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

“通知龍組,去給李一常送行吧。”趙四看着夜幕之下的沙洲城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時不時的反射着城內的燈光讓他稍微的沉默了一會,但是還是下達了最後的命令,然後轉身消失在夜色之中。

而此時城內的飛鷹旅和龍組也迅速出動,無數的殺戮在此時迅速展開,龍組在歸義軍的節度使府內李一常的身形在燭光之下有點孤單,但是因爲他的及時出獄還是穩住了歸義軍內部混亂的局勢,因爲曹仁貴叛逃和張朝奉的追捕而造成的混亂而歸於平靜,只不過這種平靜卻讓李一常和節度使府內的人感到心悸,這一點就連李一常都感覺到了。不過李一常此時想的已經不是這個了,在沙洲這麼多年他能夠身居高位他也有自己的情報渠道,不過此時他所想的卻是想辦法利用這個渠道爲張氏一族以及張朝奉保留一條生命通道。

“老陳,去通知李夫人吧,讓她做好準備準備撤退。我會跟在主公身邊必要的時候你要想辦法帶着主公跟我走。”李一常揮手讓自己身邊的一位好不起眼躲在黑暗之中猶如一道身影一般的老者緩緩道。

李一常說完之後看着這位老陳消失在黑暗之中,自己也轉身走了出來,只不過就在他走出來的一瞬間,龍組的人也將最鋒利的矛頭指向了他。只聽得黑暗之中悄然響起一聲輕微之極的弩箭聲響,李一常的身形也在這一刻停滯,然後悄無聲息的倒了下去。這一刻歸義軍節度使府一陣大亂,李一常的意外倒地讓歸義軍在這一刻徹底失去了最後一棵蒼天大樹,隨着他的倒下,飛鷹旅也紛紛出動,歸義軍的其他高級將領和高級政務官員也在這一刻紛紛被擊殺或者被帶走,整個過程根本沒有絲毫的猶疑,猶如排練過無數次一樣,甚至就連這些人的守衛都沒有時間反應。

“三隊,立即出動給我截留張氏一族,尤其是張朝奉的子嗣和李明振的妻兒,絕對不能讓他們逃出去。”蘇小虎在一處隱秘的所在看着龍組的動作舔了舔嘴脣擺擺手讓李三兒立即帶隊出發,對於李一常的安排別人不知道趙四這邊可是看得清楚,吐蕃僱傭軍那邊有李一常安排的人這一點玄影衛一直監視,甚至暗衛的人還深入其中。

李一常被擊殺在節度使府不久之後就傳到了張朝奉的耳中,此時他正在軍營之中整頓因爲曹仁貴叛逃帶來的混亂,驟然之間聽到這個消息只覺得眼前一黑,身邊的幾名值守將領也一併得到了這個消息,衆人都大感不解,歸義軍節度使府應該是沙洲目前防守最爲嚴密的所在了,李一常被府內被刺殺那麼豈不是意味着對手對於沙洲來說根本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主公,太府令被殺必然是曹仁貴的搗的鬼,只有他才能夠着人出入節度使府如入無人之境,咱們不能再等了,必須馬上整頓兵馬向西攻擊曹仁貴。”曹仁貴逃出沙洲城之後就屯兵在沙洲到安西大屯城之間的位置上,一方面他是想着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繼續拉攏歸義軍中的其他將領,一方面也是等待安西回鶻那邊的軍隊來援,拿下沙洲。所以在李一常被刺殺的消息一傳到軍營這些歸義軍將領立即將矛頭指向了曹仁貴。也確實,按照曹仁貴之前在歸義軍中的地位,他的確可以安排人悄無聲息的在節度使府刺殺李一常,這對於他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問題。只不過在張朝奉看來卻未必,李一常被殺對於曹仁貴來說沒有任何好處,事實上到目前爲止不管是張朝奉還是曹仁貴對於李一常的依賴都是顯而易見的,不管誰入主沙洲,面對沙洲一團亂麻一般的局勢都必須倚重李一常這種地方元老派,否則的話沙洲的民心根本就不會被他們抓住。

