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

“臣救駕來遲,請至尊治罪……”

張暉等天策衛將士半跪在地,向李瑄請罪道。

“不過鼠輩,何須請罪?將軍請起!”

李瑄擡手讓張暉等將士起身。

這一刻,在場之人瞠目結舌。

皇帝,九五至尊。

別看平民百姓在怨氣大的時候一口一個皇帝老兒。

但“皇帝老兒”真正近在眼前的時候,內心如翻江倒海,不能自己。

因爲皇帝離淮南、江南等地的百姓太遠了。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以至於許多百姓以爲傳說中的長安城是黑色。

那裡的王公權貴,舉起鐮刀,他們不是收割麥稻,而是收割百姓。

張二河、牛石這兩個與李瑄有接觸的淮陰百姓更加震驚。

他們從未想過那個平易近人,態度溫和的男子是當朝天子。

他們記得自己多次說過“皇帝老兒”,但李瑄卻報以微笑迴應。

這是不是要掉腦袋的大不敬之罪?

皇帝老兒是百姓心中的固有形象,真正的皇帝,年輕且銳意進取,可能在除賤爲良過程中,牽聯有真正的好人,但絕對是明辨是非的。

他從來沒有縱容過官吏,從來沒有屈從過豪強大族。

一直秉承自己的信念,致力於天下民生。

爲此,他放棄安逸的長安,下江南巡視。

長安所見美好,所聽美好。

不過云云!

有一類人心中恐懼。

就是打着圍攻劫匪旗號的所謂“淮陰聯軍”。

他們以爲的劫匪竟然是皇帝。

不是說皇帝前往鍾離郡了嗎?

不是說皇帝不來淮陰了嗎?

皇帝竟然偷偷摸摸的跑到淮陰郡宣澤鄉的青雲裡,還在這裡過夜。

古今哪有這樣的事情?

剛纔還囂張跋扈的謝必安,瞪大眼睛,眼神中寫滿恐懼。

恐懼之餘,還帶着一些委屈……

皇帝打扮成商人,這不是誠心釣魚執法嗎?

他怎麼這麼倒黴。

以往不論犯下任何錯事,哪怕草菅人命、強搶良家婦女,他的鄉長父親謝長都會輕而易舉幫他擺平。

現在他謝長還能保住他嗎?

謝長背後的靠山行嗎?

最萬念皆灰的要屬宋鵬程了,他明白皇帝出現在這裡意味着着什麼。

他不單單會仕途終結,很有可能一命嗚呼。

宣澤鄉。

除賤爲良後竟然出現這樣的情況,至尊一怒,不知要掉多少腦袋。

即使如此,宋鵬程也得連滾帶爬地來到李瑄身邊。

“淮陰縣令宋鵬程不知至尊在淮陰,罪該萬死。”

到達李瑄面前後,宋鵬程不顧地上的塵土,“嘭嘭”地磕了三個頭。

“朕來的是宣澤鄉青陽裡,天下除賤,而宣澤鄉如此碌碌,你確實該死。”

李瑄眼睛盯着宋鵬程,怒形於色。

“臣不知宣澤鄉豪強如此放肆!臣一定會將豪強繩之以法,爲平民百姓重分土地。”

宋鵬程還抱有一絲幻想,從萬死之中,求得一生。

衆所周知,李瑄對於豪強勾結的官吏爲零容忍。

一經發現,絕不留情。

除賤爲良因此被殺的官吏數不勝數。

宣澤鄉已經瞞不下去了,鄉民們沒有耕地,如同奴隸。

宋鵬程只能棄車保帥。

“身爲縣令,卻不知鄉中有豪強。淮陰共有幾個鄉,還有比這更無能的縣令嗎?”

