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人才培養

像這種一兩千人規模的招聘,在渭南屬於很常見的活動,孫享福在這種場合露一下面,表示自己對這件事情的重視,就足夠了,具體怎麼操作,有造船廠主管人事的人來負責。

楊順水的侄子楊林,就是造船廠的主管人事的人,得到了孫享福的指示之後,他回頭肯定會再做一個招聘計劃,在此之前,他還需要把眼前的事情搞定。

“由於應聘的人數不足預期,所以,我這裡,可以提前的向你們宣佈一個好消息,那便是你們中間絕大部分人,將會被造船廠錄取。

不過,造船廠有很多工種,有的技術人員,每個月拿十貫,二十貫的薪資,有的普通工人,卻幹着比較辛苦的活,拿着兩三貫的薪資,能不能拿高薪,還得看你們接下來的表現。

當然,也不是說,你們在這一次的表現不好,以後就沒有機會了,進入了造船廠之後,你們能夠接觸到先進知識的機會,就更多了,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如果你們能夠力求上進,認真學習,熟練,掌握更好的生產技術知識,也是可以出人頭地的。

廢話不多說,接下來,船廠的文員,會給你們每人發一張表格,認字的,可以自己填上姓名,籍貫,或者一些簡歷,不認字的,可以在文員的幫助下填寫,填寫完之後,大家就開始應聘的考試了。”

楊林說完,船廠近百個文員,便各自拿着一疊表格,進入到了人羣中,由於應聘的只有一千多人,他們一百來人,其實每人只負責十幾個人的表格填寫。

孫享福和幾位造船上的高級領導,坐在招聘會佈置的一干高臺上,靜靜的看着臺下那些應聘人員的表現,其中,很少有自己識字的。

宋小魚的長袖長褲裝扮很顯眼,經過宋濤這兩天的突擊訓練,他已經能歪歪扭扭的寫好幾十個字了,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姓名和籍貫之類的,孫享福的目光從他身上掃過,正好看到他在握筆寫字,不由的多留意了幾分。

不一會,表格填完,所有人被文員們編上了號數,表格收上來之後,那些應聘者身上,便掛上了一個寫着和表格上的號數一樣的布條。

楊林這時候又站起來大聲道,“在你們的右手邊,有一大堆各種木料,你們可以自由的挑選幾根,挑選好之後,回到臺前站好隊,有人進行檢查。”

宋小魚聽到楊林提的這個要求,頓時知道考驗已經開始了,作爲一個造船匠,首先最要搞清楚的,是什麼木料適合造船,其次,是怎麼炮製這些木料。

適合造船的木料有很多種,其中,杉木,松木,柏木,柚木,赤木,樟木,楠木,楸木,梓木,櫧木,檜木,槐木,榆木,等等最常用。

在船不同的部位,需要的木料也都不一樣,而且,通過年輪,木材的乾溼程度,木纖維質量等等的差異,還能將木料的好壞,分很多個層次。

真正造船高明的工匠,對於這些木料取材和炮製,那是爛熟於胸,宋小魚對於木材的瞭解,就明顯高出同期應聘者很多,他們大多數人,選擇的居然是看上比筆直乾硬的沙樹木,還有易粉蛀,不耐水浸的楊樹木,宋小魚,則是在木材堆裡,細心挑揀,不僅找到了一整套適合造船的木料,而且,還是同類型木料中,材質較高的。

一盞茶的功夫後,選好木料的應聘者,紛紛回到了臺前,然之後,船廠的技術工,開始對所有人手中的木料,進行鑑別,很快,像宋小魚這類,懂得木材的人,便被安排站在了前排。

至於那些完全不懂,瞎拿的,基本站在了最後,連他們身上的號碼標識都被摘取了,造船廠的人將會帶他們去其它的場地,做一些簡單的考覈之後,直接安排他們上崗,他們今後也就會和很多廠的新人一樣,拿一千五百錢的基本工資,等着漲工齡工資了,或許其中有少量人會因爲自己努力學習,而脫穎而出,不過,機率非常低。

