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

公元890年十二月二十,在胡小四和王衍的勸說下,王建在通州宣佈改弦更張,歸附天策府領導,將東川全境交了出來,自己率一衆高層文武前往長安。

這個消息傳開之後天下譁然,天策軍在四個月之內將步伐從長江沿岸的山南兩道延伸到了四川,完成了史無前例的一次征伐。

身處中原之地的朱全忠得到消息之後沉默良久,曾經不可一世的臉上寫滿了失意和落魄,天策軍和宣武軍這一增一減在短短几個月之內就將雙方的實力拉到了一個讓他不可側目的點上面,讓這位同樣有志於天下的梟雄感到難以承受,也讓他越發的感覺到自己不能落後了,他要開始自己的行動。

李玄清或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拿下四川和山南道會給朱全忠造成了多大的壓力,更加不知道這一舉動讓對方提前實施了歷史上的步伐,這一次大唐王朝卻不像歷史上那樣失去了最後的征討力量而任由他欺凌。

不過當朱全忠將自己的想法和身邊的謝瞳和鄭璠商議的時候,二者臉上卻不約而同的出現了古怪的神情,這讓朱全忠一愣,不明白自己想了許久的對策有何問題。

鄭璠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謝瞳,站起身來道:“主公要想更進一步其實也不難,洛陽的朝廷現在留着對於李玄清而言用途也不大,而我們宣武軍如果不能打敗天策軍也無法安心南下拓展領土,所以微臣贊成,只是李玄清一項以大唐宗室自居,如果我們貿然行動必然招來對方的強力報復。所以主公想要達成目的,微臣有兩個辦法可以同時操作。”

“鄭卿有何良策?”朱全忠本來聽到鄭璠的分析眉頭緊皺,但是聽到他有辦法頓時又開始有了興致,連帶着說話都文雅起來了。

“其一必須讓當今皇帝舉行禪讓大典,讓天下人都清楚這不是主公謀朝篡偉,而是皇上有感天下紛爭,決議將唐室江山讓給有德之人以保萬民延續。主公即位之後可以大封天下各路諸侯,使其名正言順,主要是給李玄清加一個意想不到的頭銜,讓其衡量其中利害。其次是迅速整頓軍隊擴充兵員,彌補之前的損失,抗住天策軍有可能發動的戰爭,只要咱們能夠抗住第一波那麼天策軍的戰爭潛力自然會下降,咱們也可以騰出手來佔領南線,從而將雙方的天平逐漸扳回來,等到咱們有機會佔領江南,那麼就算是將江北讓給李玄清又有何難?最多也是南北並存而已。”鄭璠的一番話讓朱全忠心花怒放,但是一旁的謝瞳卻微不可見的搖了搖頭,嘆息朱全忠失去了進取之心。如果是之前,朱全忠斷不會因爲偏居一隅而沾沾自喜。難道是因爲先夫人去世帶給了主公難以想象的打擊?

謝瞳情不自禁的想要出去看看天象,看看代表朱全忠的星辰現在運勢如何。只是這時候朱全忠忽然開口道:“鄭卿說的有道理,不知先生覺得如何?”

“將葛存周等將領恢復原職,責令他們立即招募新兵抓緊訓練做好開戰準備。”謝瞳沒有回答問題,而是說了另外一件事,但是朱全忠一聽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也不多言直接讓親衛出門傳令。

“鄭卿,這件事就全權交給你去辦了。我想三月初五是個好日子,咱們的禪讓大典就定在三月初五如何?”朱全忠露出了開心的笑意道。

鄭璠看了謝瞳一眼,兩人躬身朝朱全忠行了一禮緩緩退了出去。鄭璠直接跟着謝瞳回到了他的府邸。

“先生有什麼打算?”鄭璠直接開口問了一句最誅心的話。

謝瞳卻聞言眼神驟然凌厲彷彿知道鄭璠在想什麼,不過最後卻沒辦法再說一個字,長長的嘆了口氣道:“你我相識一場,原本我是打算祝你一臂之力,只是主公尚且不是李玄清的對手,更何況他人?”

