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頗黎

第55章 頗黎

突厥爲阻止唐軍,一萬大軍頂着夜色,急行軍殺向豐安軍城。

領軍的主將爲阿波達幹部大將,頗黎。

頗黎二字,對漢人來說是水晶一樣的寶石。但突厥語中,頗黎有“狼”的意思。

突厥人把狼作爲圖騰,把自己的軍隊稱爲“狼軍”。

以此爲名,頗黎如果沒有能力,會被其他突厥勇士殺死。

事實證明,頗黎是突厥人人敬仰的英雄。

他陣斬過數十名唐軍,兩名衙將,一名騎將;打敗多個不臣服的部落,擒殺他們的酋長,斬功更多。

他最先被婆匐可敦賞識,婆匍可敦身爲登利可汗之母,她以登利可汗的名義給予頗黎王庭的官職。

而後頗黎又被骨咄葉護可汗、烏蘇米施可汗稱讚。

去年王忠嗣率領唐、胡大軍威逼烏蘇米施可汗的時候,頗黎就親自帶騎到牙帳護衛。

他擁護突厥的一統,認爲突厥會永世傳遞,不會熄滅。

他認爲草原上曾經的霸主匈奴、鮮卑、柔然,皆沒有突厥人強大,更沒有突厥人勇毅。

他堅信“重兵死而恥病終”的理念,對突厥右廂的背叛,深以爲恥。

他向天山(突厥稱鬱督軍山爲天山)上的神明發誓,遲早會懲罰右廂部落的那些懦夫,將支離破碎的突厥汗國,重新整合,恢復二百年前的榮光。

頗黎還有軍略,他並沒有一直行軍,在距離豐安軍城還有五十里的時候,下令停馬休息半個時辰,養精蓄銳。

“統領,唐人說兵貴神速,我們應一鼓作氣,以防止豐安軍逃走。現在豐安軍的輕騎,還在驅逐我們的探馬,讓我們無法獲知豐安軍城一帶的情況。”

一名叫悉頡斤的突厥達幹,向頗黎說道。

“據說豐安軍城的唐將,是個厲害的人物,三個月前,他利用戰馬的疲憊,大破咄陸部,陣斬咄陸部的統領。我們不能如此。”

頗黎早已知道,想趁唐軍渡河的時候阻擊很難。

再不濟,唐軍也可繞遠道渡河。

他們需要與唐軍拉扯之間,尋求獲勝的契機。

這一次,頗黎奉命前來,主要是擔心豐安軍會沿河北上峽口,掩護鳴沙渡的唐軍過河。

另外,頗黎會觀察戰勢,有機會則戰,無機會則走。

“您能斬將於千人之中,那唐將遇到您,必身首異處。”

悉頡斤不是恭維頗黎,而是相信頗黎的能力。

“我一定殺死他,打敗唐軍。讓王忠嗣鎩羽而歸!”

頗黎握住拳頭。

“兵器不得離開雙手;士卒不得離馬三步;百人一陣,不得散亂。有違者,斬!”

即便是休息,頗黎也對麾下要求嚴格。

保持隊形,一有情況,可以隨時衝鋒。

“遵命!”

悉頡斤等突厥將領齊聲道。

……

夜半子時,黃河水也變得靜謐,天邊月亮高懸,如同圓盤。繁星滿天,在沙漠的盡頭閃爍,使邊塞無垠壯闊。

軍城外,李瑄仰望蒼穹,子時一過,便是中秋。

士卒們志在北方,有幾個記得這幾日的月亮會分外明亮?

“李將軍是詩人,看圓月有何詩興?”

李光弼在李瑄身邊,緩緩說道。他對李瑄人生無處不青山的精神頗爲敬佩。

他雖不是經略軍的將領,但他隨經略軍而來,可對經略軍建議。

“士兵們正值銳氣,怎麼能破壞這種氣氛呢?”

