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

新年剛剛過完,天策府的幾位軍政首腦就紛紛離開長安大本營,開始分赴各地督促聯席會議上議定的各項事宜。岑天時帶隊去了太原府,就地指導沙陀人落籍和遷徙問題,並開始主持土地改革,將幷州省的各族百姓按照戶籍來區分,將汾河平原上的肥沃土地均分給了上百萬赤貧百姓。這一舉動讓新成立的幷州省的民心一下子凝聚起來。而五大豪商當中何家和宇文家也在這場席捲幷州的改革中出盡了風頭,不僅僅主動將自己家族佔有的所有土地無償的捐了出去,而且兩家聯手購買了價值幾百萬的種子、農具、糧食和被服等物資全部移交給布政使衙門。新任的幷州布政使朱來臣被這種大手筆弄得有點不知所措。倒是岑天時微微一笑道:“你就直接收下,這是無償捐助。先安置百姓要緊,後期你可以以布政使衙門的名義給他們兩家發個榮譽勳章嘛。他們兩家跟着主公不缺錢。”事實上岑天時都有點擔心當初的五大豪商發展的太快有點尾大不掉了,如果不是李玄清還在不斷的傳遞出新的工商業發展計劃,岑天時都想勸說自己的老友低調一點,不要犯了忌諱。

想到這裡岑天時對着身邊安排人接收物資的朱來臣問道:“來臣,慕容廳長一行現在到哪了?幷州的錢莊有沒有開設起來?”

“只開設了太原府一家。”朱來臣苦笑道,“時間來不及,錢莊管理部那邊抽調不出人手過來,所以,民政長我建議是不是可以採取並行的法子,允許兩種錢幣同時運行,但是以各地官府公告發布具體期限,給我們騰出一點時間。”說到這裡朱來臣咬了咬牙道:“如果實在不行的話要不就讓錢莊暫時將唐幣的發放權暫時下放到各地衙門,等到錢莊鋪設到一地,馬上移交,這樣可以兩邊都顧忌到。趁着咱們推行的土地改革已經在各地凝聚了民心,正是推行唐幣的好時機。”

朱來臣的話讓岑天時一陣頷首,這倒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雖然有點違規,但是畢竟倚靠這點時間威望暴漲的官府推行唐幣肯定會順利不少。所以當即給錢莊管理部和財政廳傳訊,讓他們立即按照這個辦法去操作。

岑天時這邊和朱來臣採取權宜之計推廣唐幣的時候,慕容瀚海已經在易州及其周邊轉了一大圈。這一圈走下來在這位工商廳長眼中都是商機。所以幾乎都顧不得和岑天時匯合,徑直開始研究易州當地的進出道路來。相比較岑天時,慕容瀚海可是骨子裡就是位商人,對於各種商機有着天然的直覺。

就在慕容瀚海在易州帶着不走,和一衆商團的負責人開始圍繞着鋼鐵廠佈置上下游產業鏈的時候,門外匆匆走來一隊親衛,爲首之人百信的身影讓大家驚喜莫名,慕容瀚海快步走上前去,果然李玄清和巧兮也從後面走了上來。

李玄清制止了慕容瀚海帶着衆人向自己行禮,笑道:“你這個大廳長在易州一待就是半個多月,不會是想以權謀私,替自己家的鋼鐵廠幹私活吧?”

“主公,我哪敢啊,這不是打算倚靠鋼鐵廠在易州建立一整條的產業鏈嘛,結果這一待就忘了時間了。”慕容瀚海笑道:“如果主公同意,我打算和交通廳商議,幽州地區試驗修建第一條鐵路,就從易州開始。”

李玄清招呼衆人跟着自己邊走邊道:“可以,修建易州至營州的鐵路,但是易州西北爲燕山山脈,建造鐵路難度太大,不是現在可以完成的。而且易州附近就有鐵礦礦場,後勤部的探測報告已經出來了,近期就準備建廠開礦。至於鍊鋼所需要的石炭,周邊的幾個州都有,你們直接運過來就好了。”頓了一下繼續道:“我今天來是想跟你說,工業集團打算在莫州建立大型的鋼鐵鍛造加工集團,爲營州造船廠鍛造合格的鋼板。所以你的鋼鐵廠的產量需要提上去,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一倍。”

“如果這樣的話,易州都要變成鋼鐵城了。”慕容瀚海一愣,隨即笑道。

“鋼鐵工業是重工業的重要支柱,你們要抓緊時間去改革鍊鐵鍊鋼技術,將鍊鋼的門類也豐富起來。”李玄清隨口提了一句道,“你們這麼多人不會都鑽到了鋼鐵行業裡去了吧?”

