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104、紅衣男孩(八)

從賈家到村口警車停放的位置,江瞳心裡亂糟糟的,所以她走了一路,身邊人少了誰也沒注意,直到臨上車前,餘關道別說要回歸偵察組,方反應過來,已經有好一會沒見到杜宇人影。

江瞳問單軼杜宇去哪兒了,得來的卻是對方同樣茫然的反應,她於是取出手機,正要撥出杜宇的號碼,就見着杜宇一路小跑,剛剛從村口朝他們趕來。

“你去哪兒了?”江瞳對杜宇的磨蹭和脫離有些不悅,嚴聲責問道。

“我上了個廁所。”杜宇吭哧作答,隨即又轉移話題,說,“師父,咱們這會兒去哪兒呀?”

“去證物存放室,串一下馮波案件的疑點。”江瞳心不在焉,也沒心思深究杜宇的說辭,說完話,直接轉身踏上了勘察車。

“誒。”杜宇沒有遭到師父的追問,喜出望外,萬分慶幸地也上了車。

車子上路,車上人們都各自沉默,這種安靜狀態杜宇是最憋不住,尤其是在他心中有“鬼”的時候。然而江瞳是不敢找的,李師傅開車也不能騷擾,唯一剩下的酒只有副駕駛座位上一直捧着手機的單軼,杜宇掂量決定,還是撩騷雙口老搭檔單軼最保險,於是就心安理得地伸手戳了一下單軼肩背,問:“軼哥,你在看啥呢?那麼入神?”

“我在看馮波案子的現場照片呢。”單軼說,“你看這張細目照片,這裡的繩結。”

“哪兒,我看不清啊,手機太晃了。”杜宇探頭,吃力地投目去看單軼遞過來的手機屏幕,可卻怎麼也看不明白上面的圖像,努力幾次後,無奈放棄,說,“待會到了再看吧,路不平,抖得我眼睛都花了。”這話落下,餘光留意到江瞳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目光轉來他這邊掃了一眼,這叫杜宇本就不夠敞亮的小心臟,驀地撲通亂跳,夢寐以求的“話匣開張”也成爲泡影,只有老老實實地窩在師父江瞳的身邊,噤若寒蟬,取出手機刷網頁打發時間。

車輪速轉,不一會,車停到了證物存放室所在的省殯儀館前院,單軼找到殯儀館負責證物管理的工作人員打開門鎖,領着江瞳和杜宇進去,從衆多證物中找到了馮波案件中的兩條繩子。

“呃,我除了能看出來你拿的兩種,不是一類繩以外,啥都看不出來,所以……它們之間有什麼說道麼?”不得不說,有時候,隔行就是如隔山,杜宇的目光在單軼手裡舉起證物袋裡的繩子間,左瞧瞧右看看,始終看不出什麼“破局”的名堂,於是發問。

“你看,用來綁馮波身體和秤砣的繩子不是同一根。”單軼舉着一長一短,分別裝在兩個證物袋裡的繩子,解釋說。

“這不是很正常嘛,綁馮波雙手的不也不是同一條繩子麼?”杜宇不覺奇怪,說。

“我指的是材質,編繩的股數和繩體的磨損度。馮波綁雙手的繩子跟雙腳的繩子雖然有別,但是編繩方式和材質基本是一致的,都是長繩這類,也就是家庭很常見的兩股麻繩,磨損度很輕,

比較新;”單軼指出,“但你看這條短一些的繩子就很不一樣了,首先它是八股尼龍繩,其次,它是已經磨損得很嚴重的八股尼龍繩,估計已經用了很多年。”

“這又能代表什麼呢?現在尼龍繩很好買呀,如果買來以後,密集使用,也會磨損很快吧。”杜宇不解。

“不一樣,隨時間推移而形成的繩體自然耗損和密集性使用造成的磨損,繩體所呈現的磨損狀態是不一樣的,這個鑑別手段很多。不過這不是重點,我想說的是繩子本身,”單軼停頓,嚥了一口唾沫,繼續說,“現在市面上買的尼龍繩,普遍都嵌有鋼芯,以增加繩子的結實程度和受力耐用度,然而這個尼龍繩裡沒有鋼芯,這是相對比較老的編繩工藝了,應該是在80年代左右的產物,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條繩子,應該是條老式軍用繩。80年代市場經濟還沒有形成,軍用尼龍繩更不會輕易出現在尋常百姓家,而且當時這種尼龍繩僅供軍用,生產量不多,現在就算是在舊貨交易市場也不太容易買到,而且繩子本身還用到這麼舊。”

