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

賀元鋒的這番勸說,黃瓊聽了進去,高懷遠這才順利的積功晉升爲正七品。否則,以黃瓊要多磨練、磨練他的本意,現在的他還在從七品的位置上待着。今兒黃瓊之所以詢問他這個問題,其實是有事情要交給他。這個問題,只是想要正面好好再一次摸摸高懷遠底子

高懷遠爲人雖說年紀很輕,但情商卻是很高。所以,黃瓊詢問他的第一時間,他便隱隱約約猜測出了,自己這個舅舅對自己,態度突然改變真正意圖。可在看到身邊幾個同僚,得知自己真正身份之後,看向自己時有些異樣的眼光,他卻隱隱不是太願意回答這些。

因爲高懷遠感覺,那樣有些在同僚面前顯擺的意思。他的這幾個同僚,雖說都是御林軍的小官,可家世都很普通。真正那些有後臺的,早就都調走或是升上去了。此次御林八軍抽調出來武官,有六成都是家世普通,或是級別比較低的武官子弟,與高懷遠根本是兩個層面。

再加上高懷遠原本在京城之中就很低調,所以大部分同僚並不知道他身份。當然,御林軍中那些軍階比較高的武官,還是清楚他是金城公主唯一兒子,也是潁川伯府嫡子的。可那些知情人,早在黃瓊在御林軍抽調的名單上,看到高懷遠的名字之後,第一時間便下了封口令。

並再三要求,所有知情人對高懷遠,不得有任何的照顧,更不得調離。同樣品級的武官,平日裡面幹什麼,高懷遠便要幹什麼。別人平日裡面吃什麼,高懷遠便吃什麼。別的低級武官沒有獨立帳幕,在休息的時候,只能與普通士兵擠在一起,他也一樣不許搞特殊。

在執行軍務的時候,誰也不許因爲他的特殊身份,將其從危險之中調出來。總之就是一話,別的同級武官怎麼要求,他也要一樣對待,不許有任何的特殊照顧。如果不是考慮到自己那位長姐,膝下就這麼一根獨苗。而且戰死了還好說一些,一旦被俘將會是一個大麻煩。

在環州出發之前,黃瓊甚至一度有意將其調給周志遠邊軍。黃瓊如此做,倒不是刻意針對自己那位大姐。而是他真的有心,好好摔打一下這個外甥。畢竟作爲王侯世家,又是公主的唯一兒子。高懷遠原本可以安心的躺在母親的地位上,享受即富貴榮華,而且安穩的生活。

但這個外甥,居然能夠主動放棄京中錦衣玉食生活,不僅主動從軍,這次還報名來隴右平叛。這一點,讓他對這個外甥有些另眼看待之外。也生出了好好摔打一番這個外甥,看看他是否真的是可造之材。如果真的是可造之才,他會好好的重點培養一下這個外甥。

黃瓊的要求,軍中沒有人敢違背。再加上高懷遠調回御林軍之後,本身也刻意的低調。所以,軍中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高懷遠真正身份,都以爲他不過那個低級世襲武官,前來御林軍中襲職的子弟罷了。直到之前黃瓊喊他的字時,他身邊的同僚才知道,他是英王的嫡親外甥。

而英王的嫡親外甥,那不是就是?這些武官雖說職務低,可畢竟久居京城。又是在御林軍的位置上,對京城的顯貴還是有些瞭解的。英王的姐妹之中,能有這麼大的兒子的,也就只有金城公主一人。這個不起眼的,與自己這些人一樣,靠着積累軍功才升職到七品的傢伙。

居然是金城公主與潁川伯的嫡子,是當今皇上的嫡親外孫。而傳聞之中,那位金城公主是皇上諸女之中,最得皇上信任與寵愛一個。原本以爲這個貌不驚人的傢伙,是與自己家世一樣,卻沒有想到如此的貴胄。知道他身份後,幾個同僚異樣眼光,看得高懷遠一陣陣不自在。