謝瞳的話一出口鄭璠的臉色也跟着變了變,知道自己的心思瞞不過對方,但有時候事情的發展卻沒有辦法以個人的意志轉移。朱全忠的轉變和李玄清的異軍突起讓原本天下的格局一下子變得異常迷濛,讓這些原本可以左右天下局勢的智者感到一絲迷茫和無助。

事實上在謝瞳看來鄭璠的做法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朱全忠的子嗣中根本沒有值得看的上眼的,貿然想辦法取代朱全忠只會適得其反,讓宣武軍政權提前崩潰。但是如果沒有辦法改變局勢,那麼依照朱全忠和李玄清的實力對比,隨着時間的延遲差距會越來越大,最終會必然在最後的殊死搏鬥中率先倒下去。

謝瞳就這樣呆呆的想着自己的心事也沒有理會鄭璠是什麼時候走的,一個人佝僂的身軀在燭光的照射下拉的很長很長。

宣武軍這邊出現的意外變故沒有打算天策軍在長安城準備的婚禮,隨着王建兄弟投誠而結束,王建和王衍進入長安之後和李玄清以及天策軍高層見面之後被留了下來,準備參加天策軍的年終會議,並且參加胡小四的婚禮。

不過原本岑天時還打算讓崔瀣來負責胡小四的婚禮的,至少給其他人豎立一個榜樣,結果聽到胡小四的想法之後頓時傻了眼,這傢伙典型的是想複製李玄清的婚禮,將所有的禮儀規程全部改的亂七八糟,讓所有人哭笑不得。

而長安這邊在準備熱熱鬧鬧的婚禮,薛洋卻帶着漢中集團軍騎兵大隊和整編的王建軍全部迴歸長安,向總參移交漢中集團軍的指揮權,而無獨有偶,陳宇的山南集團軍也在第二天回到長安,將此次從山南西道俘虜的幾萬人山南軍士兵移交給後勤部以及新兵處進行篩選然後甄別。

這一下整個長安一下子熱鬧了,山南軍和王建軍都是神策軍分支,很多人還都是關中人,一下子幾乎十幾萬人調入長安,軍紀問題差點讓總參修改之前的命令。徐天翔和軍法處的何其開商議之後將直屬營派出來協助軍法處鎮壓那些違反軍紀的人。陸翊這個冷麪人一出手就將所有人都給嚇到了,上任的第一天直接將抓到的幾百人違反軍紀的士兵和部分將領全部斬首示衆,血淋淋的人頭掛在了各處營門的入口處,並且讓何其開發布命令,從現在開始到整編結束,有任何人違反天策軍軍紀者只有一個字,殺。並且在其後的十幾天內幾乎以每天幾百顆人頭的速度踐行自己的諾言。血淋淋的殺戮徹底鎮住了這些神策軍分支,讓所有人看到直屬營的士兵就瑟瑟發抖,讓天策軍高層頭疼的問題終於被解決。

“看樣子這些神策軍後裔還真需要人來治,這問題要是交給飛雪,估計這長安城又要遭禍害了。”楊天成看着李飛雪和陸毅兩人聯袂走了進來笑道。

“我說主公啊,要不讓陸翊去軍法處吧,這傢伙簡直天生就是個軍法官。”徐天翔搖了搖頭看着李玄清笑道。

“算了,也算是難爲陸翊了。”李玄清也是無奈了,“不過這一次楊易的隊伍估計要擴大不少吧。讓張成從這些人當中剔除五萬人剩下的全給他,讓他給他們這些人多加點料,好好勞動改造。”

“主公啊,你這個勞動改造的辦法算是絕了,當年打長安城留下來的那十幾萬人現在可是都變成了咱們天策府的好百姓了。”岑天時不知何時摸了進來笑道,不過看到胡小四翹着二郎腿坐在一邊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道:“小四啊,現在這整個長安城都知道你要成親,結果你小子倒好,自己躲到總參這裡清閒,讓我們這幫人累死累活的幫你操辦。說,打算怎麼補償?”

