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

想起官場百態,老者微微嘆了一口氣後,才繼續道:“文官就是那麼一回事,誰坐了那個位置,他們便聽誰的。況且殺了那些官員,騰出了那麼多的位置,也正好安插一些人的門生故吏。這天下,不想上戰場的武官也許有,但不想升官的文官,不想做官的讀書人沒有。”

“文人的氣節也是分時候的,在絕對權力面前,所謂的氣節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當時鬧的何其歡實,現在再看又如何?皇上那邊略微施壓,中書省、尚書省的幾位相爺不吭聲。英王連一個自辯的摺子都沒用上,此事便偃旗息鼓,不了了之了。”

“當初,德妃、宋王費了多少心思在背後扇風點火,拼命的扇動鄭州百姓造反,可最後呢?不過一場花費了幾百貫的流水席,卻起到了朝廷成千上萬貫錢都起不到的作用,將一場危機消弭得乾乾淨淨?德妃與宋王下了那麼多的苦心,最終連個浪花都沒有掀起來。”

“而對於驍騎營,他保舉驍騎營都指揮使爲處置副使,這一手可謂正好捅到驍騎營將士的心窩上,直接收攏住了驍騎營軍心。將士們上戰場最怕的是什麼?除了擔心朝廷有功不賞之外,恐怕最擔心的,便是跟着一個胡亂指揮的將軍去打仗,自己死得不明不白。”

“於明遠在驍騎營都指揮使任上,已經做了兩年半。其人文武全才、又戰功赫赫,堪稱本朝名將,極其得驍騎營軍心。讓於明遠作爲副使統軍出征,驍騎營將士那個敢不服?相比王爺大換血後,一直用得磕磕絆絆的銳建營,他將驍騎營使得是順手之極,可謂是上下一心。”

“虎牢關之戰中,他沒有硬插手那個趙無妨的指揮,自己只做了一個斬礪使。親冒矢石,擺出一副與守軍共同進退的架勢不說,還親手斬殺了兩個後退的武官。不僅給驍騎營諸將,留下了一個知人善用的名聲不說,更給皇上留下了善於將兵的印象。”

“在鄭州打賞驍騎營諸軍,只賞低不賞高。雖說是慷他們之慨,但在沒有越過皇上底線的情況之下。即徹底收買了驍騎營的軍心,又穩住了鄭州的民心。他自出京以來諸番舉動,便是皇上那麼苛刻的人,都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又利用此次戰功,順手將於明遠放在了河南路節度使位置上。整個京畿要地,便幾乎都在他的掌握之下。王爺,那個於明遠幾乎是白領了此次大功,他就真的能安心坐穩位置嗎?老朽斷定,他就算沒有真正投靠英王。但此戰過後,兩個人的關係絕對不一般。”

“自英王統軍出征鄭州以來,王爺、德妃母子暗中下了多少絆子,可面對此人的陽謀卻是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地位越來越穩。只是老朽當初的勸說,王爺一直都當做耳邊風。一味的重要陸文濤,甚至被他牽着鼻子走,最終走到今天難以挽回的地步。”

“英王行事,有些時候看似魯莽、草率了一些,甚至有些過於天馬行空。但若仔細品味,其所在的着眼點無一不在關鍵節點上。不僅把握住了皇上的心思,更抓住了驍騎營的軍心。甚至就連官場百態,也被他都看在眼裡。此人對人心把握之透,實非常人所能及。”

“觀英王此次出任鄭州處置使以來所作所爲,行事之老辣,老朽真的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在冷宮十八年,出宮之前連冷宮大門都未出過的人。若是真的這般,那老朽只能說宮中的那位靜妃實在乃神人,一個女人居然能**出如此人才來。”

“王爺,有些事情,您還真得與那位英王多學一下。若是您也有他那些手腕,你們之間今日的情形便是要調過來。有些事情,單看表面那是膚淺。老朽今兒說一句實話,但從此人出宮以來的做派看,王爺輸的不冤。”

