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孫子語錄

十月,從漢城啓程前往廣州城的孫享福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徒弟武媚娘狠狠的坑了一把,朝廷已經就他出使西域,需要做的人手,物資,和外交方面,開始做準備了。x23us.com

當然,這也可以說成是李世民,以及所有期盼孫享福封聖的人一起在坑它,當他的聖名,能爲包括統治階級和平民百姓在內的所有人得利的時候,那麼,它的成功率,將被無限拔高。

揚州城商學院內的武士,每過一段都會收到幾封武媚娘從長安寄過來的信。

事實上,這幾年,想與武士結爲親家的人不少,畢竟,他是太子少傅,應國公的身份,而且武媚娘又是孫享福的親傳弟子,農業技術和生髮之能,用驚才絕豔這個詞來形容也不爲過,此前,她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幫助一個沒有築垸田的下州實現了大治的政績,朝廷上下除了她老師孫享福,無人能在這方面與之相比。

這個大治,可不比以往那種意義上的大治,而是實現像垸田區一樣,在全面保障免費醫療,教育,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再獲得穩定豐厚的收入。隨州的十幾種特產,可都是在她手裡,做成了規模化產業的。

無論從家世,和才能上來講,她都屬於大唐最頂端的白富美,甚至比公主都還吃香,幾乎是最完美的當家大婦的化身。

可是,武士,硬是沒能從諸多官宦人家中,選出一個可以娶武媚孃的女婿來。

武媚娘對所有他選定的對象,都表示了強烈的反對,包括齊王李佑,蜀王李之類的。這些皇家親王的當家王妃之位,她都瞧不上。

這可就讓武士難辦了,也就是他和孫享福的面子夠大,不然,掌管宗人府的李孝恭,可都要到李世民夫婦哪裡去告狀了,皇家親王上門提親,屢遭拒絕,這太有損皇家顏面了。

直到她進宮做了內侍官,整個局面才變樣,大家都覺得,只有像李承乾這樣的國民好太子,才能駕馭她,武媚娘心裡想要當的,一定是貴妃,而不是什麼王妃。

然而,大家卻沒有想過,李承乾和她根本就不來電,目前爲止,他跟侯舒雅的感情,就像李世民跟長孫皇后一般的穩定,連才藝雙絕的王瑤,也不過是因爲藝術功力過人,在王家付出了許多代價的運作之下,才封了一個側妃。

而且,東宮之中,諸多秀女,能侍寢者,也不過寥寥數人,這還都是因爲長孫皇后時常下令,最終,李承乾纔不得不妥協的結果,選定的,也是一些歌舞樂曲方面才藝出衆的女子。

所以,他在女人的方面,有非常明確的喜好,偏藝文類的。

像武媚娘這種喜歡經營管理,善於權謀,頗有心計的女強人,根本就不是他的菜。

然而,不管怎麼樣,李承乾就這麼被大臣們腦補成了武媚娘不婚的擋箭牌,而且這個擋箭牌很好用,沒有人會跟在民間的名望只比李世民和孫享福稍弱的李承乾搶女人。

是以,連長孫皇后都以爲,武媚娘成爲李承乾的側妃,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了。

可誰知,李世民卻在這個時候,知會了長孫皇后一句,此女不可爲妃,即便是真的被李承乾收房,位份也不宜太高,她不是甘居人下之人,入後宮,久必生患。

十月,也是朝廷各部門數據彙總,頒佈來年政令的節點,讓朝中大臣們想不到的是,非生產口,數據一向排到最後纔會上報的法部尚書褚遂良,第一個就出來宣佈了一條新律法。

後宮不得干政,內官不可涉政這兩條,從今往後,將會被寫入大唐律法之中,處罰非常之嚴苛,達到了皇后涉嫌干政,都可以由法部立案調查,查證屬實,最高程度,可以奏請廢除的程度。

內官涉政,更是不用說,有一整套嚴苛的法律管理制度,輕則罷官免職,重則立案判刑,最高死刑,這裡面,可不分你涉政,是爲了國家好,還是爲了自己好,都要按律法量刑處份。

所以,這一條政令宣佈了之後,武媚娘就有些慌了,她知道,這是李世民給自己的一個警告,原因是,她上次,想借老師孫享福封聖的事情,模糊慨念,逐步涉足政治。

可誰知道,李世民雖然遭遇李淵去世的大悲,但心裡卻跟明鏡似的。

歷史上的武媚娘在李世民這裡,可並未得到什麼寵愛,做了十二年的才人,位份也沒有提升過,直到李世民快死的時候,與李治扯上了情感關係,最終得以翻身。

而她給武士的這封信,就是來訴苦,請求支援的。

自己的女兒自己知道,攤上這麼一個喜歡折騰的,他又有什麼辦法呢!

