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9 宰相危矣

接下來的時間裡,仁智院除了熱鬧一些,生活節奏仍是照舊。

司宮臺楊衝做事效率極高,那日內教坊見過三王之後,到了第三天便親自領着幾名李潼點名的宦者送到了仁智院。

那幾人入院之後,又是叩謝連連,如今禁中宦者整體卑微,他們供事明堂也未必就有多顯貴,反而稍有不慎便會大禍臨頭。因此對於永安王還記得他們幾個卑流,點名向司宮臺討要過來,這幾人也是感激不已。

楊衝到來,姿態仍是謙卑,還認真拜望房太妃,略述東宮舊事,彼此各有感懷。

李潼也不知徐氏有沒有約談楊衝,也不好當面去問,畢竟他堂堂一個宗王向太監打秋風,總也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

楊衝離開仁智院前,又將義子楊思勖喚到私密處,叮囑道:“你能從事貴人,不再是禁中無主鷹犬,可謂大幸。永安大王深得神皇陛下嘉賞,仁義端莊,惠及卑庶,眼下雖仍簡居禁中,前程絕不至此。我兒所恃,幾分拙力而已,少有智慧張望人情,既事貴主,就盡忠追從,未來或貴或賤,自仰主上賞賜操心。”

“兒子記下了!”

楊思勖垂首恭立,略作沉吟後又說道:“大王真是仁義郎主,兒每日飽餐卻少操勞,大王也不厭棄。”

“這是你的福氣啊!咱們這些廄下奴隸,所望不過一口食料。金碗還是瓦罐,各憑造化。”

楊衝感慨一聲,擡手拍拍義子胸膛,而後便在隨行宦者攙扶下緩步離開了仁智院。

之後一段時間,三王仍是悠遊禁中,仁智院與內教坊兩點一線的往返,雖然單調,但也是自得閒趣。

但時局卻不像禁中這樣的平平淡淡,新年前後,連場典禮,算是維持了一個繁榮祥和的假象。但是一出元月,氣氛則就又變得洶涌起來。

二月初,神皇追尊其父武士彠爲周忠孝太皇,諸先墓俱尊爲陵,並設崇先府配置一應官吏,專管諸陵祭祀。

二月中,肅政大夫李昭德連參春官尚書武三思,武三思免春官尚書職。而之後不久,李昭德便因堂食誕言獲罪,貶爲振州陵水縣尉,即日起行。

二月中人事升貶不只一樁,但最引人驚詫的則是格輔元拜相。

去年年尾,格輔元因受前肅政大夫蹇味道牽連而被免左肅政大夫職,只以左散騎常侍的散階留省,但在二月中旬,先被任爲鳳閣侍郎,後又加同鳳閣鸞臺平章事而正式拜相。

從一介閒散而得授相位,已經足夠誇張了。但是格輔元的鹹魚翻身力度不止於此,就在拜相十天之後,格輔元又被外任西京留守,原西京留守、宰相裴居道返回神都,並加太子少保銜,擔任右鈐衛大將軍。

李潼雖然在禁中鹹魚度日,但是對朝廷大事也都密切關注。如今的他處境大有好轉,消息來源也廣泛,無需刻意打聽,自然有人告訴他這些朝堂大事。

當得知右肅政大夫李昭德接連出擊,直接幹掉武三思春官尚書職位時,李潼很是高興了一會兒。說實話,如果不是他奶奶拉偏架,就武家兄弟能力水平,也實在堪憂。

但他這一份喜悅也沒有維持多久,勝利的果實是苦澀的,果然李昭德被一腳蹬去了海南。不過李潼也沒有爲李昭德怎麼擔心,心知這個大手子還有的折騰。

李潼甚至覺得,相較於後世吹噓不已的狄仁傑,李昭德這個跳貨似乎更有他奶奶武則天心靈密友的資格。

武周前期李武奪嗣,幾場硬仗那都是李昭德干下來的,請立皇嗣、杖斃妖人,包括在武承嗣最紅的那幾年擼掉武承嗣的相位。天授革命這幾年,宰相都是成批次的赴死,李昭德這麼跳,居然還能挺過這幾年,也真的是不服不行。

不過當格輔元拜相且外派留守西京後,李潼便沒有心情感懷別人機遇了。

如果說單純格輔元拜相指向還不明顯,那麼之後又有一道詔令發出,那就是外貶爲萬州刺史的歐陽通復召回朝中擔任司禮卿,李潼便徹底明白了,他這**奶都是小把戲,他奶奶順水推舟、翻雲覆雨的本領那是真的妙,讓人防不勝防。

相對於宰相級別的人事變動,歐陽通回朝不算大事。但哪怕僅僅是集中在宰相層面,格輔元與裴居道的調換,也足以讓李潼體會到他奶奶用心之險惡和對機會的把握,這是準備要對宰相們下手了!

