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 人才缺乏

兩萬石的大水輪船在體積上,並沒有比一萬石的幸福號大一倍,最多大了四五成的樣子,不過在水輪推進動力上面,加強了很多,這得益於幸福村製作出來的堅韌度更高的鋼材料和滾珠軸承。

新式船可以在比以往吃水更深的情況下,保持一定速度航行,即便滿負重,也能做到逆水航行,在海上滿帆順風航行的情況下,並不比一萬石的船慢,因爲它增加了一個風車裝置,可以讓風力推動水輪滾軸,帶動螺旋槳不停的轉動。

也就是說,它不需要用牛慢慢拉動螺旋槳軸承了,這會讓船的持續航行能力,和載運空間有一些小提升。

“想要人手,你就抓緊時間招啊!現在這渭南工地,可是有五十萬青壯勞工,現在不趕緊招募到自己的旗下,等到時候上百個工廠全部建設好的時候,人手可就要靠搶的了。”

在後世,做各種生意,場所還沒有開起來之前,人就必須要先招好,等你的所有建設都搞完了,再來招人的話,就耽誤事情了。

楊順水聽孫享福這麼一說,才一拍額頭,暗恨自己糊塗了,人家冶煉廠都知道先招新手工人培訓,自己的船廠怎麼不知道先招人培訓呢!自己還傻乎乎的跑來幫人家培訓工人。

不過回頭一想,自己要是招了那麼多工人,到時候沒有那麼多船給自己造怎麼辦?難道到孫享福這個東家出錢貼補船廠?

“那個,您還是給老漢一個招工標準吧!免得招的多了,到時候沒活幹······”

“你就放心吧!照着滿員招,明後幾年,光是軍備用船就至少要幾百艘,商船,更是不計其數。”

“滿員?招五萬人?”楊順水有些不敢相信道。

新的船廠雖然沒有冶煉廠這麼大,但也有原先的半個渭南縣大,所有生產車間滿人,除了現在老船廠的萬把人都過來之外,還可以增加五萬人以上,這是之前開始建設的時候,定的規模,可是,你造個船,一下子用五萬人,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

“怎麼?覺得多?不出三年,說不定你還覺得少。”孫享福一臉笑意的看着有些發愣的楊順水道。

以現在老船廠的生產,一萬人也不過是組織了十條生產線,一年的產量才一百艘萬石船左右,擴大五倍,不過是五百艘左右,而孫享福對於大唐未來的經濟預期,可不只五倍的增長。

作爲古代最省力的交通工具,走大量運輸的首選,船的製造必須得跟上,不然你叫這上百個大廠的貨物,都用牛馬拉到全國各地去?

然而,楊順水一個造船工人,可看不到那麼長遠,他就是被這個數字震到了,有點忐忑的道,“老漢我現在管着一萬人都吃力,要我管六萬人,我,我擔心管不過來啊!”

這確實是個問題,善於製作技術的人,卻未必善於管理,楊順水能夠讓一萬人的船廠不亂,已經是勉勉強強的了,要他管理五六萬人,只怕是不成。

可惜在這個時期,就沒有一套專門教人管理的學問,這是一個大麻煩,因爲孫享福已經預見到了,當上百個工廠一起開業的時候,數十,上百萬工人的吃喝拉撒生產有多難管,管理人員的缺乏,恐怕纔是渭南新城最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見孫享福突然沉默不語了,楊老漢也好,之後趕過來的馬周也好,都不敢打擾他。

許久之後,孫享福的眉頭才稍微舒展,沒有管理的人才,那就只好培訓了,這不馬上要科舉了麼,有基礎文化知識的,多取一些,集中起來教,反正到明年下季各個工廠纔會開工,還有大半年時間,到時候,給每個工廠派兩個實習的書記,再派兩個實習的工委,代表朝廷,協助管理各廠,表現好的,直接授予朝廷官職留任。

這種後世國家控制民營企業的手段,稍微轉變一下,也不失爲一個方法,等這些實習生在工廠的管理崗位上獲得了管理的實踐經驗之後,再調動他們去其它地方任職,他們的水平就會高出很多了,這種用商人的資源,幫朝廷磨鍊官員的好事,李世民應該會同意的。

孫享福把這個構想跟馬周說了說,被馬周稱讚爲神來之筆,作爲整天忙碌在渭南工地的他,又怎麼會不知道這裡缺乏管理人才的囧境呢!到時候這事,就由馬周來上書李世民落實。

工地上的午飯很簡陋,就着熱茶水吃了張雞蛋餅,就算完事了,現在雖然是十月上旬,但天氣已經很冷,還不等工人們開工,天上就飄起了微小的冰雹顆粒。

“看這情況,今年冬天,怕是有幾場大雪。”

楊順水感嘆了一句,卻是叫孫享福和馬周的面色都沉了下來。

大雪會減緩所有的施工進度,即便是像冶煉廠這種下一步工作已經全部在室內的工程,也會因爲天氣寒冷,而進展緩慢,就剛纔的這一會,孫享福已經看到了很多工人手頭上的凍傷了。