“沒有,這次主要來是想讓他們帶動當地的輕工業發展的。重工業目前還是倚靠這些大商家來投資的。工商廳已經在制定了兩省區三年的工商業發展規劃,配合農業廳的土地改革,爭取用三年的時間讓兩省的經濟快速跟上豐靈等地的步伐。”慕容瀚海說完這些之後正想說什麼,李玄清身後的戌衛隊隊長快速上前,遞過一份紅色緊急公函。

“好了,玄影衛情報來了,我需要趕赴薊州一趟,這裡就交給你了。拓跋思諫也已經從滄州出發,到時候幽州地區的工農業改革和發展就有你們倆做主。”李玄清掃了一眼情報,朝着慕容瀚海笑道:“幽並地區剛剛經歷戰火,你們不妨先發展第三產業,恢復市場秩序,然後再考慮其他的。”

說完這些之後拉着巧兮翻身上了百信牽過來的玉獅子,朝着衆人一拱手笑道:“幽並大地民生困頓,而且剛剛結束戰亂,但是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卻是值得投資的好去處。所以大家不妨和慕容廳長商議商議,選好行業,爲天下蒼生盡一點心意。玉獅子縱聲嘶鳴,帶着百信等人快速朝北而去。

”慕容廳長,主公這麼匆匆北去是不是北面出了什麼問題了?”安琪軒望着李玄清的身影遠去有點遲疑的問道。

“各位放心吧,我現在可以自豪的對所有人說,這天下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夠打敗天策軍,所以各位不要擔心任何事情的發生。”慕容瀚海也懶得理會這個整天患得患失的傢伙,開始帶着衆人繼續往前走。與此同時派人快馬通知交通廳長吳作棟前來,準備商議開始新建鐵路。

而李玄清帶人朝北而去是因爲玄影衛報告契丹人那邊的動靜基本上已經查清楚了,胡小四也緊急來到薊州等待李玄清的到來。

“大哥哥,這個渤海灣好像和後世的不太一樣,黃河的出海口的位置也不太對。”路上巧兮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蜷縮在李玄清懷中道:“營州那邊的廠房倒是已經建起來了,但是渤海灣冰凍了,這時節也做不了什麼。”

“萬事開頭難,不過沒關係,現在還要等鋼鐵廠那邊能夠投產造船廠纔能有點樣子。”李玄清也不着急,笑道:“後勤部那邊的海圖和水文資料你抽空可以看看,說不定能有點幫助。”

巧兮點了點頭,但是這些天跟着李玄清東奔西跑讓她現在有些睏意,所以只是輕輕的哼了一聲,閉着眼睛養神。

從易州到薊州距離倒是很近,但是幽北此時遍地大雪,道路崎嶇難行,李玄清一行人直到天快黑了才抵達薊州城內。

“主公,契丹人南部部落的異動基本上已經調查清楚了。”胡小四見到李玄清稍微安置了一下走到薊州城的城守府大廳,直接開門見山道:“情報是從南線朱全忠那邊打聽到的。契丹人南部部落的三個部落的族長被鄭璠賄賂引誘上鉤,想南侵幽州。加上耶律瀚雄對於南部部落的控制力度不如以前,所以基本上算是成功了。”

“北線有沒有情報過來?”李玄清皺着眉頭道。對於耶律瀚雄李玄清從後世史籍上記載的情況來看,此人乃是一代梟雄,在耶律阿保機即位的時候留下了一個強盛統一的契丹部落。

“北線暫時只有一條消息,就是耶律瀚雄好像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但是並沒有採取什麼特別的措施,反而在有意無意的縱容這些部落南下。”胡小四也是皺着眉頭道:“對了,好像契丹的直屬部隊已經往北佈置了。”

這條消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是李玄清的眉頭一點也沒有鬆開的跡象,在沉吟半晌之後繼續道:“讓飛鷹旅北上吧,小虎在上京的時候和他們的可汗衛隊打過交道,讓他們去實地探查一下。一定要搞清楚耶律瀚雄的打算。別到時候咱們和南部部落打的難解難分,他再來插一竿子。另外通知前線的拓跋思繼做好準備,防止這些部落聯軍南下。”

胡小四對於李玄清的想法自然是看得明白,聞言點了點頭道:“鄭璠那邊既然聯繫了北線契丹來夾擊咱們。我們要不要也來這一招?遠交近攻?”

