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認清楚形勢的西人檢查官,自然不會主動來得罪他,
哪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只要讓程野按部就班地發展下去,遲早會成爲東派的又一主力,甚至可能參與到檢查站的權力分配中。
但比起遙不可及的「以後」,他們更在乎眼下的利弊。
現在跑去招惹程野,勢必會成爲衆矢之的,平白吸引火力。
哪怕是站隊狂魔,也得仔細掂量投入與收益,纔敢做出這種風險遠大於回報的決定。
但加西亞不同。
兩人之間的仇怨幾乎沒有和解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西人內部也需要一個「代表」來制衡東人的新星。
與其讓所有人都暴露在東人的視線裡,不如推出一個已經與程野結怨的人,既符合派系利益,又能將內部矛盾轉化爲外部對抗。
種種因素交織之下,加西亞現在就算想退,西人的檢查官們也不會允許。
「呵,有意思,這傷還沒好就急着來承包了。」
程野盯着看了會,加西亞走路時左腿明顯有些跛,褲管下隱約能看出繃帶的輪廓。
另外整個人的精氣神也一般,像放了長假後被迫返校的大學生,眼神裡帶着幾分沒睡醒的呆滯,甚至有點遊離。
「這次的承包,事關衛星城建成後的檢查站權力分配。」
李馬太沉吟着,繼續講着不知道從哪裡打聽來的小道消息:
「到時候三座主站會縮減規模,南北兩站以後都得改成單人執勤模式,就是現在實行的4人執勤,中央站也會砍成6人編制,三座加起來14個檢查官就能運轉。」
「靠近緩衝區的第一座衛星城,規劃容納20萬人,這是內城各部門聯合共建的,由哈林站長親自帶隊,建成後會設一座迷你檢查站,就兩條通道,一條走車,一條走人,倆檢查官就能看住。」
「再往外的衛星城,才輪到咱們這些人承包。目前一共規劃了24座,每座容納3萬人的規模建設,按兩兩一組算,滿打滿算也只需要48名檢查官。可你想啊,前期哪可能一下子鋪開這麼多?能先啓動一半就不錯了。」
李馬太咂咂嘴,「所以這次競爭,每一輪都很重要,都不能錯過。」
「照這麼說,目前在場的80名檢查官,第一輪就要先篩選出去至少32人?」程野迅速心算一番,語氣裡帶了幾分凝重。
「嗯,是這個數沒錯。」李馬太點點頭。
幾乎是快一半的人了,這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程野暗暗思。
事實上,以幸福城當前的實力,規劃24座衛星城已經完全超標。
哪怕建築材料儲備再充足,也絕無可能同時支撐一座20萬人的核心衛星城,外加24座各3萬人規模的次級衛星城同步建設。
然而丁以山既然敢下這樣的指令,背後必然有更深的考量。
是內城各部門博弈後的結果?
還是說.
程野心頭閃過一絲猜測,如果只是想把材料平均分配下去蓋房子,根本不需要檢查官親自帶隊,只需工務署安排工人按圖施工即可。
既然特意讓檢查官參與,就說明這其中必然留有「操作空間」。
難道是想讓24座衛星城形成競爭?
用這種方式倒逼建設進度,讓各個承包組在資源丶效率丶成果上互相較勁,最終篩選出最優的發展模式?
程野一時間思路漸明,但最終的答案還得看這一輪考覈的內容來定。
不多時。
距離九點的會議還有近半小時,所有檢查官就已經全部到位。
丁以山見狀不再遲疑,先是示意工作人員分發厚厚的資料冊,隨後擡手示意哈林開啓會議。
「幸福城檢查站新紀35年第4次檢查官全體會議,正式召開!」
哈林站起身,聲音清晰而沉穩,「本次全體會議主要聚焦於外城建設,現由我再次向大家傳遞幸福城外城計劃的核心要點。」
「1.外城計劃的目的:經統計,目前即將遷徙至幸福城的流民數量已達76萬人,且日均新增1.2萬人,增長趨勢持續。根據超算系統測算,最終預計將有117萬流民納入幸福城居民範疇。該規模已遠超緩衝區承載上限,爲保障流民安置工作有序開展,現決定立即啓動外城計劃,確保相關人員得到妥善處置。」
「2.外城計劃爲什麼需要檢查官參與:本次外城計劃系由丁站長向高層專項申請啓動,是檢驗檢查官隊伍實戰能力的重要契機。項目若能順利實施,將打破檢查站現有活動範圍侷限,爲後續建設各級衛星城檢查站奠定基礎,進而推動檢查官隊伍規模擴充至200
人。新增50個編制名額,將按照規定從現有檢查官子嗣中擇優遞補,以保障隊伍建設的延續性與穩定性。」
