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

印度首都新德里,尼赫魯難掩興奮,在衆多內閣部長面前鬥志昂揚,“英美法蘇加上德國,這就是世界上的主要強國了,我們必須要承認一點,在當前的國際局勢當中,印度能夠和這些國家在一起,解決中東問題,這本身對印度就是一個肯定。對此,印度不應逃避,應該毫不猶豫的肩負起身上的國際責任。”

在尼赫魯眼中,這是比幾年前商討朝鮮和越南的日內瓦和會,以及萬隆會議更加重大的國際會議,含金量就高了不止一籌。

除了德國是曾經軸心國的老大之外,英美法蘇都是發展的主要戰勝國,和這些國家在一張談判桌上,商討決定另外一個國家命運的議題,不論是怎麼看都是一個光榮。

尼赫魯政府的部長們也都紛紛點頭,拉爾·****·夏斯特里馬上開口贊成道,“印度的表態十分重要,不但英國有求於我們。蘇聯和我們的關係也很好,此時的國際環境對印度相當有利,一旦成功將伊朗石油危機解決,印度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拉爾·****·夏斯特里也是國大黨元老,經歷過相當漫長的鬥爭,馬上對英國的倡議表達了支持,認爲這是一個好機會。

而另外一個國大黨的重要人物莫拉爾吉·蘭奇霍季·德賽,則在思考當中。

和夏斯特里不同,德賽的政治光譜比較傾向於已經過世的前副總理兼內政部長帕特爾,在國大黨當中屬於保守派。

在夏斯特里表態之後,有一些部長也在等待他的意見,終於德賽點頭道,“中東是世界能源中心,對印度而言當然是十分重要。以印度廣大的人口,和稀少的石油資源來說,有一個機會能夠在中東施加影響力,機會不容錯過。”

“我也是這麼認爲的。”兩位元老先後表態,讓尼赫魯十分高興,難掩興奮的他離開了座位,圍着會議室走了起來,邊走邊道,“藉着這一次的會議,讓全世界看到印度的作用,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從殖民體系當中走出來,新獨立的國家需要印度來領導,才能和宗主國平等的對話,印度不能逃避這個職責。”

“世界不能處在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當中,需要很多愛好和平的國家團結在一起,制止世界大戰再次爆發,毫無疑問,印度應該在其中居於領導地位,成爲守護和平的第三種力量。”

尼赫魯兼任外交部長,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在國際舞臺打開局面,之前的萬隆會議就是這個目的,“一旦六方會談成功,我們就藉此召開不結盟大會,聯合自強,獨立於美國和蘇聯之外。”

不論是夏斯特里還是德賽,聽見尼赫魯這麼說都心中激動,這也是兩人想要實現的宏偉藍圖,只有這樣,印度才能夠堂堂正正的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成爲有聲有色的大國。

既然已經得到了國大黨各派系的支持,尼赫魯本身就是印度外交部長,馬上就代表印度對英國的呼籲給予了正面迴應,願意爲伊朗石油危機肩負國際責任。

印度幾乎是馬上對給予了英國正面迴應,然後緊跟着是法國,在戴高樂上臺之後,法國政局不在混亂不堪,效率有所提升,英國希望法國拖住美國,法國還希望英國拖住美國呢,爲此戴高樂政府對英國的主張給予支持態度。

蘇聯首都莫斯科的權力中樞克林姆林宮中,赫魯曉夫帶着真性情的笑容,絲毫不掩飾對帝國主義狗咬狗的看笑話心態,隨後才故作集體領導的詢問其他人的意見。

福爾採娃纔回來幾天,帶着笑容道,“其實從英國邀請我們去倫敦訪問就能看出來,面對美國的打壓,英國是想要反抗的,但是出於實力上的差距,又不敢面對面的對抗,於是就想出來了把問題複雜化的辦法,我之前訪問倫敦,也是英國做給美國人看的。”

“不然的話,應該是葛羅米柯同志訪問纔對,他纔是外交部長。”

“先加入進去在說,至於會議召開之後,我們是採取中立立場,還是站在伊朗一邊。看到時候的環境是否對蘇聯有利。”

謝列平在此時開口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我們必須思考,一旦英國被美國擠出伊朗,美國人會不會乘機認爲,可以複製擠出英國的舊事,找我們的麻煩。”

“舒裡克的想法很重要。”勃列日涅夫還是那副老成持重的樣子道,“帝國主義從來不知道什麼叫謙讓的,他們願意坐下來談談的時候,肯定是沒有其他辦法了。英國認輸,美國要是一廂情願的認爲蘇聯還會認輸,那就糟糕了。”

“葛羅米柯同志,正式迴應英國方面,蘇聯願意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參加本次六方會談,爲解決伊朗石油危機,避免人道主義災難盡一份力。”

蘇聯成了迴應英國呼籲的第三國,至此蘇法英加上印度,已經有四個國家願意就伊朗石油危機坐下來好好談一談,這裡面有第三世界的領袖,有自由世界的兩個重要成員,還有對立陣營的領導者。

一時間我大英極盡昇華,光榮時代又回來了,一番操作引起了世界外交領域的地震。

幾乎是同時,英國輿論開始對德國進行施壓,各種內涵德國,“如果德國不參加就算了,就算是刨除德國這個戰敗國,世界上的主要國家也沒有因此減少。”

比屬剛果首府金沙薩,艾倫威爾遜正在邁着步伐聽從英格拉姆的彙報,包括但不限於美國代表是誰,法國代表是誰,比利時國王什麼時候到達。

“黃金海岸有沒有什麼異動?”艾倫威爾遜詢問着這位下屬,“現在比屬剛果也馬上要獨立了,你那邊沒有什麼騷動?”

