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有變

聽完監國王的安排,在場衆人不論是佛徒還是道士,皆是悚然一驚。

佛徒們倒還好說,反正這般懲罰雖然不是明着“滅佛”,但卻已經是實質上的“滅佛”,反正左右都是個滅,如何滅的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至於說道士們之所以吃驚,一個是沒想到此事居然還能這麼玩,再一個就是擔憂起自身,若是萬一道教有一天也惡了監國王,不知道又會遭遇什麼下場。

只不過,監國王的想法自然不是這麼容易揣測的,宗教政策這一塊看似簡單,但裡面的門門道道也多,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釐清的。

便也說監國王處理完了之後,自然讓人把慧能、達摩西多等人帶出,至於說他交代的事情如何去執行,自然會有人去負責。

而道家這邊見事已至此,衆人除了感到人心大快之外,必要的商業吹捧也是肯定要奉上的,待得稍作寒暄之後也才紛紛請辭。

不過,待得監國王最後親自送袁守城師徒出府之時,卻被老先生鬼鬼祟祟的扯到一處僻靜角落,神秘兮兮的他說道:“監國王且慢,老道有事相商!”

監國王見狀便也點頭示意左右退下,一本正經的準備看看他要胡說八道什麼,就聽袁守城道:“老道昨夜在世紀壇觀看天相,發現帝宮忽有異動,紅鸞星光芒耀眼,天禧星越空而顯,又見一顆璀璨帝星自西北方向而來,直入紫薇宮中。所以……莫非近日皇家會有喜事?”

監國王聽完頓時就樂了,神特麼的紅鸞星動和神特麼的帝星入紫薇宮,不就是外甥女黃娜把小白臉李世民給睡了麼!

雖然這個事情,監國王想着也是蠻有些鬱悶的,但聽袁守城把李世民稱作西北方向來的“璀璨帝星”,也暗中察覺這袁守城果然有些不簡單,當即也不藏着掖着,便直言道:“不錯!昨夜那李唐來的質子李世民,被留宿在女王宮了。”

(PS:天鳳軍剛剛纔建國,策略是先稱王后稱帝,所以女皇宮暫時稱作女王宮。)

“哎呀!恭喜恭喜呀!”袁守城的表情頓時微微一動,這老先生肯定是提前知道了什麼,也並非真是什麼夜觀天象所見。

但見他很快眉頭一動,卻是微微躬身壓低嗓音問道:“只是……女子成繼大統,乃是古今未有之事,這皇親儀仗不知監國王意欲如何安排。”

見袁守城果然擔心的是這個事情,監國王不由起了這袁老先生一早跑來毛遂自薦的時候,也是玩的夜觀天象見有大星破空而來的把戲,當時他說監國王和女王是一大一小兩顆帝星,認爲他們二人分別是北斗的勾陳、紫微二星。

由此,監國王便也突然意動,反而問道:“袁師先別管什麼皇親之事,本王卻是想知道這從西北而來的璀璨帝星如何解之?”

袁守城聞言面色微微一頓,卻是不假思索道:“這……似是天樞貪狼,不過如今已然入得紫薇宮中,光耀自然不如紫薇。”

在北斗七星裡面,天樞也就是貪狼,是智星、吉星,象徵着強有力的統治管理。

根據道家星象學說法,擁有貪狼命格的人一般都多才多藝,靈敏機巧,善於交際,學習力強,足智多謀,野心十足,生活多采多姿,常得異性助力。

但這種命格的缺點也非常多,如貪多騖得,不喜深入,多疑,喜新厭舊,多學少精,貪歡享受,慾望強烈。

聽得袁守城把李世民比作貪狼星,監國王不由暗中把他的事蹟跟種種作爲一對照,還真特麼的形象貼切。

李世民文能治國,武能滅國,算是多才多藝不爲過;個人能力超羣、治軍嚴謹,麾下猛將如雲、名士如雨,算是靈敏機巧,善於交際;至於說足智多謀,野心十足……呵呵,就不要多提了;還有生活多采多姿,常得異性助力……想想正史裡他的後宮,也是應驗無虞啊!

