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

“啓稟大帥,玄影衛急報,飛鷹旅已經和龐令明匯合,耶路撒冷運載財富的所有商隊駝隊全部進入安息州我大唐境內。”暗衛的急報讓萬毅和高斯繼擊掌相慶,雙雙哈哈大笑。

劉璇也是跟着長嘆一口氣之後笑道:“這等待的日子總算是到頭了,兩位大帥現在可以睡個安生覺了吧?這些天可算是把我給愁死了。我馬上去買點酒菜回來,不管怎麼樣,飛鷹旅這一次幹得漂亮,值得慶賀。”

“你這不是廢話嘛,想請客那就趕緊的,我和大帥可是餓瘦了好幾斤啊,再這樣下去只怕飛鷹旅沒回來,我和大帥就該去長安養病去了。”高斯繼難得坐在一旁開起了劉璇的玩笑,還順帶摸了摸自己的臉一本正經道:“參謀長你看我這顴骨是不是都突出了?趕緊去弄點肉,甭管什麼牛肉羊肉還是豬肉,都給我來點,再去把大帥從長安帶回來的好酒給我擺上。”

劉璇樂呵呵的去打劫萬毅帶回來的好酒去了。高斯繼站起身來道:“大帥,那個泰西聖城劇變之下只怕整個泰西的局勢都會隨之而大變,看樣子有些勢力應該是打算趁亂摸魚了。”

“你說的是那個高盧的法蘭克王國?看樣子這個王國高層不簡單啊,這是和我們一樣都是打着從中漁利的打算了。”萬毅拿着暗衛送來的李三兒和龐令明發過來的急報仔細的看完之後走到他身邊點頭道:“泰西聖城劇變之後不管大食還是大秦只怕就算是看明白其中的奧秘,也是不得不跟着而動,那樣的話他們這個原本夾在大食和大秦兩個帝國之間的王國有了足夠的喘息之機。斯繼兄猜一猜,這個法蘭克王國下一步如何打算。”

“這種陽謀他們都能夠謀劃,而且提前準備的時間比起我們還要早,我想他們一定是早就想好了出路了。這些高盧人只怕不簡單,以我猜測,第一步自然是用耶路撒冷之變挑動兩大帝國提前開戰,而且將戰場放在地中海東岸,而不是他們所在的高盧平原,這樣一來就能夠順利避開滅國之禍。”高斯繼手指地圖道:“而一旦這兩尊龐然大物開戰,那麼高盧人必然會提前準備出海,將他們的海軍調到西北的這些大島上。”

“看樣子斯繼兄想的倒是深遠啊,這是未算勝先算敗啊。”萬毅點點頭笑道:“的確,按照他們對於泰西大局的把握程度來看的確有可能這樣,先期避開兩大帝國的紛爭,坐等他們打個驚天動地,然後再出來收拾殘局。”

“看大帥的神情,似乎對於末將的推測有些不以爲然啊。”高斯繼見到萬毅的眼光不斷在地圖上前後打量,頓時笑道:“大帥是從暗衛送過來的急報上有新的發現了?可是我是沒有其他的發現。”

萬毅搖搖頭道:“我並沒有其他的新的推斷,只是覺得高盧人既然能夠謀劃出這等陽謀,那麼必然不會讓局勢自然發展而不聞不問,他肯定還會試圖左右整個泰西局勢,使其按照最有利他們的方向轉進。所以我預測就算是玄影衛那邊當初不啓用暗子,那麼高盧人也會設法制造亂局,想辦法將十字軍的進軍方向改到耶路撒冷。說起來這可是比我們謀劃的還要深啊,要不是秦空提前在耶路撒冷布局,只怕這最後的桃子就被他們高盧人給摘了。”萬毅有些感慨,這是自己主導的西征軍加上玄影衛西北分部第一次遇到這種佈局謀劃和自己不相上下甚至還要略高一籌的對手,不由得他不多加重視。

“我感覺這時候最應該緊張的是秦空那小子吧?終年打魚差點讓魚給戲弄了。”高斯繼有點幸災樂禍道:“我覺得秦空這時候應該是在琢磨怎麼去算計這個高盧人呢。”