都正三品內侍監了,還不滿足,武士也是沒招了。

沒有急着給她回信,而是先給嶺南道的孫享福去了一封信,請他返程的時候,來揚州坐坐,畢竟,孫享福這一輪,每到一個城,也就待個三五天,加上趕路時間,半個月左右,他便轉到了揚州城。

在有了商學院的入駐之後,這座水路同樣四通八達的城池,也完全改變了以往的氣質,一個全民興商的地方,經濟增長速度之快,簡直讓人難以想象,如果,它擁有長安的工業能力的話,甚至能讓淮南的經濟爆發力,趕超山南道或者關中。

因爲,這裡,已經很天然的成爲了整個東南地區的貿易集中地,不管是長安來的貨物,還是山南道來的貨物,亦或者從東南地區,往關中或則山南道運送的各種貨物原材料之類的,都要經過這裡。

而且,這裡還是大唐整個調味料產業的生產基地,鹽業,漁業,餐飲娛樂業等諸多老牌產業和種藥業,製藥業,造紙業,造船業,種茶業,等新型產業,硬是把整個揚州新城,點點綴的繁華似錦,即便是到了已經入冬的天氣,這裡的碼頭和街道上,也熱鬧非凡。

孫享福由於乘坐的是蒸汽輪船,行程難以估算,所以武士只是派了一個僕人在碼頭等候,孫享福上了岸之後,自然是由他帶着,去現武士在揚州商學院內的住宅,從僕人哪裡知道他這個時間有課後,孫享福便也不急着去了,先去了城郊外的豆瓣醬作坊。

陸全有同樣是幸福村的老人,但你要是覺得他現在比溪村的王二牛差,那就大錯特錯了,豆醬作坊從剛起步,就是一個面向全國銷售的巨無霸產業,從最開始作爲鹽的替代品,它就瞬間霸佔了市場,佔據當年財稅一兩成的比重。

然之後,它又推出了所有百姓家庭日常需要使用的各種調味醬料,使得它的體積不斷放大,基本做到了壟斷,或者根本沒有競爭對手能夠與它競爭的程度。

而當青椒這個東西逐漸被大家接受了之後,更是膨脹的不可收拾,現在不光只是在揚州,在南北各地,他們都開闢了辣椒種植園,數十間分廠,產值不說超越大唐最大盤口的冶煉廠和造船廠,但比包括五姓七家氏族集團在內的其它任何行業都不差,穩排大唐所有上市公司產業的前五。

因爲,它現在不僅供應着大唐境內七八千萬百姓的市場,還供應着整個歐亞大陸的市場,而且是一種持續消耗的市場,大家吃了十幾年揚州豆醬廠產出的醬料,味覺上早已習慣,只要它保持質量不下降,根本都不用擔心業績的問題。

所以,雖然孫享福的股份被皇家沒收了,但是,幸福村集體,還是佔這個產業的兩成股份,而且,還能拿到總利潤百分之五的經營提成,每年的收入,可是海了去了。

看到揚州豆醬廠的總部大樓,以及大廳裡陳列的過百種口味的豆醬的時候,孫享福彷彿好像看到了後世售賣醬料的超市貨架一般。

牛肉豆醬,雞丁豆醬,兔丁豆醬,各種海魚豆醬,辣度不同的辣椒醬,麻辣醬,等等等等,有一些,味道甚至好到孫享福開一瓶醬,就能吃下去三碗飯的程度。

這裡的員工們,根本不知道孫享福的身份,以爲孫享福是來進貨的客商,有管事的經歷上來洽談,武士家裡的僕人剛要說話,卻是被孫享福阻止了,像張軻這樣跟了孫享福十幾年的老護衛,早就瞭解了他的情緒,直接在大唐的試吃區,幫孫享福找來了餐盤和筷子,讓他試吃起來。

“食品安全重於天,這些豆醬,雖然保質期會很長,但是,一定要有準確的生產日期和食用期限說明,另外,必須跟所有用戶說明,醬料到了什麼程度,就不能吃了,在這些包裝的瓶身上,要用文字寫清楚,貼上。”

管事的經理,早就從孫享福的着裝氣質上看出了他的不凡,但是,他沒有想到,有誰能一跑進來,都對豆醬作坊的產品,提這麼重大的改進要求,如果是那些朝廷頂尖的大人物來,上頭應該早就有通知。

可他卻也不敢怠慢,因爲,孫享福說的那句‘食品安全大於天’,是豆醬作坊每一個生產車間必須張貼的標語,能說出這句話的,肯定不是外人。

很快,陸全有就在屬下彙報之後,趕到了豆醬廠辦公樓的大廳,見到了孫享福之後,他瞬間就兩眼淚汪汪了。

十多年了,孫享福終於再次來到揚州看望他了,至於他所說的產品改進的問題,自然是怎麼說,他就怎麼照做,要是十年前,那怕是五年前,你在包裝瓶身上貼上字,人家或許還不懂。

可現在,每個家庭,基本都有識字的人,對於孫享福所說的,根據南北方地方溫度不同,實地考察試驗,找出不同的保質期,分地域,作出不同提醒等問題,在這個包裝紙條上,都會寫明。

食品安全工作,必須要做到細,不然的話,就會引發大災難。

而當初孫享福在膳監司的豆腐作坊裡面說的這句‘食品安全大於天’,早已經被李世民收進了孫子語錄中,當然,要是孫享福知道,長安已經有人私下裡喊孫享福‘孫子’了,他估計會鬱悶死。

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414章 談妥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219章 追擊戰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287章 宴會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400章 再對質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182章 見李績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210章 回朔州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235章 胡商到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415章 回荊州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175章 唐奉義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180章 行軍難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146章 制海鹽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
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414章 談妥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219章 追擊戰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287章 宴會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400章 再對質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182章 見李績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707章 美好的暢想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210章 回朔州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235章 胡商到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415章 回荊州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175章 唐奉義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180章 行軍難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146章 制海鹽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