只是雖說不想在同僚面前顯擺什麼,但當黃瓊再一次讓他評論這幾幅畫的時候,高懷遠知道自己不能不開口了。走上前,仔細看了一番這幾幅畫作之後,高懷遠略微沉思一下道:“回王爺的話,這幾幅畫作雖說從行筆,還有畫風來看,的確都是地道的薛少卿風格。”

“此人雖說力求模仿薛少卿的畫風,從行筆看來也多少有些功底。但細看之下卻只是形似而已,實則缺乏薛少卿畫作的神韻。也就是說,這幾幅畫上的鶴是死物,遠未達到薛少卿所做那種鶴形神兼備感覺。薛少卿畫的鶴,被詩仙評價爲感精以神變,可弄影而浮煙。”

“能得一向持才傲物的詩仙如此讚許,足以說明他畫之靈動。這幾幅畫上的鶴,都缺乏靈動,表現的都很呆板。而且從幾幅畫的裝裱紙張來看,這幾幅畫裝裱時期最早不會超過晚唐。甚至有可能是國朝初年的東西。還有印泥的成色來看,也不可能是薛少卿所在年代的印泥。”

“所以臣以爲,這幾幅畫都是後人仿作的。只不過,仿作的相當精細。筆鋒上,也是一味的模仿。但過於求形,而忽視了神韻。所以他畫的鶴是死物,缺乏薛少卿作品的靈動和風骨。還有雖說模仿得很像,但整體的畫風還顯得有些稚嫩,離着傳神還相差的很遠。”

高懷遠的回答,黃瓊卻是笑了笑道:“你呀,看問題還是有些膚淺。你只看到了這幾幅畫,缺乏薛稷所畫鶴的靈動。這幾幅畫的畫風,也顯得有些稚嫩,所以斷定爲仿品。但是有一點,你卻是忽視了,或是說沒有看到。你看看這個落款年月上,是不是感覺到有些不對?”

黃瓊的話音落下,高懷遠急忙又去看了看幾幅畫的落款。見到落款上的年代,這幾幅畫完成的年代,都應該是薛稷二十多歲的年紀。看到這裡,高懷遠擡起有有些疑惑的看了看黃瓊。認爲這種落款,在後人模仿前人作品的時候,感覺未達到前人標準的時候,都會這麼做。

將落款的日子,寫到前人作品還未成熟的年代,以求矇混過關。這種做法,是在書畫類造假時的慣例。所以,高懷遠雖說感嘆這個模仿傢伙,寫的一筆好字,就連這字跡都模仿得與真的一樣。但卻依舊沒有看出來,自己認爲這些作品,都是仿品的決定有什麼問題的。

見到高懷遠一臉茫然,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的樣子。黃瓊微微一嘆,自己這個外甥很勇敢,也很聰慧,可到底還是太年輕了,眼皮子還是有些窄。只是心中感慨這個比自己,不過才小兩歲外甥太年輕的黃瓊,卻是忘記了自己今年才十九歲,也沒有比高懷遠年紀大到哪裡去。

嘆了一口氣,黃瓊點了點幾幅畫邊緣,還有上面的印道:“你看看這畫紙,與裝裱所使用的紙張之間的區別。還有畫紙邊緣,雖說並不明顯,但也有的輕微裂痕。你就會發現這幾幅畫,都是畫完很長時間後才裝裱的。也就是說,這幾幅畫與裝裱距離相差很長時間。”

“雖說百餘年未必,可幾十年還是有的。還有畫上的字,明顯也是裝裱之後才提上去的,從印泥的成色,與畫紙之間的差別來看,這個印也是後印上去的。畫雖說稚嫩的很,可筆鋒卻是很犀利。而且筆走龍蛇,中間並無太多的停頓。也說明這些話,都是一氣呵成畫完的。”

