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到船廠

要說大唐現在那座城市的工業氣息最濃,那麼,肯定是渭南。

乘坐首批量產的中型蒸汽輪船,只需要一個多時辰,就可以從長安到達渭南,這種以快速客運爲目的建造的輪船,最大載重才三千石,換算下來,吃水兩百噸左右。

然而,這樣的船它卻裝載了兩個較大的三缸蒸汽機作爲動力推進,正常時速可達十八公里以上,順水的話,每小時甚至能跑到二十多公里,一個時辰,將近四十五公里左右,從長安往下游水道跑,基本能實現日行千里的速度。

當然,它還可以更快,只是再快,安全就不好保證了,爲了讓這樣的快船在水道上行走,渭河之上甚至要專門劃分出快船行駛航道,和慢船行駛航道。

因爲,老舊的船隻,轉向避讓會比較慢,以現在渭河隨時隨地都千船萬帆的熱鬧景象,很容易撞船。

這艘名爲‘太子號’的蒸汽動力船,是李承乾的專用船,分上中下三層,下層艙是工作間,中層艙,是可供休息的房間,上層艙,則是個小型的觀光宴會艙,裝飾的很豪華,一百多人在船上,也不是顯得又多擁擠。

如果是專業對外營運的客船,內部構造可能會更簡單一些,安上整排整排的座位就行,那樣的話,一船就能運送好幾百人,從旬陽縣的碼頭,三天內可達江陵,從渭南碼頭,則三天之內,可達登州萊州,五天之內到杭州灣,八九天左右,就到廣州城了。

這種日行千里的速度,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已經非常快了,但是在孫享福看來,它還是慢的出奇。

後世,西安到廣州,火車也就是一天的事情,你現在日夜不停,走八九天才到,簡直是弱爆了。

孫家的小子們,都是在九垸縣過的童年,所以,根本不怕水,他們到了船上之後,比孫享福還熟悉,顯然,之前是坐過太子號的,孫享福都不需要照看他們,他們就把最好的視角位置霸佔住了,玩起了船上的望遠鏡。

“老師覺得,這船造的如何?”在上層艙的沙發落坐之後,李承乾有些得意的向孫享福問道。

蒸汽船從首次試航,到之後的每一次試航,再到最終成型,裝修成現在的這個樣子,李承乾都有參與,目前爲止,速度和舒適度,還沒有能與之比肩的,畢竟,此前李世民在安西都護府那邊,根本用不上這樣的船。

孫享福點頭露出來一絲讚歎之色,又問道,“它一年能產多少艘?”

李承乾笑着答道,“您應該問一個月能產多少艘,技術成型了之後,咱們可是將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批量製造,現在,渭南船廠上了十條大生產線,五條是造客船的,五條是造貨船的,基本都是拿造好的標準零部件組裝起來,就能成船,客船每條生產線,每個月都可以造一艘。

貨船的構造更簡單一些,二十天不到,就能出一艘,兩個月,可以出十五艘,今年才批量生產了三個月,客船和貨船,就已經出產四十多艘了。

不過,目前這種三千石的中小型船,都是走內陸江河,用於民用和商用,做信件包裹郵遞,和生鮮貨物運送等,真正全包鋼的軍艦和遠海航行的大船,在杭州灣船廠製造,那邊的航海,造船人才,更多一些。”

孫享福早年督造軍事裝備的時候,用的這套細化分解,標準制造,組裝成型的手段,現在已經被各個行業活學活用了,這樣做起事情來,效率更高,更簡便一些。

這種中小型船隻,並非戰艦,除了底板,大部分地方都不需要用鋼板澆築,製造起來,自然是簡單。

按照李承乾說的這個產量,恐怕,要不了幾年,大唐內部江河湖泊上的船隻,恐怕就都要換一輪了,這樣,整個客運和物流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孫享福又問道,“駕駛這樣的蒸汽船的船運人員,跟的上出船的速度嗎?”

李承乾答道,“有些緊張,航海學院的學生,都是香餑餑,教出來的人才,是要用於遠洋航海事業的,所以,我想在藍田技術學院這邊,專門開設一個蒸汽輪船駕駛班,培訓駕駛人員。”

孫享福笑了笑道,“一個班肯定不夠,可以將其分出來,專門成立一所院校,幾千,上萬規模的培養,未來,咱們需要用到類似人才的地方,會越來越多。”

李承乾一想也是,現在才幾十艘船,之前培訓出來的幾百人,就都用上了,往後,還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船隻需要人駕駛,於是點頭道,“老師說的是,回頭,我讓宇文侍郎,把這件事情辦了。”

這裡,李恪想到了山南道那邊一些跑船運的人,又向李承乾建議道,“咱們還得優先讓那些有跑船經驗的水手來學習,另外,長安一處學院不夠,江陵那邊,熟悉船務的人才更多一些。”

李泰也是反應了過來道,“廣州雖然有航海學院的分院,但往內地跑的商船,客船也不少,同樣要着手培訓。”

孫享福笑道,“那就開三間學院嘛!咱們大唐,教老百姓學本事的機構,只嫌少,不嫌多。”

