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

“兄長你聽我說,我們先不要管于闐國內的局勢是有道理的,當前來說對於于闐威脅最大的就是薩法兒王朝,只要我們能夠打掉對方佈置在邊境上的兵馬,那麼短期之內對方必然無力干涉于闐,這樣一來就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收拾于闐內部,等到他們捲土重來的時候西征軍主力想必也已經越過播仙鎮了,那樣不僅僅我們第三兵團可以順利歸建,于闐也能夠徹底納入到帝國的統治範圍之內,有何不好?所謂的冒險在戰場之上只要能夠出其不意,那麼就一定能夠達到攻其不備的效果。”薛洋一見徐英着急上火,急忙將他按在座位上繼續道:“而且我認真思索過,臨行之前皇上和參謀長給我們的要求也就是協助西征軍解決好於闐,然後自行決定從西北攻入吐蕃,所以也就是說我們第三兵團有着獨立作戰的權力,而且此刻我們遠離大本營萬里之遙,也沒有辦法請示皇上和總參。所以說與其這樣瞻前顧後,還不如放手一搏,我們打的就是薩法兒王朝不知道我們已經介入于闐,偷襲之下他們必然損失慘重,短期之內肯定無力東顧。”薛洋說這話的時候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後來給西征軍惹了多大的麻煩,雖然這個大麻煩在李玄清看來是遲早要到來的,但是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當時讓薛洋率軍前往于闐的時候對方竟然直接挑開了這層窗戶紙,由此也給安西這邊帶來長達五年的和天方教世界的爭鬥,最後還是海軍繞過西洋抵達天方城打掉了對方的朝聖之地,才壓制住了平行世界裡千年之後全世界談之色變的宗教世界。

“那于闐這邊該如何行事?咱們不管不顧我只怕玄影衛那邊撐不了多長時間啊。而且一旦玄影衛撐不住就算是我們擊退了薩法兒王朝在邊境的兵馬也會面臨孤軍深入敵境的危險,還有最重要的是徹底破壞了西征軍這邊的整體計劃。”徐英搖了搖頭道:“這是捨本逐末,于闐纔是根本所在。”

“讓李陽率軍僞裝成主力配合玄影衛行事,了不起前期採取守勢就是。而且我不認爲裝備了中正式步槍的第十五營會對付不了幾萬于闐的老爺兵。”薛洋顯然對於李啓明的于闐國軍隊不屑一顧,直接準備分兵作戰。但是這句話一說出口差點讓徐英再次跳了起來,自己一共才三萬兵馬這一分兵必然是兩頭兵力都不夠,萬一其中任何一頭出了岔子第三兵團整體都會覆滅在西北。

“放心好了,第三營和山地營晝夜兼程繞過蔥嶺進入薩法兒王朝據點然後趁夜偷襲必然可以收到奇效,打完之後一把火將關隘全部燒掉,冰天雪地的我就不信他們有能力瞬間卷頭重來。”薛洋拍了拍徐英的肩膀安慰道。

“你呀,從來就沒讓我省心過。這次要是玩漏了只怕皇上和參謀長會直接那我們倆的腦袋祭旗。”徐英搖了搖頭看着薛洋那沉靜卻隱隱然帶着一絲絲瘋狂的臉色,搖了搖頭道:“我馬上去通知李陽和彪子,讓他們做好準備吧。”

徐英去外面找到彪子和李陽之後四人蹲在帥帳之中開始商議具體的部署,本來徐英想讓彪子跟着自己去蔥嶺那邊的,但是薛洋想了想之後還是放棄了,彪子和李陽一起可以加速解決于闐國內的動盪,維持于闐境內的穩定畢竟是所有問題的根本。

“李陽,你的第十五營獨立作戰,在我第三兵團主力迴歸之前務必穩定好於闐,如果回鶻來攻的話,就依託北方的鴨兒城堅守,其次則是退入于闐都城。”徐英看了看地圖道:“最低限度是維持住于闐國都掌控在我們手中,明白嗎?”雖然因爲飛鷹旅一個大隊在於闐和回鶻邊境要道,至少短期之內于闐的內部準確消息是無法傳遞出去,但是徐英不得不對最壞的情況交代好李陽。