“你的意思是?綁這繩子的人家裡肯定有當兵背景的成員?”杜宇順着思路推測。

“嗯,剛開始看現場固定照片的時候,我就覺得奇怪,死者腳踝用來綁秤砣的繩子,跟死者身上繩子的銜接有點不太對勁,但是因爲案發現場的光線不足,拍出來的照片色調還原度和區別度不高,所以兩者分別不是很清晰,今天看到實物才最終確認,這兩股繩子確實不是一體,估計歸屬來源也不一致,因爲根據偵查組的外圍調查,馮波家裡沒有當過兵的。”單軼說。

“那也就是有第三者在馮波的死亡現場唄?剛好丁隊他們也鎖定了馮波那個突然轉校的同學,照咱們在專案會上聽着的情況來看,他這個同學很有問題。”杜宇說,話音剛落,就聽江瞳插話進來,說,“應該是在死者死後有第三個人進入了現場。”

杜宇、單軼聞話扭頭,杜宇不禁問了一聲:“爲啥?”

“是死者腳踝上淤青的疑點。杜宇,你還記不記得,在縣局法醫的屍檢報告上,有一條屍檢記錄是說,馮波的雙腳後腳踝到腳背的位置,有一圈環形向下的白色線性勒痕。”江瞳說。

“記得,那不是隻是疑似痕跡麼?因爲並不是很明顯,也沒法判斷到底有還是沒有,也有可能只是皮膚的一點隱性病變?而且到咱們複查屍體的時候,已經基本不太看得出來了,估計就是當時屍檢法醫的視覺誤判吧。”杜宇說。

“不是誤判,痕跡也不是完全沒有,只是可能死者死亡時,腳踝是被繩索勒緊捆綁,屍斑下沉的過程中受到阻隔,沒有沉積到雙腳,令這個痕跡有些不太明顯,而且屍體的冷凍時間長,本身也會讓一些不太明顯的痕跡有所消退。但是即便如此,死者後腳踝到腳背的白色痕跡也還是存在的,只是咱們檢查馮波屍體的時候,關注更多是對於馮波頭頂處傷口是否是針眼,而忽略掉了這個細節

。這點你從現場死者的細目固定照片可以看出來。”江瞳說着,打開了一張馮波屍檢,對於腳步的細目固定照片,裡面確確實實有一條環繞於死者後腳踝到前腳背的線性白痕,“就是因爲這張照片,我更加確信原屍檢報告當中對於這條痕跡的記錄絕不是空穴來風。一開始我考慮是不是在馮剛發現馮波屍體時,試圖解開他腳上的繩子,造成了這條沒有生活反應的死後勒痕。但後來我考慮了一下,如果這個痕跡是馮剛因爲解繩子不成功,反而勒緊繩子造成,那麼兩點問題解釋不通,第一,從後腳踝向下至腳背的這條無生活反應的死後勒痕,是如何形成的?第二,馮剛發現兒子吊在房樑上爲什麼要先費力解腳下綁着秤砣的繩子,而不是直接先把人放下來?

“另外,秤砣是馮波死後,由馮剛掛上的可能性也可以排除,馮剛是在馮波死後的12個小時才從縣裡趕回老家,而在他趕回去之前,一直與馮波的母親在一起,是由馮波母親催促着回的老家,他有很充分的不在場證據,而且他也沒有作案動機。那麼如果非要說秤砣是由他掛到馮波的腳上,那麼根據馮波的死亡時間和馮剛發現屍體的時間間隔,這條白色的痕跡不可能形成,因爲馮剛發現屍體的時候,屍斑已經形成固定了,再有外力影響繩索造成組織壓迫,屍斑局部減退形成線性痕跡,不太現實;而且形成的時間也不足夠,馮剛發現屍體到警方抵達現場把屍體放下來的時間應該不會太久。那麼造成屍體腳踝處白色勒痕的最合理時機,只能是馮剛死亡後不久,屍斑和屍僵還未形成的2個小時內。”江瞳解釋。