三人聞言,都是一笑,此刻,他們想的,已經不止是駕駛蒸汽輪船方面了,其它行業,似乎也可以這樣落實。

只有程處默感覺有些鬱悶,騎馬打仗他行,開蒸汽輪船太高技術含量了,他不會。

渭南碼頭的旁邊,就是渭南船廠,太子號在碼頭上停穩了之後,船上一行人就上了岸,往船廠這邊走來,剛進了大門,孫享福就看到了一號船塢裡面,一個高大的鋼板包木的船殼,由於目前還沒有研發出炭弧焊技術,暫時,也只能採用這種模式打造船殼。

這是渭南船廠正在研發建造的大型蒸汽貨船,它的吃水,或者說載重,應該會超過三千噸,比剛纔他們所乘坐的‘太子號’,大十五倍左右。

而且,它的航行速度,只會慢三成左右,據建造前的預算,在江上的順逆流平均航行速度,能夠達到每小時十二到十三公里左右,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行駛,三百公里沒有問題。

至於更大的五千噸海船,以及海軍的戰艦,則是在杭州灣船廠建造,有了蒸汽機作爲動力,他們就不怕船造的太大跑不動了,在後世我國的海洋漁政船,都有四千多噸排水,而一戰到二戰期間,更是有許多載重達萬噸的蒸汽動力貨船問世,它的上限,還很高。

但是,造船的技術,得一步步來研究發展,目前來說,五千噸的貨船,都還只是在理論上可以完成。

在任何時代,研發建造這樣的大船,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到目前爲止,它已經建造了一年多,但還只是把船殼澆築出來了而已。

未來,它還要經歷像現在量產了的中小型客船一樣的反覆改良試驗的過程,才能真正的下水航行,用五到十年能夠完成,都算是快的了。

而五到十年後,說不定大唐的新一代汽輪式發動機,就能問世了,早前,孫享福就說了一些關於它的原理,現在,已經開始在研究階段,模型機就快造好了。

其實,搞懂了蒸汽機的人,自己一般也會想到一些改進模式,後世從蒸汽機開始改良用於工業,到它的出現,普及,不過是幾十年而已,而接觸到了科學,並且形成全民學習研究風潮的大唐人,未必就比後世的人傻。

楊順水已經快六十了,雖然,他每天都會來船廠上班,但實際上,已經管不了什麼事了。

現在的船廠,已經不光是設計上面的講究了,船底板金屬用料,龍骨的承壓強度,蒸汽機甚至電路的應用,船殼曲彎力承壓測算等等等知識,都不是以往他這樣一個設計建造木船的老師傅,能夠看的懂的了。

他就是來看着船廠裡的小夥子們幹活的,只要能看到他們這些後輩將一艘艘新式船造好下水,他就會很高興。

所以,閒的沒事幹的老楊頭,第一時間發現了孫享福等一行人。

李承乾這幾年沒少往船廠跑,楊順水已經見怪不怪了,孫享福,則是有差不多十年沒來船廠了,楊順水看到他的時候,都不顧自己缺掉的幾顆門牙笑起來會難看,喜滋滋的就迎了上來。

“來到船廠,第一時間能看到您老,真是開心。”

兩人沒有按照社會上的風氣,行什麼見面禮,而是直接將手握到了一塊,使勁的搖晃,真正交情深厚的人,是不需要客套的。

“我,我看到您來也高興,您都有十多年沒來了吧!”

孫享福笑了笑道,“我不來,是因爲你們這邊做的好,不需要我來,咱們大唐還有好多地方的百姓種不好田,需要我去教他們,所以啊!這些年我也沒閒着。”

“你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這個老漢我還是知道的,就是老漢我現在沒什麼用了,幫不到你什麼忙了。”

說到這裡,楊順水多少有些失落,孫享福則是笑了笑道,“您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您的子子孫孫做什麼?得讓他們多做事,摸索出更先進的技術,造福後世更多的百姓纔好嘛!”

聽孫享福這麼多,楊順水又把滿嘴豁口的牙縫都笑了出來道,“呵呵,您說的對,回頭,我也不來船廠礙眼了,在家裡叮囑孫子們學習去。”

李承乾則是在一旁笑道,“船廠您也得來,有您在,這些後輩們纔會更加努力,到了您這個年紀都不懈怠,他們就更加沒有懈怠的理由了。”

“那,老漢我是來船廠呢?還是在家叮囑孫子們學習呢?”楊順水有些懵圈的向孫享福問道。

孫享福笑着答道,“您不用糾結,怎麼心裡舒服,就怎麼着。”

第368章 定計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175章 唐奉義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703章 送葡萄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372 人才缺乏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414章 談妥第527章 進村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61章 錯失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743章 到船廠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368章 定計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115章 下揚州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300章 大動作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13章 溪村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267章 受邀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211章 戰略第450章 效果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561章 錯失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
第368章 定計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175章 唐奉義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703章 送葡萄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372 人才缺乏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414章 談妥第527章 進村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61章 錯失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743章 到船廠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368章 定計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115章 下揚州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300章 大動作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113章 溪村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267章 受邀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211章 戰略第450章 效果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561章 錯失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