些私田比較多的關隴世家,他們不願意種植價格低廉的糧食,想多討要一些經濟作物的種苗,都督您看怎麼辦好?”

私田,別說關隴世家,就是殷實些的普通人家都會有一些,包括孫享福家裡,他將職田和食邑封地的田地交還給朝廷之後,也還有三千畝虞秀兒出嫁時帶過來的私田,就目前整個關中而言,零零散散加起來,至少有兩三百萬畝私田,這個數據,孫享福一早就測算出來了,其實,他是不願意限制私田種植的,畢竟,那是各家的私產,並不是朝廷白分給他們的口分田或者永業田,強制要求他們種植指定作物,有點剝奪他們公民基本權利的嫌疑。

關中的糧食價格,自從受到南方運過來的糧食的衝擊之後,一直在低位運行,即便是在冬季,也只維持在每石一百五十文左右。

今年春節前後的冬雪正常,差不多可以預見,今年是個風調雨順的年景,各家的當家主事之人,自然是知道在這樣的年景,糧食的價格有可能會再度下跌,一畝地,就算產出三石多糧食,價值也不過半貫左右,還不如種植棉花,香瓜等經濟作物一半的經濟價值高,大家自然都不願意種了。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用政策強行干預市場規律,其實並不科學,想了片刻,孫享福才道,“可以適當的給他們開些口子,不種糧食可以,但必須種植可供食用的農作物,瓜物和蔬菜,都可以多種,百姓在其它方面的食物增多之後,對於主糧的消耗就會減少,這會讓他們的收益更高,也不影響朝廷大計。”

孫享福現在的處事比剛穿過來的時候更加圓滑了,能變通則變通,儘量不去得罪更多的人,身居高位了,他才更加知道,維持這個良好的大局面的不易之處,放屬下的人出去沾些利益,他們才更願意聽從自己的調配和管理。

果然,等到了孫享福這句話之後,農部的官員們臉上個個都喜滋滋的,他們都是身在官場的人,誰還沒有幾個關係戶啊!跟對一個能體諒下屬的主官很重要,不說會沾多少利益,至少不會太難堪。

孫享福在剛到牧監署任職的時候,就從不嚴格禁止屬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撈些好處,只要你能把正事給辦好了就成,水至清,則無魚嘛!

纔到了放衙的時間,杜正倫的馬車便已經在農部衙門口等着了。

新年的時候李世民將各部衙門的具體職權分配全部理了一遍,他商部,幾乎獲得了預期中的所有權力,不過,真正到具體做事的時候,卻困難重重。

首先就是制定商稅這個環節,他的第一封奏摺就幾乎遭到全體大臣的反對,搞的他有些懵逼。

所以,他只好再度找上門來請教孫享福。

馬車沒有回府,直接去了望江樓,酒菜上好之後,兩人便一邊吃喝,一邊聊上了。

“這方面,是我之前做陳條的時候考慮不周了,咱們大唐的商業,目前來說,還並不算髮達,過早的強化稅收,確實不利於商業發展,大家反對也是正常的,您可以先從其他方面入手,比如商業次序監管等,主抓一些欺行霸市的行爲,扶持一些小商販做大,擴大了商人的羣體,朝廷的稅收,也會有所增加。”

其實,杜正倫這套強化商業稅收的提議之所以受阻,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大唐最大的商人是誰?

其實是皇帝和長孫氏,孫享福所涉足的產業,大多被皇家佔了大頭,具體,都是交給以長孫無忌爲首的長孫氏在打理,如果,對這些暴利產業徵重稅,受損的,自然是長孫無忌的政績,以及皇帝的錢袋,所以,在這一方面,首先他就得不到皇帝和長孫無忌的全力支持。

其次,大唐老牌的那些商鋪,各類經營場所,基本都掌握在世家權貴手中,你要加他們的稅,他們當然也不同意,這就很容易形成朝廷上下一致的反對,當朝堂上下一致反對的時候,它自然就不成了。

當然,受阻的還不僅僅是商稅政策制定方面,商部對於商品的用料成本,盈利幅度等等的調查,也受阻了,因爲,這涉及到太多私人秘密,有世家權貴背景的那些大商家,是不能讓你商部知道他們經營方面的秘密的。

“可如果不能合理制定稅收,瞭解商鋪詳情,如何做好把控?不把控這些商業方面的事情,那我商部,豈不是形同虛設?”

