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國的作用

在印度報道橙劑危害之後,蘇聯陣營馬上進行了轉載,隨後這一場輿論風暴跨過了國界界限,傳遍了整個世界,也包括美國。

美國還要比英國也強上一籌的輿論霸權,在這一次橙劑報道當中毫無用武之地,簡直愧對輿論霸權這個詞彙,堪稱在最擅長的領域被擊敗。

但仔細一想卻也有道理,因爲事情的爆發地是越南戰場,在一九七零年的世界,反戰幾乎已經成了各國的共識,就連美國國內也出現了尖銳的民意對立,做不到密不透風的輿論防禦,橙劑報道像是切開了黃油的刀子,將越戰血淋淋的一面展現出來。

“中立國地位,是這麼用的。”現在的英國也充斥了橙劑的報道,當然艾倫威爾遜沒有買哪怕任何一份報道的報紙,因爲配圖太噁心了。

他只不過是就事論事,強調了把爆料地點選擇在印度的原因,因爲印度是中立國,哪怕是親蘇的中立國,那也是中立國。這就是選擇由印度作這一次匡扶正義的國家原因。絕對不能選擇某大國,某大國的國家體制註定不會受到信任。

“這一次你肯定把華盛頓搞得很難受。”帕梅拉蒙巴頓感嘆着,相信現在尼克松肯定會非常難受。

“肯定比朝鮮戰爭的細菌戰威力大多了。”艾倫威爾遜對這一次出手狠辣也頗爲自得,用朝鮮戰爭的細菌戰作爲對比。

朝鮮戰爭的細菌戰在自由世界的影響?不能說是完全沒有吧,只能說約等於沒有。事實上幾乎所有自由世界的國家,都認爲是某大國栽贓。

這就要說到國家屬性的問題了,某大國的體制,註定了是敵人的身份,你說山巔之城發動細菌戰,說栽贓就是栽贓。

就連艾德禮政府領導的英國,也認爲那是一次宣傳攻勢,證據不足以證明什麼。

這一次的橙劑報道則完全不同,艾倫威爾遜選擇印度作爲報道國家,是借鑑了蘇聯在艾滋病輿論操控上的操作,在艾滋病出現之後,蘇聯便着手從實驗室泄漏上面攻擊美國,但蘇聯知道以自己的敵人身份就算是報道了,也會被認爲是栽贓,蘇聯最終選擇了印度作爲報道者。

事實上那一次的輿論攻擊非常成功,世界上都很多國家相信是美國病毒實驗室泄漏,才讓艾滋病擴散。但其實蘇聯解體之後的解密表明,蘇聯其實也不知道艾滋病的起源在哪,本能選擇了藉着這種疾病攻擊美國。

還有一個原因是,美國是無法否認橙劑危害的,因爲受害者太多了,美國使用橙劑的面積又過於廣泛,比起朝鮮戰爭的細菌戰用輿論操控掩蓋過去的難度,大上了成千上萬倍。

隨隨便便就能找到幾十萬受害者的情況下,輿論霸權也沒用了。這個屎盆子一旦被扣上,美國想要摘都摘不掉。

對於印度媒體揶揄歐洲國家不敢報道這件事,不用外交大臣帕特里克·戈登·沃克迴應,外交大臣專門迴應顯得英國過於重視。

艾倫威爾遜讓外交部發給了新德里一個抗議,“並不是英國不報道,在此之前英國也不知道這件事,如果發現了肯定會報道,英國媒體具有不畏強權的決心……”

在外交部反駁印度對英國的無恥攻擊之時,英國各大報紙也緊跟着外交部的步伐,連篇對印度的指責進行批判,一時間英國輿論極盡昇華,多層次多角度的表達對印度的不滿,但這種反駁也做實了橙劑危害確有其事。

有英國這樣破口大罵的,就有蘇聯這樣對印度匡扶正義舉動表達感謝的,北越方面也盛讚印度有聲有色的大國擔當。

事實再一次證明,印度這個國家雖然撐不起世界大國地位,但時不時抽冷子砸鍋,一樣可以把很多國家搞得非常難堪。

不過這一次難堪的主要是美國,英國這邊和印度打輿論戰只不過是仗義執言,捍衛英美特殊關係而已。

不用訂購美國報紙,艾倫威爾遜也能猜到美國很難受,甚至在和英聯邦秘書長約翰·亨特討論英鎊區和帝國特惠制的時候,也表達了對美國的同情,如果再讓美國選擇一次打越南戰爭,可能美國還會選擇開戰,畢竟軍隊的利益在那,但肯定會改進很多。

“事實證明,美國還是不願意冒着和中國打陸戰的風險開戰,這就很難受。不得不說一個陣營有蘇聯和中國的時候,真是難以對付。”約翰·亨特有感而發,當初美國意氣風發出兵的時候,肯定想不到現在的窘迫。

“更加難以對付的是,蘇聯和中國處在一個陣營,但他們的國力是顛倒過來。”艾倫威爾遜糾正約翰·亨特的看法,“現在還不到最難的時候。”

