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鎮的動亂從一個月後出現,起因很簡單,今年的夏賦開始了。
慣例的是每年不變的夏賦,不一樣的是,所有田地一體納糧。
總有些人是看不清楚形勢,也總有覺得自己應該高人一等的傢伙,這些人對於這種士紳一體納糧,總是反應激烈,不僅僅停止在口頭上,而且還表現在行動上。
在頭十天內,無數士紳慷慨激昂表示反對夏賦,並且大肆串連,遊說所有人都同一步伐,大家都不去交納,這些潞州蠻子難道還能將所有人都殺了不成?
當半個月的夏賦交納期限越來越近之時,肯主動納糧的人還是隻有寥寥不多。
但是在最後數天,官軍開始逐步駐紮在各個縣城虎視眈眈之後,三分之一膽子沒有口氣大的士紳開始不情不願的交了夏賦。
當最後一日的期限過後,無數士紳終於明白什麼叫做有刀就是道理,在他們的莊院被火炮一次轟擊便即土崩瓦解之後,他們也明白了什麼叫做真理只在大炮之內。
不過他們已經沒有機會後悔了,槍炮一響,誰也無法阻止戰爭的到來,只有殺戮纔是唯一的王道。
大同、太原府頓時淹沒在血泊之中,無數士紳在最後時刻哀求着願意交納雙倍甚至數位的夏賦,卻依舊無人理睬。
這些出征的官兵們都收到過命令,破門之後三成錢糧歸他們所有,在這種高額賞銀的激勵下,他們恨不得將所有朱門大戶全部洗劫一空,哪還會在意他們與自己毫無相關的保證?
騷動在十數日內便全部消失,在統一指揮又訓練有素的官兵面前,任何的民間抵抗都顯得那麼孱弱無力。
真正的大戶是不可能受到牽連的,他們與各地官府駐軍聯繫極密,能夠得到的消息,也遠遠超過那些固步自封的鄉下土財主,知道上面的決心有多強,根本不會將自己家族拖入危險之中。
整個大同鎮與太原府經歷過這一次血洗之後,反而順暢了許多,原本混然不被放在眼中的亭長們,權威也得到了空前的加強。
而十數個被牽連到的縣令的落馬,也讓潞州軍開始真正的掌控這兩府之地的第一步。
此次清洗地方,得到的錢糧物資除了官軍就得的三成之外,七成物資也被李徵全部投入到恢復地方生產之上。
原有的格局被敲的粉碎,不僅讓所有降軍都賺的盆滿鉢滿,認同感急增,更是將社會財富重新洗牌分佈,大大的緩解了尖銳的階級矛盾。
領軍倡亂的並沒有一個,那些衛所中有幾個不知死活的蠢貨,也全部被連根撥起。
設立亭長一職,將皇權下鄉之後,效果這才顯現了出來。
當潞州軍方面將陝西的待遇照搬而來後,兩府之地的緊急局勢很快便平靜了下來。
在鄉間亭長們不斷的宣傳之下,大部分百姓們都是歡聲雷動,他們不是傻子,只要不故意矇蔽他們,他們自然會選對自己最有利的一方!
在他們的利益得到保證之後,就算有些縉紳想要鬧事,也根本找不出來多少肯爲他們火中取栗的傻子。
接二連三如此鐵血的殺戮,自然引起了激烈的反彈。
在李徵控制區內,被殺服的士紳們別說大廳廣衆之下,就算在自己家中說話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禍上身。
但是在京城之中,對於李徵的口誅筆伐,已經達到了頂點。
上至內閣,下至所有舉人,秀才,一提到李徵莫不是破口大罵,直恨的生啖其肉,睡寢其皮的地步。
至於土地兼併最激烈的江南,更是直接將李徵在民間完全妖魔化了,什麼愛用心肝下酒已經是小兒科了,青面獠牙餐餐食小兒腦子的傳說,更是讓李徵的大名在江南已經可以夜鎮兒啼了。
對於讀書人來說,李徵大肆誅殺士紳這些有功名的讀書人還不算什麼,畢竟本朝太祖朱元璋乾的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士紳一體納糧,這種在讀書人身上割肉的行徑,卻是立即將所有讀書人全部得罪了。
但在朝堂之上無論如何辱罵,也根本傷不了李徵半根寒毛,想要收拾李徵,還得需要朝廷官兵才行。
原本對討伐李徵根本沒有任何辦法,每次一提起就裝死豬的大明文官集團,在被激怒之後,頓時也變得有辦法起來。
說到底大明如今缺的不是兵丁,而是銀子,既然缺錢,那便再徵稅便是,實在不行,將現有的稅賦再提高個一兩倍也不是不行。
畢竟國賊當道,爲了讓天下萬民有更光明的未來,也只能再苦一下這天下萬民幾年,等到朝廷蕩平了國賊,必定會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世道。
御吏康白川首先出班,聲淚俱下的代表天下萬民向崇禎皇帝苦苦哀求,天下萬民苦李徵國賊久矣,情願再加三分剿餉,相助朝廷除此逆賊,復我大明正槊。
眼見天下萬民如此的忠君愛國,深受感動的崇禎皇帝也不禁爲之淚下,責令內閣儘快擬出章程票擬,承報上來。
內閣也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畝加三分加征剿餉銀的票擬,並且第一時間便得到崇禎皇帝批覆,用了大印之後,便即快速傳達天下。
但是稅收畢竟太慢了,有些恨不得李徵見不到明日太陽的激進份子,甚至已經在京城發起募捐的義舉,爲朝廷多方籌措錢糧,助朝廷早日出兵平叛。
只是這些年輕人的熱血卻是應者寥寥,近一個月也只籌措到數千兩上下,這其中很多還都是抹不開面子,只能隨個份子的公子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