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

而離開林含煙,回到書房之中的黃瓊,想起昨兒的事情,心中實際上遠沒有看起來的那麼輕鬆。原本他以爲袁家就是祖傳的神棍罷了,可今兒從林含煙與何瑤的口中,才得知袁家居然有這麼大的勢力。居然整個江北的道門,幾乎全部掌握在袁家的手中。

這遍佈整個江北的大大小小道觀,都與袁家有關係,這可以本身就是一大股的勢力。在加上無數的信徒,這袁家表面上看不是太起眼,可這暗中的勢力,卻並不比桂林郡王府要小。甚至有可能在財力上,都未必遜色於桂林郡王府太多。這年頭,毀家敬神的人可有的是。

而在以他們家的忽悠人能力,只要家中有信道的,想在哪兒安插一個耳目,也是輕而易舉。這年頭,神仙說話和交待任務,可比上司說話好用的多。就算那些張嘴、閉嘴的,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官員和讀書人,又有幾個不信神佛,或是說不敬神佛的?

得罪了袁家,也就等於是將這麼一大塊勢力都得罪了。袁家若是想要整自己,給自己找點麻煩,可比只知道依靠孃家勢力的德妃母子,那對蠢貨要強不知道里許。想到這裡,黃瓊的眉頭不禁皺得死死的,對於昨兒的事情,多少有些一籌莫展。

想要將範劍與賈權找來商議一下,可昨兒搞出的那種事情,又實在有些說不出口。想要派人去查找袁家的下落,黃瓊想了想最終還是放棄了。人家既然想要避開自己,在門下道觀遍天下的情況之,又豈是能讓自己輕易找到的。更何況,自己手中還沒有人。

現在自己唯一能做的,也只能希望袁寶兒真的有如自己判斷那樣,主動過來尋找自己。只是黃瓊有些不明白的是,爲何袁家會突然搬走。至於袁家突然提前離京,是不是與自己或是昨兒的事情有關?這一點,黃瓊認爲倒是極有可能。

因爲從那個老管家的話中聽起來,袁寶兒昨兒離開的時候,是直接回了袁府。而一旦回府,袁寶兒回家身上的異樣是瞞不了人的,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袁家原本是要準備過了年再走的,可袁寶兒回府後不長時間,袁家人便匆匆的離開。

足以說明,昨兒發生的事情,與袁家突然離京之間的聯繫。黃瓊仔細回憶了良久,也沒有琢磨出自己到底哪裡得罪過袁府,或是自己對袁府做了一些什麼,讓那位袁大人對自己如此的忌諱。便是寶貝女兒吃了虧,都沒有來找自己討要說法,而是闔家匆匆搬走?

難道他們家占卦真的就那麼靈,他們一家算上一卦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或是看出若是與自己沾上邊,他們家會倒黴的?難不成他們的卦象就那麼準,能看出前三十年或是後三十年的事情來?可以看得出,自己不是袁寶兒的佳婿,甚至有可能會給他們家帶來滅族之災?

原本黃瓊對什麼占卜、算卦一類的東西,一直都是不相信的。他認爲那些玩意,只不過是用來欺騙那些無知百姓的錢物罷了。要是那些東西真的有那麼靈,這世上就沒有滅亡的朝代,更不會有什麼天災人禍了。因爲有什麼事情,算一卦想法子避開就是了。

現在看,此事遠沒有那麼簡單。想了良久,都沒有想出來袁家,爲何如此的避自己如蛇蠍。貌似自己與袁家,除了與袁寶兒交過一次手,在溫德殿見過一面之外,好像從來都沒有交集過。至於那位名滿天下的袁大人,更是見都沒有見過。

捏了捏自己的鼻樑,黃瓊有些頭疼不已。就在他好不容易沉下來心來,拿起一本書準備看書的時候。卻是接到了皇帝的聖旨,讓他其今兒晚上沐浴焚香,不得與女人同房。寅時由禮部尚書引導,代替皇帝去太廟祭拜歷代先帝。