幾十年後不就是這樣麼,俄羅斯不能說砸鍋能力比七十年代的某大國強,但砸鍋的膽量絕對比某大國大,所謂戰鬥民族的外號,無非就是窮橫嘛。

蘇聯是資源很豐厚的工業國,俄羅斯則是一個工業算強大的資源國,一旦找準了自己的定位,老毛子還是相當難纏的對手。

最主要的還是,二十一世紀的帝國主義列強,和冷戰時期的帝國主義列強也不能比了。

俄羅斯頹了,除了美國之外的歐洲列強也頹了,俄羅斯仍然具備收拾除了美國之外任何國家的能力,至於美國,正在東亞比拼戰略定力。

當然他也知道,尼克松很快就會從現實出發,低頭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敵意,爲美國扭轉劣勢爭取時間。這一點比民主黨那些唸經者強。共和黨一直都比民主黨現實得多,各個年代都是如此。

“我覺得在過幾年,馬來亞的情況將進入到了一個轉折點。也許我們可以不用擔心當地獨立了,到時候可以給一個王室領地的地位。”艾倫威爾遜現在已經開始考慮美國在越南堅持不住的未來,這當然是建立在美國從越南撤離之前把某大國搞定的前提下。

約翰·亨特皺眉道,“我當然也希望這種可能變成現實,可我們怎麼安排馬來亞的角色呢?”

“整個英聯邦,我們和馬來亞互相承擔責任,本土負責和澳新加溝通,馬來亞管理其他非白人國家。畢竟是一個非歐洲非白人的地方,管理其他國家比我們容易。”艾倫威爾遜設想道,“其實以現在馬來亞和周邊國家的經濟產業對比,趨勢已經很明顯了。”

一個製造基地自然也有格外的好處,其實看看同樣走類似路線的東亞三國就知道了,發達的製造業至少能夠保證可以享受到和歐美一樣的硬件設施,其實某大國的硬件設施也是發達國家的水平,這和同等統計數據差不多上下的國家是完全不同的。

墨西哥土耳其統計數據也和某大國差不多,但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兩個電視劇強國,絕對沒有電視劇裡面這麼光鮮亮麗。

其實當前的日本也進入了硬件和歐美平起平坐的水平,雖然艾倫威爾遜藉着馬來亞在對日本定點狙擊,和日本的人口規模上壓倒性的優勢,可不是他幾個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操作就能抵消的。

無非就是日本的資源缺乏更加明顯,美國要殺了吃肉的時候,更加沒有反抗餘地。

作爲英聯邦秘書長約翰·亨特當然對馬來亞對標日本也心知肚明,開口詢問,“秘書長,你一直都很關注東亞。”

“不關注不行啊,帕梅拉還在和日本打宣紙官司呢。”艾倫威爾遜聳聳肩,蒙巴頓集團的法務部和日本的官司佔據很大的比例。

英國正在聯合歐共體國家在北大西洋到處追趕日本籍捕獲藍鰭金槍魚的船隻,還發起倡議聯署鯨魚是人類的好朋友,推動禁止捕獲鯨魚倡議等等。

更別提現在在半導體上,英國和日本也是競爭對手,英國本土做高端,馬來亞做中低端,合在一起在汽車、造船上競爭,馬來亞的鋼鐵也和日本鋼鐵行業在爭奪市場,借用馬來亞的地理位置阻止日企南下攻略東南亞。

“好了,不說這些。”艾倫威爾遜擡起手腕道,“南亞的事情多注意一下,我和蘇聯大使館的人有一場球賽要看。”

橙劑報道在美國掀起的波瀾還沒有結束,橙劑事件的受害者並不是只有越南人,很多經常接觸的美國士兵同樣是受害者。在大量畸形兒照片被美國報紙報道之後,很多參加過越南戰爭的美軍士兵,也同樣發起了抗議,因爲頻繁接觸化學物質的他們,也不同程度上身體受到了影響。

艾倫威爾遜一點都不意外,美國在這方面從來都是一視同仁的,不改的地方也堅決不改,幾十年後還有貧鈾彈,一樣讓不少本國士兵中招。

“我和德國人大體談好了,德國人也同意,先把這件事做完,再談英德兩國以後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帕梅拉蒙巴頓終於帶着如釋重負的表情,向丈夫告知了這個消息,這一次英德要聯手,把美國還堪稱豐厚的黃金儲備拿回來。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麼蘇德同盟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尼赫魯葬禮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九百一十章 無畏號核潛艇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一千零二章 廚房辯論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英蘇貿易協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五百八十五章 美軍沒問題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七百二十二章 多米諾骨牌理論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堅決維護首相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一百零九章 男孩降生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決定性勝利?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六百零五章 日本之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爸爸愛你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九百五十八章 可恥的抄襲者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挖阿拉伯牆角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地中海對峙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愛國王就是愛伊朗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在堅持堅持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我是你爸爸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險也是機遇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黃金換食品第三百四十五章 開門見喜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八百一十四章 海爾塞拉西一世第一千零十章 埃及的大國夢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麼蘇德同盟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尼赫魯葬禮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九百一十章 無畏號核潛艇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一千零二章 廚房辯論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英蘇貿易協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五百八十五章 美軍沒問題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七百二十二章 多米諾骨牌理論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堅決維護首相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一百零九章 男孩降生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決定性勝利?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六百零五章 日本之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爸爸愛你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九百五十八章 可恥的抄襲者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挖阿拉伯牆角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地中海對峙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愛國王就是愛伊朗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在堅持堅持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我是你爸爸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險也是機遇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黃金換食品第三百四十五章 開門見喜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八百一十四章 海爾塞拉西一世第一千零十章 埃及的大國夢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