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次日,當孫享福去秦府走了一趟之後,才知道昨日長安城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李世民讓他對外宣佈昨日開戲是有原因的,這樣,那些準備發動政變的人,就會在這個時間點之前聚集,並且分派任務,所以,他們的行蹤和聚集點被李世民的密衛探知了,然後,他們就在開戲之前,被輕易的圍殲了。【△網.】

“陛下的一舉一動皆有深意,那些亂臣賊子,是鬥不過陛下的。”秦瓊大致的給孫享福講述了一下經過,最後總結道。

“被您這麼一說,我都覺得陛下是無所不能的了。”孫享福有些鬱悶的道,在這種大事情上,他終究只能當一個無關緊要的配角,事後也只能從秦瓊這裡才能知道整件事情他可以知道的部分經過,這充分的表明了皇帝對他的不信任。

“也未必,朔州的樑師都,嶺南的馮盎,就是陛下也很難解決的問題,此二人行事謹慎,連密衛也很難滲透到他們身邊。”秦瓊聞言搖頭道。

對於一些事情,他可以選擇性的說給孫享福聽,除了早已反叛的樑師都外,最近朝中傳的最厲害的就是嶺南酋長馮盎謀反,馮盎世居嶺南,其轄地有十二州,東西南北數千裡,帶甲十萬,都是夷民和獠民,李世民的人能混進去纔怪,他的量級,可是幾個王君廓也比不了的。

“嶺南馮盎謀反?”孫享福看過的諸多影視劇中,還真沒有李世民在嶺南跟誰誰誰大戰的故事,他最近正準備走一趟嶺南,收到這個消息,卻是有些意外。

“只是傳聞,未必可信,馮盎此人在嶺南素有人望,陛下已經派人前去暗中查探,希望他不要行險纔好。”秦瓊嘆道。

馮盎謀反可是李世民不願意看到的,此刻的大唐北方強敵衆多,如果再對上嶺南蠻兵,國本都有可能動搖,所以,歷史上李世民最後不得不聽從魏徵的建議,派人前往安撫,後來,馮盎很老實的派了自己的兒子馮智戴入京,沒過幾年,自己也來了京城一趟,李世民很盛情的招待了他,自此之後,嶺南之地再沒有脫離過中原王朝,可以說,這裡面馮盎是有很大功勞的。

孫享福不知道這些歷史,但他卻是比較看好嶺南這塊地方,珠三角,可是後世華夏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說到嶺南,小子最近正想走一遭呢!”

“哦?你要去嶺南?”秦瓊有些意外道。

“嗯,小子聽一個南邊來的商人說,在交趾有一種水稻,從播種到收割,兩個月便可成熟,便想將其引進到大唐來,嶺南臨近交趾,是船隊最好的補給點也是這種新稻種最好的試種地之一,所以,這嶺南小子勢必是要去一趟的了。”

“兩個月就能長成的水稻?”秦瓊知道孫享福精通農耕之事,但他熟讀歷史,知道前漢時期,漢人曾經一度統治過交趾,如果真有這麼神奇的水稻,那不早就傳到中原了,所以,他對這樣的傳言,是質疑的。

“此事事關重大,小子寧可信其有,所以,非去一趟不可。”

對於漢朝時期爲什麼沒有引進佔城稻,孫享福也有很多搞不明白的地方,有一種可能是當時國家的中心是北方,南方,屬於南越國地界,漢武帝並不能實際控制。

而北方大多地區常年都比較寒冷,且沒有大片的水澆地,不適合種植占城稻,另外,由於耕種技術不到位,占城稻在漢朝種植,一畝地最多也就出產一兩石大米,產量比不上糜子小麥,種了會得不償失,是以,沒有得到推廣。

不過孫享福認爲,占城稻需要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不假,在關中,它可以在少部分水澆地與其它農作交替種植,在江南,或者是嶺南,崖州,它完全可以種植三季,而且,熟讀農作物發展史的他知道,在北宋時期,占城稻就在江南地區創下了畝產四石多大米的記錄,那可不是穀子,是去了殼的大米。

有了它,纔有了宋朝的江南熟,天下足,有了明朝的胡廣熟,天下足,這樣的口頭禪,那個時候,憑一兩個省的土地,就能夠養活一兩億的人口,而現在,大唐纔多少人?一兩千萬而已,孫享福覺得,只要給自己幾個適宜種植水稻的縣,就差不多能保證這個國家的口糧問題了。

正聊着,德叔進來報告,楊順水來了,開着新船來的,正在曲江池碼頭。

“翼公,一同去看看吧!”孫享福順勢邀請道。

“呵呵,看船,弘慎纔是行家。”秦瓊笑着說了一句,便讓秦虎快馬去鄒國公府通知張公謹,他自從擊敗頡利,從郡公進爵國公之後,一直領兵在外,最近才被李世民調回來,說起來他還當過孫享福幾天上司,也算熟悉,請他去看看自然也無妨。

不一會兒,秦瓊和孫享福便打馬來到了曲江池碼頭,遠遠的就看到一艘船舷和桅杆比其它客船高很多的大船。

“呵,這就是你讓人造的新船,至少也有三千石的載重吧!”

