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

“哦,原來還有些淵源。”艾倫威爾遜點頭,這個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長,就如同戰前南斯拉夫、波蘭、法國、希臘等等歐洲國家的臨時政府一樣,把流放地點定在倫敦。

這一方面體現了大英帝國在戰前的國際地位,可是在目前這個時候,未免令人感到黯然神傷,美蘇兩個年輕人不講武德,欺負大英帝國這個遲暮的帝國。

不過艾倫威爾遜心裡清楚,以捷克斯洛伐克的位置,是無法被英國從蘇聯手中拽出來的,別說捷克斯洛伐克了,英國都已經把近東的希臘和土耳其讓出來了。

所以他最關心的其他國家,還是加拿大,至於什麼捷克斯洛伐克,你們斯拉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爲捷克斯洛伐克說話是會的,至於過多的關心就大可不必。

大使館確實是座宏偉的建築,但並不適合居住,它只是不斷運轉的英國外交機器中的一部分。就如同捷克斯洛伐克在英國眼中的地位一樣!

加拿大是什麼時候完全獨立的?這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美洲的英屬殖民地有美國這樣的逆子,也有加拿大這樣想要拉老父親一把的地方。

奠定加拿大自治地位的《1867年英屬北美法》不在《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賦予加拿大的立法主權範圍內;作爲加拿大基本的憲法性文件,這一法律的修改權仍然掌握在英國議會手裡,只不過英國議會修改該法需要得到加拿大議會的請求或同意。

英屬加拿大的國旗按照歷史還會用到一九六五年,一直到一九八二年在老特魯多跟英國皇室與議會的交涉堅持下,英國才同意讓加拿大在保持效忠英國的同時,擁有他自己的憲政體系、外交權和軍事權。

這個時候加拿大才算是拿到所有國家應該具有的國家權力。

其實幾個英國自治領脫胎出來的國家當中,美國是一個天生反骨的異類,問題就在於這個異類有點太強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都念着英國的好,可就是綁一塊都無法和美國的實力相比。

所以幾十年後,三國雖然精神上都更加貼近英國,但身體還是很老實的跟着美國。但加拿大和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還有所不同。

其實加拿大和新西蘭是一類國家,澳大利亞要單獨列出。因爲身處南半球,四周大洋環抱無強敵,這使得澳洲人的民族性格倒是有點接近美國,澳大利亞雖然在經濟總量和人口上不及加拿大,但是對比下悉尼和溫哥華,你就能感到澳大利亞的氣勢和雄心。

這還可以從澳大利亞海軍的發展上看出來,澳大利亞人的性格和美國人差不多。

不過澳大利亞氣勢是有了,但其實條件照美國差得遠,而且澳大利亞雖然離英國遠,但距離英屬馬來亞可不遠,同時距離美國也不近。

只要英國能恢復的話,還是可能把澳大利亞拉住的。歷史上直到六十年代,英國還有能力指揮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馬來亞面對印尼入侵的時候。

當時作爲宗主國的英國就叫上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一起下場,於是印尼支持的武裝被吊打,於是看不下去親自下場的印尼傘兵也被吊打,再後來澳新兩國在參與越戰時大手一揮把打過印尼的那批人丟到了越南。

艾倫威爾遜現在就覺得,可以讓帕梅拉蒙巴頓派勘探隊去澳大利亞了,只是不知道現在帕梅拉蒙巴頓捆綁多少貴族了,反正是越多越好。更新最快 手機端::

剛到巴黎的頭幾天,艾倫威爾遜的日子比較安逸,因爲美國人還沒到,人家現在地位在那,擺擺姿態也沒什麼。

反正看報紙打發時間,艾倫威爾遜也不覺得無聊,順便找了地方看了美國動畫片,大力水手、貓和老鼠、三隻小豬之類的動畫片。

還是宣傳氣氛濃厚的集數,都是對日對德內涵的版本,世界大戰才結束沒幾年,這種動畫片放映也算是政治正確。

他在巴黎看動畫片,還沒事想着找個法國豪車開開的時候,倫敦外交部可是非常繁忙,簡直就是光榮時代回來了,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芬蘭的外交人員紛紛登門,明裡暗裡的表示,對美國的援助感興趣。

“揚·馬薩里克外交部長表示,如果英國能夠幫助捷克斯洛伐克的話,願意和莫斯科方面協商,開放和英國之間的貿易,以及進口英國的機械,這些都可以談。”捷克斯洛伐克駐倫敦大使,面見英國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的時候,這麼表示道。

“鐵托同志願意放下之前的仇恨,共同促進歐洲的和平。”這是南斯拉夫大使的說辭。

至於芬蘭和波蘭,也紛紛拿出來了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的態度。表示並不排斥在美國的幫助下脫離戰爭的後遺症。

在巴黎大使館的艾倫威爾遜,很快就接到了倫敦的消息,總覺得哪裡好像不對。莫斯科會看着這幾個國家被美國影響到。

其中南斯拉夫的態度,艾倫威爾遜倒不是不能理解,原本的歷史上南斯拉夫就差點接受馬歇爾計劃,而且獨立性很高,至於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兩國已經談好,但好像最終被莫斯科阻止了吧?