“暫時沒有。我和很多上層人士談的都不錯。”英格拉姆馬上回答道,“溫莎城堡酒店的事,已經定下來了,不知道公主殿下什麼時候需要轉讓文件。”

“瑪……公主殿下的行程我怎麼知道。”艾倫威爾遜停頓了一下道,“不過殖民地的事情,我們還是多考慮一下王室的感受,誰讓政客有時候有時候喜歡亂來呢。你就告訴黃金海岸那邊,只要尼日利亞自治領獨立,黃金海岸自動進入獨立日程。我們英國是說話算話的。”

在比利時人的殖民地,艾倫威爾遜在談英屬殖民地。

“我們最近發現了加納北部的鐵礦。”英格拉姆這幾年一直在進行挖掘內部潛力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將管理殖民地的資源探查明白,只有這件事是在隨時關心的,此時正好向頂頭上司彙報,等待艾倫威爾遜的態度。

“哦,我倒沒有別的意思,關鍵是需要一個技術過硬,財力雄厚的集團來辦這件事。”艾倫威爾遜一副淡然的口吻道,“當然一切都是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下競標。”

“這會當然的!”英格拉姆鄭重表態,絕對只有技術過硬,財力雄厚的蒙巴頓集團才能將其開發,英國根本不存在還有其他鋼鐵集團有這個資格。

“黃金海岸真是一個好地方,要不是我們竭盡全力的造福當地,國庫沒四千多噸黃金,就伊朗石油危機這件事,美國兩三個月就能把我們解決掉。哪有什麼六方會談。”艾倫威爾遜噗嗤一笑,“黃金海岸的穩定,有你的功勞。”

黃金海岸的生活在非洲首屈一指,這有賴於最近十年的支柱性產業,黃金和鑽石開採。

對於只有四百多萬人,還有不少不是成年勞動力的加納來說,幾乎也是資源國的標配。

這也是英格拉姆最近幾年對黃金海岸當地人灌輸的思維,控制住人口根本不需要多麼辛苦,黃金海岸的人就能過上比其他國家好的多的日子。

黃金海岸有資源來承擔大建的資金,甚至比同在西非的尼日利亞更加容易。而英國的工業實力,照顧一個這麼點人口的殖民地還是輕而易舉的。

當然後果就是,黃金和鑽石不但被英國拿走,因此積累高達三億五千萬英鎊的外匯儲備,也變成了鋼筋水泥混凝土。

作爲最早的基建狂魔,英國並非是失去了基建狂魔的能力,而是失去了對沒錢地區基建狂魔的能力,像是黃金海岸盛產黃金和鑽石的地方,英國也不是不能夢迴十九世紀。

幹掉了克瓦米·恩克魯瑪那個不識擡舉的混蛋,英國稍微拿出來了一點誠意,就可以仗着黃金海岸本身就存在的黃金和鑽石,在西非立下一座民主燈塔,首府阿克拉現在已經是西非超過百萬人口的大城市,而黃金海岸的人只要把開採的黃金和鑽石上交就行,甚至不用如數上交。

“其實黃金海岸的上流社會這麼有錢,我的妻子最近正在準備建立一個汽車銷售網絡。你看這件事?”艾倫威爾遜一挑眉,詢問英格拉姆是否不合規矩。

殖民地的事有什麼不合規矩的,誰不是爲了造福社會來的?英格拉姆表示一些軍事設施可以移交給蒙巴頓集團,用於做倉庫和銷售點,這也是爲了改善當地的經濟做貢獻。

兩人聊的高興,艾倫威爾遜的首席私人秘書威克小跑過來道,“美國那邊出席的人是副國務卿史密斯。”

“又是這個混蛋。怎麼又是他!”艾倫威爾遜一臉的不耐煩,“有好消息沒有。”

“不知道有一個電影團隊正在金沙薩採景算不算,聽說是爲了新電影的考察,是總裁英格麗·褒曼女士親自帶領的。”威克想了半天,不知道這算不算好消息。

“比剛纔那個消息好了一些。”艾倫威爾遜輕聲咳嗽了一聲,“我該想想怎麼應付這個美國人了,他肯定會問我,知不知道六方會談。”

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三百八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三百六十章 溫文爾雅威爾遜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八百四十一章 CVA-01航母計劃第四百六十七章專員們回倫敦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零元購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國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四百二十二章 官僚本能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汽車戰略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四百四十章 堅強的杜魯門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禮花到港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關危機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一百七十五章 鄉村姑娘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三百零九章 嚇一嚇真納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請甘地!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二百六十七章 夢迴二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1747章 表決結果第三百六十章 溫文爾雅威爾遜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國的作用第一千零三十章 六方會談設想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八百五十八章 安卡拉條約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
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三百八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三百六十章 溫文爾雅威爾遜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八百四十一章 CVA-01航母計劃第四百六十七章專員們回倫敦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零元購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國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四百二十二章 官僚本能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汽車戰略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四百四十章 堅強的杜魯門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禮花到港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關危機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一百七十五章 鄉村姑娘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三百零九章 嚇一嚇真納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請甘地!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二百六十七章 夢迴二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1747章 表決結果第三百六十章 溫文爾雅威爾遜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國的作用第一千零三十章 六方會談設想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八百五十八章 安卡拉條約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