萬毅見到劉璇帶着幾個參謀搬了一堆酒菜在一旁佈置好,頓時拉着高斯繼走過來坐下笑道:“緊張肯定是緊張的,但是算計倒不至於。這高盧身處兩大帝國夾縫之中,現如今還在大秦的重重打擊之下朝不保夕,要真想對他怎麼樣那還不簡單?再說玄影衛這一次也沒吃大虧,了不起就是秦空他自己心裡有些不平衡而已,反正以後有的是機會,到時候再一決高下就是了。”萬毅倒是對此毫不擔憂,秦空和玄影衛出來的人什麼脾性他是瞭解的很,秦空現如今只怕會調動更多的力量進入高盧境內,不把這個法蘭克王國翻個底朝天他是不會罷休的。至於會不會算計高盧人,秦空倒是不會,畢竟高盧人目前的處境根本經不起算計,只要秦空這時候稍微出手,那麼高盧人就絕對抵擋不住。畢竟相對於泰西目前的整個局勢而言,破局的關鍵是他們自己,大唐和天策軍都屬於局外力量,如果貿然介入的話勢必將局勢拖到一個誰也無法預料的地步,那樣不符合大唐的利益。畢竟在大唐的佈局當中高盧人是不能隨隨便便別人滅了的。這也是最後萬毅和秦空不約而同打算將十字軍引向耶路撒冷的目的所在。只有耶路撒冷才能夠承載住這麼多重後手和謀算,也只有這個地方能夠吸引住整個泰西所有勢力的注意力。只要這個地方出現大變那麼周圍的大秦和大食兩大帝國纔會將注意力轉移到這裡,而兩大宗教勢力也會因爲耶路撒冷這個聖城的地位和自己佈置在這地方的後手而不得不捲進來。由此整個泰西局勢的走向纔會圍繞着耶路撒冷而展開,而地處泰西西北地區的高盧人才能夠擺脫在大秦和大食最終決戰之前被清場的結局。

“大帥和副帥是在說泰西的局勢走向嗎?”劉璇坐下來之後給兩人倒了杯酒笑道:“以末將來看,我倒是覺得高盧人肯定會暗地裡聯絡泰西北部的那個叫什麼維京人的勢力,雙方約定聯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在亂局之中有足夠的力量自保,否則的話按照雙方的力量對比,不論是大秦還是大食任何一方注意到他們的動作,都會讓他們徹底陷入滅頂之災,甚至還有可能面臨兩大帝國兩面夾攻的結局。”

“維京人估計是指望不上了,斯拉夫人絕對毀在冬季到來之前北上攻擊維京人,藉此消除大秦北部的潛在威脅。”高斯繼笑道:“參謀長你前兩天拿過來的暗衛關於烏介的報告忘了嗎?基輔俄羅斯人不是已經派人過來和他們何談了嗎?能夠讓基輔俄羅斯人都能夠放下在東邊的敵人,只有大秦人能夠做到。如此一來的話局勢就會變得異常明朗了,維京人和斯拉夫人一定會在兩大帝國決戰之前先行展開大戰,也只有這樣大秦帝國的軍隊才能夠避免三線作戰的尷尬,海軍的優勢才能夠徹底發揮出來。”高斯繼一邊說一邊將整個泰西的局勢都隨手勾勒出來笑道:“一旦北方的維京人交給斯拉夫人去對付,那麼大秦海軍就能夠將整個地中海變成大秦帝國進攻的前線,從而不再侷限陸地的限制,打破自己事實上被三線包圍三線開戰的局面,變被動爲主動。”

“副帥高見,的確,對於大秦來說一旦擺脫北方的威脅,那麼強大的海軍就能夠迅速擊敗大食帝國的海軍,然後徹底將地中海變成自己的內海,那麼到時候自己的不利地位必然會隨之徹底反轉,還可以一舉破解大食帝國兩線夾擊的謀劃。”劉璇笑道:“所以說,接下來就要看大食帝國的反應了,聽說泰西北部冬季的氣候非常寒冷,所以留給他們雙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就算是耶路撒冷這個劇變能夠讓兩國剎住馬蹄,那麼一旦基輔俄羅斯人北上攻擊爲維京人,那麼就代表着大秦已經做好了準備,要開戰了。”