很快,技術工人們就把剩下的幾十個留下的人的評分報了上來,文員們將他們的評分,填寫在資料表格上,交到了臺上。

孫享福和楊順水,王富等人看了看之後,又將其分列了一下,懂得挑選木頭的人中,又將識字,能夠自己填寫姓名籍貫的人列了出來,甚至,不同的年齡,像宋小魚這樣,不到十五歲的年輕小夥子,還佔一些優勢,被放在最前列。

孫享福看了一下宋小魚表格上那個歪歪扭扭的字,嘴角鉤起一絲笑意道,“誰叫宋小魚,上前一步答話,你這個字,是突擊學習的吧!”

被點了名了宋小魚一愣,非常緊張的按照孫享福說的,向前走了一步,而這時,有資格到臺子旁邊觀看招聘會的宋濤,卻是激動的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看來,他期待的機會,到了。

“是,是的,草民在家鄉的時候,沒有機會上縣學,只是跟着讀報的法官認識一些簡單的字,到了渭南之後,跟着草民的一個同鄉大哥,學寫了兩天。”

“兩天?”

“兩天能夠寫出這麼多字,也算是難得了。你來告訴我,你挑選的這些木頭,都有些什麼作用?”

孫享福的語氣很和藹,並沒有要責備人的意思,宋小魚聽了,膽子也大了起來,答道,“桅杆用端直的衫木最佳,它一般比較直,韌性足,如果箍以桐油浸泡的老藤條紮實,再大的風,也難將其吹斷。

船與兩側坊牆,用楠,櫧,槐,榆最佳,樟木也可,不過,春夏所伐樟木,易粉蛀,所以,我沒有選。

這幾種木頭都耐水浸,用銅油反覆均勻塗抹曬**制好之後,在水裡十年八年都不會壞。

舵杆用榆木,櫧木最佳,其韌性佳,耐磨損,遇大力衝擊,不會折。

船擼,用檜木,衫木,楸木,都可,不會那麼沉重,難以搖動”

宋小魚一連串的專業知識講完,連楊順水也點了點頭,不過,孫享福卻是又道,“你來應聘之前,應該學習過造船,以及炮製木材,懂得這些知識,也屬正常,我且問你,當有一天,造船不需要這些木材的時候,你當如何?”

“造船不需要木材?”

宋小魚被孫享福問的一愣,不過腦海裡瞬間想到了宋濤之前跟他講的,造船廠現在已經在建造鋼結構船的事情,便道,“不管用什麼材料造船,咱們終歸是需要用到船的,我只要用心學習,研究,就一定能造出船來的。”

“好,說的好,只要肯用心學習,研究,就沒有幹不成的事情。以你現在對於造船的理解,足以在造船廠,拿一份技術員工的工資,每個月十貫。

不過,我給你另外一個選擇,你能在兩天之內,學會了寫這麼多字,證明你的學習能力很強。

所以,我推薦你去藍田職業技術學院,每個月只拿一貫錢的學習補助資金,在那邊,你要系統的學習一定的文化基礎,以及數學,物理,冶煉方面的知識,等你學成以後,再來造船廠的技術研究部工作,你會怎麼選?”

在孫享福說‘不過’之前,宋小魚心裡是十分興奮,畢竟,他不過是按照以前宋濤教授的東西自己琢磨了幾年而已,以來,就能拿到十貫錢的一個月的工資,當真是了不得了。

但是,聽到他聽到孫享福說的‘不過’之後的內容之後,卻迷茫了,他根本不知道所謂,數學,物理,冶煉方面的知識跟造船有什麼關係,這些,是宋濤此前都沒有系統學過的東西,但他看到宋濤一臉激動之色的向自己揮拳之後,他知道自己改怎麼選了。

十貫錢的月薪,絕對不能讓宋濤激動成這個樣子,那個所謂的學習之後,到技術研究部工作,應該纔是真正的大好事,於是,他不再多想,就用非常肯定的語氣道,“我選擇去學習。”

“呵呵,小夥子,你做了一個很明智的決定,我很希望未來有一天,我能在造船廠的技術研究部看到你。”

