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

李世民從來都不知道付版權費這回事,孫享福主政善陽的時候,他覺得孫享福設定的那一套管理體系好,於是,照搬到了關中,然後,逐漸向全國推行。

現在,他覺得孫享福設計的九垸縣的這套管理體系好,他又要將其照搬到全國,在學習成例的時候,他的動作非常快,卻沒有想過,成例也不是那麼好學的,你得有相應的民智作爲支撐。

孫享福說了不發表意見,就真的不會發表意見,反正先大唐的家底子厚,從民間,到官場,都有條件進行更多的學習教育,他要讓人來學,就學吧!這些外來人口,還能帶動不少九垸縣的經濟呢!

不過,等他們來了就會知道,這裡的吃住雖然走中低端路線,花費並不高,但絕不會給他們什麼公款吃喝的機會,因爲制度使然,官府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九垸商會更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因爲,他們要向全縣老百姓交差,不收這些人學費,已經是底線了。

當然,立法之類的東西,即便是孫享福現在把嘴閉的再緊,也架不住魏徵和馬週一封信一封信的問,給孫享福寫信,早已成爲他們,還有在長安的蕭的一種習慣了,沒辦法,國家越發的大,人口越發的多,新問題層出不窮,也就孫享福最善於解決這些新問題,不問他,問誰呀!

“這事就這麼定了,去信長安,讓太子統籌安排各州道的官員到這邊學習,另外,正明你和世家談的怎麼樣了?有沒有什麼新的部署?”李世民等了一小會,見孫享福真的只顧着吃,又再度開口問道。

孫享福有些無奈的看了看桌上的食物,看來,李世民說讓他吃飽再聊,只是跟他客套一下而已。

“他們之前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小動作,是因爲他們正處於一種發展的瓶頸,沒有方向感,十分迷茫,容易被人煽動。

今天的聊天,我只是站在爲國家的利益着想的角度,給他們大致指出了一個方向,如果肯下決心去改變的話,雖然會讓當權者失去一些權利和自由,但至少能保持住幾代人的富貴,如果頑固不化,依舊保持舊有的狀態,那他們距族人離散,分崩離析的結局也不遠了。”

山南道的幾個世家,要說全部是自然分家的,也不盡然,爲了保持地方的長久平靜,築垸工程能確確實實給普通老百姓帶來實惠,孫享福之前也用了一些打壓他們的手段。

在船運貿易方面這些世家無法與長江水路轉運公司相比較的情況下,打壓他們簡直就是太簡單了,只需要用各種農業產品,衝擊他們原先佔有的市場,就能讓他們的收入渠道斷絕,要知道,九垸,紀南兩縣,光是這個冬天向北方輸送的紅菜薹,胡菜,胡蘿蔔,萵筍等蔬菜,售價就高達數十萬貫,這其大部分利潤,原先就是他們幾家佔的。

他們主要產出糧食方面,更是沒有給他們任何機會,江南道佔據了水路轉運公司的優勢,直接將關中和遼東等缺糧的市場給他們截胡了,另外兩個鄰居,劍南道和河南道,都是產糧大戶,基本不需要向山南道買糧食,去年他們自產的糧食,只能堆在本地低價售賣,以現在僱傭農民工的工價,他們完全沒有多少賺頭,底層族人們享受到的族內紅利越來越少,都不如自己去種朝廷的田地的收入高了,那些人自然就不幹了。

“那咱們需要設計一些後續手段跟進麼?”李世民很滿意孫享福忽悠世家達到的效果,繼續問道。

“應該不用了,他們畢竟也是咱們大唐的一部分,內耗的話,損失的是國家,靜待他們自生自滅就行,最多,咱們讓他們看到了守舊失敗的例子,再讓他們看到幾個改革成功的例子,有了對照,他們一定知道該咱們做。”

聞言,李世民疑惑道,“成功的例子?你指的是?”

“最先廢除宗族管理制度,成立家族企業的家族,我有幾個好地方,和一個好產業推薦給他們做。”孫享福解釋道。

“什麼地方?”

“什麼產業?”

聽到孫享福賣關子,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也不讓李世民追着孫享福後面問了,這樣會顯得他這個皇帝很沒面子,一起搶嘴問道。

孫享福答道,“河南道的亳州,禹州,江南道的吉州(今樟樹市的區域),河北道定州(今安國市的區域),這四個地方,皆是農門勘定的,最適合種植藥材的地方,咱們大唐現今的大部分藥材,都適合在那邊大面積種植。”

這四個地方,在後世,可是被譽爲我國的四大藥都,是我國大部分中草藥的出產地,不過要到明清時期,纔開始發展起來,現在,還尚未形成規模。

“善陽製藥廠出產的中成藥丸,一直是市場上的緊缺之物,亦是西域番邦向我國採購的主要必須品,然而,由於藥材產量不足,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許多藥丸,一粒就賣到了幾貫錢,這幾州之地,如果成規模,大面積種植藥材,當地的百姓,想不富也難啊!”長孫無忌有些貪婪的道。