“爲什麼是2個小時內?”杜宇疑惑。

“人體屍僵的形成是從小關節到大關節逐步形成,最後遍佈全身,這個過程,要在人死後大約經過1-3小時,這段時間內肌肉會輕度收縮,關節不能曲屈。按照經驗來說,在人死後至多2個小時,死者的腳踝和手腕就已經不會再有靈活度了,然而你看死者的固定照片,死者的腳背是繃直的,這種情形只能是因重物懸掛所致,也就是說死者後腳踝到腳背形成環形向下的白色屍斑阻斷痕跡,就只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馮波死亡後2個小時內,有人進入了案發現場,在他的雙腳上,用一條軍用尼龍繩掛上了秤砣。”江瞳話音一落,在場二人組恍然大悟。

馮波案件在痕跡和屍檢有了新發現,雖然讓整件案子看上去枝節橫生,但至少是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參照,無論它最終是否會成爲引導破案的關鍵依據,至少多了一條線索,就能多一條調查依據,破案的路徑也會增多一些,真相還原的機率也增高了一些。獲得新的證據之後,三人又複覈了一下案件的相關信息,直到再找不出新的線索,才停下來,此時天時已不知不覺的翻到了次日凌晨,他們走出證物存放室,戶外的天色已臨近破曉,於是三人合計了一下,決定先暫時休整幾個小時,待天明過後,等聽專案組調查於大祿有何結果以後,再同步他們的新發現。

(本章完)