至於說缺點,也是恰如其分,貼切無比,所以說這星象學還真是有點意思的。

不過,雖然聽袁守城說,這代表李世民的璀璨帝星入得紫薇宮後,光耀不如紫薇星,但李世民這個人膽子有多大又曾經幹過什麼事情監國王又不是不知道,所以他還真想了解一下這日後的發展。

於是,就聽監國王問道:“此時不如,也只是此時而已,往後又會如何?”

▪ttκΛ n ▪℃ O

袁守城頓時被問得一愕,不由撫須道:“這……天相之事,神秘莫測,時刻變化,老道只是尋機得窺一隅,豈敢妄言吶!”

袁守城這話聽來,倒也是理正不虧,監國王便也不在追問此事,便道:“也罷!天相之事,有關天意、天命,本王也不問了。至於說女子成繼大統之事,如何使其名正言順,卻是要勞煩袁師設法查詢一下道家典籍了。”

袁守城聽來頓時微微吃驚:“啊!這……這……”

也在這時,就見監國王給他故意眨了眨眼,袁守城頓時也才明白過來,當即忙不迭的點頭答應下來。

這接下來,送走了袁守城等人後,監國王倒也那都沒去,反而是回到了書房取出了一卷圖畫來,卻是當年袁守城帶着袁天罡和李淳風前來毛遂自薦時獻上的圖讖。

這圖讖形制爲豎軸畫卷,長約二尺,寬有尺半,紙面略有些發黃並且邊角已經生了少許毛刺,看樣子應該是有些年頭了。

圖中畫有一男一女坐於巨大交椅,二人頭上飛舞着兩隻大鳥,女子頭上的大鳥形似鳳凰,男子頭上的大鳥看起來要比鳳凰更大、羽毛也更豔麗,關鍵是頭上還有長長的獨角,按照袁守城當時的說法這大鳥便是鯤鵬!

此外,圖下寫有“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讖語是:“鵬鳳共舞,日月麗天。羣陰懾服,百靈來朝”

而頌曰的律詩則是:“本是連枝一家親,北斗沖霄入帝宮。九州四海同文軌,乾坤宇宙盡一統。”

話說回來,這圖讖在當時看來,還真是有點搞笑。

因爲那時的天鳳軍還屬於草臺班子,剛剛在膠州半島站住腳不說,還毛着膽子要登陸遼東半島搞事情,對於未來是不是真能懟翻隋末十八路反王並且統一天下還八字沒有一撇。

可如今回頭一看,只有一個感覺:神了!

至於此時,監國王卻是把目光落在了“北斗沖霄入帝宮”這一句上,因爲他記得當時袁守城的說法,他二人手下定要集齊象徵北斗七星的七個人才,並似乎說過什麼貪狼、武曲已顯,當時揣測應該指的是房玄齡和秦叔寶二人。

那麼如今怎麼又會有西北帝星,化作天樞貪狼飛入紫薇帝宮呢?

莫非,李世民是要頂了房玄齡的位置?

