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

其實孫享福低估了世家對於利益的熱衷程度,尤其是中小世家,這些平時橫不起來,卻又有點家底子的家族,纔是最想壯大的。

他們對於在善陽城中置業的熱情很高,因爲這裡現在聚攏了數十個世家大族和幾大胡人部落,街面上很熱鬧,商機很多。

所以,周純的業務很繁忙,商業街原本空置的幾百間鋪面,現在都有人有意向憑租,他得一家一家的談,光是租鋪面需要遵守的條約,他一天就得講幾十遍。至於那些被劃爲了豪宅區域的土地,這幾天的成交更是了得,他們都想把自己的宅子挨着太原王家,范陽盧家的建,這樣顯得他們跟五姓七家是一個層次的人。

由於胡商的一大輪採購,善陽城各類商品備貨都不是很足,遇到像室韋的莫赫弗和靺鞨部阿肅郎這樣的豪客,城中的商鋪只能用下訂單的方式接受他們的購買。而想要更多的商品,就需要更多製造商品的原材料,這些中小世家大多有這樣的產業資源,於是,他們又與善陽城的許多工坊簽訂了原材料供貨一些協議,如無意外,後續,大量的石料,竹料,木料,鐵料等東西會運往善陽來。

更讓人搞笑的是,像莫赫弗和阿肅郎這種連算術都不怎麼會算的部族頭領,居然也想要在善陽開鋪面,因爲他們覺得,善陽的人會喜歡他們那裡產出來的人蔘,珍珠,貂皮,虎鞭,熊掌之類的東西,而處於半野人狀態的他們,太想要善陽城裡的東西了,不將自己的東西賣出錢來,他們就沒有錢買善陽的貨物。

對於這樣的小事情,周純自己都可以做主了,孫享福交待過他,歡迎任何民族過來置業,做生意,而且,還能爲他們提供指導幫助,尤其是他們的貨物是稀有貨品的時候,於是,拍賣會還沒有開始,這兩個部落的鋪面就先在善陽城內開起來了,按照規矩,賣同類的貨物的店鋪,被周純安排在了一起,於是,他們不僅是領地相鄰,連開設的商鋪也相鄰。

而因此,兩個懂漢話和會算術的小夥子,被他們以五貫錢一個月的高薪聘請爲店鋪的掌櫃,而那兩個小夥子,原本不過是關中來的兩個平民而已。

負責宣講和執行善陽城市管理法令的王氏子弟很忙,孫享福給他們加在身上的官職都不低,俸祿也不少,唯一不好的是,他們要整天都處於工作狀態中,而且,工作對象還是一幫用茫然的眼神看着他們的外族人,想要連漢語都不大懂的胡人遵守律法,可是要費一番功夫的,他們每天光抓隨地大小便的人,都能抓到上百個。

根據善陽城規定,隨地大小便要面臨兩條處罰,一是讓他們把拉出來的污穢物打掃清理。二是接受半個時辰的思想教育。

前一條還好說,在當官的強令下,他們也就幹了,後面一條處罰,卻更像是在處罰那些當官的,對着這些外族人說一個小時的話,可是很要水平的,而這,對那些還不太懂得漢人規矩的胡人來說,更像是一次漢語培訓。

沒有那個民族的人天生就是傻子,看到別的人在善陽過上好日子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會想,而通過交流,他們會知道一些門路,所以,學漢話的講堂,是善陽城裡比較熱鬧的場所,孫享福爲此,特意派了幾個學全了漢語拼音的幸福村村民來教他們比較標準的發音。

早期,哪怕只是提前半個月來到善陽城的突厥人,現在也已經過上了好日子,有穩定的工作,有厚實的衣衫,有舒適的民居,有裝的滿滿的糧食缸子,生活狀態,比關中的中戶也不差。

魏徵是個很守朝廷規矩的人,是以,他帶着團隊來到善陽之後,沒有什麼風光的接風宴之類的玩意,隨意的吃過一頓午飯之後,他就在城中逛了起來,然之後,就跟孫享福在街頭吵起來了。

“關中百姓尚且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你孫正明爲何待夷狄如此之厚?”

“呃,魏大人,現在,他們都是我善陽城的百姓,您何故有此一問吶?”

