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

然而,讓孫享福意想不到的是,隨着以長孫無忌爲首的文臣和以尉遲恭爲首的武將帶頭站出來了以後,各大世家系的官員居然也全部都站出來,對他所提出來的融合政策表示支持,這就讓人不得不多想了。【.aiyoushen】

於孫享福而言,這種現象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的方面,朝堂上在這次達成共識之後,一段時間內,大家都不會反對他所提倡的文化融合政策,當然,孫享現在也明白了那些世家系跳出來支持自己的另一層意思,原因還是他們想要利益。

從孫享福這裡透出風的新作物,可是能夠創造出巨大利益的東西,而一個秘密,一旦被三四個不同勢力的人知道了,就不再是什麼秘密了,頂級山珍猴菇加上柞樹的經濟價值,可是比香料還高的多的好東西,世家系官員如果敢反對孫享福的話,這一塊利益,就註定與他們無緣了。

壞的方面,則是所有文武百官都跳出來支持一個人的提議的話,這個人肯定會被皇帝所忌,就算李世民自己也很認同孫享福的做法,但你一個做臣子的,不能把風頭出盡了,這將皇帝置於何地?更不能攜裹所有人向皇帝進諫,這樣的局面,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逼宮,皇帝李世民,則有點像是被迫做出決定的樣子。

要不怎麼說,孫享福這樣的人不會玩政治呢!可以說,朝堂上任何一個人,拿着孫享福這一手牌,都不會這麼打,所有要打出來的牌,造出來的事,都是事先預演商量好的,不會像他一樣,一時興起,就把自己想到的說了,就這麼一個小小的空子,就被世家子們抓住了機會,他們突然出來擁護孫享福,即是爲了自己謀取利益,同時,還在無形中疏間了皇帝跟他之間的關係。

在封建社會,所有的恩,都應該出於上,所有的鍋,都得由臣子來背,這一點,連經常跳出來嗆皇帝的魏徵都比孫享福明白。

所以,繼崔世勳之後,孫享福也出了一頭汗,心裡暗暗發誓,往後在朝堂上,可不能想到什麼說什麼了,他的腦子,吵下嘴,嗆嗆人或許還可以,真要辦事,是沒有那些集衆人智慧於一體的團體考慮的周全的,指不定那一下,就跳進別人設計的坑裡了還不自知。

不過好在李世民是個明君,他知道孫享福這個人的不足,甚至,喜歡他的這種不足,在他看來,像孫享福這種一心做事的人,就不應該被朝堂這個大染缸給帶壞了。即便,是遇上了今天這樣的局面,李世民也沒有生氣,只是覺得孫享福心機少,人單純而已。

人往往就是這樣,當初李世民對孫享福感官不太好的時候,他做什麼好事,李世民都能找到一堆貶義詞來形容他,現在,通過種種實例,孫享福改變了李世民對自己的看法,那麼,不管孫享福做什麼不好的事,李世民都能找到一套褒義詞來形容他。

“孫正明言之有理,朕平生之願,便是威伏四海,然而,如何威伏四海?其實咱們以史爲鑑,便可知興替。

以前漢之強可當得威伏四海否?當得,亦當不得。

漢武帝確實征服了四方諸夷,卻也只是徒耗國力,獲得了一時的強盛,以他當時的條件之好,完全可以通過文教和一些制度的改革,將一些蠻夷容納到漢人中來,使其永不生叛,這樣,就不會出現後來諸胡亂我中原的慘事了。

而我大唐立國不過十餘載,人口,國力儲備,比之文景之治後的漢朝,弱了不知幾倍,所以,朕要威伏四海,不能像漢武帝那樣四方征伐,因爲咱們大唐沒有那樣的底子。

所以,朕,只能另闢蹊徑,走一條新的道路出來。

這條道路,就是孫正明所說的融合,將四夷的人口,融合進我大唐,我大唐就有人口了,將四夷的土地,併入我大唐,我大唐的疆域,便遼闊了。在朕看來,征伐屠殺,只能強盛一時,融合一體,卻是能太平萬世。

是以,朕決定,將融合,同化諸胡的政策,定爲朝廷施政的主要方略,即日起,對於宣揚我漢家文化,促進融合政策的有功之人,重賞,無論貴賤。

對於士,農,工,商,乃至沒有戶籍的本族和外族奴隸,也要從新定義,以‘公民’爲統稱,設等級劃分,至於具體怎麼分,稍後再議。

至於,薛延陀部嚮往大唐上表稱臣的事,一概由安北大都督孫正明主持,禮部協從之。”

難得所有人的思想出現了一次統一的機會,李世民自然是要塞點自己的私貨了,他早就有意改動大唐的戶籍政策,說了這麼多,其實也掩蓋不了他想重用各個階層的才能之士,解除世家子對朝堂的把持。

而想要用其它階層的才能之士爲官,首先要打破的就是那些陳條舊規,比如,商人,就是識字率很高的一個羣體,農,工,則是有較爲專業的人才,當這些人全部都有了做官的權利,那麼,數量定然龐大,這樣,世家想要通過自己培育的讀書人來壟斷朝堂權利,就很難了。

現在,突利和頡利相繼敗於大唐之手,回紇,薛延陀上表臣服,大唐兵威之勝,當世無人匹敵,正是李世民大刀闊斧的改革的時候,他當然不會手軟。

皇帝做完總結性的發言之後,今天的朝會就算是結束了,不過,孫享福的事情可還沒完,李世民留了他和幾位夠資格議政的大臣去御書房議事。

能在皇帝御書房混個座位不容易,能混上一頓御膳,更是難上加難,和皇帝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對大臣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恩榮。