第七百四九章 夏收第七百六七章 開會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五百零三章 壽春太守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二百九六章 收容難民第七十一章 換俘第二百九六章 收容難民第三百六一章 大唐之風第四十一章 官升一級第三百零三章 雙殺第六百二九章 天下可取第一百五四章 裴晉第一百零八章 軍議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九十四章 誓約第五百五二章 經典由頭第二百四四章 堂弟第五百八五章 千里馳援第一百零七章 納妾第七百七四章 無趣第二十二章 驟雨第一百三十章 不仁不義第七百二九章 傳法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五百二八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七二章 奴兒第五十五章 獅子口第二百三三章 預案第一百三八章 神器第六百八三章 窮鬼第一百二十章 瑞雪兆豐年第四百章 白刃衝鋒第一百六二章 安民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四百八二章 分崩離析第四百八七章 司馬炸了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一百三七章 東華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二百七二章 家底第一百三四章 問鼎第二百三四章 邏輯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七百五四章 班長第七百十八章 配額第二百八三章 登陸第二百十一章 祭祀第七百四三章 督學第二百六二章 神速第六百四二章 活學活用第五十章 無須猶豫第六百零二章 世道不靖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四百九六章 不值一提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四十二章 新章程第五百九八章 古人智慧第三百二九章 開胃小菜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二百七一章 燎原第五百章 司馬西歸第六百六二章 偏頗第四百三三章 三娘秀寧第六百三四章 新城將立第三百五八章 天價寶物第九十二章 心結第六百十二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零七章 可問鼎呼第六百七一章 二事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七百二十章 齊至第一百三八章 神器第二十四章 避難第二百六六章 震驚第四百二三章 三期規劃第一百七一章 定策第三十七章 陶瓷第六百五三章 宇文蓮生第二百五七章 兒戲第五百五五章 國之誥憲第三百零六章 再戰第一百九六章 壕軍第三百零三章 雙殺第六百八八章 發餉第八章 蘆山第六百零六章 精準課稅第六百四一章 二翟授首第五百十三章 無地自容第三百三十章 高歌猛進卷五 鳳耀中華 第五百六一章 文都歸洛第四百零七章 臨敵變陣第一百零十七章 呂氏春秋第十五章 賊陣凜然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四百五七章 援軍已至第六十七章 反殺第一百二九章 三堂會審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
第七百四九章 夏收第七百六七章 開會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五百零三章 壽春太守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二百九六章 收容難民第七十一章 換俘第二百九六章 收容難民第三百六一章 大唐之風第四十一章 官升一級第三百零三章 雙殺第六百二九章 天下可取第一百五四章 裴晉第一百零八章 軍議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九十四章 誓約第五百五二章 經典由頭第二百四四章 堂弟第五百八五章 千里馳援第一百零七章 納妾第七百七四章 無趣第二十二章 驟雨第一百三十章 不仁不義第七百二九章 傳法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五百二八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七二章 奴兒第五十五章 獅子口第二百三三章 預案第一百三八章 神器第六百八三章 窮鬼第一百二十章 瑞雪兆豐年第四百章 白刃衝鋒第一百六二章 安民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四百八二章 分崩離析第四百八七章 司馬炸了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一百三七章 東華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二百七二章 家底第一百三四章 問鼎第二百三四章 邏輯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七百五四章 班長第七百十八章 配額第二百八三章 登陸第二百十一章 祭祀第七百四三章 督學第二百六二章 神速第六百四二章 活學活用第五十章 無須猶豫第六百零二章 世道不靖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四百九六章 不值一提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四十二章 新章程第五百九八章 古人智慧第三百二九章 開胃小菜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二百七一章 燎原第五百章 司馬西歸第六百六二章 偏頗第四百三三章 三娘秀寧第六百三四章 新城將立第三百五八章 天價寶物第九十二章 心結第六百十二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零七章 可問鼎呼第六百七一章 二事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七百二十章 齊至第一百三八章 神器第二十四章 避難第二百六六章 震驚第四百二三章 三期規劃第一百七一章 定策第三十七章 陶瓷第六百五三章 宇文蓮生第二百五七章 兒戲第五百五五章 國之誥憲第三百零六章 再戰第一百九六章 壕軍第三百零三章 雙殺第六百八八章 發餉第八章 蘆山第六百零六章 精準課稅第六百四一章 二翟授首第五百十三章 無地自容第三百三十章 高歌猛進卷五 鳳耀中華 第五百六一章 文都歸洛第四百零七章 臨敵變陣第一百零十七章 呂氏春秋第十五章 賊陣凜然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四百五七章 援軍已至第六十七章 反殺第一百二九章 三堂會審第四百四二章 三院一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