不過還沒等張朝奉這邊做出什麼決定,軍營內再次傳來一陣騷亂,帳外的親衛再次傳來一個噩耗,準確的說是一羣噩耗,歸義軍的高級將領當中除了在場的值班將領之外,只要是不在軍營的全部遭到襲擊,除了十七人被當場擊殺之外,還有十幾人被綁架帶走。這樣一來等於是癱瘓了歸義軍大部分的指揮系統,可以說現在的沙洲歸義軍大部主力已經和他們的統帥失去了聯繫,處在了兵在但是將領不在的尷尬狀況。

“可惡的天策軍,可惡的大唐。”張朝奉此時什麼都明白了,這麼大規模的摧毀自己的指揮體系,除了對面的大唐之外根本沒有人能夠做到,而且對方要做的最終目的就是徹底搞亂自己內部的形勢然後贏得從容攻打沙洲的機會,只怕如今對方都已經兵臨沙洲城下了。

“你們幾個立即傳令,着其他各部副將、別將以及能夠聯繫到的各級將領立即帶領各部前往南城大校場,同時讓你們的本部人馬立即接替城防軍,天策軍已經來了。”張朝奉連番打擊之下反倒是冷靜了下來開始就地整頓軍隊安排在場的這些將領的本部人馬立即上城牆進行警戒執勤。

應該來說張朝奉的反應還是很快的,如果天策軍沒有飛鷹旅在城內的那麼搞不好真的能夠在天策軍主力部隊攻城之前依靠強橫的實力整頓好那些因爲失去了將領指揮而亂成一團的各部軍隊,但是此時趙四的計劃執行到如今,就等着張朝奉出招了,飛鷹旅兩個大隊,一千多兵王將前去傳令的親衛、傳令兵殺得一乾二淨,讓張朝奉的命令根本無法傳遞下去,而且擊殺完李一常之後龍組的人也迅速接過了截留長氏族人的任務,他們相比飛鷹旅其實更適合這種任務,而騰出手來的飛鷹旅第三大隊則迅速朝着東城門而去,他們必須想辦法打開南城門迎接安西營入城,打亂目前還有完整建制的歸義軍的四支主力部隊,這樣才能夠在徹底將歸義軍的建制打亂,這樣安西營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壓服城內的歸義軍堅持到天策軍主力部隊前來。

不過此時擺在李三兒面前最大的難題就是飛鷹旅的其他部隊正在截殺已經反應過來的張朝奉的親衛軍,光靠他一個大隊五百人要想在對方防守嚴密的城門口打開局面難度太大,而且搞不好的話還會全軍覆沒在對方的人海當中。不過對於李三兒這種常年在萬軍從中鑽來鑽去的人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危險不危險一說,而是能不能完成任務順利的將安西營接引進來。趙四的計劃進行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半,前期所有的鋪墊都走到了他這裡彙集,如果東城門無法按時打開那麼城內的亂局也會因爲張朝奉的不斷動作而漸漸平息,蘇小虎等飛鷹旅在面對對方的主力部隊的反攻之下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所以李三兒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事實上他也無法猶豫就帶着自己的部隊衝到了東城門之下,飛鷹旅的裝備比起主力部隊還要好,所以驟然之間強攻那些沒有想到從背後出現敵人的歸義軍來說瞬間被清空了一大片,城門口也瞬間出現在李三兒的面前。

“老白條,你帶着你的人給我守住這裡,老痞子趕緊的設置阻擊線,給我擋住這幫傢伙。老五架設迫擊炮給我打。”李三兒幾乎是一瞬間就佈設好阻擊陣地,一排排的飛鷹旅戰士各就各位,步槍子彈猶如潑雨一般將四周的歸義軍擊退,趁着這難得的瞬間,李三兒親自帶人在城門口堆積了三個爆破筒。

“給我立即起爆。”李三兒幾乎是剛剛擺放好爆破筒就直接拉下導火索,然後帶着人不顧一切衝了出來,只聽得瞬間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瞬間騰空而起,只見東城門被三個爆破筒炸得支離破碎,無數的碎石和人影被這股氣浪震飛,這裡面甚至包括那些來不及起身的飛鷹旅戰士,但是此時李三兒已經顧不得了,城門口的這一聲爆炸應該是將所有的一切都炸翻了,城外潛伏的安西營也應該通知到了。