“兩位兄長放心,李陽知道該如何行事,必然穩住局勢等待我第三兵團主力迴歸,然後一舉拿下整個于闐。”李陽對於薛洋的計劃明顯領悟起來更加透徹,所以徐英語氣是交代他後續的計劃還不如說是徐英透着對於于闐的擔憂。

“好了,兄長通知第三營和山地營立即做好準備,領取後勤部攜帶的彈藥,咱們明日一早輕裝前進,後勤部配屬的所有部隊包括我們俘虜的吐蕃人全部交給李陽帶到于闐。”薛洋見到李陽點頭立即開始分配任務,第三營和山地營從這裡和第十五營分兵,將所有的後勤部隨屬人員全部交給李陽,由他帶領前往于闐城,而第三營和山地營則攜帶部分給養和彈藥輕裝前進往西迂迴,沿途之中還需要玄影衛重新佈置接應地點和補給站點,這一切都需要彪子極速和秦空溝通然後通知分佈在於闐境內的暗衛重新準備。

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天啓四年的正月底,李陽的第三兵團獨立部隊開始出現在秦空佈置的玄影衛暗衛視線之中大隊人馬的抵達也讓秦空喜出望外,迅速帶着于闐留守人員和李陽匯合。

“你的意思你現在的作戰部隊只有一萬人,後面還有好幾千名吐蕃俘虜?”秦空也被李陽的話驚呆了,不過他倒是沒有過多的關注這一塊,對於目前的于闐來說有了天策軍自己的一萬名野戰部隊暫時也足夠改變局勢了,所以對於已經消失在所有人視線之中的第三營和山地營暫時沒有過多的關注,在和彪子緊急磋商之後立即分派人手趕赴于闐的西南部也就是蔥嶺的最前線,開始安排相應的接應和引導任務,並且想辦法再西南地區籌集部分糧草。

“你們放心,我已經緊急通知暗衛在於闐西部重鎮石塔接應第三營和山地營然後引導他們進入達摩耶拉,按照我們從商隊那裡得到的消息,西南部的薩法兒王朝重兵聚集在蔥嶺的重鎮護密地區,只要打掉這個盤踞在蔥嶺重鎮的對方部隊就可以一舉扭轉整個西南地區的不利態勢。”秦空顯然對於于闐周邊複雜的國際關係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所以一眼就指出了此次薛洋所需要面對的敵人方位,所以和李陽等一邊走一邊道:“打掉了護密的薩法兒王朝的騎兵就等於解除了蔥嶺這個高原地帶對於于闐的輻射威脅,順帶還能夠威懾西北地區的薩曼帝國使其不敢輕舉妄動,給我們穩定於闐爭取時間。”

“按照你的說法,等於是第三營他們短期之內其實需要駐紮在護密或者是你說的石塔地區才能夠震懾住西方的那些王朝帝國是嗎?”彪子對於秦空的說法有點擔憂道:“那麼于闐這邊我們只有一萬人能夠及時完成這麼多任務嗎?我記得你們西征軍那邊不僅僅是安排了顛覆于闐吧?如何支援東線夾擊曹仁貴?”

“這個不需要我們參與了,張勝那邊已經傳來了好消息,他們已經順利和昭武九姓後裔後裔中大多數的部族首領談妥了,包括慕容氏的本家康氏在內的八大部族將組建聯合軍隊三萬人由張勝統帥秘密穿插至東部播仙鎮附近,接替我們執行策應東線的任務。”秦空將最新的消息說了出來之後大家頓時覺得一陣輕鬆,就連李陽都跟着點頭道:“如果不需要策應東線的話,單純搞定於闐內部,我第十五營就足夠了。”

秦空有點詫異,他之前在收復江南的時候和李陽其實有過幾次照面,對於李陽的性格有過了解,李陽的性格雖然和薛洋有點類似,比較跳脫,但是基本來說還是比較沉穩的,所以聽到他說光靠自己的一萬人的第十五營就能夠搞定於闐覺得很詫異,搖頭道:“還是不要輕敵啊,于闐因爲地處環境惡劣,所以其部隊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基本上于闐的王庭直屬軍隊基本上常年征戰不輟,所以你還是不要輕敵爲好。”