「3.外城計劃對於幸福城的意義:外城計劃的推進,是幸福城優化空間佈局丶提升承載能力的關鍵舉措。通過有序安置新增居民,可有效緩解現有城區資源緊張局面..:」
「4.外城計劃對於周邊的影響:將形成以幸福城爲中心的輻射圈,帶動周邊廢棄區域的資源再利用,同時通過衛星城的防禦體系,進一步壓縮感染體的活動空間,降低對主城的威脅.::」
「5.外城計劃的核心難點:物資調配與運輸安全丶流民安置後的治安管理丶不同衛星城間的資源平衡丶突發感染體襲擊的應急響應..:」
「6.外城計劃的參與方:以檢查站爲主導....」
「7.外城計劃的階段劃分::::」
簡簡單單的包乾計劃,落到實處,就會變成長的各項規章制度。
以整體的角度來衡量,程野提供的所有計劃細節,約莫只佔完整方案的15%。
剩下的85%,全是幸福城與檢查站的決策人員,在這四天裡晝夜趕工補足的。
其中不僅涉及全方位的獎懲機制,更勾勒出了檢查站未來的發展路徑。
哈林逐條唸誦,聲音在會場裡迴盪,程野不僅沒有覺得枯燥,反而時不時頜首點頭表示肯定。
因爲他明白,現在的這些可不是用來糊弄領導,糊弄民衆的廢話文學。
而是接下來馬上就要落地執行的行動指南,每一條都關係到上百萬人的生存,容不得半點虛浮。
其中最讓他注意的兩點,分別是第17條,以及第32條,幾乎直接決定了承包邏輯。
17條是關於衛星城建設中的人員歸屬,檢查站給出的答案是「招募制」。
這意味着檢查官不能被動等待分配,必須親自走進流民隊伍,用自己的建設理念丶規劃藍圖去吸引遷徙者加入。
當然,爲保障基礎運轉,所有獲得包乾資格的檢查官會先得到200人的初始名額,這些人是從緩衝區內精挑細選的,大多是有膽量丶願闖蕩的青壯年,自帶一股「向外開拓」的衝勁。
但後續人員擴充,就全憑檢查官的號召力:是能靠願景凝聚人心,還是能靠實績贏得信任,直接決定了衛星城的發展速度和人口規模。
32條是有關建設過程中的資源分配,資源分配果然沒走平均主義的老路,而是採用了一套精巧的平衡兌換制:
核心指標是「安置人數」。
每成功安置一名流民,承包組就能獲得相應點數,點數可直接兌換建設物資丶生產資料丶甚至是額外的營養漿和防禦設施丶武器裝備等。
關鍵變量是「民衆滿意度係數」。
檢查站會安排暗線調查,若檢查官爲刷點數盲目擴招,卻忽視流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如住所丶食物丶安全),滿意度暴跌,係數最低會降至0.5,最終到手的實際資源會大打折扣。
而低於0.5,檢查站就會啓動淘汰機制,將該檢查官淘汰,並做出期數資歷降低丶封鎖資歷累積等懲罰,從而確保不會有人爲了功績亂來。
若人數不多但安置質量高,例如秩序穩定丶建設進度良好,係數可升至1.5甚至更高最終形成小規模高質量→高係數→多資源→穩步擴張的良性循環。
與人員機制對應,每個承包組會獲得100點基礎點數。
雖然現在還不清楚具體能兌換多少物資,但應該足以支撐五百人的初期需求。
「這些細節,應該要等到獲得包乾資格才能知道...」
「有意思,還真有點像玩模擬經營,得全盤考量發展才行。」
程野握着鋼筆,筆尖在筆記本上飛快滑動,不時記錄哈林講話裡的一些重點。
尤其是那些脫離紙面資料丶由他額外解讀的規章制度。
程野隱隱覺得,能否拿到包乾資格,關鍵或許就藏在這些看似隨口一提的補充說明裡。
李馬太也收起了平日的嬉皮笑臉,神色凝重地低頭記錄,只是末了忍不住咂嘴評價道,「這是在把咱們當服務員使喚啊,既得拉來客人,還得伺候好客人,最後才能從他那領工錢。」
「服務員可沒有決定客人生死的權力。」
程野不動聲色的駁了句,李馬太的臉色微微一變,張了張嘴,最終卻沒再說話。
顯然,兩人的理念終究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李馬太更關注包乾任務本身,看眼於完成後的獎勵。
卻沒有意識到一件事,從包乾開始,檢查官就已手握難以想像的權力。
這種權力直接決定了衛星城的建設方向丶發展理念,甚至是流民的生存質量,也在潛移默化的培養着屬於檢查官自身的勢力。
正思付間,一個年輕的聲音在旁邊響起:「程檢查官,我是內務處的小張,這是您的專屬資料,請不要與其他人傳閱。」
說話的年輕人戴着眼鏡,面容清秀,透着一股書生氣。
他將一個牛皮紙檔案袋放在程野桌前,又補充道:「看完資料,您可以向我伸手取要試題。」
每位檢查官身旁都配了一名工作人員,說是服務,實則更像監考老師。
