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

賀元鋒的這番勸說,黃瓊聽了進去,高懷遠這才順利的積功晉升爲正七品。否則,以黃瓊要多磨練、磨練他的本意,現在的他還在從七品的位置上待着。今兒黃瓊之所以詢問他這個問題,其實是有事情要交給他。這個問題,只是想要正面好好再一次摸摸高懷遠底子

高懷遠爲人雖說年紀很輕,但情商卻是很高。所以,黃瓊詢問他的第一時間,他便隱隱約約猜測出了,自己這個舅舅對自己,態度突然改變真正意圖。可在看到身邊幾個同僚,得知自己真正身份之後,看向自己時有些異樣的眼光,他卻隱隱不是太願意回答這些。

因爲高懷遠感覺,那樣有些在同僚面前顯擺的意思。他的這幾個同僚,雖說都是御林軍的小官,可家世都很普通。真正那些有後臺的,早就都調走或是升上去了。此次御林八軍抽調出來武官,有六成都是家世普通,或是級別比較低的武官子弟,與高懷遠根本是兩個層面。

再加上高懷遠原本在京城之中就很低調,所以大部分同僚並不知道他身份。當然,御林軍中那些軍階比較高的武官,還是清楚他是金城公主唯一兒子,也是潁川伯府嫡子的。可那些知情人,早在黃瓊在御林軍抽調的名單上,看到高懷遠的名字之後,第一時間便下了封口令。

並再三要求,所有知情人對高懷遠,不得有任何的照顧,更不得調離。同樣品級的武官,平日裡面幹什麼,高懷遠便要幹什麼。別人平日裡面吃什麼,高懷遠便吃什麼。別的低級武官沒有獨立帳幕,在休息的時候,只能與普通士兵擠在一起,他也一樣不許搞特殊。

在執行軍務的時候,誰也不許因爲他的特殊身份,將其從危險之中調出來。總之就是一話,別的同級武官怎麼要求,他也要一樣對待,不許有任何的特殊照顧。如果不是考慮到自己那位長姐,膝下就這麼一根獨苗。而且戰死了還好說一些,一旦被俘將會是一個大麻煩。

在環州出發之前,黃瓊甚至一度有意將其調給周志遠邊軍。黃瓊如此做,倒不是刻意針對自己那位大姐。而是他真的有心,好好摔打一下這個外甥。畢竟作爲王侯世家,又是公主的唯一兒子。高懷遠原本可以安心的躺在母親的地位上,享受即富貴榮華,而且安穩的生活。

但這個外甥,居然能夠主動放棄京中錦衣玉食生活,不僅主動從軍,這次還報名來隴右平叛。這一點,讓他對這個外甥有些另眼看待之外。也生出了好好摔打一番這個外甥,看看他是否真的是可造之材。如果真的是可造之才,他會好好的重點培養一下這個外甥。

黃瓊的要求,軍中沒有人敢違背。再加上高懷遠調回御林軍之後,本身也刻意的低調。所以,軍中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高懷遠真正身份,都以爲他不過那個低級世襲武官,前來御林軍中襲職的子弟罷了。直到之前黃瓊喊他的字時,他身邊的同僚才知道,他是英王的嫡親外甥。

而英王的嫡親外甥,那不是就是?這些武官雖說職務低,可畢竟久居京城。又是在御林軍的位置上,對京城的顯貴還是有些瞭解的。英王的姐妹之中,能有這麼大的兒子的,也就只有金城公主一人。這個不起眼的,與自己這些人一樣,靠着積累軍功才升職到七品的傢伙。

居然是金城公主與潁川伯的嫡子,是當今皇上的嫡親外孫。而傳聞之中,那位金城公主是皇上諸女之中,最得皇上信任與寵愛一個。原本以爲這個貌不驚人的傢伙,是與自己家世一樣,卻沒有想到如此的貴胄。知道他身份後,幾個同僚異樣眼光,看得高懷遠一陣陣不自在。

只是雖說不想在同僚面前顯擺什麼,但當黃瓊再一次讓他評論這幾幅畫的時候,高懷遠知道自己不能不開口了。走上前,仔細看了一番這幾幅畫作之後,高懷遠略微沉思一下道:“回王爺的話,這幾幅畫作雖說從行筆,還有畫風來看,的確都是地道的薛少卿風格。”