至於芬蘭,艾倫威爾遜其實沒什麼涉及到馬歇爾計劃的印象,不過芬蘭在冷戰時期,好像也不敢違背蘇聯的意思,畢竟芬蘭和蘇聯的鄰國。

因爲和艾倫威爾遜腦海中的歷史相差太大,出於帝國主義的操守,艾倫威爾遜在回倫敦的電報中,對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芬蘭、南斯拉夫四國的態度表示疑慮,並且表示這會不會是莫斯科的陰謀?

爲了大英帝國着想的艾倫威爾遜,再次接到外交部回電的時候,怒斥這種膽小怕事的行爲,是對大英帝國國際影響力的懷疑。大英帝國和這些國家都是有關係的,是誰支持這些國家在世界大戰當中對抗德國的?

現在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當中,有有當初不少流亡政府的人在領導這個國家。至於芬蘭一直對蘇聯懷有疑慮,不過是敢怒不敢言。

同時也這是和南斯拉夫改善關係的一個好機會,艾倫威爾遜的當前任務,是儘可能的維護大英帝國的影響力,而不是腦子裡面都是對莫斯科的陰謀論。

“大英帝國現在還有影響力?”被外交部怒斥了一頓的艾倫威爾遜,只能承認錯誤。

但既然這是倫敦的意思,艾倫威爾遜就只能照辦,把所謂的陰謀藏在心裡,心中念道,“難道是菲爾比泄露了消息?就算是也不應該造成這麼大的差別?還是我的出面真的讓英國改變了自由落體運動的軌道?”

如果是後者那當然是最好,誰不希望自己服務的國家能夠變得強大呢?

別說英美特殊關係不過是喊喊口號,就算是真的,哪有英國自己吃香喝辣的更好。

隨後幾天,各個國家的代表團紛紛到達巴黎,其中也包括了在本該在蘇聯影響下的南斯拉夫、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芬蘭四國。

歷史上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確實參加了巴黎會議,只不過在最後關頭被莫斯科叫停。

而南斯拉夫雖然沒有來到巴黎,但因爲在之後和莫斯科鬧翻,美國趁機拉攏,所以南斯拉夫雖然名義上不在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國之列,但卻實際上是援助國的待遇。

至於芬蘭艾倫威爾遜是真的找不到藉口了,難道是出於平衡外交的考慮?

不管怎麼說,已經被倫敦撲滅了陰謀論的艾倫威爾遜,和法國人一道,對這些準備棄暗投明的國家表示歡迎。

波蘭代表團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團,都是由外交部長親自帶隊,波蘭外交部長斯坦尼斯瓦夫·斯克熱謝夫斯基和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長揚·馬薩里克都已經到達了巴黎。

自從巴黎和會之後,巴黎在也沒有這麼盛大的政治活動,一時間已經各國齊聚巴黎,也引起了法國人心中的鍵政之心。

不同於樂觀的法國人,艾倫威爾遜對兩個外長的命運頗爲同情,別的先不說,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可是波蘭人,有這位大神存在,波蘭哪有什麼反抗的能力,一切還不是莫斯科一句話的事情。

當然表面上,艾倫威爾遜還是和法國人一樣,對戰爭當中結成的友誼而歡呼。

哪怕慕尼黑會議上出賣的捷克斯洛伐克就在這,但只要法國人不尷尬,英國更加不會尷尬。

正是想到了慕尼黑會議,艾倫威爾遜才理解了倫敦的苦衷,實際的事情可以不做,但能動嘴的時候一定不能吝嗇。

包括芬蘭、波蘭、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已經到達巴黎,以及奧地利、比利時、丹麥、法國、英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瑞典、瑞士、土耳其,一共十九個國家的代表團齊聚巴黎,等着美國代表團的大駕光臨。

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八百七十三章 來自蘇聯的好消息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六百二十二章 洗白德國工作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二百三十四章 先救高種姓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法指導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尼克松的麻煩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場信息自由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皮卡立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議閉幕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三百五十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三百零六章 虛假的總督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殺人滅口第四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歧很大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1611章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我是你爸爸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四百六十七章專員們回倫敦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四百六十五章聖費爾南多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世界和平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戰略轉型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717章 地圖頭的善意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1761章 逼宮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
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八百七十三章 來自蘇聯的好消息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六百二十二章 洗白德國工作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二百三十四章 先救高種姓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法指導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尼克松的麻煩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場信息自由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皮卡立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議閉幕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三百五十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三百零六章 虛假的總督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殺人滅口第四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歧很大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1611章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我是你爸爸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四百六十七章專員們回倫敦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四百六十五章聖費爾南多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世界和平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戰略轉型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717章 地圖頭的善意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1761章 逼宮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