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

“大家,芮國公薛朗薛駙馬遞了牌子入宮,請求面聖,言道有急事稟報。”

李二一下朝,貼身近侍就來稟報,不禁微微一愣,這還是這一年餘來,薛朗第一次主動遞牌子請求面見。

阿姐這一年餘來,甚少出來走動,來的最多的便是進宮看望父親,皇后過去請安的時候,遇到過許多次。

近侍看聖人也不說話,只那麼靜默着,也不敢多言,就這麼悄無聲息的跟着,片刻之後,才聽到聖人一句:“宣進來!”

“喏!”

不一會兒,薛朗進來,身上還穿着裘衣,行禮:“臣薛朗拜見陛下。”

這位小李聖人跟他爹老李聖人不一樣,兩口子的寢殿還跟在東宮一樣的風格,哪裡離藏書庫近就住哪裡,並且,帝后同殿而居,立政殿已經可以算前宮的範圍,倒是方便大臣們覲見。沒辦法,人兩口子感情好,御史也不敢多言去觸碰眉頭。

“平身,免禮。幼陽在我這立政殿可謂稀客,稀客臨門,可喜可賀。”

登基一年餘,小李也不是過去了小李了,身上的氣勢比之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若說過去還有些稚嫩,現如今,可卻是滿身的帝王氣概。

薛朗微微一笑,道:“聖人政務繁忙,臣下自不敢隨意打擾,如不是事態緊急,耽擱不得,也不敢來打擾聖人。”

小李聖人是知道薛朗的性情的,聞言立即問道:“不知是何事?且說來聽聽。”

“喏!”

薛朗心裡撓頭,乾脆的道:“請陛下看疏奏。”

說着,把疏奏遞給內侍,讓內侍呈上去。小李聖人接過看了起來,越看錶情越發的凝重起來,待看完,沉聲問道:“幼陽,此事可準?”

薛朗坦然道:“陛下敢以項上人頭擔保,八九不離十幾乎可以確定了!爲此還特意去田地裡查看過,今日進宮也帶了挖去的土塊進來,請陛下觀之。”

“土塊?”

想起平陽公主說的蝗蟲乃是魚蝦所化的

話語,薛朗恍然,解釋道:“蝗蟲可以說世界各地都有,種花家也曾有,農桑之事,國家之本,無論哪一國都重視。種花家既有專門研究農事的學者,又有專門研究田地裡的蟲子的學者,蝗災危害極大,自然也在研究之列,對蝗蟲的習性等研究的還算透徹,臣略知一二。故而,方纔敢確定,並在確定之後,一刻也不敢耽擱便進宮來稟報陛下。”

小李聖人點點頭,沉默了一陣後,方纔問道:“所以,蝗蟲並非魚蝦所化?也非上天之罰?”

薛朗斬釘截鐵的道:“當然,種花家早研究明白了,蝗蟲就是一種昆蟲,跟什麼天罰之類的沒有絲毫關係。蝗蟲亙古以來一直存在的,氣候適宜的時候,產卵量就高,氣候不適合的時候呢,產卵量降低不說,孵化的成功率也低,只跟氣候有關。”

君威日重的小李聖人面上神色無有分毫改變,只胸膛悄悄地起伏了一下,想是鬆了口氣。在這個問題上,薛朗其實滿同情他的,在古代做個皇帝也是不容易,稍微有點兒天災人禍的,就往天子身上扯。特別李二這皇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的,對這個更是介意。

爲了這個問題,薛朗昨晚上還跟平陽公主商討了一下,最後得出結論就是,反正他也沒有摻雜私心,純粹就是不想讓明年的蝗災造成太多損失,預先準備、防治一下,乾脆就實話實說,直來直去,也不繞什麼彎子了,盡人事聽天命。

小李如今正是憋着勁兒要大展身手給世人和先前不支持他的人,證明他比李大更適合皇位的時候。彎子繞多了,就怕李二腦補過度,造成什麼誤會。天知道薛朗真是沒有半分私心,對目前的生活也沒有改變的意圖,所以,選擇最簡單的方法反而更好。

若小李聽了,那就盡心盡力的去辦,若小李不聽,那他管好自家就成。至於會不會被治個妖言惑衆的罪……反正最多明年開春便能看出端倪來,做幾個月牢也不是無法忍耐的事情。關鍵的是要把蝗災的危害降到最低,不然,不知要餓死多少平民百姓,那都是一

條條人命,薛朗無論如何也無法忍下心不管。

心頭這般想着,靜靜的等着小李聖人做決斷。就聽他問道:“那什麼氣候之下,蝗蟲會多產卵並且孵化出更多幼蟲呢?”

薛朗道:“乾旱發生的時候!”

“且詳細說說。”

“喏!”

薛朗道:“乾旱的天氣,土壤裡的水份含量就低,土壤比較堅實,氣溫也比較高,蝗蟲就喜歡在這樣的氣溫和環境中產卵。加之因爲乾旱,河牀之類的水位降低,給了蝗蟲更多可以產卵的地方,然後在乾旱地方生長的植物,水份也低,蝗蟲吃了生長的較之往常水份充足的時候快,所以,多種條件因素相加之下,乾旱的年份,蝗蟲就會比往常多,乾旱之後纔會較容易發生蝗災。也因爲乾旱發生後,河牀乾涸的部分比較容易生長植物,蝗蟲喜歡在這些地方產卵,所以先人才會有魚蝦所化的推測。”

李二恍然:“原來如此。”

薛朗又道:“這兩年皆是暖冬,雨季雨水稀少,有些乾旱,氣候條件對於蝗蟲的生長繁殖來說十分有利,所以,這兩年我都關注着土壤情況。爲此,特意採集了去年和今年的土塊,也就是採集今年的土塊的時候,臣才覺得明年有極大的可能會爆發蝗災,請陛下明鑑。”

薛朗說了這麼多,李二也知他不是無的放矢,毫不遲疑的吩咐宮人:“傳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三人過來。”

“喏!”

宮人立即小跑着出去,薛朗知道小李這是信了,便耐心地等着那三位小李的心腹過來。

李二端坐上首,目光炯炯的看着薛朗,突兀的開口:“爲何要向我稟報蝗災之事?”

薛朗一怔,有些奇怪:“蝗災事關農桑,農桑關係國本,既然看出來了,當然要稟報陛下,哪裡需要什麼理由!”

李二哼了一聲,道:“我以爲你與阿姐夫妻一體,阿姐是不願我做這皇帝的!”

這話說的!

薛朗有些蛋疼!

(本章完)

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二卷_第70章 桃花朵朵開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三卷_第194章 逛街購物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二卷_第70章 桃花朵朵開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四卷_第338章 趙郡王的禮物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六卷_第516章 一家團聚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
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二卷_第70章 桃花朵朵開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三卷_第194章 逛街購物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二卷_第70章 桃花朵朵開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四卷_第338章 趙郡王的禮物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六卷_第516章 一家團聚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