李瑄冷聲說道。

現在李瑄有一百個理由,將宋鵬程問罪處死。

但李瑄想從宋鵬程口中問出一些問題。

“臣該死,臣該死……”

宋鵬程只能不斷地向李瑄磕頭,一副不知情的模樣。

如果真是“無能”,或許會是他最好的結局。

“來人,將謝長和謝必安就地斬首,抄沒謝氏一切家資,族人盡皆流放雲南,奴僕全部充送山西修路。”

李瑄下達第一個命令。

他不需要認識謝長是誰。只看謝必安,只看宣澤鄉,就知謝長的爲人。

如此必斬!

“遵命!”

在宋鵬程等淮陰官吏顫抖之中,謝必安和謝長被推到李瑄前方。

“縣令救我……”

謝必安深受打擊,短短時間,經歷起落,無力再言。

甚至他腿軟到路也無法走,被兩名內衛拖着。

那滾滾鐵騎,無上皇權,讓他感受到自己這個宣澤鄉地頭蛇的渺小。

李瑄搖身一變,讓他不敢逼視……

然而謝長還不甘心,請宋鵬程爲他求情。

但宋鵬程已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還敢多說一句?

在緊張的氣氛中,謝必安、謝長被按在地上,兩名內衛充當刀斧手,就欲行刑。

“至尊,是宋鵬程縱容我們,向我們索要賄賂,所以才誤入歧途……”

面對刀刃,謝長知道自己完了,他想臨死之前,拉一個墊背的。

從天策衛到來,到即將命喪黃泉,前前後後不過一刻鐘時間,沒有迴旋的餘地。

他們謝氏在淮陰橫行一百多年,落魄卻只是一剎那間。

迅速到後悔都來不及。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休要血口噴人,至尊明鑑,我與謝氏毫無關係,是他們誣陷我。”

宋鵬程跳起來反駁謝長。

“斬!”

李瑄對宋鵬程的話置若罔聞,吐出這一個字。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以宣澤鄉的情況,謝氏父子多活片刻,就是對百姓的辜負。

“噗嗤!”

“噗嗤!”

內衛手起刀落,謝必安和謝長人頭落地。

他們鮮血飛濺,灑向這片他們稱王稱霸的土地上。

他們的富貴傳承,會和他們的血肉一樣,化爲塵土。

周圍的宣澤鄉百姓見到宣澤鄉的罪惡之源謝氏父子死亡,還有些不敢相信。

皇帝突然出現,爲平民百姓做主的事情,只會出現在小說中。

現在確確實實的發生了。

沒有歡呼雀躍,只有熱淚盈眶。

他們的要求很低,只希望謝氏父子死亡以後,他們能夠吃飽穿暖。

淮陰城其他豪強看到謝氏父子的結局,不免兔死狐悲。

他們從未想過死亡離自己如此之近。

依稀從謝氏父子身上,看到明天的自己。

可現在想脫身,卻也晚了。

他們被天策衛團團圍住,插翅難逃。

“宋縣令,來圍剿朕的,除了縣卒、捕快、淮陰錦衣衛,還有哪些?”

李瑄又向呆住的宋鵬程質問道。

“臣不知是至尊駕臨,受到謝氏父子蠱惑,怕人手不足,請地方大族助陣。”

宋鵬程硬着頭皮向李瑄回答道,遮遮掩掩。

“除了宣澤鄉外,其他鄉里該不會有問題吧?”

李瑄緊盯着宋鵬程問。

“沒……沒問題。”

宋鵬程斷斷續續地回答。

“那好,宋縣令隨朕前往縣衙,朕會派人到淮陰其他鄉里,挨家挨戶地詢問。”

李瑄微微點頭,他倒要看看宋鵬程能狡辯多久。

果不其然,宋鵬程聽到李瑄還要追查到底的時候,雙腿顫得更厲害,他剛站起身,又癱坐在地。

這淮陰的大族,哪經得起查?

