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唐軍陣形

第56章 唐軍陣形

大唐邊軍雖有八萬騎兵,還有數萬附屬胡騎,以及號令一些僕從軍。

但這些力量分散,整合不到一起。

另外,大唐不是缺馬匹。

大唐把馬政列爲“經國要政”之一,設立了專門統管全國馬政的太僕寺,下設乘黃、典廄、典牧、車府四署,還要求西域諸國,回紇、葛邏祿、契丹等部,每年必須供馬。

在大唐建立之初,整個國家從隋朝得來的戰馬,只有五千匹。

所以在唐初,李世民面對頡利可汗數十萬騎兵,只能忍辱負重,立下渭水之盟。

經過數十年的培養後,到高宗麟德年間,邊境諸牧監的馬匹數量達七十萬匹。

但在高宗後期和武則天時代,大唐的對外戰爭頻頻失利,外交上也一塌糊塗,使大唐的馬匹在短時間損失大半。

到李隆基繼位的時候,大唐諸牧監馬匹只剩下二十四萬匹。

當開元盛世拉開序幕,戰馬在十餘年後,就繁衍到四十三萬匹。

至天寶年間,馬匹數量超過麟德年間,達到八十萬匹。

然大唐對馬匹的消耗,卻越來越多。

以至於超過八十萬匹馬,除了老幼,只能定八萬匹戰馬給邊軍。

其他,有數萬匹最好的戰馬,和長安城的禁軍們一起提前退休養老。

還有皇帝各種車馬、娛樂之馬,都需要極品馬充實。

大唐諸郡諸道,數不盡驛站。

王公貴族們,按制度要分得一些馬匹。

這還是民間養馬,供應不少地方權貴、官吏,否則軍馬還可能少一批。

李光弼很贊成李瑄的穩紮穩打。

有的時候,不得不調動騎兵,與胡人戰鬥。

但現在突厥汗國四面楚歌,這場戰鬥,關乎突厥汗國的存亡。突厥騎兵若不投降,必然要孤注一擲,與唐軍決戰。

“李虞候,突厥與大唐百年爭鬥,必知我大唐軍陣的厲害,我軍陣形嚴謹,他們雖有萬騎,不一定敢衝陣。我建議示敵以弱,故意在距離豐安軍渡近的地方,露出破綻。待敵人衝鋒,我軍立刻彌補破綻,以消耗敵騎實力。”

在敵騎接近的時候,李瑄突然想到一個注意,向李光弼說道。

等敵騎消耗一部分,大唐的偏師的騎兵,加上皋蘭州等地騎兵,數量已經不下於突厥騎兵。

唐軍甲冑齊全,數量對等,突厥騎兵幾乎不可能戰勝。

“李將軍智計甚妙,不過如果在豐安軍渡近的地方露破綻,太過明顯。我建議在離豐安軍渡最遠的地方設下破綻。”

李光弼眼前一亮,沉吟後,給李瑄建議。

“還是李虞候想得周到。”

李瑄認同。

“我立刻通知左廂兵馬使崔將軍。”

唐軍出塞的主要目的是剿滅突厥生力軍,收服突厥左廂。

每一次殲滅,對接下來的行進都有巨大的優勢。

本部經略軍的統領,爲左右廂兵馬使。

左廂兵馬使崔湛認爲此計可行。

如果能重擊突厥騎兵,少不了他的軍功。

隨即,李瑄將最南面軍陣的戰車、鹿角藏在更遠的地方,從城中取黑布遮蓋。

並且在這一段,不留穿重甲的士兵。

突厥騎兵看到後,會以爲唐軍防守力量不足。

“轟隆隆……”

等待不到一個時辰,萬馬奔騰的聲音打破黑夜的寂靜,大地都在震顫。

突厥一萬騎星夜趕來,他們的探馬可以逼近豐安軍城。

“稟統領,豐安軍渡正有唐軍在連夜過河!”

