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

“話是這麼說,但是?”約翰欲言又止,一臉爲難的開口,“它不容易,不是麼?”

收縮要是這麼容易就收縮了,幾十年後的美國就不會一地雞毛了。

只要有一點能夠爭取的餘地,誰會把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地盤拱手送人?

“可我們要避免殖民後遺症出現在本土。印度的那批人是特例,相信誰都不會把塔塔、比拉爾、阿里汗大君那些人和普通人相提並論。”艾倫威爾遜嘆了一口氣道,“眼下殖民地還有很多,一次撤退去幾千上萬,最終都回到本土的就不知道多少了。而目前,蘇丹的獨立是非洲英屬殖民地獨立的開始,我們提供一個範例,約定成俗,以後的殖民地獨立就按照現在的標準辦理。”

“說的對,現在看着問題不大,但放在整個殖民地的框架裡面,就變得很大了。”約翰臉色微變,想到本土未來遍地都是異族的場景,就感覺不寒而慄。

如同艾倫威爾遜所說,這只是一個蘇丹,可在非洲英國手中可不僅僅是蘇丹。

就算不負從前從開羅到開普敦的盛況,現有的殖民地生活的僑民,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就算是英國不在追究殖民地的統治,真的抽身而退,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當初在南亞的統一行動,說不定會長達幾十年。

那個時候兩人都不一定還能顧得上,所以提供一個範例處理和當地人通婚的羣體,已經勢在必行,這也是給其他殖民地專員,提供一個按部就班的例子。

這當然是不容易的,連同駐軍加上喀土穆的僑民,倒談不上多麼棘手。棘手的是這些人和殖民地結合的後代,這羣人怎麼處理。

這也是約翰覺得棘手的地方,看着同樣是殖民地專員的艾倫威爾遜,“要是馬來亞出現了類似的事情,你會怎麼做?”

“現在是蘇丹出事,不是馬來亞出事,我的朋友。”艾倫威爾遜糾正着多年老友,“這件事,我們要讓蘇丹獨立的代表主動提出來,減輕我們不近人情的道德負擔。既然他們想要爭取獨立,相信做出這樣的承諾不成問題。”

艾倫威爾遜雖然是打算,讓殖民地的英軍拋妻棄子,不能把和當地人的後代帶回英國。

¤ TTKΛN¤ ¢O

但這種事比較得罪人,他不想自己不顧風險的去做,最好是蘇丹人主動提出來。

約翰要是知道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句話,肯定會用來形容同事的雞賊。

明明就是自己要斬斷一些僑民管不住褲襠的產物,卻非要蘇丹主動提出來。

這是當然的,獨立後的新政府,難道不準備展現一下博愛?

只要蘇丹人提出來,艾倫威爾遜絕對一點不客氣,直接就順勢答應下來,以尊重蘇丹人民的情感,讓英國的私生子留在蘇丹,爲這個新生國家發光發熱。

這也是爲了這些邊緣羣體好,英國本土雖然有印度社區,但人數並不多,不客氣的說,都是當初艾倫威爾遜親手發的居住證,人均百萬英鎊資產。

這樣的人倫敦政府是歡迎的,倫敦市民也不會反感到哪去。艾倫威爾遜也就大方這麼一次,那種事以後根本不會再有了。

從這一點來說,他不愧是印度人民的老朋友,給予了印度特殊的待遇。

現在時過境遷,蘇丹的情況和印度又不太一樣,關鍵是蘇丹這個國家在非洲,要是大方的把人都接回去,以後非洲殖民地獨立都有樣學樣,弄回去一羣黑人?想想都難受。

黑和綠佔一樣就算了,要是兩樣都佔,帝國公僕可不過去自己心裡那一關。

他一直都尊敬農業時代最成功的和平教文化,尤其是那種極難同化的特點,什麼中國、什麼印度也就圖一樂,和和平教的擴張速度一比什麼都不是。

真當三大宗教出現最晚,擴張速度最快的宗教是開玩笑,沒大航海基督世界都被包圍了。

兩人經過了商量之後,馬上分別行動,清算英國殖民蘇丹,留下了多少和殖民地人組成的家庭,應該是不多,要是法國殖民地就不用查了,拉丁人是著名的管不住褲襠。

世界並不是圍着一個帝國專員轉,在他忙活着大英帝國在蘇丹收尾工作的同時。

世界各地也都發生着各自影響深遠的大事,雖然美國還沒忘記對華約成立展開抨擊,但艾森豪威爾並不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對抗上面。

他雖然是一個軍人總統,卻啓動了美國的大基建工程,他利用在二戰中積攢的聲望,推動了美國具有戰略性的高速公路計劃,龐大的建設資金從哪裡來成爲了問題的關鍵。

艾森豪威爾力排衆議,開出了用聯邦財政投資、增加就業、增加收入、提高稅收的一攬子方法醫治通貨緊縮的藥方。

在擺平了各方反對意見之後,這一項一直服務到二十一世紀的大基建工程,在一九五五年正式啓動,長期投入的資金預計高達千億美元,佔據美國當今國家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