孫享福只是這樣說了一句之後,就不再言語了,然之後,招聘會繼續,宋小魚卻發現,整個過來應聘的人中,居然沒有一個再讓他開口的人,而那些掌握了類似宋小魚所掌握的這樣的造船知識,卻又完全不認識字的人,都只是被以技術員工的條件簽了下來,沒有一個被推薦去藍田職業技術學院去學習的。

很快,宋小魚就被文員們帶着去簽了一份勞動合同,簽完之後,他以後每月就可以有一貫錢的保底工資拿了,他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比那些直接去技術學院學習的學生拿的錢多一倍。

而等合同簽完了之後,宋濤才找機會告訴他,他已經算是造船廠的人了,類似他這樣的人,是造船廠專門培育出來,做更先進的造船技術研究的人,在藍田職業技術學院,別人或許只需要學一科的知識,他,卻是要學習四科以上,甚至更多科目的知識,而孫正明看中他的,就是他的學習能力。

所以宋濤打算再弄些好酒好菜,請許家姐妹到家裡來好好吃一頓,爲宋小魚成功的走入孫正明這樣的大人物的視線,慶祝一番。

船廠,新船研究車間內,孫享福和衆多技術工人在查看即將澆築成型的包鋼大船的船身,早上那場簡單的招聘會,只是用來給打算投身這項事業的百姓們的一種鼓勵而已,整個過程,會經過報紙的文字美化之後,向全國宣揚出去,目的,就是爲這個行業,吸引來更多的人才。

在國家的工藝發展過程中,人才始終是最重要一環,像現在做的這個新船的研究,之所以要孫享福親自到場,就是因爲涉及到的知識太多了,他有後世的一些見識在,可能會幫到很多忙,而這種新東西的研究,太需要那種靈機一動想出來的,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在最後一塊鋼板澆築成功之後,馬賽拿着圖紙對孫享福道,“掌門,咱們可能要進行一輪對於船身整體重量的測算,還要測算鋼結構龍骨的最大抗力值”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去一封信到善陽,請李道長過來幫忙吧!另外,也通知太子啓程回長安。”

做研究,就是這樣,不提前進行精密的測算,直接造好了往水裡一放,它可不一定能順利航行,等那時候才發現是做了無用功,就遲了。

所以,哪怕只是把大船的龍骨結構換成鋼結構,把原先的木質船身變薄,加一層鋼板包裹,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情,鋼鐵的重量比木頭大的多,特性和木頭也不一樣,涉及到的物理,冶煉,數學知識,有很多,而這種鋼包木的船,也並不是孫享福想要的終極。

它只是爲今後的全鋼結構的船,提供一些基礎數據而已,等南美洲那邊的橡膠弄到了,能夠解決密封的問題,那麼,就可以開始研究蒸汽機了,這個東西的原理並不難,卻對社會的推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爲在科技社會長大孫享福,只要給屬下的人提供一個研究方向,相信用不了幾年,就有可能研究出來,到了那個時候,大唐才能算是真正的雄霸於世了。

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271章 新作物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562章 利益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400章 再對質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238章 都來了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481章 大進項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177章 王旭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211章 戰略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734章 宣撫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241章 運作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549章 北上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372 人才缺乏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733章 到吐蕃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118章 殺倭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733章 到吐蕃第387章 開考第367章 起塘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287章 宴會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543章 採紅菱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十一章 買船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457章 大買賣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20章 九垸夜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210章 回朔州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270章 戲劇院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368章 定計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307章 成果喜人
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271章 新作物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562章 利益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400章 再對質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238章 都來了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481章 大進項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177章 王旭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211章 戰略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734章 宣撫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241章 運作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549章 北上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372 人才缺乏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733章 到吐蕃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118章 殺倭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733章 到吐蕃第387章 開考第367章 起塘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287章 宴會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543章 採紅菱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十一章 買船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457章 大買賣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20章 九垸夜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210章 回朔州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270章 戲劇院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368章 定計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307章 成果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