“老白條,死了沒有?沒死的話給我沿着廢墟繼續阻擊,老子的迫擊炮呢?老五你他孃的趕緊的給我開炮,給我炸翻他們。”李三顧不得自己滿臉的鮮血,怒吼道。而隨着他的聲音,那些剛剛再爆炸之中被炸的連滾帶爬的飛鷹旅戰士又開始重新聚集,槍炮聲迅速響起,構成了一道嚴密的火力網阻攔那些歸義軍前來搶奪城門。

不過此時正如李三兒所料,這聲爆炸固然是讓張朝奉怒不可遏,甚至顧不得剿滅蘇小虎的飛鷹旅大隊人馬,帶着親衛軍和節度使府的直屬人馬迅速朝着東城門而來。但是潛伏在城外的安西營在張勝的帶領下也在風馳電掣一般朝着這邊而來。這一聲爆炸幾乎算是雙方大戰開始的信號,安西營明白這是飛鷹旅打開了城門,所以不顧一切的朝着這邊而來,而此時的趙四在成爲卻看着那猶如一朵巨型煙花一樣綻放的爆炸搖了搖頭,此時對於他來說纔是最關鍵的時刻,飛鷹旅既然打開了城門,那麼久肯定能夠堅守到安西營抵達,城內的戰鬥註定了他插不上手,但是對於李一常安排張氏一族逃亡他卻不想錯過,所以帶着自己的幾個親衛迅速朝南而去。

“命令各部不惜一切代價奪回東城門。”張朝奉趕到東城的時候飛鷹旅第三大隊在李三兒的帶領之下已經穩住了陣腳,依靠着迫擊炮無與倫比的射速和新式步槍的射速,歸義軍暫時沒有什麼好辦法,無數的士兵在衝鋒的途中被擊殺。但是在張朝奉抵達現場之後立即改變了策略,開始命令投石車就地投擲火油彈,並且安排人手在被炸斷的沙洲東城牆上面進行抵近射箭,這樣一來李三兒面臨的壓力更大,五百人根本無法防禦這四面八方,而且伴隨着歸義軍的弓箭手在城牆之上射箭,飛鷹旅的傷亡也在驟然增加,兵力本來就不多還要應對這麼多的敵人,李三兒開始撐不住了。

不過此時讓他感到詫異的是,張朝奉剛剛抵達正對面,他的背後就傳來的槍聲和爆炸聲,蘇小虎在此時果斷放過了城內其他圍剿的人馬緊隨張朝奉而動,在背後攻擊,在短時間內算是減輕了李三兒的壓力,但是這種辦法在張朝奉開始調集周邊的部隊參與圍剿蘇小虎之後,飛鷹旅本部就開始缺乏支援李三兒的能力了,雖然蘇小虎和李三兒這兩邊的迫擊炮幾乎是拼了命的炮擊依然擋不住如潮水一般衝擊的歸義軍大隊人馬。

“張勝,你他孃的再不來老子就要交代在這裡了。”李三兒一聲怒吼,擡手一槍擊斃自己身前的一名歸義軍小校,背後就傳來了雷鳴般的喊殺聲,無數的人影和火把從遠處迅速靠近,而且顯然李三兒這一聲震天的喝罵也被人聽見了,伴隨着這些人的由遠而近,一道迴應也傳入李三兒的耳邊,“三郎,我能不來嗎?三軍兒郎給我上。”

李三兒此時聽到這句話無異於六月天喝到了雪水,樂得哈哈大笑,一邊指揮自己的人馬迅速撤出戰鬥將戰場扔給安西營一邊顧不得歇息帶着人開始朝天射擊,攻擊那些在城牆上射箭的那些歸義軍弓箭手。這樣一來飛鷹旅的人開始登上城牆,一面清剿歸義軍弓箭手一邊開始尋找那些身處前線指揮的歸義軍基層將領。不過對於李三兒本人而言,剛纔吃了那麼大的虧,他的第三大隊幾乎損折一半,這麼大的虧如果不找補回來那就對不起他這種睚眥必報的性格了,他要想辦法擊殺張朝奉。

不過此時在安西營入城之後城內的局勢暫時爲之一變的時候,天策軍的幾路大軍也在陸續抵達沙洲,一場圍繞着沙洲的大規模戰役就此展開,而在這場大戰之中曹仁貴卻成了右翼的一個難題,甚至一度差點左右了右翼大戰的勝負。

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
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