而且,一旦大雪封路,幾十萬人的吃喝拉撒,也不是那麼好供應的,因爲渭南縣地界今年沒有任何產出,什麼東西,都要從外面往這裡運。

“明年陛下東征高句麗是勢在必行的,所以,渭南只要涉及到軍備的產業,都不能停工,其中以冶煉廠,木料廠,皮革廠爲最,得想辦法,讓工人們克服困難,繼續開工。”

“都督放心,即便是天上下刀子,這幾個廠的建設也絕不會停工,春節之前,一定能全部投產。”

馬周知道東征高句麗的重要性,一旦李世民也在高句麗吃了敗仗,那麼,他之前好不容易累積下來的一些名望,就全部報廢了,大家會認爲,他跟楊廣是一路貨色,所以,一直沒有在工地上使用高壓政策的他,也做好了使用高壓政策的心理準備。

“咱們要從各方面,儘可能的幫工人們解決生產困難的問題,我會去信幸福村,讓他們加緊發一批手套,襪子,給製衣工人們去做,之後讓工人們都戴上手套穿上棉襪工作,情況就會好的多。

另外,吃食和住宿方面,也要加強,多花點錢不怕,一定不能讓工人們有凍死凍傷的情況出現,再就是,去留自由,真心想留下來賺這份辛苦錢的人,才讓他們留下來······”

孫享福接連說出了自己臨時想到的幾個方案之後,又覺得,大家能不能迎難而上,主要應該在精神上面給予鼓勵。

後世建國初期,多少大事情不都是在艱苦的條件下完成的麼,靠的是什麼?我黨的思想教育啊!那麼,自己也該想想辦法,在精神上給予工人們一些鼓勵。

在李世民視察渭南工地的時候,弄個文藝慰問演出,給大家鼓鼓勁,似乎就不錯辦法。

有了這個想法,孫享福便跟馬周商量安排了起來,反正冶煉廠空曠的大房子多,在其中一間搭上一個臺子,就能供過萬人同時觀看,至於節目,當然不需要什麼靡靡之音了,那些東西,大字不識的工人也聽不懂,直接上白話民歌就好,回府的路上,孫享福就想到了好多首適合給工人們唱的歌。

姚紅秀,李香蝶,甚至在洛陽望江樓分店的好多樂師和歌唱演員,都會被孫享福一封信召集到了望江樓的演員培訓中心來,將自己的一些改良版歌曲放在這裡之後,一臺以歌頌工人,給工人鼓勁爲主題的演出,就會在這裡組織排練。

以孫享福如今的地位,已經不需要親自去指導這些玩意,屬下的人,對各方面都已經能很自如的掌握,他只需要說一下自己想要的效果就行。

次日一早,孫享福早早的就來到了蕭瑀的府上,今天,是李世民回長安的日子,按照路程算,正午的時候,車駕應該就會到長安城明德門。

“蕭相,不是這次科舉,下官還不知道咱們大唐的讀書人有這麼多,他們可是召集了過千人,一大早,就在城門邊守着了,看來,您今天得多喝點潤喉茶呀!”

“呵呵,看你還有心情打趣老夫,就說明情況沒有那麼糟糕,昨天去渭南看的怎麼樣了?”蕭瑀一副輕鬆自如的表情道。

看來,他已經把孫享福給他的辯詞稿子全部吃透了,對於可能出現的情況,有把握應對了。

孫享福如實答道,“問題很多,不過好在還有解決的餘地。”

“能解決就好,迎完陛下,科舉也就要正式開考了,這考場,咱們也得佈置一下了。”

朝廷公佈的開考時間是十月十八,今天已經十月十二了,剩餘的時間只有五天了,倒是必須馬上安排。

“截止目前爲止,報考人數幾何?”

“三千二百餘,但是,真正參考的人數,老夫也拿不準。”

“才三千多人?”顯然,這個人數有點少,要知道,孫享福可是擴大了參考範圍了,工人,醫師,商人三個階級,都是孫享福新加進去的,按說,這三個行業,應該也有不少人來參考的。

“已經不少了,要是那些鬧事的學子真的不去參考,只怕實際參考的人數只有一半。”

蕭瑀這是在把今年的數據跟以往對比,而孫享福,則是在把這個數據,跟實際需求在對比,得到的結果當然不同,別說北地至少有幾百個官員的缺口,光是一個渭南新城的缺口,也是數百人。三千多人蔘考的話,只怕得取中一大半以上,才能夠用。

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467章 鏖戰第714章 航海人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282章 談心第761章 家事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579章 二進宮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210章 回朔州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456章 戰局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288章 密室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725章 嚇尿了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338章 返城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700章 歸家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121章 見馮盎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387章 開考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149章 歸來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534章 出手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317章 逛夜市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176章 風雪路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382章 滿月酒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
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467章 鏖戰第714章 航海人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282章 談心第761章 家事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579章 二進宮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210章 回朔州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456章 戰局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288章 密室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725章 嚇尿了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338章 返城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700章 歸家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121章 見馮盎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387章 開考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149章 歸來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534章 出手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317章 逛夜市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176章 風雪路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382章 滿月酒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