突厥的探馬弄清楚情況後,向頗黎稟告。

“唐軍已在城前背水列陣,靠近觀察唐軍的陣形情況。”

頗黎眉頭一皺,向探馬吩咐道。

他明白自己一方上當了,唐軍不是從鳴沙渡過河,而是轉到豐安渡。

等豐安渡聚集成軍,唐軍會立刻北上,掩護鳴沙渡的兵馬過河。

到時候對突厥騎兵來說,將是一場硬仗。

夜間很難觀察具體。 如果唐軍陣形未整,他可以下令突襲。

頗黎將大軍停靠在數裡外,派遣上百名敢死勇士,靠近觀察。

李瑄這邊的一千騎兵,全在軍陣之中。

五百跳蕩騎兵,和三百弩騎兵,此時下馬參與軍陣的防守。

軍陣在軍城靠北一點,佔地方圓數裡,包圍着渡口。

以五十人一隊,十到二十個隊爲一營,以衙將統領一營。

以戰車、鹿角驅前,最前方分四營,都是經略軍的重甲兵,持大槍,扶以大盾,站在戰車之後。

左翼爲豐安軍鐵甲大槍營,右翼爲跳蕩軍營。其他營持長槍、盾牌,加強軍陣。

豐安軍包括騎弩,共五百弩兵。居前。

經略軍也有一千弩兵上岸,五百居左。五百居右。

弓箭手居其後。

一千精騎居中。一千人的奇兵(預備隊)居中。

這樣的方陣一旦組成,騎兵對射肯定射不過。

衝也很難衝破。

缺點就是太被動。

好在唐軍騎兵數量和隸屬胡騎數量可觀,戰力強悍。

並且,這只是防禦的方陣。

還有進攻方陣,那時騎兵會在兩翼,其他陣形也會調整。

“中軍營開一道口子。”

李瑄見突厥騎兵靠近探查,不想讓他們輕易回去。

“咚咚!”

夜間無法用旗幟,只能以鼓角傳達軍令。

中軍營收到命令後,推開戰車,挪開一道口子,李瑄率領親衛和百騎出軍陣。

那些派來探查信息的突厥騎兵悍不畏死,他們手持獸皮盾牌,分散從各個方向,靠近探查唐軍的陣形具體情況。

沒有命令,唐軍不能放箭。

夜間對他們一輪齊射,屬於得不償失。

李瑄率大部分騎兵在北面。南面的薄弱處,只派遣二十騎阻擋,故意展示給突厥騎兵。

既然是勇士,十餘名突厥騎兵見繞不開李瑄,一手持皮盾,一手揚起彎刀,殺向李瑄和親衛。

李瑄騎着火雲馬,手握一柄一丈五尺(唐一尺30.7釐米)的馬槊,鋒利如劍一樣的槊尖,寒光逼人。

“咔嚓!”

“噗嗤!”

在與李瑄相遇時,一名突厥騎兵剛舉盾,就被李瑄一槊擊碎盾牌。

寶馬爲李瑄帶來巨大沖擊力,槊尖直接貫穿突厥騎兵的軀體。

李瑄雙手持槊,迅速收力。

兩馬錯開的時候,突厥騎兵的屍體跌落下馬。

其他的突厥騎兵,被李瑄親衛輕鬆解決。

活着的突厥騎兵在觀察完唐軍的陣形後,飛馬撤回。

留下六七十具屍體,倒在陣前。

李瑄引着敵人的馬,返回軍陣之中。

“啓稟統領,唐軍的南部軍營,無鹿角、戰車,而且守衛者具非鐵甲,應該是人手不夠。”

幾名探查唐軍陣形南部的突厥騎兵,回來向頗黎稟告。

“統領,當趁唐軍未穩,迅速衝擊。唐軍在源源不斷渡河,戰機很快就會失去。”

悉頡斤立刻向頗黎請命:“末將願先登,突破唐軍陣形。”

“集精銳被甲之騎,衝擊唐軍薄弱之地。其餘騎分正、北佯攻,分散唐軍注意力,如果唐軍被衝開,必然大亂。分隊殺向豐安渡。”

突厥是弱勢一方,必須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

哪怕心有疑慮,也要嘗試一番。

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31章 飛馬射纓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2章 靈翠樓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02章 南霽雲第35章 斬將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133章 龍駒島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61章 前鋒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62章 五萬騎兵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124章 決戰第5章 興慶宮第293章 天將軍第24章 廣運潭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262章 中秋夜宴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27章 豐安軍城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6章 王維第72章 心在動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5章 節制一軍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5章 興慶宮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40章 羅興失蹤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25章 渭水離別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
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31章 飛馬射纓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2章 靈翠樓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02章 南霽雲第35章 斬將第496章 羅馬帝國的妥協,耶路撒冷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133章 龍駒島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61章 前鋒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62章 五萬騎兵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124章 決戰第5章 興慶宮第293章 天將軍第24章 廣運潭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262章 中秋夜宴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27章 豐安軍城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6章 王維第72章 心在動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5章 節制一軍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5章 興慶宮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40章 羅興失蹤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25章 渭水離別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