一封從吉隆坡的電報到達蘇丹首府喀土穆,這個消息是來自於南越,吳庭豔發起了全民公投,形勢對保大帝非常不利。

作爲一張被法國人用過的牌,保大帝美國人顯然使用不太順手,還是希望更加和美國有淵源的吳庭豔,來控制住這個抵抗親蘇力量南下的橋頭堡。

愛麗莎這一封電報,是因爲得到了保大帝的詢問,一旦公投結果對他不利,原來的承諾是否有效,這個承諾當然是艾倫威爾遜,馬來亞華人眼中的中堂大人做出的。

接到了電報的艾倫威爾遜,馬上回電給愛麗莎,之前的承諾當然有效,讓保大帝放心。

和妻子保持聯絡,就不用往吉隆坡發電報了,帕梅拉蒙巴頓已經返回英國,並不是因爲婦女運動在打拳,而是北海石油出現了好消息,如果說其他石油資源的發現,利益還是被英國的石油公司得到,那北海石油的發現,給英國帶來的好處更大。

要知道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時候,英國就是有賴於北海石油的產出,在歐洲一片哀鴻遍野的情況下,保持了不錯的經濟發展。不然早在石油危機期間,英國的經濟就被意大利也超了,變成歐洲老四。

有屬於自己的石油資源在手,英國在應對中東局勢的時候,也會更加遊刃有餘。

英國發現北海石油的消息,帶來一個出人預料的後果,法國政府對阿爾及利亞的態度日益強硬,土倫港登船的法國遠征軍,帶着法國政府的期待,法國軍方的雪恥信念,再次踏上了征途。

幾乎每一天,地中海都有新的運兵船出現,在法國人看來,越南畢竟遠在萬里之外。而阿爾及利亞只隔了一個地中海,絕對不成問題。

而法國的各大報紙,以十分激進的口吻進行鼓動,“阿爾及利亞是法國國土向南的自然延伸,我們絕對不拋棄阿爾及利亞的兄弟。”

此時此刻,不能缺少英法同盟另一方的支持,返回倫敦的帕梅拉蒙巴頓,讓手中的傳媒力量加入進來,口號更進一步,“沒有阿爾及利亞人,只有戈壁法蘭西人。”

шшш●ттκan●co

一直和丈夫保持通信的她,相信艾倫威爾遜的話,“強力鎮壓的事情一定要有人做。我們的法國朋友願意這麼做,我們應該採取鼓勵態度,然後偷偷的把趁着注意力不在我們身上,把手頭的事情做好。”

得到了禍水東引的指令,始作俑者帕梅拉蒙巴頓,就直接去找英國石油公司的人去談。

因爲北海還涉及到了荷蘭、談判的對象還有英荷殼牌石油公司。

帕梅拉蒙巴頓在石油領域是一個新人,和這些老牌石油公司相比可能經驗不足。

但有艾倫威爾遜的言傳身教,帕梅拉蒙巴頓很明白布倫特原油的重要性,不然她也不會直接啓程回來,和相關的石油巨頭見面。

事實上布倫特原油的發現,不僅僅是震盪了這些石油巨頭。被震驚的還有英國政府,到了現在,任何國家對石油的重要性都毫不懷疑。

現代社會是離不開這種燃料的,可長期出產石油的地方是波斯灣。歐洲各國都對波斯灣的石油極爲依賴,這種隱患各國政府並不是看不見,而是確實沒有辦法。

之前和伊朗的衝突當中,英國依靠着波斯灣的駐軍,和世界帝國的影響力,和伊朗政府交手了很長時間,但最終還是讓出了不平等的分配協定,和德黑蘭握手言和。

這裡面也有美蘇兩國明裡暗裡的施壓,英國不得不注意吃相,不能在像是戰前那樣不講理。

雖然表面上沒什麼,和伊朗的對抗也取得了體面的結果。但那次事件還是讓倫敦心中警惕,對石油依賴波斯灣的處境憂心。

而現在,工黨政府似乎可以暫時放心了,如果是一個大油田,毫無疑問將滿足英國很大的需求,擺脫受制於人的處境。

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四十章 堅強的杜魯門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善盡美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一百六十三章 紅旗歌舞團來訪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七百三十一章 登門的龍騎兵第三百章 先分個贓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一百五十九章 學校沒教過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一百五十三章 彰顯團結第七百三十章 利益均沾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七百三十五章 五年三十五億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六百一十六章 蒸汽彈射器上馬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綏靖政策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三百九十四章 勝利閉幕第1638章 大赦天下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來挑戰第1541章 編外大臣的建議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四百二十九章 我非常痛心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反對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六百零五章 日本之行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1627章 初露崢嶸的寡頭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阿拉伯鬥士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萬維網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盡在掌控當中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由軍官組織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三百八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訪英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
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四十章 堅強的杜魯門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善盡美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一百六十三章 紅旗歌舞團來訪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七百三十一章 登門的龍騎兵第三百章 先分個贓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一百五十九章 學校沒教過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一百五十三章 彰顯團結第七百三十章 利益均沾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七百三十五章 五年三十五億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六百一十六章 蒸汽彈射器上馬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綏靖政策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三百九十四章 勝利閉幕第1638章 大赦天下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來挑戰第1541章 編外大臣的建議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四百二十九章 我非常痛心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反對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六百零五章 日本之行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1627章 初露崢嶸的寡頭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阿拉伯鬥士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萬維網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盡在掌控當中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由軍官組織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三百八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訪英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