“小天時決利鈍、大天時決興亡。一個出宮不過一年的年輕人,居然能有如此心機與手腕,當真是人不可貌相。如果有機會,老朽倒真的想要會一會這位英王,看看他究竟有多少的手段。”

老者的話,讓蜀王也不由得長嘆一聲道:“悔不該當初,沒有聽先生的話,本王走到今日地步倒也是咎由自取,實在也怪不得他人。只是現在,再後悔也已經沒有什麼用了。本王還不想坐以待斃,今後究竟該如何走,還請先生教我。”

看着蜀王一臉的隱晦,老者沉吟了一下後道:“王爺,雖說眼下京城的局面,已經是難以挽回。但對於王爺個人來說,卻遠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眼下京城是不能留了,而若是潛行回川中,不僅更加坐實了王爺的那些事情,而且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

“王爺在川中這麼多年苦心經營下來,的確稱得上實力雄厚。若是放在亂世,割據川中也不是沒有可能。可如今天下雖然不能說盛世,可也絕對不是天下大亂,至少還算是一個太平年景。單靠王爺那三萬人馬,根本不是四大營和西京大營的對手。”

“至於川中的那些世家,別看平日裡面對王爺畢恭畢敬。但王爺若是一旦公開造反,老朽保證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便是那些人。那些眼中除了自身利益,什麼都不放在眼裡的牆頭草,他們服從的只會是強者。以王爺眼下的實力,還遠未到讓他們俯首帖耳的地步。”

“川中不可靠,京城不能留,去北遼更是下策中的下策,眼下唯一之計就只有一個走。您在川西路的羣山中,秘密訓練了三萬大軍。這三萬大軍,雖說無法出川中與朝廷爭奪天下。但若是放在西域,卻是一支誰也不敢小視的力量,甚至是雄霸一方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眼下盤踞西域的回鶻汗國內亂不斷,又因爲與我朝大軍多年征戰損失慘重,如今已經是國勢日蹙。再加上西方諸國連年入寇,回鶻可汗已經失去了對國中的控制。以王爺之才,再加上這三萬大軍的助力,在西域打下一片天地並不是什麼難事。”

“只要王爺在西域站住腳,苦心積蓄實力。一旦天下有變,打回來也不過是早晚的事情。王爺是皇上的兒子,若是帶兵東返,結果絕不會與回鶻入寇相同。王爺,不會認爲皇上若是真的傳位給英王,他真的就能坐住皇位吧。別忘了,他的外祖父是誰?”

“當年淮陽郡王殺宗室,殺的是血流成河。皇上若是傳位給英王,您以爲天下的那些宗室都會服氣嗎?到時候,那些宗室搞不好首先就要亂。一旦天下有變,王爺以勤王的名義揮軍東進。這天下,到時候究竟鹿死誰手那就兩說了。”

“眼下皇上雖說春秋略高,但身子骨還算康健,在秉政幾年不成問題。王爺正可以利用這段時日,到西域積攢實力。以王爺的才華,在加上老朽的輔佐,以及那三萬大軍眼下比不上不足,但比起西域諸國來搓搓有餘的戰力,幾年之內打下一片基業沒有任何的問題。”

老者這一番話,明顯讓蜀王有些心動。坐在這座富麗堂皇的蜀王別院中等死,那絕對不是蜀王的風格。否則,他也不會下決心破釜沉舟了。只是眼下的他,卻多少有種坐困愁城的感覺。他知道,自己隨時可以靠着這座別院中的兩條密道逃回川中。

但逃回去後怎麼辦?他並不認爲,自己在川西大雪山中,密藏的那三萬大軍是京中四大營,以及西京大營的五萬大軍對手。即便逃回川中,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割據一方。但這樣一來,自己的名聲恐怕就徹底的壞了,再無爭奪天下的可能。

而兩川看起來是天然的割據之地,但從三國時蜀漢開始。只要天下一統,或是周邊有強敵環視,沒有那個政權真的能夠長期割據。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那是對普通百姓來說的。對於朝廷大軍,那些天險未必真的是天險。