目前,商部就是在這種無所事事的狀態下,先是被李世民派到了渭南做監工,這原本應該是工部乾的事情,因爲他們太閒,派給了他們。

可即便是在渭南監工的日子,其實也沒剩多少天了,隨着渭南的官衙構建逐步齊整,日常管理也都會交給這些新成立的衙門來處理,整體佈局完成之後,商部的人就說不上話了,難道以後商部的人就只是按時上朝,看其它部門的熱鬧的閒人?

“其實,也是有事情可做的,商品詳情調查不到,就先退而求其次,做安全監察,今後不管各個工廠的食品,罐頭,酒,甚至傢俱衣料等,不能保證使用者安全的,都可以定位不合格,禁止其生產,您可能還不知道,膳監司的作坊門前的那句‘食品安全重於天’,可是陛下都認可的話。

一旦各類商品要在市面上大範圍的銷售,那麼食用者,飲用者,使用者,可能是數以十萬,百萬計的人,一旦有問題,就會是重大災難,在安全方面,你商部可不能疏忽,必須要有較嚴格的審覈規範,以及安全抽查。

另外,其實你們也可以牽頭,做一些具體的項目?”

“具體的項目?怎麼說?” ωwш▲Tтka n▲C 〇

孫享福想了想,才答道,“我剛纔其實說過,商部可以扶持小商販做大,那麼具體怎麼扶持呢?

比如,此次我去山南道的時候,路過一個縣,叫羅田縣,那裡的板栗從戰國以前就有人大量種植,現在長的漫山遍野都是,但當地的百姓,不懂得經商,空守着這些板栗,過着窮苦日子。

你們商部,就完全可以帶頭,幫當地百姓,將其做成一個面向全國銷售的產業,由你們出面經營,當地百姓以地方資源入股做起來的產業,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爲國企,盈利的方面,您可以拿出一部分來分給當地百姓,將剩餘的部分,上繳國庫,這種項目做起來,於過於民都有大利。

另外,還有通山縣的柑橘,房縣的黑木耳,來鳳縣的桐油,江夏蓮子,洪湖蓮藕······”

這一段時間,孫享福屬下的情報組在山南道收集的情報可不少,光是特產方面的信息,都多達數十條,這些產業要是全部讓老百姓自己做,肯定很難做大,如果都由朝廷帶頭成規模的做,建立一些淺加工,或者深加工的作坊,將產出大量向外銷售,這就能夠給當地百姓帶來不少利益,同時大大的豐富市面上的商品,像來鳳縣的桐油,是船廠緊缺的商品之一。

國企這個構思,被孫享福講出來之後,瞬間就打開了杜正倫的腦洞,這不僅是具體的事務,還是巨大的利益,如果,商部能夠爲朝廷大幅度盈利,那麼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現在,杜正倫就恨不得把大唐所有地方特產的資料都收集起來,看有沒有可能做成產業。

反正不管他怎麼興奮,孫享福的目的是達到了,有了商部的介入,地方上的經濟發展,應該會更好的打開局面,後世開放初期,也走過這個路子,先做一些農產品鄉鎮企業,然後,隨着經濟資本的累積,技術水平的提高,逐漸開始做一些工業技術產業,然之後整個國家走上工業化道路,甚至工業化到一定程度之後,逐步走上現代化道路。

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317章 逛夜市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544章 偷跑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126章 用計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265章 會夷男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467章 鏖戰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737章 五年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520章 到定襄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420章 送別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127章 海戰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282章 談心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509章 大招工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604章 擺鐘第238章 都來了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24章 藍田職業技術學院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113章 溪村第666章 書畫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348章 田地置換
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317章 逛夜市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544章 偷跑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126章 用計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265章 會夷男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467章 鏖戰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737章 五年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520章 到定襄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420章 送別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127章 海戰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282章 談心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509章 大招工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604章 擺鐘第238章 都來了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24章 藍田職業技術學院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113章 溪村第666章 書畫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348章 田地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