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

甘地袒露上身,盤腳坐在草蓆上,頭上頂着一塊溼毛巾,以此消熱。蒼蠅在他的身邊飛來飛去,空氣中陣陣刺鼻難聞的氣味被悶熱的夏風颳進來。

當他把自己向蒙巴頓提出的方案亮出來請大家討論時,國大黨的領袖們無不瞠目結舌,甚至喘不過氣來。在他們看來,這方案不僅是怪誕,而且簡直是無稽之談。

他們根本不敢相信,他們擁戴和崇拜的聖雄怎麼會出此下策。英國人已經答應離開,勝利果實怎麼能輕易交給對手?幾乎沒有一人表示理解年邁的聖雄方案。

甘地一再勸說這些乘坐豪華汽車來到此地的領袖。告訴他們,如果不這樣,蒙巴頓就會答應分治。而一旦分治,就會爆發出規模更大的流血事件,使印度再次面臨滅頂之災。他希望大家冷靜地思考一下,的確從國家人民的利益來認真考慮,不要放棄印度完整的一線希望。

帕特爾的激烈反對其實是在甘地的預料當中,但是尼赫魯同樣沒有給予支持,哪怕甘地一直在培養尼赫魯做國大黨的領袖。

把未來的印度交給真納,不管是出於印度教徒的感情,還是出於國大黨的追求都是說不過去的,這不是甘地的威望就能解決的問題。

有生以來甘地第一次,面對着如此衆多的反對聲音,在一天前這些人還如此的尊重他。

國大黨的領導人並不一定看不出來甘地主張背後的因素,先把英國人趕走,英國離開之後,剩下就是國大黨和穆盟的問題,沒有英國人這個因素,事情就好解決很多。

事實上甘地確實在國大黨的會議上說了這件事,“就算一定要分治,那也是我們和穆盟之間的事情,等到英國人離開之後一樣可以分治。”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可是勝利曙光出現之前,所有人都希望求穩。甘地認爲英國人走了,說不定可以迫使穆盟就範,這個想法是很好的。

但不代表就沒有問題,國大黨從英屬印度的衆多黨派當中脫穎而出,也不過是三十年的事情,現在在印度教徒當中,國大黨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可一旦國大黨的象徵甘地,對穆盟的真納低頭了,印度教徒還會支持國大黨麼?

在做的國大黨高層可以理解甘地,但無數用宗教信仰凝聚起來的印度教徒,可不一定能理解國大黨。如果他們支持甘地的主張,在印度教徒眼中國大黨都可能被拋棄。

在這種黎明前的黑暗中,眼看着幾十年的奮鬥到了收穫的時候,誰敢做出理性的選擇?

誠然,穆盟是一個難纏的對手,但是穆盟不會分走國大黨的支持者,而其他印度教的黨派就不一定,這些目前簇擁在國大黨周圍的勢力,纔是真正的敵人,他們是能夠毀掉國大黨根基的。

不管是尼赫魯代表的開明派,還是帕特爾代表的保守派的意見都是一致的。在這種問題上也沒什麼開明派,一開明國大黨就沒了。

如此整齊劃一,通過不同角度的反對聲音,最終讓甘地心灰意冷,原來他真的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讓英屬印度完整。

英屬印度的完整性是也只是在真納身上,從來就不在國大黨的任何一個人身上。可惜的是當年那個國大黨的重要領導人阿里真納,維護整個印度團結的阿里真納已經死了二十年了,現在的阿里真納絕對不會在這個問題上鬆口。

真納也曾是出類拔萃的律師,身高兩米,風度翩翩。他曾說過,非暴力抵抗僅僅是那些愚昧無知、目不識丁的人蔘加的運動。真納與甘地不同,他出巡時,是喜歡組織隆重的儀仗,以全身披金掛銀的大象爲先導,軍樂隊高奏《保佑吾皇》樂章。

尼赫魯在阿里真納眼中,不過是一個誇誇其談的教授,甘地的評價更高一點,如同一隻狡猾的狐狸。

從甘地這裡得到了問題鑰匙的尼赫魯,本來還想要和真納談談,但是早已經從艾倫威爾遜這裡得到消息的阿里真納,以生病爲由表示談是可以的,但要等一段時間。

“我們邀請了尼赫魯一起和總督,嘗試解決一下羅興亞人的問題。”艾倫威爾遜拿着巴倫爵士伊斯梅秘書長,經過丘吉爾議員認可的行程,來到蒙巴頓總督的面前轉交,“羅興亞人問題,本質上是緬甸和印度的衝突,從意義上來說,其實和同意還是分治的印度問題差不多,只是更加微小一些,如果這件事成功了,說不定對英屬印度的問題解決會有啓發。”

“丘吉爾議員也這麼覺得?”本想要拒絕,等着阿里真納迴音的蒙巴頓,一聽到丘吉爾也是這個意思,拒絕的話就沒有說出口。

蒙巴頓從年齡上來說也不過四十七歲,丘吉爾其實對他來說是上一個時代的政治家,是和他的父親同時代的人物。

兩人的關係非常好,蒙巴頓上大學的時候,已經是國防大臣的丘吉爾還幫助他進行辯論,幾乎就是忘年交的關係。自然而然丘吉爾要是這麼認爲,蒙巴頓就不能不同意了,他不能傷了這個老人家的心。

更何況在戰爭時期,作爲首相的丘吉爾誰蒙巴頓多有照顧,不能因爲丘吉爾現在不是首相了,他就對對方不尊重。

“緬甸那邊的本地領導人是昂山吧?”關鍵時刻,作爲東南亞盟軍總司令的經歷,還是讓蒙巴頓想起來了緬甸的事情,“他也能做緬甸人的領袖?”