藥材如果論斤賣,尤其是緊缺類型的,其價格可能達到糧食的幾十,甚至上百倍,這可是比藍莓,花椰菜等有益蔬菜水果還不愁銷路的超經濟作物,即便是他長孫氏現在已經是天下鉅富,也不想坐視這樣的肥水流了外人田。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是的,以大唐現在的糧食價格,和可用於充當食物的作物產量來看,市場的供需基本已經飽和,爲了外部戰略需求而種植太多糧食的話,百姓利益受損太大,應該改正,是時候多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了。”

大唐現在可以大面積種植的經濟作物可不少,比如棉花,在水源充足,氣候溫暖的南方種植,產量比關中要高的多,大面積推廣種植技術之後,市場上的貨物就會增多,然之後,就是價格大幅下降,這就會讓普通的百姓,也能低價享受到更舒適的衣物,鋪蓋等生活必須品了。

再有農門從西域各國引進回來的蔬菜,水果,其產量遠遠大於麥,糜等糧食作物,價格也更高,種植難度還不大,多種植一些,能夠讓百姓的收入增加很多。

對付世家的最好的辦法,其實不是什麼政策計謀,只要在富民的道路上走下去,就一準能夠成功,大唐現在只有三千多萬人口,卻掌握着比後世我國至少多三倍以上的資源,只要開發利用程度稍微提升一點點,百姓的富裕程度,就能輕鬆的超越後世的一些發達國家。

現在,大唐差不多已經度過了以吃飽肚子爲目的農耕階段,要考慮的是,如何通過農耕,讓大家的生活質量更高,孫享福只是稍微給李世民提個醒,他基本就能懂這其中的意思。

“正明的意思,是不是,咱們國內現在什麼東西貴,就多種什麼,多產什麼?”房玄齡聽了孫享福的話,也是連連點頭,接話道。

“是這個意思,不光是農作物方面,其它百姓生活必須品方面,也是如此,比如現在售價依然有些高的鹽糖製品,咱們大唐沿海數千裡,島嶼上萬座,能夠開發多少鹽場?爲何還要讓百姓吃鹽的時候緊巴巴的,花高價買鹽?我看,光是靠開闢鹽場,咱們至少也能在沿海推出十幾個能夠實行免費醫療,教育,養老體系的州縣。”

孫享福這麼一說,李世民幾人眼前頓時一亮,這檔子事情,可不能只富了韋家一家,拿出來大家共同富裕,提升整個國家百姓的生活質量纔好。

然之後,他們又結合從世家子那邊得到了一些關於資源分佈的信息,想到了很多個開發的點,只等魏徵和馬周的律法和管理規定弄出來,就能至少上百的州縣,一定程度的開始享受醫療,教育,養老方面的福利。

當然,在他們商量着類似的國家大計的時候,王旭也在組織人進行商議,推高孫享福名望的目的他確實達到了,現在無論是在百姓,還是世家方面,他都有了一呼百應的名望基礎,然而,事情,卻並不是如他想象那般在發展。

李世民沒有因爲孫享福日漸高漲的名望而忌憚他,不信任她,孫享福也沒有因爲有了這些名望,而想着去對抗李世民,建設什麼新的社會次序。

相反,他覺得,李世民和孫享福的合作雙打,玩的更順暢了,自己這些人,雖然看似在發展產業,聚攏財富,但是對於整個國家的影響力,在飛快的降低。

以前的時候,他們王家若是出了大問題,整個國家都要動盪,甚至,能將朝廷搞到癱瘓,現在的話,他卻沒有那樣的自信了,他覺得,即便是李世民一時氣怒,將他整個王家從大唐抹除掉,這個國家,也未必會產生什麼動搖。

這種感覺,讓他有很大的挫敗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財富,與權力和影響力,已經開始脫鉤了。

就像一條大魚,在一個小池塘的時候,它盡力折騰,或許能夠掀起驚人的浪花,但是在江河大海里,無論他怎麼動彈,浪潮都會輕易的將它掀起的漣漪抹平一樣。

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00章 歸家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十一章 買船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381章 各種忙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九章 送魚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414章 談妥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271章 新作物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577章 追擊第620章 九垸夜第454章 軍議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197章 獻策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579章 二進宮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559章 擒王浩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520章 到定襄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127章 海戰
第728章 輕輕揭過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00章 歸家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十一章 買船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381章 各種忙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九章 送魚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414章 談妥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271章 新作物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577章 追擊第620章 九垸夜第454章 軍議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197章 獻策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579章 二進宮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559章 擒王浩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188章 分田到戶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137章 價格戰爆發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520章 到定襄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127章 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