從城東殺到城西,絕對不會有一個冤枉的。

“淮陰令看來腿腳不便,將他扶起來,帶回淮陰城……”

李瑄令兩名侍衛將宋鵬程挾上馬。

“張將軍,令所有人放下兵器,一起回淮陰城。”

李瑄又向天策衛將軍張暉吩咐。

張暉能領會至尊口中的“所有人”。

也就是宋鵬程組建的“淮陰聯軍”。

除了被脅迫的佃農,其他不論是官兵,還是豪強。

都得放下兵器,被禁軍騎兵押送着,回到淮陰城。

那裡纔是審理他們的場所,會讓更多平民百姓看到。

只李瑄踏入淮陰渡口的那一刻起,就知道淮陰縣已無秩序。

“草民有眼無珠,冒犯至尊,還請至尊饒恕。”

當天策衛押送着淮陰權貴離開宣澤鄉的時候,李瑄來到張二河、牛石等百姓面前。

一衆百姓忙不迭拜見。

張二河還好,大部分時間對李瑄畢恭畢敬,拿李瑄當貴人。

但牛石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跪在地上,向李瑄請罪道。

李瑄殺死謝氏父子,大快人心。牛石也有一種大仇得報的喜悅。

然牛石清楚,他藉着酒勁,罵“皇帝老兒”罵的得最狠。

甚至罵李瑄不如李隆基。

現在他知錯了,不是皇帝縱容豪強,姑息官吏。而是淮陰縣的官吏不尊朝廷,不尊皇帝的命令。

爲此,皇帝微服私訪,親自來宣澤鄉一探。

還在貧漏的茅草屋中過夜。

這可是萬金之軀啊!

“不知者不罪。更何況牛先生說得有道理。百姓無法吃飽穿暖,是天子的責任。”

李瑄將牛石扶起來,鄭重地說道。

“自乾元元載開始,除賤爲良就已經拉開序幕。剷除豪強,將土地分爲百姓,以保證百姓衣食無憂,是皇帝的責任。朕擔心有人陽奉陰違,所以來看看,卻看到你們在受苦受難。放心吧,剷除豪強,懲治貪官後,你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李瑄又拍着牛石的肩膀,向牛石承諾道。

今年的科舉已經結束。

他會安排今年的科舉進士狀元,爲新任的淮陰令。

在新的科舉制度下,狀元有一定的政治抱負,想有一番政績作爲,以求一品之位,名留青史。

這是最難被腐蝕的一批人。

“草民不勝感激……”

離李瑄近在咫尺,牛石潸然淚下。

百聞不如一見,李瑄的氣量,使牛石感動,更多的是自責。

“張老先生,你們的鄉里,也會見日大明。”

李瑄又握住張二河這名擺渡人粗糙的人。

張二河所在的鄉里,比宣澤鄉強不到哪去。

靠近大運河渡口淮陰渡,有加速發展的可能。

“有至尊之言,草民死而無憾。”

張二河向李瑄回答道。

沒有言語能形容張二河此刻的心情。

他因禍得福,遇到天下最尊貴的人。

見證至尊懲奸除惡,這是最溫暖人心的事情。

李瑄又向宣澤鄉的百姓,說起了他來淮陰的因果。

是最先逃出淮陰的宣澤鄉百姓,將淮陰的一些事情告訴李瑄。

李瑄讓百姓們在宣澤鄉等待分配。

也可以明日前往淮陰城,會有他們想看到的結局。

交代完畢後,李瑄騎馬離開宣澤鄉。

當天夜晚,李瑄纔到達淮陰城。

他特意選擇在北門入城。

在淮陰城北門,有兩座巨大的糧倉。

是李瑄南巡的消息傳到淮陰後,宋鵬程令人日夜趕工建築,並填滿糧食,

寓意淮陰糧食多得吃不完,只能堆積在城外。

以炫耀自己的“政績”。

“宋縣令,這是什麼?”

李瑄在城前下馬,火把下,宋鵬程被拖到李瑄面前,李瑄向他問詢。

一路上渾渾噩噩,宋鵬程都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回來的。

相比於浩浩蕩蕩地殺向宣澤鄉,回來的時候,身心皆被折磨。

“這……這是……糧倉……”

宋鵬程支支吾吾地回答。

有了宣澤鄉的情況,以前的話術,不可能用。

“糧倉爲什麼會出現在城門口?”