“此人雖說力求模仿薛少卿的畫風,從行筆看來也多少有些功底。但細看之下卻只是形似而已,實則缺乏薛少卿畫作的神韻。也就是說,這幾幅畫上的鶴是死物,遠未達到薛少卿所做那種鶴形神兼備感覺。薛少卿畫的鶴,被詩仙評價爲感精以神變,可弄影而浮煙。”

“能得一向持才傲物的詩仙如此讚許,足以說明他畫之靈動。這幾幅畫上的鶴,都缺乏靈動,表現的都很呆板。而且從幾幅畫的裝裱紙張來看,這幾幅畫裝裱時期最早不會超過晚唐。甚至有可能是國朝初年的東西。還有印泥的成色來看,也不可能是薛少卿所在年代的印泥。”

“所以臣以爲,這幾幅畫都是後人仿作的。只不過,仿作的相當精細。筆鋒上,也是一味的模仿。但過於求形,而忽視了神韻。所以他畫的鶴是死物,缺乏薛少卿作品的靈動和風骨。還有雖說模仿得很像,但整體的畫風還顯得有些稚嫩,離着傳神還相差的很遠。”

高懷遠的回答,黃瓊卻是笑了笑道:“你呀,看問題還是有些膚淺。你只看到了這幾幅畫,缺乏薛稷所畫鶴的靈動。這幾幅畫的畫風,也顯得有些稚嫩,所以斷定爲仿品。但是有一點,你卻是忽視了,或是說沒有看到。你看看這個落款年月上,是不是感覺到有些不對?”

黃瓊的話音落下,高懷遠急忙又去看了看幾幅畫的落款。見到落款上的年代,這幾幅畫完成的年代,都應該是薛稷二十多歲的年紀。看到這裡,高懷遠擡起有有些疑惑的看了看黃瓊。認爲這種落款,在後人模仿前人作品的時候,感覺未達到前人標準的時候,都會這麼做。

將落款的日子,寫到前人作品還未成熟的年代,以求矇混過關。這種做法,是在書畫類造假時的慣例。所以,高懷遠雖說感嘆這個模仿傢伙,寫的一筆好字,就連這字跡都模仿得與真的一樣。但卻依舊沒有看出來,自己認爲這些作品,都是仿品的決定有什麼問題的。

見到高懷遠一臉茫然,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的樣子。黃瓊微微一嘆,自己這個外甥很勇敢,也很聰慧,可到底還是太年輕了,眼皮子還是有些窄。只是心中感慨這個比自己,不過才小兩歲外甥太年輕的黃瓊,卻是忘記了自己今年才十九歲,也沒有比高懷遠年紀大到哪裡去。

嘆了一口氣,黃瓊點了點幾幅畫邊緣,還有上面的印道:“你看看這畫紙,與裝裱所使用的紙張之間的區別。還有畫紙邊緣,雖說並不明顯,但也有的輕微裂痕。你就會發現這幾幅畫,都是畫完很長時間後才裝裱的。也就是說,這幾幅畫與裝裱距離相差很長時間。”

“雖說百餘年未必,可幾十年還是有的。還有畫上的字,明顯也是裝裱之後才提上去的,從印泥的成色,與畫紙之間的差別來看,這個印也是後印上去的。畫雖說稚嫩的很,可筆鋒卻是很犀利。而且筆走龍蛇,中間並無太多的停頓。也說明這些話,都是一氣呵成畫完的。”

“這幾幅畫,都是薛稷的真跡。不過從所畫的鶴呆板,缺乏其傳世畫作的靈動性來看。這幾幅畫,應該都是薛稷早期的習做。所以筆鋒一樣,但畫出來的鶴卻缺少神彩。這幾幅畫,極有可能那位薛少卿丟進廢紙堆裡面後,不知道被哪路神仙翻撿到,後來才裝裱起來的。”

“衡安,每一個人都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包括那些書畫大家的作品,也是一樣的。都是經過苦心練習,才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個人的成名,先天的天分只是其一,後天的勤學苦練纔是走向成功的最終通道。這也是古人所說,只有功夫深,鐵杵才能磨成針。”

“空有天分,而後天不知道勤學苦練,再好的天分也只能白白浪費。不得一番寒徹骨,那得撲鼻梅花香?便是薛稷這種書畫名家,也是靠着一點一滴的勤學苦練,才最終成爲書畫大家的。你爲人聰慧,但歷練還不夠,觀察也不夠仔細。你仔細在看看,這字體是誰的?”

