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

大冷天的,孫享福沒有早起的習慣,所以,他並沒有陪同夷男,對於城中所有部門的管事,孫享福都早有交待過,除了櫃房的金庫和各大工坊的絕密生產技術,夷男想看什麼,都可以讓他看,當然,那些絕密的生產技術,夷男就是看到了,也未必懂。

他的第一站就是場外的牲畜交易市場,也是善陽最大的暖房養殖區域。

遊牧民族對於圈養都不陌生,每年冬天的時候,他們都要爲牛羊尋找避風的地方,在山坳用草料扎棚是他們年年都要乾的事情,不過,他們扎出來的棚,與善陽舊城裡,那種基本不透風的磚瓦結構棚比起來,差距簡直就太大了。

作爲在牛羊羣裡過了半輩子的人,他們是不會嫌棄牛羊身上的味道的,夷男帶着屬下的將領頭人進入牛棚的時候,首先感覺到的就是一股暖意,而且,並沒有聞到什麼刺鼻的味道。

“這牛棚裡這麼幹淨,你們是特意收拾過的?”

夷男轉頭向帶領他過來的一個漢人管事問道。

管事的指了指一個推着車在牛棚在外巡邏的工人道,“是的,我們有專人,每天分三個時段清理牛棚裡的牛糞。”

“你們這麼多牛羊,得需要多少人清理啊!”夷男詫異的問道。

“光是這舊城裡,專門負責照料這幾萬頭牲口的,就有近千人,當然,清糞的只有幾百人,大多是弄草料,還有處理牛羊糞便,種植蘑菇的。”

“種植蘑菇?”

夷男又聽到了一個新鮮詞,其實,在東漢時期,漢人就掌握了蘑菇的種植方法,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就有記載蘑菇的種植方法,三國時期,種植蘑菇開始在民間興起,但產量並不是很高。

作爲一個後世在農村指導農民種地的農科大研究生,種植蘑菇這種簡單的技術,孫享福簡直就是信手拈來。

用牛糞拌草料發酵做質基就能種植比較高產的蘑菇,當然,這是一種夷男想學,也很難學的去的技術,對於室溫的掌控,需要計算供熱燃料和供熱空間大小,灑水的時候,需要計算水量,什麼覆土層厚度,日照消毒這類的東西,你想要一個蠻夷狀態的人懂,那就太困難了。

那些負責種蘑菇的人,就是在孫享福安排的幾個人手的指揮下,幹些固定的活而已,都種了兩三個月了,他們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麼幹,更沒有人能夠記下所有的要點。

管事看夷男詢問自己,答道,“是的,善陽城現在食用的新鮮蘑菇,都是我們的暖棚裡種植出來的,種植蘑菇,主要用的就是牛糞。”

細細想了一下昨天在望江樓所食用的菜式中,確實有好幾樣蘑菇,而且很美味,夷男頓時就對這個蘑菇起了興趣,然而,他和在這裡做工的那些工人一樣,根本看不懂這玩意,只是覺得,漢人連種菜都要在一個暖暖的房子裡,太奢侈了。

他看不懂的地方有很多,作爲後世人,孫享福太知道集羣化養殖,防病防疫的重要性了,雖然這個時期的生態環境很好,在寒冷的北地發生病疫的機率不高,但防疫工作,孫享福是下足了功夫的。

保持牛棚,羊圈的乾淨是必須的,定期的洗刷,寄生蟲清理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只要做了這些工作,在沒有化工污染源頭的優良生態環境之下,發瘟疫的機率極低。

夷男看到的還不僅僅是這些,那些帶着些許酒氣的飼料,他恨不得抓一把到嘴裡嚐嚐,因爲吃了這東西的牛,渾身都是肉,那些專門用來擠奶的奶牛,一頭居然就能擠出半桶奶來。

漢人什麼時候比我們遊牧民族更會餵養牛羊了?

這個問題一直徘徊在夷男的腦海裡一整天。

看完城裡的,夷男又去看了城外的,這種在地底下挖洞供牛羊過冬的辦法,也就只有漢人能做的到,他們有足夠多的鐵器和挖土工具,人手夠多,很快就能挖出一個大地洞,而薛延陀部卻很難做到。

地洞里根本不需要燒什麼煤炭供暖,就熱乎乎的,雖然有人清理糞便,但氣味也比地上那些暖棚的稍大些,不過都在牛羊自身的承受範圍以內,一般,一個地洞不會挖的太大,幾百上千只,分開了養着,負責照看地洞裡的牛羊的牧民,還要負責照料那些矮牆裡面種植的蔬菜,同樣是由極少數的漢人負責技術管理,牧民只需要照着吩咐做事就好。

孫享福食邑里最早期的佃戶,現在差不多都走上了各色的管理崗位,有他們在場面上維持着,善陽的這些方面就不會亂。

僅僅一天時間,夷男就確定了孫享福有保護牛羊過冬的能力,善陽這才被他經營了一年多而已,就有了如今的局面,要是有個兩三年時間,估計他連那些地洞都不會要,直接全部在地上建那些乾淨整潔的養殖暖棚。