李瑄又問。

宋鵬程啞口無言,不知作何回答。

“淮陰有百姓食不果腹,凍餓而死。縣令卻將糧食堆擺在門前,這還是父母官嗎?”

李瑄對宋鵬程展開誅心之言。

“臣無能,臣該死……”

宋鵬程來來去去,只有這兩句話。

“我之前從淮陰渡口下船,有漕運小吏見我船隻靠岸,不由分說地索要鉅額錢財。朕下令鼓勵工商,繁榮地方。淮陰縣是這樣鼓勵的嗎?”

李瑄又將這件事扯出來,劈頭蓋臉罵宋鵬程。

宋鵬程可不止一個破綻,整個淮陰縣被他經營得全是破綻。

商人只要路過一遭,不可能全身而退。

宋鵬程似乎因此事而窒息,眼睛一翻,暈倒在地。

李瑄認爲宋鵬程在故意逃避,他令人將宋鵬程拖到糧倉下,和一衆淮陰縣的官吏於冰冷的寒夜露天度過。

與城內家中的豪宅一牆之隔,他們卻不能回去。

而李瑄等人,則暫時回淮陰縣衙休息。

李瑄兩天一夜未休息,沒必要強撐着。

一夜無話。

宋鵬程也在半夜被凍醒,他與縣尉、縣丞等擠一起取暖。

禁衛軍則輪換着監視他們。

翌日,天一亮。

李瑄就又來到被凍得臉色發青的宋鵬程面前,怒斥道:“宋鵬程,朕派人從各鄉回來,整個淮陰縣數萬人,真正有耕地的良家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各鄉里土地,大多歸爲豪強。你也不知情嗎?”

“臣知罪,但求一死!”

宋鵬程臉色蒼白,嘴脣乾裂,跪地認罪。

事已至此,他哪還不知道李瑄是故意整他?根本就沒有放過他的心思。

他的罪責明朗,不可能被洗刷。

“將你的罪證,一五一十地寫下來,膽敢隱瞞,夷滅三族。”

李瑄令人將紙和筆放在宋鵬程身下。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李瑄飽含怒氣。

因爲除了安祿山,他從來沒有真正夷滅三族過。

可見他因此事的憤怒。

宋鵬程不做掙扎,拿起紙筆,將他下面的豪強,以及幫助豪強擺平罪證、縱容豪強、收受豪強賄賂。

還有賄賂淮陰太守的事情寫下來。

掙扎是徒勞的。

別說淮陰太守,就是淮南巡撫在李瑄面前,也不過是一“小人物”。

誰也無法救他。

索性吐露實情,以免三族被屠戮。

“來人,傳朕旨意,罷免淮陰郡所有官吏,去山陽將他們押至淮陰城。由韓翃擔任新任淮陰太守,主持淮陰郡大局。”

李瑄再次下達詔令。

和此事有牽連的人,一個都跑不了。

哪怕沒有被污染,知之不報,即爲罪過。

除了淮陰太守外,淮陰的其他官吏,淮陰諸縣的縣令縣尉等,都會從臨淮、鍾離等郡調遣。

提拔政績優異者至淮陰,穩定大局。

李瑄要將淮陰上下都換一遍……

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158章 裴靈溪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24章 廣運潭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22章 寧遠將軍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158章 裴靈溪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27章 豐安軍城第56章 唐軍陣形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2章 突厥寇邊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56章 唐軍陣形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39章 王忠嗣第58章 頭破血流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31章 飛馬射纓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27章 豐安軍城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30章 建立威勢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5章 興慶宮
第499章 裡海建立安業郡,五年後的長安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471章 天亮了,淮陰謝氏第158章 裴靈溪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24章 廣運潭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22章 寧遠將軍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158章 裴靈溪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27章 豐安軍城第56章 唐軍陣形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2章 突厥寇邊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56章 唐軍陣形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39章 王忠嗣第58章 頭破血流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31章 飛馬射纓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27章 豐安軍城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30章 建立威勢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5章 興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