李瑄微微搖頭,向李光弼道。

大戰之際,調動士兵思鄉,是爲消極。

“也是。突厥的行動,出乎我們的意料,看來要在黃河邊分出一場勝負。” 李光弼點了點頭,按照本來的戰略,應該如攻破突厥右廂一樣,長驅直入。那些可汗妻子、公主,接連不斷率帳歸附。

李瑄只是笑了笑,等待下一波探馬歸來。

他不想在這個時候抄詩。更不會抄消極、諷皇帝、諷朝廷的詩。

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需要釋放“盛唐正音”。

別像老杜一樣,安史之亂還未開始,皇帝還沉迷在華清宮紙醉金迷中,就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其他“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

諸如等等,彈出與盛世不協調的音調。

生生把遮羞布扯下來。

朝廷怎麼可能重用杜甫,皇帝怎麼會喜歡杜甫?

哪怕杜甫驚世才華,根正苗紅的家世,也會被排擠出《河嶽英靈集》。

雖然景仰老杜的高尚人格,欽佩老杜的筆底波瀾,但李瑄要引以爲鑑,聖人還是讓老杜去做吧!

軍功入相只是第一步。

他不想當一個唯皇帝是從的宰相,那樣什麼大事都辦不了。

在八月初的時候,李瑄又寄回去一首詩,名《塞下曲》,釋放政治意義。

是李瑄故意讓李適之傳給李隆基看的:漢家旌旗滿陰山,不教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一向是李隆基表達耿耿忠心,二是向李隆基證明勇敢無畏。

東漢時期班超說過:“臣不敢望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此詩以此爲典故,但報國之心更爲乾脆。

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着返回家園?

李瑄不知道的是,李隆基剛好在中秋節宴會上,看到這首詩,並在宴會上,讓所有臣子傳閱。

並對左右說:如果建立了霍去病一樣的功名,和霍去病一樣的年紀得到同樣的地位,又有什麼不可呢?

……

“啓稟將軍,突厥騎兵距軍城不足三十里,最少有一萬騎。”

就在這時,探馬來報。

“再探再報!”

李瑄聽後,擺了擺手。

“隋朝時,楊素曾說過步兵戰陣,爲固守之道,不足以致勝,李將軍怎麼看待?”

李光弼向李瑄詢問。

他已命令重甲步兵先攜帶戰車、鹿角過河。

兩千重甲步兵,已經依靠城池,在豐安渡口前,形成防線。

配合豐安軍的方陣,沒有足夠的突厥騎兵想要衝垮難如登天。

等明日正午的時候,所有兵馬都可渡過豐安渡,使戰陣更牢固。

“現在回紇、葛邏祿對拔悉密的攻擊已經開始,回紇又派數萬騎,威逼突厥牙帳。突厥人比我們心急,我們要耐住心性。”

李瑄向李光弼回覆的同時,在思考其他戰術。

如此是平時,唐軍的軍陣,會極爲被動。

但此一時彼一時。王忠嗣的主力,從陰山出塞,開始征伐。

回紇如餓狼一樣,盯着突厥的地盤流口水。

葛邏祿人是順風戰神,一向喜歡痛打落水狗。

其他的部落,只會隔岸觀火,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錯了。

突厥在峽口的數萬騎兵,如果與唐軍僵持太久,怕是烏蘇米施可汗會被攆得到處跑。

腦子一熱,放棄戰陣優勢,主動與突厥騎兵拼殺,這是不智的。

李瑄雖然渴望軍功,但不會拿士兵的生命開玩笑。

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15章 大勝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133章 龍駒島第37章 拒絕贈送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56章 唐軍陣形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30章 建立威勢第45章 節制一軍第30章 建立威勢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158章 裴靈溪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29章 軍中訓練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79章 回到長安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43章 豪強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67章 上架感言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20章 皇帝問策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53章 備戰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55章 頗黎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6章 王維第39章 王忠嗣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5章 斬將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61章 前鋒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
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15章 大勝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133章 龍駒島第37章 拒絕贈送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56章 唐軍陣形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30章 建立威勢第45章 節制一軍第30章 建立威勢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158章 裴靈溪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29章 軍中訓練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79章 回到長安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43章 豪強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67章 上架感言第456章 回紇大敗,汗國崩塌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20章 皇帝問策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53章 備戰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55章 頗黎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6章 王維第39章 王忠嗣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5章 斬將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61章 前鋒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