好吧!兩個人的思維暫時還不在一個頻道上面,魏徵不理解孫享福也是正常的,他是受漢人詩書禮儀教育長大的士大夫,受五胡亂華的影響的,這個時期的士大夫羣體中,‘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是主論調,哪怕是李世民祖上只有那麼一丟丟外族人血統,但上位了之後,也不得不一再強調自己是純正的漢人正統,不然,士大夫就會一直拿這事來噴他。

而爲什麼會有後來的安史之亂,也正是因爲這些漢人士大夫跟胡人系的官員鬧的太僵了,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問題沒有處理好,被有心人一挑動,就出事情了。

“你,你,你,氣煞老夫也······”

“大人可不要着急上火,讓這些人快速的穩定下來,投入生產生活中,可比剝削他們,對我大唐的好處更多。”

“好處?除了浪費錢糧,那來的好處?你不在長安,只怕不知道,朝廷的官員連俸祿都發不出來了,你卻,你卻······”

“呵呵,魏大人且聽我說,朝廷爲何窮困?產出不夠多,儲備不夠多也,而這些胡人牧民被我集中安置之後,馬上就能開始創造產出,幫補朝廷,退一步來說,放任自流,剝削他們,可能會爲我省下一筆錢來幫助朝廷,可邊患一起,恐怕朝廷又得花更多的錢糧精力來平息,咱們漢人世世代代爲邊患投入了多少錢糧?多少將士的生命?難道還要一直這樣下去嗎?咱們何不轉換一個方式,徹底的解決它呢!”

“徹底的解決?”魏徵有些發愣的看向孫享福道。

“正是,草原上的人,就像田地裡的麥子,割一茬,長一茬,用戰爭手段,以秦漢軍力之強,可曾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問題?答案是沒有。

但是,把他們集中起來,引到城牆裡來,引到田地裡去,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卻是一種既有利於他們,又有利於我們的事情。孔聖人不是有說過了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咱們只需要同化他們,他們就會成爲咱們自己人,等他們都成爲自己人,沒有了邊患,大唐何愁不能強大?”

聞言,魏徵沉默了,把胡人從馬背上拉下來,像漢人一樣種地生產,這可能嗎?

孫享福貌似用事實證明了,可以直接把那個‘嗎’字去掉,因爲,來到了善陽的突厥人,現在都在很認真的工作,只要認真的工作,他們的生活,就會比以前還好。

‘欲取之,必與之’的道理,魏徵這樣的人怎麼會不懂,他只是陡然之間沒有適應這種轉變而已,現在細細想來,孫享福走的這條路,未必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畢竟,秦漢以來,朝廷對統治胡人地區的政治都是失敗的,近千年過去了,胡人還是胡人,漢人還是漢人,他這也算是摸着石頭過河,找新路子了。

“只是,你這給的也也太厚了吧!這樣的房屋,關中的上戶都未必住的起,還有,煤球,暖爐,鐵鍋,關中百姓大多都還用不上呢!你這,你這叫我漢人百姓作何想?”魏徵理解歸理解了,但還是有些不岔道。

“呵呵,他們如果也想要這樣的屋子,這樣的生活物資,可以啊!讓他們也來善陽啊!我正愁人手不夠用,同化的速度太慢呢!”孫享福一點也沒把魏徵的話當一回事,笑道。

歷史上,李世民和孫享福是有同樣的心思的,他想將所有的民族都吸納融合起來,所以,孫享福現在做的這些事,李世民不僅不反對,還大力支持。

不過孫享福想推動漢人往關外走的這一條策略,與歷史上李世民的所作所爲卻是相反的。

歷史上,李世民在擊敗了頡利之後,將黃河以北的突厥百姓都遷到了黃河以南,想要實行所謂的同化之策,這就導致了薛延陀在關外坐大,直到貞觀十三年的時候,他才又將不太適應漢人生活的突厥人遷到黃河以北的漠南地區,牽制已經統一漠北,建立了汗國的薛延陀。