“這幾幅畫,都是薛稷的真跡。不過從所畫的鶴呆板,缺乏其傳世畫作的靈動性來看。這幾幅畫,應該都是薛稷早期的習做。所以筆鋒一樣,但畫出來的鶴卻缺少神彩。這幾幅畫,極有可能那位薛少卿丟進廢紙堆裡面後,不知道被哪路神仙翻撿到,後來才裝裱起來的。”

“衡安,每一個人都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包括那些書畫大家的作品,也是一樣的。都是經過苦心練習,才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個人的成名,先天的天分只是其一,後天的勤學苦練纔是走向成功的最終通道。這也是古人所說,只有功夫深,鐵杵才能磨成針。”

“空有天分,而後天不知道勤學苦練,再好的天分也只能白白浪費。不得一番寒徹骨,那得撲鼻梅花香?便是薛稷這種書畫名家,也是靠着一點一滴的勤學苦練,才最終成爲書畫大家的。你爲人聰慧,但歷練還不夠,觀察也不夠仔細。你仔細在看看,這字體是誰的?”

“你只看出畫上的字是模仿的,可卻未發現畫上所提字的這個人,也應該是一位大家。這個人如果我沒有猜錯,應該是國朝初年,書畫大家楊凝式,刻意模仿薛稷筆體書寫的。楊凝式出身於前唐官宦世家,其父祖都是唐懿宗、唐僖宗時期高官,可謂是出身極其顯赫。”

“國朝興起,楊凝式卻心懷故朝。所以太祖皇帝幾次徵召均不仕,整日在家閉門不出琢磨字畫。他這種書香門第世家出身子弟,又豈會爲幾幅贗品題跋?以他的眼光,這幾幅畫是否爲薛稷真跡,豈會看不出來?至於爲何本王說題跋的人,會是楊凝式,這自然有本王的道理。”

“你仔細看,這幾幅畫之中最後一幅畫上的題跋,筆體是不是與其他幾幅畫略微不同?而且這幾幅畫上的題跋,字跡雖說模仿的惟妙惟肖,可筆鋒卻是另有韻味。這說明楊凝式在題跋與落款時,雖說刻意模仿薛稷的字,也落上了這幾幅畫作,大致應該有的日期。”

“可他最終還是改變不了,自己長期寫字養成的習慣。一個人可以掩蓋某些東西,但是長期養成的習慣,卻不是短時日可以改變的。最後一幅畫題跋雖說也在刻意模仿,但字體的風骨,卻是暴露了這個題跋者的真實身份。是典型楊凝式字的風骨與筆鋒,收斂與奔放並存。”

“至於那個印章,雖說與傳世的薛稷書畫上印章相同,但是所使用的印泥卻是五十年前的東西。說明,這是後人加蓋的。所以這幾幅畫,薛稷早期丟進廢紙堆,卻不知道被那個人撿起來,當做傳家寶的習做。而模仿薛稷筆體做題跋的,則是國朝初年的書法大家楊凝式。”

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三百二十章 暴行第六百零九章 讓他自己挑選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五百三十六章 傅遠山第七百四十九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虎的傷情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五章 成長的歷程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五百七十五章 換人、換馬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七百四十三章 觸動很大第二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麼都算計到了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是無情之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五百三十九章 這是在安撫誰?第四百六十四章 別當本王與你說笑第七百七十九章 別樣的敘家常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六百八十四章 那不是我該住的地方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九百零八章 落井下石的老爺子?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一百八十八章 語氣不對的皇帝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五百六十五章 党項人的七大恨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世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四十二章 歲月催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四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三百二十章 暴行第六百零九章 讓他自己挑選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五百三十六章 傅遠山第七百四十九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虎的傷情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五章 成長的歷程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五百七十五章 換人、換馬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七百四十三章 觸動很大第二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麼都算計到了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是無情之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五百三十九章 這是在安撫誰?第四百六十四章 別當本王與你說笑第七百七十九章 別樣的敘家常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六百八十四章 那不是我該住的地方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九百零八章 落井下石的老爺子?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一百八十八章 語氣不對的皇帝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五百六十五章 党項人的七大恨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世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四十二章 歲月催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四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