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相互說服

孫享福從來都不反對大唐的擴張,但是,他希望那是有計劃,有方式,符合發展節奏的擴張,盲目的佔領的後果,往往是統治時間不長,然後出現叛亂,再然後,又迴歸原本的樣子。

歷史上的大唐,就是因爲內部發展還不夠夯實,對外部的控制力不夠強大,導致空前的繁華只是曇花一現。

孫享福知道守成比開拓難的道理,所以,他在盡力的發展大唐的經濟,基礎建設等方面,在他看來,沒有這些東西打底,大唐得到的領土即便是再多,也會很快的失去。

“房相,陛下不會不知道像王浩這種不受控制的人的危險性吧!”

“怎麼會不知道,可是,王浩的所做所爲,雖然有些極端,但在陛下看來,其本意,卻並非是要禍害大唐本身,像他這樣的人,想要榮華富貴的話,那是唾手可得,可偏偏,他想做事,陛下就是看中了他這一點。”

“他那不是想做事,是想搞事情,這次我們能化解定襄的危機,說白了,是憑運氣,一旦讓他成功,會是什麼樣的後果,您知道的吧!”

聞言,房玄齡也是眉頭緊皺,王浩這個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他從來只忠於自己的想法,甚至想讓皇帝都按照他的意志走,這就很要不得了,不過,他跟孫享福現在說的再多,也是沒用的,關鍵還得看李世民怎麼想。

又是半個多時辰過去了,李世民才神色複雜的從關押王浩的帳篷裡走了出來。

孫享福正欲上前開口,卻被李世民伸手阻止了。

“王浩之事,暫且不急着說,城內的各項準備,都做好了嗎?”

“一切已經準備妥當。”

“嗯,當前的要務,還是辦好這次運動大會,至於王浩的生殺問題,且等運動大會之後,咱們再議。”

“那個,陛下”

“朕聽聞,使團和西域諸國的代表團今日正午之前便會入城?”

“是的。”

“那時辰不早了,你趕緊去安排迎接的事情吧!唐卿這一去三載,勞苦功高,使團一干人等,盡皆有大功於國,等運動大會結束之後,朕自有封賞,你先替朕寬慰一番。”

“臣遵旨。”

李世民一副不想讓孫享福多說話的架勢,孫享福也不好死纏着他說,反正王浩現在關着,除了有千牛衛守着,還有自家的密衛用望遠鏡嚴密監控着,不怕他逃跑,就暫且先這樣吧!

看看了時辰,孫享福急急的整頓了儀仗,去了西城門,而李世民回到了議事的營帳之後,立即召了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等人議事。

“王浩此人,作惡多端,論罪該誅,然朝堂諸公之奏請,朕又不得不顧,諸卿以爲,該如何處置爲好?”

以現在李世民的權威,想到辦事,哪裡還需要在乎朝臣們的意見,論罪該殺之人,他卻來問幾位重臣該不該殺,那意思就是他不想殺了。

“陛下,王浩此人太過危險,臣以爲,不可不誅,而且,正明的心思,陛下您應該也知道,若是您強行赦免了他,只怕正明拼着抗旨,也是會殺他的,爲了一個王浩,失去一個正明,不值當。”房玄齡通過跟孫享福的一些溝通,也算是比較認同了孫享福的主張,率先開口道。

然而,李世民聽了房玄齡的話,卻沒有急着表態,卻是轉頭看向李靖和杜如晦,顯然,房玄齡的主張,不是他心中所想。

“陛下,臣以爲,王浩當誅,不誅不足以平三軍將士心中之憤。”李靖繼房玄齡之後開口道。

延津之戰過去還不到兩年,事情的前因後果,東征的數十萬將士,可都是知道的,再有云南之戰,舍龍和雲南代表團,現在可是大營之中呢!因爲王浩的謀劃,蒙舍詔死傷的青壯高達三萬餘,雲南各部的損失全部加起來,超過十萬人,這可是血海深仇,不殺他,安南軍第一個不同意,出於軍心穩定方面的考慮,李靖這個建議,算是非常有力的。

在李靖之後,杜如晦再度開口道,“陛下,王浩若死,大唐內部將海清河晏,再無憂慮,只要按照現在的腳步,潛心發展,五年十年之後,大唐之強,足以冠絕當世,您還有什麼可考慮的?”

見到三位肱骨意見一致,李世民臉色有些暗淡道,“朕也知道,王浩一死,我大唐的發展,將再無阻礙,朕只是覺得有些可惜。

昔日孟子曾言,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正明,以及諸位愛卿,都是輔助朕的賢士,然而,沒有國外之患,咱們大唐也還是有可能會在安逸的生活中消亡。

是故,朕不想停下來享受安逸,諸卿可明白朕之心意?”

你把心意說的這麼明確,誰還能不明白?