無論是戰國時秦滅巴蜀,還是三國時魏滅蜀漢,到東晉恆溫滅成漢,那些所謂的天險又有那個,真的擋住了別人的大軍?當年前唐朝廷不也是想着依靠兩川天險,以及最後的十餘萬大軍死守川中,至少弄一個割據一方的局面。

可結局怎麼樣?不還是一樣在大軍的征伐之下,最終被亡國滅種?想要依靠那三萬私軍割據川中,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是很骨幹。尤其是自己一旦形成割據,已經無異於公開造反。川中的那些官員與百姓,會不會真正的支持還真的兩說。

所以,對於現在的蜀王來說,返回川中也不過是多苟延殘喘一陣罷了,也遠非上策。而若是投奔北遼,倒也是一條路。可蜀王絕對不甘心,就此寄人籬下,將自己的命交給別人掌管。既然返回川中,向北都不是求生之路。那麼眼前這位老者所說向西,倒不失爲上策。

見到蜀王明顯有些心動,那位老者又道:“更何況,王爺身邊現在看是三萬大軍,等到了西域未必就還是三萬大軍。王爺這些年,苦心與青海諸地的吐蕃諸部交往,青海吐蕃得王爺之助力甚多。王爺只要振臂一呼,至少在青海吐蕃諸部之中,徵募幾萬勇士也不成問題。”

“就算吐蕃諸部湊不出太多的勇士協助王爺,但青海一向出好馬。王爺大可以利用這些部落,在最短的時日之內,將那三萬大軍盡數武裝成爲騎兵。而征戰西域,騎兵正是適當其用。有了那三萬鐵騎爲根基,西域誰又能奈王爺如何?”

“我大齊這些年與遊牧部族出身的北遼相抗衡,從未落過下風。甚至在對回鶻、吐蕃戰事上,還屢屢佔據上風,關鍵的原因就是我朝的騎兵戰鬥力,在面對那些遊牧民族的時候,至少都保持着相等的戰力。”

“西域作戰以騎兵爲主,無論是吐蕃人還是回鶻人,都是天生的騎兵。西域又一向出良好馬,只要王爺控制了西域,還怕缺少能征慣戰的騎兵嗎?只要有了一支能與朝廷抗衡的騎兵,到時候王爺無論做什麼,是自立爲王還是東進爭奪天下,都處在一個進退自如的地位上。”

第五百三十四章 喜添三胞胎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爺子的提點第七十八章 這就是你們的命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四百零七章 今後便是敵非友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四百二十六章 孤枕難眠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五百六十五章 党項人的七大恨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七百零六章 極貴之人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六百二十二章 底氣的來源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八百八十章 早就認出來了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三百七十六章 別等本王出手第二百五十七章 景王秘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慎妃的心思第四百八十四章 查清他真實意圖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一羣齷蹉官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二百二十章 風雨系同舟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劉虎之妻第五百二十七章 段錦的眼光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八百二十四章 就讓她跪着好了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二百六十一章 是我做的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五百七十六章 練出來就給你做親軍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七百四十八章 削減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如相忘於江湖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八百一十章 不能去問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六十六章 你就當君心難測吧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想得罪人很難第四百九十九章 滿意的皇帝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
第五百三十四章 喜添三胞胎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爺子的提點第七十八章 這就是你們的命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四百零七章 今後便是敵非友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四百二十六章 孤枕難眠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五百六十五章 党項人的七大恨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七百零六章 極貴之人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六百二十二章 底氣的來源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八百八十章 早就認出來了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三百七十六章 別等本王出手第二百五十七章 景王秘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慎妃的心思第四百八十四章 查清他真實意圖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一羣齷蹉官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二百二十章 風雨系同舟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劉虎之妻第五百二十七章 段錦的眼光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八百二十四章 就讓她跪着好了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二百六十一章 是我做的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五百七十六章 練出來就給你做親軍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七百四十八章 削減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如相忘於江湖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八百一十章 不能去問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六十六章 你就當君心難測吧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想得罪人很難第四百九十九章 滿意的皇帝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