“參謀長你就不要替大食人操心了,他們和大秦帝國爭鬥了數百年,之前還一直佔據着優勢,如果不是之前分裂成三部,力量分散只怕大秦的日子絕對不會那麼好過。要知道冷兵器時代,大食鐵騎可不是區區重甲步兵方陣能夠擋得住的。”萬毅一邊招呼幾個參謀過來一起吃,一邊笑道:“他們兩家是冤家對頭這麼多年,對於彼此的瞭解程度不會比我們差的,只怕大食那邊早就有了對策,不然的話怎麼可能停兵伊比利亞半島那麼長時間按兵不動?”萬毅的一句話讓高斯繼笑道:“大帥說的是,參謀長不要忘了目前來看大食人可是佔據着上風的,不管是兵力戰力還是局勢來說大秦都是需要破局的一方。大秦海軍雖然強大無匹,但是地中海又不是一個小湖泊,要想找到大食的海軍然後全殲難度哪有那麼小?如果大食海軍真的要打算執行牽牛戰術,將大秦的海軍牽着在地中海中打轉的話,那麼大秦海軍豈不是短時間內無法有大的作爲?那麼局勢又回到了原點了。”

幾人吃吃喝喝一邊談論泰西那邊接下來的局勢變幻一邊讓旁邊的參謀記錄在案然後飛速送回總參。畢竟他們這些身處前線的將領掌握的情報信息比起大本營來說要更及時更加豐富,所以做出的判斷也更加準確。而萬毅之所以要將這番推論發回總參,因爲也是預感到總參那邊對於西北和泰西只怕真的要動手了。因爲按照總參發過來的戰情通報,海軍那邊已經匯合南方部隊在執行天竺半島的攻略計劃了。雖然那邊帝國沒打算直接統治,但是目前半島的那種局勢不符合帝國的利益,對於那些反對帝國商品進入的地區,天策軍可沒打算讓他們留下來,再加上這一路上的前進據點和要地都需要實際控制在帝國手中,所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部隊開始往南集中。而在南方戰略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西征軍這邊必然也會隨之調整。

不過萬毅不知道的是他的這份推論送到李玄清手上的時候並沒有讓這位大唐掌控者改變對泰西局勢走向的看法,大秦和大食的決戰沒有展開之前,大唐在西北就不會有大動作。而按照目前的局勢來看,大秦和大食的矛盾和衝突甚至已經不需要帝國插手就能夠自行爆發,而且按照萬毅等人的推算,維京人被斯拉夫人攻擊之時也就是雙方大戰揭開的帷幕。所以李玄清給萬毅的回覆就只有一句話,讓黠戛斯王國這段時間務必保持沉寂,給基輔俄羅斯人一個穩定的東方,使得其能夠安心北上。並且告知曲承美,可以通過商隊將基輔俄羅斯人也納入到帝國正式貿易對象當中。

不過此時在西北,萬毅將這份推論寫成條文送往長安之後,那絡繹不絕的商隊也開始從安息州轉道木鹿和大宛等地上了來疏勒的直道,沿途安西兵團和回鶻兵團聯手接力護送,甚至哈穆德本人都親率一支部隊直接跟隨商隊回到疏勒。

天啓十一年十月初當這批商隊安全抵達疏勒之後曲承美甚至是迫不及待的親自帶人上前去清點。而隨軍返回的飛鷹旅第三大隊李三兒等人更是被西征軍當成英雄,當天晚上萬毅和曲承美聯手在疏勒城外召開盛大的聯歡會,不僅三軍將士參加就連此次參加運輸的商隊成員還有城內的各界代表都一同參加了這個盛會。當萬毅隆重將昔日大部分時間都是行走在黑暗角落的暗衛和飛鷹旅推上前臺,讓所有人當衆爲他們敬禮喝彩的時候,包括李三兒在內的所有此次參戰成員無一不是熱淚盈眶,而那些死去的飛鷹旅戰士更是得到了全軍上下一致的敬意,萬毅更是親自向將士們的遺體鞠躬。

“三兒,回到長安之後這麼大功績皇上肯定會親自召見你們的。”熱熱鬧鬧的聯歡會之後飛鷹旅踏上了返回長安修整的列車,而前來送行的萬毅看着李三兒也是由衷的感慨,李三兒和他手下的第三大隊用自己實際的彪悍戰績再次證明了飛鷹旅不愧於兵王的稱號,只怕下一步請求申請調到飛鷹旅的申請書會讓蘇小虎既高興又頭疼的。

“大帥保重,此次回京也正好有不少感受要稟明皇上。”李三兒一抱拳踏上火車而去。因爲時間緊急所以他對於之前那場大戰的感受沒時間向萬毅稟告,但是總參那邊肯定會傳過來的。所以纔會匆匆而去,隨行的還有曲承美緊急清點過的那數以千計的無量財寶。

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
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