接到這道聖旨,黃瓊心中不由得微微一頓,但卻又什麼都沒有說。相對於黃瓊祭祀太廟的意義,何瑤諸女雖說茫然無知。可無論是林含煙還是段錦,卻都清楚的明白身爲皇子,代替皇帝祭祀太廟的背後,究竟蘊含的是一個什麼意思。

而與來自大理,對大齊天家祭祀規矩並不清楚,只是根據歷代傳統祭祀定製,推斷出來的段錦相比。林含煙更清楚的,與本朝歷代先帝除了大祭之外,每年春節祭祀太廟的事情,一般都是有儲君的遣太子,無儲君的派大學士一級的官員遣祭不同。

到了本朝這裡,也許是藩王繼位的。往年臘月三十這一天,祭祀太廟一向都皇帝親臨的。別說其他的皇子,便是太子也從來都沒有過。這次皇帝派英王代替自己祭祀太廟,這無疑已經是在等於向天下公開宣告,他這是準備重新廢立太子,以及準備冊立的新太子人選了。

雖說眼下太子之位還在,但皇帝之所以還沒有廢除,並非是想要繼續讓太子,留在儲君之位上。極有可能是因爲今年的變故,或是乾脆說天家的醜聞太多。在廢立太子,搞不好會引起天下動盪。再加上黃瓊還未大婚,所以想要緩一緩,或是說穩一穩之後在昭告天下。

這次派黃瓊去代替自己,在年終歲尾之際祭祀太廟,也是在眼下這種態勢之下,一個不公開的公開宣告。至少在眼下這個時候,代替皇帝祭祀太廟,這個意義絕對是非比尋常的。林含煙知道,等明早的祭祀典禮過了,恐怕黃瓊就不在是今兒的英王了。

明白這道聖旨其中意思的林含煙,小聲的向着其他諸女,說明了這道聖旨的意義,以及其他背後的含義後。諸女在看向黃瓊的眼光時,不由得皆有些五味雜陳。尤其是身爲大理國長公主的段錦,看向黃瓊的眼光更是有些心思沉重,甚至還隱隱有些擔憂。

感受到諸女看過來時,激動、擔憂、沉悶,或是有些不明朗的目光。黃瓊走到諸女身邊,挨個的摟了一摟、親一親後才道:“你們不要想的太多,無論身份出現什麼樣的變化,我還是我,你們還是你們。我對你們,永遠都不會變的。明天等着我回來,咱們一同吃年夜飯。”

只是黃瓊的話音剛落下,林含煙卻是搖頭道:“以往每年的大年三十,皇上都會將皇后,後宮之中有名位,以及誕下皇子的諸嬪妃。連同諸皇子、公主,還有已經成親的諸皇子正妃,以及超過五歲的皇孫,一同在宮中吃年夜飯的。”

“明兒年夜飯是吃不上了,你早點回來便是了。我看,英王府的年夜飯,還是推後到初一晚上吧。以往每年初一,皇上都是在麗正殿接見並賜宴給各國使節,以及文武百官,晚上一般都沒有什麼事情。當初在景王未就藩之前,在京中時都是這麼做的。”

林含煙的話音落下,黃瓊摸了摸鼻子苦笑道:“還是含煙想的周到,以往我之前十八年之中,每次過年都是在聽雪軒,與母親和陳瑤姐三個人過的,可謂冷清的很,從來都沒有經歷過這些。若不是含煙提醒,你們明兒若是等我吃年夜飯,指不定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聽着黃瓊話中雖說不多,可也是多少有一些的苦澀意味。知道他與母親一同在冷宮之中待了十八年。別說與親人吃頓年夜飯了,就是平常人恐怕都未必能見到幾個的諸女,無不心中生出一股子濃濃的心疼。尤其是段錦,心中更是感慨萬千。

雖說大理國不過春節,但每年節日也是相當的豐富。之前父皇與皇兄在位的時候,每個節日一家人在一起,也算是其樂融融。後來自己被逼着躲入哀牢山,可山上一到各個節日,卻更是熱鬧的緊。除了在外遊歷的日子裡之外,她還從來都沒有一個人過節過。