“宣武軍南邊的其他勢力都沒有能力和宣武軍抗衡,你能指望誰去?”李玄清苦笑道。

胡小四指着地圖上淮南地區的位置道:“玄影衛目前在淮南發展的還不錯,要不我去聯繫一下楊行密試試?”

“楊行密?”李玄清點點頭,笑道:“此人倒是可以試試,但是目前他的勢力好像也不大吧?而且淮南地區被秦宗權和高駢弄得亂七八糟,他估計也是有心無力吧。”

“你們先試試吧。對於汴梁等地以及蔡州等地,你們玄影衛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吧。”李玄清道:“總不能我們在打仗他朱全忠倒是可以在家高枕無憂了。對了,告訴你一件事,朱全忠可是個好色之人,你最好給他的幾個兒媳婦之類畫幾張畫像塞到他的房裡。”

胡小四被李玄清這句話給嚇得一大跳,隨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頓時哈哈大笑道:“主公這個辦法好,我馬上讓趙四去安排。不行,這種事情彪子出馬最合適,我馬上讓彪子去汴州協助趙四。”

“大哥哥,你這個主意不好吧。”兩人還沒說完巧兮從後面走了進來道:“容易影響社會和諧,而且還給胡大哥都帶壞了。”

巧兮一句話頓時讓胡小四落荒而逃。李玄清沒好氣的瞪了一眼這傢伙的身影,笑道:“我只是提前佈置了一下,反正朱全忠這傢伙本身就不是什麼好人。”

巧兮想起後世史書上記載的關於朱全忠的癖好頓時也笑了起來,道:“也不知道他的兒媳婦知不知道這件事。”

“算了,這事情就讓小四自己去琢磨吧。剩下的時間咱們還是儘快整飭內部吧。地盤一大,感覺費事好多,要是後世就好了。”

“那明天咱們就是營州吧,去看看張大哥那邊佈置的怎麼樣了,集團內部最近製造了一批新式的機器,秦大哥那邊也琢磨出一些新的東西,到時候在營州現行試驗。”

“現在只有想辦法改善交通了。只要交通方式出現變化才能夠儘快整合各地區的經濟,加速流通。這纔是百年大計。”李玄清摸了摸額頭笑道:“現在終於明白後世的那句話,要致富,先修路是多麼樸實的一句真理了。巧兮你讓集團內部調集人手來易州,我會安排楊易先期安排人手進行路基建設,到時候鋼鐵廠一投產馬上鑄造鐵軌,這樣就快多了。只要第一條鐵路順利通車必然帶動整個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

“我已經安排過了,這些人現在已經在張大哥的帶領下沿途勘測地基了,估計等楊大哥的人馬一到,就可以直接鋪設了。咱們直接鋪原木的吧,這樣比較快。”巧兮拿着炭筆在地圖上一邊畫一邊道:“先期可以架設單線,複線等到運作之後再架設,可以避開這個冬天。”

李玄清看着地圖上漸漸完善的鐵路線忽然想起了後世這一地區密密麻麻的鐵路網,笑道:“這應該就是環渤海灣的交通網了。等到這裡一建設好,海運也該興起了。總感覺這一步伐提升的太快了。仔細算來,這一下子提前了快一千五百年啊。說出去會被人打死的。”

“反正你不說我不說也沒人知道。”巧兮也沒理他,笑道:“這才叫自己會走的鐵車子。等到我把會飛的鐵鳥造出來就完美了。”

“鐵鳥?”李玄清一愣,思緒也被帶的飛躍而起,彷彿回到了那個有會飛的鐵鳥的時代。

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
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