小張繼續解釋規則:「答題過程中,您可以向不超過三名外來人員申請援助,但禁止透露試題內容,只能就具體問題點進行詢問。」
「每個人的資料和試題都不一樣?」程野好奇地問。
「是的。」
小張點點頭,「資料是由超算根據您在檢查站內的執勤記錄丶個人生活習慣丶性格評估等數據生成的,所以每個人的資料都有針對性差異。至於試題...您看完資料應該就明白了。」
程野微微頜首,拆開檔案袋,裡面是一疊裝訂整齊的文件。
首頁赫然印着他的名字,下方竟附着一個五芒星評分表,標註各項數值。
【程野】
【秩序:5分(尚有明顯短板,需加強對規則執行與穩定局面的把控)】
【管理:16分(具備基礎的統籌協調與人員調度能力)】
【建設:5分(尚有明顯短板,沒有實際可以查詢的過往記錄)】
【協同:41分(協同合作能力突出,能高效聯動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作)】
【韌性:29分(面對突發狀況與壓力時具備良好的應對與恢復能力)】
「滿分多少?」程野側頭看向身旁的小張,指尖在秩序與建設兩個刺眼的5分上輕輕點了點。
小張臉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隨即恢復職業化的平靜,老實回答,「程檢查官,各項滿分均爲100分..:」
「100?」
程野然挑眉。
好吧,他這數值還真是有夠低的,五維裡竟沒有一項能摸到及格線。
尤其是建設和秩序,雙戰5渣?
建設一項倒能理解,畢竟他從未參與過外勤建設,沒有過往記錄可供參考。
可秩序5分..
程野又翻到評分表背面,沒想到還有更細緻的排位數據:
【位次:67,64,78,35,57】
【綜合位次:62】
【排位有重疊,重疊將視爲同一位次計算】
【僅對有資格參加承包建設的檢查官進行排位,該數據不參與後續評估,僅作爲資料生成使用】
「這麼說,有13個人和我一樣都是秩序只有5分的渣渣?」
程野頓時樂了。
在場80人裡,就他一個見習檢查官,沒想到竟有一期丶甚至二期檢查官在這項上和他持平。
嗯,看來這秩序並不完全代表武力,更可能關聯着執勤時的強硬作風丶規則執行的堅決程度等。
畢竟他向來習慣用平和的方式解決衝突,而非直接用規矩施壓。
暫時放下這茬,值得注意的是綜合位次。
80個人,單單是明面上的這些東西,他都沒有直接被排到最後,而是領先了足足18個人。
這個起步優勢,比預想中好得多。
程野繼續翻看資料,內容倒不復雜,多是幸福城周邊地形丶廢棄村鎮的詳細介紹,附帶不少哈林之前沒有提到的「額外內容」。
比如張小凡曾發現白水草的大波鎮,距緩衝區60公里,若選擇在此建設衛星城,可額外獲得一支小型機動運輸隊,建築資源也會得到傾斜。
再比如靠近臨江附近的斷石村,有一個廢棄的水泥廠,幸福城會輔助開啓產線,衛星城將能直接利用廢棄生產線,提供一定工作崗位。
三百多頁的資料裡,這類優勢地形介紹佔了近半。
超算也根據他的個人數據,篩選出一定的適配區域:協同能力尚可,就推薦需要頻繁與後勤丶運輸部門聯動的地點,韌性不錯,便列入了幾個環境稍顯惡劣但潛力大的選項。
「怪不得資料不能傳閱。」程野恍然大悟,「讓其他人知道資料內容,就能判斷出某一地形的搶手程度,甚至能反向推導出超算對每個人的評估,嗯,如果這麼說,那接下來的試題就是..:」
「投標?」
程野一點也不陌生。
雖然穿越前他還沒來得及出去工作,但在研究生導師的「幫助」下,以土木聖子的身份,還是無償參與了不少大小項目。
從市政工程到園區規劃,標書的邏輯丶投標的策略,他早已爛熟於心。
優勢地形就那麼幾處,放開選必然爭搶激烈,用這種禁止交流的暗投方式,恰恰能保證公平性。
而選擇劣勢地形雖然競爭比較小,卻可能因初期投入過大丶風險過高,被排在建設序列的末尾,甚至直接淪爲備用選項,最終不了了之,
這份資料的真正作用,就是幫檢查官精準定位自身優勢,避免盲目跟風。
至於最終能不能通過篩選,程野心裡已經有了定數。
若是最終輪,這份標書將直接決定包乾的區域,以及後續規劃。
但現在,大概率只是將一部分沒有腦子的人篩去,並通過標書內容生成第二份考題。
也即是說,這一步走不好,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將面臨大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