孫享福並不知道這段歷史,但他的這一系列動作,卻是將原本散落在突厥各地的百姓吸納到了善陽城,不僅沒有讓他們去壯大薛延陀部,還將爲大唐增加數萬戶人口。

席君買的千人隊在草原上可不是瞎晃悠的,孫享福教他的口號他喊了,聽的部落,自然而然的會趕着牛羊往善陽城而來,不聽的部落,在席君的恐嚇驅趕下,也會往善陽城而來,這些部落的青壯都被頡利和突利徵調走了,即便席君買只是帶了千騎,他們也沒有反抗的能力,是以,進展很順利,現在,長孫衝已經在定襄城那邊,接收到了很多人口,下一步,會分流到善陽來。

“你要把漢民往關外遷?孔聖人的下一句,可是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魏徵不解的問道。

“現在,這裡可不是夷狄統治的地方,他們遷過來,是幫我同化胡人的,就像王氏的那些子弟,他們每天都在幫我教那些胡人,漢人的禮儀,規矩。這個夷狄之,說的可是習俗,文化。”

魏徵聞言,又沉默了,其實他心裡早就知道,孫享福搞出這個土地拍賣,把世家大族引了出來,他們屬下的那些漢民農奴勢必會因此大量遷往關外,如果在開發關外的那些田地的同時,能起到同化胡人的作用,自己似乎沒有反對指責的理由。

他卻不知道,孫享福只恨現在的財力有限,不然,他會給予這些胡人牧民更多好的政策。

原因有二,一是因爲他越是給的豐厚,草原上的那些中小部落,越是願意來接受他的統治,如果形成一股潮流,他等於是用非戰爭手段,徹底解決了大唐北方邊患的問題。

二是他要給那些世家子的農奴埋下反叛的種子,連外族不識耕種的牧民,都能在善陽有自己的房屋,產業,過上好日子,爲什麼我們漢民卻要被別人當牛馬一樣使用?難道我們連這些突厥人也不如?

有對比,就有心理反差,世家的根基,除了文化知識,就是他們這些爲世家產出財富的農奴,讓這些農奴奮起反抗,就是毀世家的根基。

見魏徵不說話,孫享福覺得,應該要跟他談談正事了,道,“魏大人,我自請朝廷派監察御史團到善陽來,就是爲了此次土地競拍能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進行,於朝廷來說,有更多各地的世家派人來關外開發土地,對朝廷更有利,勢力分散開來,朝廷之後的政策纔會更加好實施,如果被他們弄成鐵板一塊的話,最終只怕會實行他們的鄉法,讓朝廷的利益受損。

然而,以五姓七家的嘴臉,只怕不想別的小世家跳出來分他們的羮,這就需要您的肩膀夠硬,能抗下他們的壓力了。”

“維護公正乃是老夫的職責,這個你無需擔心,陛下不想讓某些宗族勢力太過強大,左右朝政,老夫也知曉,不過,私授王氏三百萬畝田地的事情如何收尾,你可要給老夫一個交待。”

魏徵說的交待,自然是不能有損他清名的交待,畢竟,彈劾的奏章是他交上去的,如果是個烏龍,那他的御史大夫的名頭可就受損了。

“呃,田其實一直都在安北都護府名下,只是我手下無力開發,才找王氏合作開發種植,產出的東西,王氏拿一半,安北都護府拿一半,類似的手段我以後可能有很多,您可得接住了。”孫享福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道。

聞言,魏徵面色一黑,私授田地的事情,果然是孫享福故意放出來的一個烏龍,而他,卻一不小心,成了挑起世家爭鬥的炮手。

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520章 到定襄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十二章 告狀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323章 又出招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147章 豐收樂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70章 夜襲第729章 說服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604章 擺鐘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721章 開工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725章 嚇尿了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十二章 告狀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469章 自救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210章 回朔州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165章 忽悠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419章 回長安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133章 種稻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543章 採紅菱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238章 都來了第564章 入城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620章 九垸夜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743章 到船廠
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520章 到定襄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十二章 告狀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323章 又出招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147章 豐收樂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70章 夜襲第729章 說服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604章 擺鐘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721章 開工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725章 嚇尿了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十二章 告狀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469章 自救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210章 回朔州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165章 忽悠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419章 回長安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133章 種稻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543章 採紅菱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238章 都來了第564章 入城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620章 九垸夜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743章 到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