這民政長髮火讓胡小四一下子受不住了,急忙站起身來溜之大吉,早知道成親這麼麻煩他都後悔當時答應的這麼痛快了,所以與其看着心煩還不如隨便來來就算了。從總參大樓溜出來之後左轉右轉鬼使神差的居然給轉到了格桑公主住的驛館,這下好了,更尷尬了,沒辦法人家裡面的人好像都看見了,只能硬着頭皮走了進去,不過還好從身上掏了掏,掏出了一件之前從徐興夏那裡敲詐來的禮物,這下好了,送禮進去了。

不過胡小四一走,總參大樓內倒是繼續討論山南和東川的軍隊問題,總參制定的整編計劃,將優選出來的五萬人經過整訓之後部分補充進入其他部隊,剩餘單獨組建成三個新編營調到西北補充西北防線,讓錢老六等西北步兵大隊調回關中。

這場無聲息的調整也讓岑天時感覺到李玄清是要打算來年解決中原地區了。想想也是,天策軍對於宣武軍的大迂迴包圍圈一件形成,這場角逐已經定下基調了,統一了中原地區之後天策軍的兵鋒必然更加強橫,橫掃之勢也會讓人更加難以阻攔。

岑天時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後笑道:“主公打算怎麼安排王建兄弟?我和他們兄弟聊過,很有才華,至少對於地方治理很有章法,如果能有進修一段時間我想可以考慮外放。”

“這也算是神策軍最後的遺產了。”李玄清對於王建兄弟沒有那麼多的歧視,聽完岑天時的建議之後點了點頭道:“過完春節之後你安排他們進入行政學院學習三個月然後王建進入民政部給先生擔任副手,王衍調往河西省任布政使,將河西布政使調到四川。”

“哈哈,這下子我怎麼覺得張全復這下發了,調到河西之後纔多長時間啊,我估計他樹都沒種幾棵呢,結果進入四川了。不過咱們現在還差兩個布政使沒着落呢。”岑天時笑道。

“這就要看先生怎麼去翻其他州一級刺史的履歷了。”李玄清也沒什麼好辦法,提拔速度太快有時候不是好事,但是不提拔總不能讓這些封疆大吏的位置空着吧?

“漢中省布政使不行就讓拓跋思諫先兼任吧,漢中和關中毗鄰基本上算是一個區域,這樣也能夠湊合一下。”李玄清想了想還是決定給岑天時幫幫忙,省的這傢伙趕着這快過年還要加班。

“哈哈,我就知道主公有辦法,這下好了,就差一個,怎麼的也有辦法了。定下來這些大員,下面的班子就讓他們自己頭疼去吧。”岑天時可是難得的伸了個懶腰。

“明年律法院的機構能夠鋪設到各州郡級別吧?幾個新省那邊有要打官司的因爲找不到地方居然都能跑到軍隊去了,我說你們民政部是不是和杜院正那邊商量一下,律法建設可不能拖後腿啊,這個可是保持各級官員廉政的關鍵啊。”說到這裡徐天翔忽然想起來一件事。

“難度有點大,律法建設需要的專業性太高,行政學院那邊專門開設了律法科但是進展還是沒有其他科目大。”岑天時搖了搖頭道:“前兩天我和讓能碰頭的時候,他還說呢實在不行先在各省成立律法處理小組,然後分步驟組建各級律法院。”

“你還別說啊,杜院正平時看起來怪嚴肅的,鐵面無情,怎麼這個辦法說起來還真的是好。”徐天翔一拍大腿和楊天成對視一眼笑道。

“看樣子這個杜院正是將年終會議的內容準備好了。我說你們兩大部門準備好了沒有?”李玄清點點頭,說實話這個杜讓能想到的辦法和後世的試點工程差不多。

“民政部這邊是準備的差不多了,工商廳可是準備了全面的工業發展計劃和金融擴充計劃,我發現民政長有時候當起來還是真的挺容易的。”岑天時笑道。

“總參這邊可就麻煩了,我和天成這都開始忙了好幾天了也還沒頭緒呢,先生要是有心思幫我們參謀參謀也好啊。”徐天翔見不得岑天時這副清閒勁,笑道。

“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忙去。岑先生咱們去看一下王建兄弟,中午請他們吃個飯。”李玄清站起身來拉着岑天時準備往外走。

“算了吧,還是我去吧,主公你應該回去給巧兮做飯了。我們家那口子昨天去看望巧兮,說最近胃口不太好,主公你可要注意。”兩人邊走邊聊起了這件事,將總參其他人撂倒了一邊。

徐天翔和楊天成相視苦笑,直接將旁邊裝鴕鳥的陸翊和李飛雪抓起來當差。

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
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