“你只看出畫上的字是模仿的,可卻未發現畫上所提字的這個人,也應該是一位大家。這個人如果我沒有猜錯,應該是國朝初年,書畫大家楊凝式,刻意模仿薛稷筆體書寫的。楊凝式出身於前唐官宦世家,其父祖都是唐懿宗、唐僖宗時期高官,可謂是出身極其顯赫。”

“國朝興起,楊凝式卻心懷故朝。所以太祖皇帝幾次徵召均不仕,整日在家閉門不出琢磨字畫。他這種書香門第世家出身子弟,又豈會爲幾幅贗品題跋?以他的眼光,這幾幅畫是否爲薛稷真跡,豈會看不出來?至於爲何本王說題跋的人,會是楊凝式,這自然有本王的道理。”

“你仔細看,這幾幅畫之中最後一幅畫上的題跋,筆體是不是與其他幾幅畫略微不同?而且這幾幅畫上的題跋,字跡雖說模仿的惟妙惟肖,可筆鋒卻是另有韻味。這說明楊凝式在題跋與落款時,雖說刻意模仿薛稷的字,也落上了這幾幅畫作,大致應該有的日期。”

“可他最終還是改變不了,自己長期寫字養成的習慣。一個人可以掩蓋某些東西,但是長期養成的習慣,卻不是短時日可以改變的。最後一幅畫題跋雖說也在刻意模仿,但字體的風骨,卻是暴露了這個題跋者的真實身份。是典型楊凝式字的風骨與筆鋒,收斂與奔放並存。”

“至於那個印章,雖說與傳世的薛稷書畫上印章相同,但是所使用的印泥卻是五十年前的東西。說明,這是後人加蓋的。所以這幾幅畫,薛稷早期丟進廢紙堆,卻不知道被那個人撿起來,當做傳家寶的習做。而模仿薛稷筆體做題跋的,則是國朝初年的書法大家楊凝式。”

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三百五十八章 交給我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四百一十六章 別怪我第六十九章 你是故意的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五百五十三章 第二個看不透的人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八十四章 都在裝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二百三十章 沒有遷怒與人的習慣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五十四章 一桃殺三士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七百七十章 沒有那麼無辜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裡面拔大個第八百五十五章 呂蒙正的感觸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一百四十七章 截殺第七百一十章 秦氏眼中的驚喜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宮薨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六百九十七章 董千紅的心思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二百三十七章 叛逆期的範劍第三十章 滑頭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七十章 不滿的金城公主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七百八十一章 可憐天下慈母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五百一十三章 人品如官品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八十四章 那不是我該住的地方第三百五十三章 他做的孽我來還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五百四十一章 司徒喚霜的往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二百七十一章 牛嚼牡丹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三十章 滑頭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罐子破摔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三百三十三章 避重就輕(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宮薨了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
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三百五十八章 交給我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四百一十六章 別怪我第六十九章 你是故意的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五百五十三章 第二個看不透的人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八十四章 都在裝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二百三十章 沒有遷怒與人的習慣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五十四章 一桃殺三士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七百七十章 沒有那麼無辜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裡面拔大個第八百五十五章 呂蒙正的感觸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一百四十七章 截殺第七百一十章 秦氏眼中的驚喜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宮薨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六百九十七章 董千紅的心思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二百三十七章 叛逆期的範劍第三十章 滑頭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七十章 不滿的金城公主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七百八十一章 可憐天下慈母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五百一十三章 人品如官品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八十四章 那不是我該住的地方第三百五十三章 他做的孽我來還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五百四十一章 司徒喚霜的往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二百七十一章 牛嚼牡丹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三十章 滑頭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罐子破摔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三百三十三章 避重就輕(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宮薨了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