正文_75、無屍公案(四)正文_52、消失的證據(三)正文_128、連環謎案(十九)正文_13、消失的網友(二)正文_92、剝皮惡魔(十一)正文_22、消失的網友(十一)正文_106、紅衣男孩(十)正文_29、可以重生的女友(五)正文_48、全民目擊(十四)正文_64、致命的冷漠(四)正文_79、無屍公案(八)正文_46、全民目擊(十二)正文_6、意外死亡的病人(六)正文_147、本來面目(六)正文_147、本來面目(六)正文_108、紅衣男孩(十二)正文_122、連環謎案(十三)正文_15、消失的網友(四)正文_138、遠光燈下的罪惡(十)正文_133、遠光燈下的罪惡(五)正文_84、剝皮惡魔(三)正文_45、全民目擊(十一)正文_93、剝皮惡魔(十二)正文_127、連環謎案(十八)正文_46、全民目擊(十二)正文_26、可以重生的女友(二)正文_70、致命的冷漠(十)正文_135、遠光燈下的罪惡(七)正文_14、消失的網友(三)正文_117、連環謎案(八)正文_19、消失的網友(八)正文_41、全民目擊(七)正文_148、本來面目(七)正文_80、無屍公案(九)正文_14、消失的網友(三)正文_27、可以重生的女友(三)正文_120、連環迷案(十一)正文_1、意外死亡的病人(一)正文_68、致命的冷漠(八)正文_54、消失的證據(五)正文_143、本來面目(二)正文_17、消失的網友(六)正文_106、紅衣男孩(十)正文_63、致命的冷漠(三)正文_138、遠光燈下的罪惡(十)正文_38、全民目擊(四)正文_145、本來面目(四)正文_111、連環謎案(二)正文_23、消失的網友(十二)正文_94、剝皮惡魔(十三)正文_31、可以重生的女友(七)正文_126、連環迷案(十七)正文_87、剝皮惡魔(六)正文_87、剝皮惡魔(六)正文_63、致命的冷漠(三)正文_95、剝皮惡魔(十四)正文_21、消失的網友(十)正文_78、無屍公案(七)正文_74、無屍公案(三)正文_20、消失的網友(九)正文_45、全民目擊(十一)正文_3、意外死亡的病人(三)正文_125、連環迷案(十六)正文_123、連環迷案(十四)正文_28、可以重生的女友(四)正文_84、剝皮惡魔(三)正文_1、意外死亡的病人(一)正文_122、連環謎案(十三)正文_6、意外死亡的病人(六)正文_114、連環迷案(五)正文_106、紅衣男孩(十)正文_105、紅衣男孩(九)正文_51、消失的證據(二)正文_68、致命的冷漠(八)正文_138、遠光燈下的罪惡(十)正文_83、剝皮惡魔(二)正文_79、無屍公案(八)正文_76、無屍公案(五)正文_123、連環迷案(十四)正文_109、紅衣男孩(十三)正文_63、致命的冷漠(三)正文_29、可以重生的女友(五)正文_36、全名目擊(二)正文_130、遠光燈下的罪惡(二)正文_36、全名目擊(二)正文_36、全名目擊(二)正文_111、連環謎案(二)正文_91、剝皮惡魔(十)正文_38、全民目擊(四)正文_21、消失的網友(十)正文_11、意外死亡的病人(十一)正文_86、剝皮惡魔(五)正文_44、全民目擊(十)正文_36、全名目擊(二)正文_35、全民目擊(一)正文_37、全民目擊(三)正文_20、消失的網友(九)正文_132、遠光燈下的罪惡(四)正文_136、遠光燈下的罪惡(八)正文_60、消失的證據(十一)
正文_75、無屍公案(四)正文_52、消失的證據(三)正文_128、連環謎案(十九)正文_13、消失的網友(二)正文_92、剝皮惡魔(十一)正文_22、消失的網友(十一)正文_106、紅衣男孩(十)正文_29、可以重生的女友(五)正文_48、全民目擊(十四)正文_64、致命的冷漠(四)正文_79、無屍公案(八)正文_46、全民目擊(十二)正文_6、意外死亡的病人(六)正文_147、本來面目(六)正文_147、本來面目(六)正文_108、紅衣男孩(十二)正文_122、連環謎案(十三)正文_15、消失的網友(四)正文_138、遠光燈下的罪惡(十)正文_133、遠光燈下的罪惡(五)正文_84、剝皮惡魔(三)正文_45、全民目擊(十一)正文_93、剝皮惡魔(十二)正文_127、連環謎案(十八)正文_46、全民目擊(十二)正文_26、可以重生的女友(二)正文_70、致命的冷漠(十)正文_135、遠光燈下的罪惡(七)正文_14、消失的網友(三)正文_117、連環謎案(八)正文_19、消失的網友(八)正文_41、全民目擊(七)正文_148、本來面目(七)正文_80、無屍公案(九)正文_14、消失的網友(三)正文_27、可以重生的女友(三)正文_120、連環迷案(十一)正文_1、意外死亡的病人(一)正文_68、致命的冷漠(八)正文_54、消失的證據(五)正文_143、本來面目(二)正文_17、消失的網友(六)正文_106、紅衣男孩(十)正文_63、致命的冷漠(三)正文_138、遠光燈下的罪惡(十)正文_38、全民目擊(四)正文_145、本來面目(四)正文_111、連環謎案(二)正文_23、消失的網友(十二)正文_94、剝皮惡魔(十三)正文_31、可以重生的女友(七)正文_126、連環迷案(十七)正文_87、剝皮惡魔(六)正文_87、剝皮惡魔(六)正文_63、致命的冷漠(三)正文_95、剝皮惡魔(十四)正文_21、消失的網友(十)正文_78、無屍公案(七)正文_74、無屍公案(三)正文_20、消失的網友(九)正文_45、全民目擊(十一)正文_3、意外死亡的病人(三)正文_125、連環迷案(十六)正文_123、連環迷案(十四)正文_28、可以重生的女友(四)正文_84、剝皮惡魔(三)正文_1、意外死亡的病人(一)正文_122、連環謎案(十三)正文_6、意外死亡的病人(六)正文_114、連環迷案(五)正文_106、紅衣男孩(十)正文_105、紅衣男孩(九)正文_51、消失的證據(二)正文_68、致命的冷漠(八)正文_138、遠光燈下的罪惡(十)正文_83、剝皮惡魔(二)正文_79、無屍公案(八)正文_76、無屍公案(五)正文_123、連環迷案(十四)正文_109、紅衣男孩(十三)正文_63、致命的冷漠(三)正文_29、可以重生的女友(五)正文_36、全名目擊(二)正文_130、遠光燈下的罪惡(二)正文_36、全名目擊(二)正文_36、全名目擊(二)正文_111、連環謎案(二)正文_91、剝皮惡魔(十)正文_38、全民目擊(四)正文_21、消失的網友(十)正文_11、意外死亡的病人(十一)正文_86、剝皮惡魔(五)正文_44、全民目擊(十)正文_36、全名目擊(二)正文_35、全民目擊(一)正文_37、全民目擊(三)正文_20、消失的網友(九)正文_132、遠光燈下的罪惡(四)正文_136、遠光燈下的罪惡(八)正文_60、消失的證據(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