想到這裡,段錦走到黃瓊面前,臉色有些羞紅的抱了抱黃瓊道:“你現在身邊有了我們,今後不再會一個人過年了。明兒你就放心的去忙你的國家大事,我們都會等你回來的。還有,明兒過年,以娘娘的性格定然不會去參加宮中的家宴。你明兒抽空,別忘了去看看娘娘。”

感受到段錦極其罕見的體貼,黃瓊輕輕的拍了拍懷中佳人的後背,對着段錦道:“我明兒估計要在宮中忙上一天,你們也別閒着,帶着花朵都去進宮陪陪母親。我明兒不能陪着母親團年,你們這些做兒媳婦的便代替我去就是了。想來母親見到你們,肯定是比見到我還高興。”

說到這裡,黃瓊看着林含煙道:“含煙,你也一併去。母親一直都想要見見花朵,年前又賞了這麼多的錢物。明兒便是臘月三十了,正好帶着花朵一同見見母親。母親性子冷,宮中又是規矩多,你不在,花朵未必會自在。不要去想太多,花朵是你的養女,這很正常的。”

聽到黃瓊讓自己也進宮,雖說猶豫了很大一會,但想到自己當年都已經十八了,第一次進宮還是戰戰兢兢的。花朵的年紀還這麼小,又不懂得宮中的規矩,別在真的被嚇到,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反正皇上也說過,讓把花朵帶進宮讓他瞧瞧。

對於黃瓊的這個吩咐,不在場的吳紫玉之外,諸女都點了點頭。原本黃瓊還想多與諸女待一會,只可惜這個難得的溫馨時刻,卻被皇帝派來的禮部和太常寺的官員給打斷了。知道這些官員來意的黃瓊,也只能放棄與諸女的溫存,按照這些官員的要求沐浴、更衣。

待沐浴、更衣之後,禮部和太常寺的官員,恭恭敬敬的請出天地的神位黃瓊,在臨時作爲靜室的黃瓊書房內,焚上一柱清香。而黃瓊也規規矩矩的,向着天地牌位行了三拜九叩大禮後。按照幾個官員的指揮,靜靜的坐在蒲團之上打坐。、

而丑時剛一到,又在官員的催促之下,更換上頭戴五色九旒的冕旒,腰扎白玉大袋,身着五色青衣親王大禮服。乘坐他那頂親王大轎,在皇帝派來的五百衛兵護送之下,抵達皇宮正門外太廟所在。在奉常的引導之下,進入太廟之後,又是一番三拜九叩。

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九百零一章 直撲江寧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七百九十二章 交還給寡人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性薄涼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六百三十五章 本王親自做這個誘餌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二百一十二章 算計與孺子可教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八百零一章 難得有情郎第八百零一章 難得有情郎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九十三章 固執的永王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截殺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第六百一十五章 做的如此之絕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王的表兄?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三十八章 不請自來的永王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五十九章 罪臣之後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狂熱與懼意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八百零八章 並非單純吃醋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認清自己罷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思複雜的黃瓊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四十五章 違逆之言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七百二十八章 損到家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七百二十五章 靠你們自己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六百四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婚事與放虎歸山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二百四十三章 憤怒與恐嚇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一百一十八章 劉虎之妻第六百九十七章 董千紅的心思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第四百六十四章 別當本王與你說笑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
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九百零一章 直撲江寧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七百九十二章 交還給寡人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性薄涼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六百三十五章 本王親自做這個誘餌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二百一十二章 算計與孺子可教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八百零一章 難得有情郎第八百零一章 難得有情郎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九十三章 固執的永王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截殺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第六百一十五章 做的如此之絕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王的表兄?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三十八章 不請自來的永王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五十九章 罪臣之後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狂熱與懼意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八百零八章 並非單純吃醋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認清自己罷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思複雜的黃瓊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四十五章 違逆之言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七百二十八章 損到家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七百二十五章 靠你們自己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六百四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婚事與放虎歸山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二百四十三章 憤怒與恐嚇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一百一十八章 劉虎之妻第六百九十七章 董千紅的心思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第四百六十四章 別當本王與你說笑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