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

薛朗是進京進獻祥瑞的,朝廷待他自然比待平常進京的官員熱情、周到,到達碼頭已是日落時辰,迎着晚霞下了官船,碼頭邊已有等候的馬車。

李綱來找薛朗打招呼:“幼陽,到此地,老夫就要與幼陽分開也。”

李綱要回長安城向聖人李淵覆命,薛朗則需要先去驛館休整,等候聖人宣召。薛朗向李綱行禮道:“一路上承蒙李公照應,待晚輩手頭事務結束,定當登門道謝。”

李綱笑着調侃他道:“老夫定掃席以待。屆時薛諮議即成過往也,想來該有新官職稱呼幼陽了。”

薛朗道:“然則薛幼陽依舊是薛幼陽,並不會有什麼不同。”

李綱大笑:“好,那老夫就等着幼陽登門,走也!”

“送李公,李公慢走。”

與李綱分道揚鑣,船上的紅薯已然搬運到馬車上,錢九隴道:“薛諮議,請上馬車,聖人已命人準備好地方,某護送薛諮議過去,休整一番,明日即能覲見聖人。”

“有勞錢將軍。”

“不敢,薛諮議請上馬車。”

李綱有聖人李淵的敕命,自可連夜進城。薛朗是來進獻祥瑞,需要現在城外驛館駐留,明日方可進城。外地官員進京等候聖人陛下召見,召見之前,只能住驛館。

唐朝的驛館是十分多的。唐朝的驛站業也是十分發達的,據統計,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員規模達到了數十萬之衆。可以說,唐朝的疆域到哪裡,驛站就開了哪裡。

官道旁幾裡幾裡就要有一個驛館,以供過往官員、驛員等休息、更換馬匹等。古代官員赴外地就職或是官員被貶,朝廷明文規定就是一日要過幾驛。曾有被貶斥官員一日需趕十驛的記載。

薛朗進獻祥瑞倒是沒被要求一日要趕幾個驛站,主要是怕走太快顛壞了紅薯,來時平陽公主和李綱的意見都是讓薛朗看着辦,務必降低紅薯運輸中的耗損。也因此,纔會定下走水路運輸,而不是走陸路。

不知道里面有沒有平陽公主體恤薛朗不慣乘馬車的緣故。也不知公主殿下在葦澤關怎麼樣了!按照日子算,劉黑闥應該正在山東攻打州縣,攻下山東的州縣之後,纔會轉戰河南、河北。葦澤關

這時候應該還是很安全的。

希望他明日進獻祥瑞一切順利,也希望平陽公主一切順利。

薛朗在心底默默祝願。想來以平陽公主的能力,一切順利是應當的,該多加註意的是薛朗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場面……其實有些心虛,淡定,真男人該經得住大場面考驗纔對。

“薛諮議,驛館已到,請下馬車。”

薛朗思維發散一陣,不知不覺就到了驛館,錢九隴已在外面請他下馬車。長儉在外面掀開布簾,扶着薛朗下了馬車。

驛館已然戒嚴,整個驛館,除了驛丞和吏目,就是錢九隴帶來的兵丁,再無一個外人。薛朗和錢九隴一起盯着人把紅薯搬進驛館的倉庫——

“錢將軍,煩請派人拿幾個火把來,我想看看紅薯的情況,看看途中是否有耗損的。”

“善。來呀,取火把來!”

“喏。”

不一會兒,就有幾個兵丁舉着火把過來——

紅薯裝筐的時候,薛朗就考慮到途中顛簸的情況,讓人顛了厚厚的幹茅草,途中趕路的時候,還經常叫人割草蓋紅薯遮擋烈日。

妥善的準備得到了極好的回報,筐裡的紅薯幾乎沒有顛壞的,最多就是蹭破點兒皮兒,一切完好!

“薛諮議,可有顛壞的?”

錢九隴帶着敬畏的目光掃了一眼筐裡的紅薯,頗爲嚴肅的問道。薛朗搖頭道:“沒有,來時裝筐時準備的妥當,沒有壞的。”

“如此就好。”

錢九隴這才放心。

驗看好紅薯,把倉庫大門緊鎖上,鑰匙直接交到薛朗手裡,錢九隴除了派人站崗嚴守外,還派了幾隊人馬,在倉庫旁、驛館外巡邏,防守得滴水不漏。

薛朗暗自點頭。進獻祥瑞的事情已經進行到最後,如果最後一刻功虧一簣,那麼他們這些人,誰也別想落到好,嚴格些、認真些,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安頓好一切,薛朗方纔在驛丞的帶領下到自己的房間,房內荷香已經準備好一切,泡在澡桶裡的時候,薛朗都還覺得在晃動——

這是坐船時間太長的後遺症!看饅頭到了房間裡就“啪嘰”躺

倒就知道,連乘多日的船,別說人,就是狗都受不了啊!

就算累成這樣,薛朗也無法得到好好休息的機會,寅時剛過半就被荷香叫醒:“大郎,大郎,禮部官員到,請大郎起牀。”

於是,薛朗只得哈欠連天的起牀,一邊洗漱一邊吩咐荷香給他泡了杯濃茶,洗漱完畢一杯濃茶灌下肚去,苦得眼睛都閉上了,倒是感覺清醒了許多。

醒完神出去,就見廳中有兩人在等待,一個做內侍打扮,一個穿着綠色的官袍。內侍是熟人,公主殿下的內侍官,綠色官袍的老者是禮部派來的,來提前告訴薛朗儀式的流程。

“內侍官怎麼來了?”

見到如圭,薛朗心裡還挺親切、激動地,一羣陌生人裡突然見到一個認識的,那種感覺,經歷過的都知道。

如圭笑着朝薛朗行禮:“見過薛諮議,奴婢奉殿下命先行趕到京裡準備,且不忙敘舊,薛諮議請來見過禮部的周員外郎,這是朝廷派來告知薛諮議禮儀規程的。”

薛朗點點頭,朝綠袍老者行禮道:“勞煩周員外郎,薛朗乃是異國歸來之遊子,對我朝規矩禮儀並不通,請多多指點。”

周員外郎客氣道:“不敢,薛諮議客氣。薛諮議可準備妥當?如若準備好,下官這就開始告知薛諮議今日之規程?”

薛朗面容一肅:“請指點。”

在這位禮部來的周員外郎指點薛朗流程的過程中,如圭就安坐在一旁,靜靜地看着。薛朗心裡燙貼,知道如圭是公主殿下特意派來給他站臺的。

流程一直說了一個多時辰,禮部員外郎不厭其煩的跟薛朗對了三遍,見薛朗沒有一絲錯誤,方纔滿意走人。

待禮部員外郎走了,如圭才道:“薛諮議今日朝食只能進食饅頭或是餅子,水不能多喝,以免不便。”

薛朗點點頭。如圭又指點了薛朗許多面聖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事無鉅細,俱都一一交代,直到薛朗爛熟於胸方罷休。

最後,如圭看看時辰,道:“薛諮議,來時殿下曾讓帶上的衣服可帶來麼?”

薛朗點頭:“自是帶來的。”

如圭:“既已帶來,時辰已差不多,就請薛諮議更衣罷。”

(本章完)

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293章 年來了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四卷_第293章 年來了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七卷_第555章 坦然以對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
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293章 年來了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四卷_第293章 年來了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六卷_第496章 別有內情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七卷_第555章 坦然以對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