“是緬甸人的選擇。”艾倫威爾遜聳聳肩,昂山本人在戰爭期間有和日本人合作的經歷,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實。

不過麼,大多數東南亞的國家其實對日本沒有惡感,本身就是歐洲各國的殖民地,連自己的國家都沒有,自然也就不是反侵略戰爭了,和中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甚至因爲中國是同盟國的盟軍,東南亞當地華人也作爲引進制衡本地土著的族羣存在,很多東南亞國家都很討厭華人,這是事實,沒什麼可避諱的。

“好吧,那我就和尼赫魯看看能不能把這件事解決,讓仰光那邊說一聲,能不能讓昂山過來一趟。”蒙巴頓最終同意了,不過主動去緬甸是不可能的,他可是印度總督,能調解就已經是天大的恩典了,還主動去仰光?

“我馬上給伯吉斯發電報。”艾倫威爾遜點頭答應,只要總督同意就好,至於羅興亞人的問題能不能解決,管他呢?誰要解決問題了,只不過是給總督找點事情做。

同樣艾倫威爾遜也有自己的事情,同樣和英屬印度的未來有關,同樣非常的重要。

涉及到的是未來印度的經濟版圖,很簡單,印度獨立了,現在大英帝國的一切就都歸印度人所有,當然私產印度政府可能不會沒收,但是重要產業呢?

誰能保證尼赫魯不會想方設法的耍陰謀,用手段把英國人寶貴的財富弄到手?

所以這件事應該避免,要交到信得過的人手中,一方面是套現,一方面是和印度目前的富豪階層形成利益關係,增加一層保護傘。

如果尼赫魯最終下手,受損的首先是這些印度本地的鉅富,然後纔是英國。如果不下手更好,總之怎麼算都不算太虧。

比爾拉家族就是艾倫威爾遜選擇的目標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比爾拉家族靠經營黃麻、棉花等商品的出口和鴉片貿易,財產由兩百萬盧比增至一千萬盧比。戰後向黃麻棉紡工業投資,三十年代向製糖、造紙等工業投資,形成財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爾拉家族又向機械、煤礦等部門投資。現在資產已經到達兩億盧比。

按照匯率來計算,比爾拉家族其實比總督還要有錢,更不要提塔塔家族。

塔塔家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塔塔贏得鉅額利潤,戰後在發電、化工、機械、油脂、水泥以及金融等行業中相繼建立一批企業。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塔塔父子公司通過其經理行已控制二十二家公司,壟斷性財團業已形成。

比爾拉家族和塔塔家族,以及遍佈次大陸,處在各行各業中的印度富豪,都接到了巴倫爵士的邀請,準備來到新德里,看看英國人到底要做什麼。

印度短暫的冬天又過去了,短暫的幾乎艾倫威爾遜都沒認爲他來過,公寓天花板上一架電風扇正在轉動,但卻慢得如在夢幻之中。

窗上安着金屬框紗窗,紗窗外是一個熱帶花園,數條小徑縱橫其間。種滿了歐洲莢竹桃,棕桐樹。寂靜異常。花園中沒有一絲風,屋內十分陰暗。

空闊,寬敞,仿金製品。一架鋼琴。吊燈關着。擺設着各種花草。除了那架風扇夢幻般地象徵性地轉動外,一切都死一般的靜。

羅興亞人問題也就是圖一樂,讓總督和尼赫魯和昂山見面,不過是爲了替自己和買辦們的談話打掩護,爲此他必須做足充足的準備,讓這些已經成長的印度富豪把錢交出來。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爽的巴倫第五十五章 這是蘇聯的問題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在堅持堅持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必須嚴查第三百零九章 嚇一嚇真納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三百六十九章 再補充補充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降正義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嚴峻的形勢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五百零三章 戛納的邀請函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美人計第四百七十八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第八百六十章 贏麻了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堅決維護首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東看的法國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親臨前線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卡拉漢出訪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五百九十三章 靜坐請願第四百九十八章 親蘇份子卓別林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六百八十五章 啓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內部解決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二百一十九章 印命貴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1692章 布什的若干問題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戰爭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頓方案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八百一十四章 海爾塞拉西一世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爽的巴倫第五十五章 這是蘇聯的問題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在堅持堅持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必須嚴查第三百零九章 嚇一嚇真納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三百六十九章 再補充補充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降正義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嚴峻的形勢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五百零三章 戛納的邀請函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美人計第四百七十八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第八百六十章 贏麻了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堅決維護首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向東看的法國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親臨前線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卡拉漢出訪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五百九十三章 靜坐請願第四百九十八章 親蘇份子卓別林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六百八十五章 啓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內部解決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二百一十九章 印命貴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1692章 布什的若干問題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戰爭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頓方案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八百一十四章 海爾塞拉西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