今天,孫享福就混到了一頓,一同就餐的有好幾個,蕭瑀,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李靖,王圭,高士廉,和岑文本,再加上給李世民空出來的主位,這張足有兩平方米的大圓桌,便被坐滿了。

孫享福官位雖高,但年齡最小,爵位較低,與秘書監岑文本坐在了末坐。

趁着李世民還沒來,孫享福卻是先跟桌子上的幾位老大人聊了起來,主要是講一些關於‘公民’這個詞的含義,孫享福想到的套路很簡單,溫水煮青蛙,最先,給普通公民的權益不會太高,隨大唐的國力提升,軟硬實力逐步的提升,公民的權利再逐步提升,到時候,就算出來什麼問題,皇帝也能自如的控制。

至於最開始的公民等級劃分,共分爲三等,一等公民,是皇族,勳貴,官員。

二等公民,是大唐現有非奴籍,賤籍的人,其中包括以往哪些讀過書,卻沒有當官的所謂士人,農戶,工戶,商賈等。

三等公民,則是所有非前兩類的公民,其中,原先一些歌舞表演藝人,只要不是犯官之後或罪人,原本屬賤籍的人,將會被提升爲二等公民,孫享福用了一套,職業或有貴賤,人卻不應該有貴賤之分,要知道,先秦時期,不事生產的讀書人,也經歷過社會地位低下的日子。

而今後正真屬於三等公民類的,只有犯罪的人,或者外族奴隸,戰俘。

孫享福提出的這個構想一旦成立,那麼整個社會結構即將會被改變,除了一等公民階級的羣體,其它階級的地位大多數是相當的,只有職業不同,沒有人格貴賤的不同,這樣,就會消除很多的歧視,你想要特權,可以啊!你去當官啊!在職官員屬於一等公民,確實享有特權。

這麼做,剝奪的是那些讀過書,卻沒有出仕的仕人階級的權利,提升的,是除原本仕人階級之外的所有人的社會地位。

孫享福這個構想一提出來,就獲得了飯桌上其中幾人的認同,那些並不當官爲朝廷出力的人,確實不應該享受特權,你讀了書,別人就應該讓着你?法律就應該偏向你?沒有這個道理。

享有特權的人,應該是給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做了貢獻的人,就像賞賜,只給有功勞的人一樣。

長孫無忌最先表示了對孫享福這個構想的認同,他認爲這樣設置,會促使更多的仕人出仕,因爲沒有人願意喪失自己的特權。

之後,蕭瑀又提出了一些補充,比如公民等級升降管理需要什麼樣的制度,比如,稅收如何區分等等。

然而,身爲當世頂級世家核心成員之一的王圭,卻是持保留意見,他知道,現下李世民掌控的大唐確實難以撼動,但如果,涉及到太多人的權利,那這事就不太好執行了,雖然這個什麼‘公民’制度,並不會動搖在職官員的地位,但他王家沒有出仕的仕人,可比出仕了的還多。

太原王氏族長王睿也是個沒有出仕的仕人,你要是讓他也像平民一樣,不享受任何特權的話,這恐怕很難做到。

半個時辰後,李世民纔來到御書房,走上了大家給自己留的位置,道,“朕見諸卿談的興起,便在門外聽了一陣,倒是收穫不少。總體來說,就是個權利分配的問題難以解決。

然而,你們卻忘了,咱們弄這個公民制度的初衷。”

李世民這麼一說,衆人頓時都懂了,公民制度的初衷,就是孫享福搞出來忽悠夷男和今後可能歸服的外族人的啊!難以解決的位置,大可以先擱置嘛!針對沒有疑難的方面,儘量解決不就好了。

對於朝廷來說,降一些人的權利,確實很不好執行,那麼,提升一些人的權利很簡單吧!先把一部分原本身份低賤的人的社會地位提升上來,不就得了。

什麼叫政治智慧,李世民處理事情的辦法,就叫政治智慧,他永遠讓自己處於得道多助的一方,不讓太多人反對自己,只要將最終的一點死硬頑固用屠刀消滅掉,他就能獲得全面的成功,就跟玄武門之變一樣,只殺非殺不可的人,對於大多數人寬容,把局面先穩定下來,慢慢的,再用各種手段,將問題一個個擊破,解決。

然而,孫享福正是因爲知道他有這樣的智慧,才挖了這麼大個坑,公民制度一旦建立,對大唐的改變,將是天翻地覆的,大唐的仕人有些什麼權力?首先,穿州過縣,不需要官府同意,可以自由出行,僅此一點,就讓孫享福早先設想的北上打工潮有可能在大唐實現,更加別說其它一些,律法,稅收方面的政策了。

一個現代人,在古代用起腦子來,有很多先天的優勢,李世民有李世民的智慧,孫享福也有他自己的智慧,他能大致猜到李世民在想些什麼,但李世民,還有那些世家智囊們,卻猜不到孫享福在想些什麼,古人要是有那麼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個國家早就在千年以前就變的發達了。【本章節首發.愛.有.聲.,請記住網址(.aiyousheng)】

第549章 北上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524章 藍田職業技術學院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579章 二進宮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212章 驚覺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340章 談條件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400章 再對質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464章 驚變第420章 送別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549章 北上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163章 雙簧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387章 開考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533章 巡視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755章 過黑海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122章 治病第238章 都來了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176章 風雪路第400章 再對質第703章 送葡萄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420章 送別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457章 大買賣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549章 北上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178章 達成協議
第549章 北上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524章 藍田職業技術學院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579章 二進宮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242章 去戲劇院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212章 驚覺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340章 談條件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400章 再對質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464章 驚變第420章 送別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549章 北上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163章 雙簧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387章 開考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533章 巡視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755章 過黑海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122章 治病第238章 都來了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176章 風雪路第400章 再對質第703章 送葡萄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420章 送別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457章 大買賣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549章 北上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178章 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