孫享福聞言笑而不語,三千石才180噸而已,在後世,簡直不值一提,這艘龍骨尖底水輪船的載重最少也有六七百噸,按照石來算的話,應該是萬石船,只是它的體型看上去並沒有其它的萬石船看上去那麼大,因爲它裝貨的位置全部在夾板以下,隨着貨物裝的越多,它的吃水也會越深,行船會越穩。

現在沒有裝什麼東西,吃水不深,所以,船舷看上去有五六米高,倒是和大唐水軍的五牙戰艦差不多,那可是三層樓船。

“呵,這船有意思。”

正在岸上觀看着船的整體外觀呢!就見一打馬而來的人喝道,此人正是張公謹。

“下官見過鄒公。”孫享福拱手行了一禮道。

“無需客氣,說說你這船吧!造出來,是作何用途的。”張公謹下馬,將馬繮交給了隨後而來的護衛,便指着這艘造型與江面上所有船隻都不同的大船道。

“咱們上船,一邊參觀一邊說吧!”孫享福作了個請的手勢,三人便順着船側放下來的一個跳板往船上走去。

才走了沒幾步,張公謹就發現,這船居然沒有槳孔,而且,船頭的撞角還包着精鐵,船的後邊有兩個巨大的輪狀物體,不知是何用處,於是便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鄒公,此船名曰水輪船,並不是靠船工划槳推動的,且隨在下往艙內一看便知。”

走上了夾板,張公謹便發現這船除了尾部一間不高的望風間,寬闊的夾板上居然只有桅杆和船帆,而且桅杆的數量達到了五根,還有小的側帆不算在內,這要是掛滿帆,得多強勁的動力啊!

然後,從望風間往船艙內部走,他才發現這船內裡有乾坤,在望風間的下面,由精鐵打造的齒輪盤有很多,齒輪盤兩邊,竟然是一個牛棚,牛棚里正拴着四五頭犍牛。

“這,牛怎麼到了船上?”

“呵呵,這正是水輪船的精妙之處,套上這些水牛,讓它們拉動這些石磨一樣的齒輪盤,就能帶動大船兩側和船底的螺旋槳轉動,就算是無風逆水的時候,也能夠推進大船向前。”

聞言,張公謹愣了,逆水行舟一直是古人不好解決的問題,唐初的運河纔剛挖好,水路情況算是比較好的,但即便如此,也經常需要大量縴夫拉着船走,因爲一旦逆風逆水,載重較大的船根本劃不動,這用牛拉動的水輪船竟然能在逆風逆水的情況下推動船隻向前,難道是這船的載重不大?

“你這水輪船,載重幾何?”

“萬石以上。”

“萬石?不可能,你這船可沒有萬石船那麼大的體型。”張公謹不信道。

“鄒公可隨下官往下面船艙一觀。”孫享福笑了笑,便讓楊順水在前面引路,這船雖然大部份是他設計的,但船工們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很多改動,內部具體是怎麼樣的,第一次上船的孫享福也不是全部瞭解。

“啓稟幾位大人,船艙內有三層,最上面一層是住人的,左右共有三十多個房間,每間房住兩到四人都很寬鬆,下面兩層,是庫房,如果裝糧米之類的貨物,萬石不在話下,鐵器之類的重物還能更多,只要吃水不到船舷高度的七cd沒有問題。”

說着,楊順水帶着大家從一層艙的走廊往盡頭走,張公謹和秦瓊的目光則是掃了掃船艙左右的房間,發現裡面的空間不小,中間有一張固定好的木方桌,兩側都用木頭製作了上下鋪,還有依着船壁釘着的櫃子,一間房住四個人恰好。

“嘖嘖嘖,你這船看着體型最多和五六千石的貨船相當,內裡的空間居然這麼大,安排的也合理,當真是一條寶船。”張公謹稱讚道。

三十多個房間,可住一百多個人,下面的貨倉還能裝一萬多石貨物,可是比唐軍的制式軍艦要先進的多了。

當然,他這還是沒有看清全船設計的情況下。

等楊順水走到了船中央部位,一拉船壁上的機擴,厚厚的夾板居然向兩側展開,露出了頭頂的天空,再拉另一個機擴,腳下走廊的的木板也向兩邊展開,待楊順水將一個比房間門稍微寬一些的兩扇推拉門向兩側拉開的時候,張公謹和秦瓊赫然發現,從這個位置只需要伸一條跳板,就能連接岸邊,而且,左右兩側都可以伸跳板,有重物從跳板上上了船,可以直接下放到二三層的貨倉,從倉庫往外取貨,也很方便。

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楊順水之所以打開頭頂上的夾板,是因爲,上面架着一個厚重的鐵架,在鐵架上,可以用繩索吊貨,而且,受力點,都有鐵環形滑輪,一個人拉繩子,就能輕鬆的吊起幾百斤貨物,而下面兩層倉庫,都有帶着輪子的推車,可以很輕易的將貨物推放到角落,卸下來,孫府的幾百號工匠可不是白養的,他們整日裡,就是在設計打造這些精巧物件,而前前後後,孫享福爲打造這艘船,都花了過萬貫了,這還不算研發上的隱性投入。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235章 胡商到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210章 回朔州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734章 宣撫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577章 追擊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三十章 面聖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456章 戰局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760章 治理難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269章 私聊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118章 殺倭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265章 會夷男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560章 審問第159章 殺人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159章 殺人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450章 效果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714章 航海人第451章 誤會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760章 治理難第451章 誤會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246章 治國難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380章 考場佈置
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235章 胡商到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210章 回朔州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734章 宣撫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577章 追擊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三十章 面聖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456章 戰局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760章 治理難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269章 私聊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118章 殺倭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265章 會夷男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560章 審問第159章 殺人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159章 殺人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450章 效果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714章 航海人第451章 誤會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760章 治理難第451章 誤會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246章 治國難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380章 考場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