次日,夷男還是起了個大早,看過了牛羊的養殖方式,他還要看看善陽城是如何解決那些牧民的生計問題的。

善陽城的工業區幾乎佔了整座城四分之一的區域,在靠南的城牆邊,是一溜高大的磚瓦房生產車間。

對於夷男的到來,這裡的管事似乎早有所料,都不用夷男多問,就開始給他介紹起了工坊的情況,當然,也是怕夷男不懂這些東西,問不到點子上。

他最先進到的是皮革工坊,然後,目睹了一張羊皮,從上到桌案上,到變成羊皮襖子的全過程,很快速,製作出來的成品精美。

從哪些圓圓的,有着草原風霜痕跡的臉上,夷男一眼就認出,這些婦人原本都是草原上的牧民,她們或許善於殺羊,剝羊皮,但絕對製作不出那種穿上之後顯得很修身,而且很保暖的羊皮襖子,最關鍵的是,他們以往不可能會在羊皮襖裡面兜襯布,更不會在羊皮上面繡花。

“像這樣的襖子胡人很喜歡,咱們漢人也喜歡,自從胡人把咱們的存貨全部買走以後,各地商人的訂單都擠壓在這裡,光是關中地區,就有二十萬件的訂單,咱們作坊一天才出兩千件,得幾個月才做的完呢!”

用抱怨的語氣炫耀自己的成績,負責皮革作坊的這位管事很有才,他的話又讓夷男很惆悵。

出了皮革作坊,他又到了人數最多的木工作坊去看了看,然後,他就傻眼了。

難道自己的薛延陀部跟突厥有這麼大的差距?

這裡可是過萬工匠,而且,看上去個個都是熟手的樣子,而他們的外貌,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突厥人啊!

什麼時候,突厥人中,有這麼多會打製漢人農具,傢俬的工匠了?

夷男帶着疑惑在這裡看了很久,最終看出了些許門道,就是所有幹活的人,似乎都只幹一樣,然後,經過了他們的工序,會進入到下一個工序,最終所得的成品,精美,好看,而且牢固好用。

夷男覺得自己找到了漢人辦事的一些特點了,或許,他自己也能開一個這樣的作坊,爲薛延陀部的子民打造箱子,椅子,犁耙等等日常用具,然而,他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不建城,學習漢人的生活方式的話,這些東西似乎不用打造,以往,他可從不坐椅子,都是在地上鋪一張毯子坐,現在,才兩三天,我就習慣性的往椅子上坐了,這樣會讓他更舒服。

再度惆悵的走出了木工作坊,進入了鐵器作坊,這裡,按說不應該對他一個外人開放的,但卻沒有任何人阻止他進來,甚至有一個管事一早就等候在了門口,似乎就等着他過來問問題的。

城中的鐵器作坊,只是打製民用的鐵器,而且,不涉及到比較高端的冶煉知識,但即便如此,夷男也在這裡看了一下午。

鐵水變成犁頭,鐵鍋,菜刀,等等的過程,他全部都沒有漏下,而且,還讓他屬下的人跟着他一起記,等他的肚子餓的不得不回去進食的時候,管事的一句話差點讓他當場摔倒。

“我家大都督說了,如果夷男首領向大唐稱臣,大都督會在幫您建立的城池中,開設一間鐵器作坊,不僅對外貿易,還會派人專人教你們這些打製技術,教到你們會爲止。”

鐵器製作工藝,根本不是什麼秘密,早在漢朝時期,匈奴人就自己生產鐵製兵器了,到了這個時代,已經進步了很多,善陽鐵器作坊的這一套生產模式,不過是增加了民用鐵器生產的效率而已,在孫享福看來,並沒有多大價值,畢竟,草原上缺的是鐵。

而真正的高端冶煉工藝,則是在軍營的作坊之中,那邊生產的,就不是鐵了,而是鋼,用鐵器對抗鋼器,結局是怎麼樣的,一想便知。

接下來的幾天,夷男還在繼續往下看,烈酒,香水,防凍霜,以及煤炭,煤爐的生產作坊,他都去看了,基本一樣沒搞懂,因爲他沒有基礎知識,根本不知道這些分散的工序爲什麼這樣做的原理,更加別說那些特殊的組合方式。

孫享福放心讓他看的原因就是,等他全部學會這些知識,搞懂了原理的時候,他差不多也該老死了,而那時,他建立的薛延陀汗國對於大唐來說,早就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一個努力爬行的烏龜,是永遠趕不上一匹努力奔跑的駿馬的,更何況,孫享福要的,就是一兩年的時間差而已。

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470章 夜襲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400章 再對質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474章 房謀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357章 起塘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714章 航海人第382章 滿月酒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235章 胡商到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549章 北上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743章 到船廠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721章 開工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667章 動畫片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398章 論法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402章 迎新宴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520章 到定襄第126章 用計第121章 見馮盎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288章 密室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285章 上朝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
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470章 夜襲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400章 再對質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474章 房謀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357章 起塘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714章 航海人第382章 滿月酒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235章 胡商到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549章 北上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743章 到船廠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721章 開工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667章 動畫片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398章 論法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402章 迎新宴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520章 到定襄第126章 用計第121章 見馮盎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288章 密室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285章 上朝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