不過,房玄齡卻是再度開口道,“陛下,君子愛財,須取之有道,於國家而言,也是如此,王浩此人所用的手段,過於偏激,非是正道。即便是成功了,也難叫人心服,此後,只怕會叛亂不斷。

而且,西域諸國之地與我大唐本土相隔萬里,打下來容易,守土和治理起來,卻更難,臣以爲,現在的時機尚且不成熟。”

房玄齡說完,杜如晦又接過話道,“臣附議,我大唐現有的人才,治理現有的州郡和四邊之地,尚且不足,盲目擴張,有害無利。

而且,西方諸國中,較強的幾國,皆是傳承日久,人口衆多,非速亡之國,一旦陷入那個泥潭之中,反而會打亂我大唐自身的發展節奏,實爲不智之舉,陛下要三思。”

杜如晦說完,李靖也沒閒着,接過話道,“陛下,西域之地,距我大唐本土,有萬里之遙,若是在這麼遠的地方展開大戰,須得萬全的準備,否則,一旦失利,則易遭受反噬。”

李世民一邊聽着三人的建議,一邊點頭,待得李靖說完,他卻是笑道,“你們三人所說之事,朕一早就考慮到了,真是因爲堂堂正正的入主西域,咱們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朕纔會覺得,就這麼殺了王浩,太可惜了。”

聞言,房玄齡三人一愣,心中卻是暗自後悔。

王浩,肯定是利用了李世民想走捷徑的心理,來說服李世民。

果然,李世民又道,“正明一直主張,用發展民生經濟的手段,自然的吸納周邊各少數民族和國家,這一點,朕是比較認同的,事實也證明了,他所主張的方法,是正確的,不然就不會就今日定襄,善陽的盛景,更不會有薛延陀,雲南,東北諸部與我大唐一家親的局面。

然而,這樣做,速度太慢了,對於臨近中原之地,尚可,對於遙遠的西域諸國,卻很難奏效,如何讓西域諸國的人,也像他們一樣向我大唐靠過來?

這就需要一些謀劃。

王浩今日,就跟朕說了一整套的謀劃,利用西域諸國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利益訴求,集小國之兵,去攻大國,自始至終,我大唐只是陳兵邊境,發展邊地經濟,收攏躲避戰亂,或者無心爭霸的小國的民衆的投誠,用最省力的辦法,將西域諸國的領土,百姓,納入我大唐治下。”

“陛下,西域諸國的人,可不都是傻子,而且,即便是要做這些事,也不該是讓王浩這個不受控制的人去做,朝堂上下,還是有不少多智善謀之輩的。”李世民一說完,房玄齡就接話反駁道。

這話,倒是叫李世民沉默了好一陣,才又道,“王浩此人,行事雖然偏激,但也只是出於他的思想主張與朕當下的治國理念不同,對於咱們漢民族,他還算是忠誠的。

而且,他在海上有兩支人馬,一支約五百餘人,在倭國海域,幫其收刮錢財和人口,另有一支五千人規模的大隊,是以數百漢人,統領着四千多倭國青壯,早在年初的時候,就已經啓程走海路,前往波斯海域”

在兩個時辰左右的談話裡,王浩幾乎將自己的勢力,和在西域的打算,向李世民合盤托出了,他要去西域搞事情,沒有軍隊和人手可不行,所以,他把手伸向了倭國。

此時的倭國,是海外諸夷中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用從倭國抓來的青壯,是最容易訓練成軍的,所以,這支以倭國青壯爲主體的軍隊,將會是王浩在西域搞事情的主力軍,其自始至終,都會打着倭國的旗號,在名譽上,不會讓大唐受損。

再之後,王浩幾乎把所有李世民所擔心的問題都考慮到了,只需要大唐能在海上接濟他們一些糧食,軍械裝備,基本就可以坐等着收地收人。

甚至,這些糧食軍械,他們都可以用從西域弄來的大量金銀向朝廷購買,成與不成,也不會讓朝廷吃虧。

一個看想去基本無需投入,卻有巨大收益的計劃,叫李世民怎麼能不動心呢!

房玄齡三人本來是想說服李世民的,然而,卻差一點被李世民給說服了,差一點,那就是沒有。

思慮再三之後,房玄齡還是向李世民建議道,“正明之心不可寒,三軍將士之心,更不可寒,而且,王浩此人,不可信,陛下,斬殺王浩帶來的好處,可比支持他的這幾千雜軍要大的多。”

第265章 會夷男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543章 採紅菱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365章 戰報來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277章 玩脫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398章 論法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147章 豐收樂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336章 再起程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165章 忽悠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457章 大買賣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398章 論法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131章 去交趾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357章 起塘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133章 種稻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387章 開考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556章 抓捕
第265章 會夷男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543章 採紅菱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365章 戰報來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277章 玩脫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398章 論法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147章 豐收樂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336章 再起程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165章 忽悠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457章 大買賣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398章 論法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131章 去交趾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674章 開春後的打算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357章 起塘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133章 種稻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387章 開考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556章 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