秦空的話讓李陽和彪子微微一笑,不過也沒多說什麼,中正式步槍除了部分輸送到西線送到了萬毅那邊,就屬於第三兵團是成建制裝備的,所以其威力秦空不瞭解也正常,不過秦空也知道李陽既然表態那麼自己就沒辦法多說什麼了,畢竟玄影衛沒有特殊原因是沒有真正介入軍隊指揮的。

不過李陽的第十五營連同後勤部隨屬的一萬多後勤輜重部隊加上數千名俘虜其龐大的隊形抵達于闐城的時候還是震驚了所有人,這樣一股敵我不明的部隊忽然出現在於闐都城附近第一時間讓于闐國主李啓明心驚膽戰。這陣時間他和悟心的鬥爭原本已經佔據了上風,因爲掌握着于闐國內的統治權,所以能夠很容易的調動整個于闐的國力來對付悟心的佛教聯盟。所以悟心從一開始就佔據了劣勢,在李啓明應付完悟心最初的攻勢之後就開始一邊倒了,無數的悟心支持者被李啓明嚴厲鎮壓。

不過悟心雖然佔據了劣勢地位倒也不是沒有反擊的餘地,至少在一開始就掌控了部分軍隊,而且畢竟他也是尉遲氏正統的族人,所以國內民衆對於他的支持也不少,加上佛教的支持,所以在悟心瞭解無法通過政治途徑讓李啓明下臺之後開始就地組織軍隊進行抵抗,爲此還讓秦空幫忙,從飛鷹旅裡面挑了幾名士兵協助他組建部隊,這樣一來整個于闐開始進入了真正的動亂時代,雙方在於闐都城大大小小打了十幾次,雖然規模不大,但是你來我往卻是有聲有色。

所以李陽所部抵達的時候給雙方帶來的震撼就比較能夠理解了,不過和李啓明的驚恐相比悟心在知道是秦空去迎接之後就明白這應該是友軍了。只不過他在驚喜之餘卻對於東方的那個帝國產生了一種來自於靈魂的忌憚。但是此時他已經沒有多餘的選擇了,正如秦空所言,在李啓明決定加入反唐聯盟的那一刻開始於闐的命運就已經被註定了,悟心現在只希望大唐能夠看在他盡心盡力幫助的份上善待自己的子民,對於其他的在看到天策軍從南面而來的時候他就已經不抱希望了。

不過悟心雖然心裡是這麼想的但是還是第一時間帶着自己的隊伍迎了上去,將李陽接到了自己在於闐城外的贊摩寺駐紮,並且對於秦空要求他統治西部的石塔等地的佛寺以及其他悟心能夠控制的地區放開對於天策軍糧草的供給滿口答應並派人和玄影衛的人一起前去通知。

“李陽,悟心那邊打算搞一個聯軍的作戰會議,你去聽一下吧,不過我不覺得你應該按照他們的部署走。我們派去和西征軍總部那邊聯繫的暗衛這兩天就會迴歸,到時候會帶來大帥那邊最新的指示,我們按照計劃行事就行了。”秦空在李陽安排完軍務之後走過來道。

“區區五萬人的于闐部隊他們打了那麼久居然雙方還沒有分出勝負,我就知道這羣人只適合去當和尚。”李陽剛纔也稍稍看了下悟心的部隊,老實說對於其中還有不少和尚覺得實在是不可思議,這樣的軍隊又該有什麼樣的戰鬥力呢?

“副統領放心吧,我們第十五營雖然只有一萬人,但是卻有着最好的裝備,中正式步槍絕對能夠保證第十五營的將士以一當十。”李陽知道秦空無法瞭解中正式步槍的威力,所以拉着他走出大帳然後揮手拿過一杆步槍讓秦空自己去試槍。

“這就是中正式步槍?我的天,早知道我還擔心什麼?我覺得我們不用擔心那麼多了,你們自己制訂計劃咱們直接打進王城就可以了。”秦空看着自己手中的步槍有點驚恐的道:“這一次能夠打五發子彈,而且不需要中途填裝子彈,這是誰想出來的天才之作?”

“我先去聽聽這羣大和尚大概是怎麼想的吧?咱們的戰力還是不要先暴露出去了,不過你說的我會考慮的,如果西征軍指揮部那邊有消息傳來第一時間告訴我。”李陽搖了搖頭笑道。

“也行,這羣地頭蛇讓他們到時候吃吃驚也好。”秦空跟着笑道,然後帶着李陽走進贊摩寺。

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
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