格輔元請築慈烏臺,不久被奪職。不久之後,李潼等三王參禮大酺,並憑《萬象》大麴狠刷了一波存在感。再之後,格輔元便被提拔爲宰相,並留守長安。

這之間已經可以形成一個很明顯的邏輯鏈條,那就是武則天一系列政治行爲,她的兒孫並不反對,她們一家和氣得很。格輔元因爲明見到這一點,因此得到神皇特殊恩賞,成爲鎮守方面的宰相。

如果這一條邏輯仍很單薄,那麼接下來裴居道歸朝並且以太子少保的殊榮執掌南衙兵權,便是對這一邏輯的繼續加強。

裴居道是什麼人?是李潼他大爺李弘的老丈人,他奶奶武則天的親家!

這一出一入的兩個人事變動,會不會讓那些對武則天仍存制衡之力的宰相們驚疑不定,我們中出了兩個叛徒?他們還敢不敢有什麼實際的牴觸舉動?

對於武則天的政治手腕,李潼已經佩服的有些麻木。他是想到幫他奶奶粉飾一下,但卻沒想到自己這一露面就給他奶奶爭取來這麼大的運作空間,直接就瓦解了宰相羣體們之間的信任與默契。

有那麼一刻,他真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社稷罪人,哪想到他奶奶扯皮造勢的本領這麼高明。可是很快,他就有種被玩了還沒收到錢的羞惱。

他身在禁中,並不清楚如今外界對於格輔元拜相與他們家之間的聯繫,但想想肯定也是猜疑不小。可問題是,他自己心裡明白,格輔元拜相與他們一家真是屁的利害關係都沒有!

他與格輔元之間,那真的只是一面之緣、幾句話的交情都沒有。當日李潼腆着臉上前,格輔元的態度也表示出他不太願意與嗣雍王一家有過於密切的往來。

現在老先生拍拍屁股美滋滋去長安留守了,李潼一家仍然是大內囚徒,沒有改變。

想明白這一點,李潼就覺得他奶奶這老孃們兒有點不講究:“好歹咱祖孫也是搭臺唱戲,我也算間接幫你削弱了宰相們之間的信任度,結果你啥都不給我!惟一一個有點用的小烏龜,還派你侄子去玄武城來堵我門!”

當然,也不能說彼此之間一點利害的瓜葛都沒有。如果李潼所琢磨出來的這一條邏輯鏈也爲外界所接受,那麼他們一家處境變得更危險了!

如丘神勣這類對他家本就滿懷惡意的人,李潼僅僅只是小得讚譽,便已經讓對方做出甲衣登殿的過激舉動。如今在對方看來,格輔元靠着捧雍王一家臭腳,宰相都有得做,雍王一家鹹魚翻身的勢頭還得了?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李潼心情之惡劣可想而知。他不過只是撿了楊思勖這樣一個有些武力值的太監而已,結果在敵方眼中卻有了致命的威脅,如果後續沒有什麼變故,那才真是見鬼了!

後續的變數,沒有讓李潼等待太久,很快便以一種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但卻令他難以接受的方式呈現在他的面前。

三月中的一天,女官御正厙狄氏前來仁智院,傳達神皇陛下敕旨:嗣雍王等漸已成人,久養禁中,外多不知,酺日之後,外廷羣衆屢有進諫,宜出閣立業,嗣傳家聲。永安王庶幼稚年,恐自立艱難,仍收養大內。

“太妃養孤不易,如今大王等終得眷恩,能夠自立家業,誇美世道。”

厙狄氏在宣告完神皇敕旨後,又上前對半是驚喜、半是遲疑的太妃房氏道喜。

太妃房氏這會兒也有些發懵,手捧敕書不知該要如何迴應。

一家人居在大內,雖然衣食無憂,但卻不改被囚禁的本質,房氏自然做夢都想兒子們能夠自立於外,因此在聽到終於獲准出閣,一時間也是驚喜無比。可是少子不被獲准出閣,卻又讓她感到大大的美中不足。

而李潼在聽完這份敕書內容後,心情卻倍感悲涼。他這幾日一直在思考時局的演變與自家境遇之間的利害關係,通過這一份敕書,再次領會到他奶奶的無情!

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對於自己能夠在近乎絕境的情況下,通過大酺獻樂一事獲得他奶奶的關注,心中還是頗感得意的。

禮日之後,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這更讓他確信自己的努力終究是有收穫,也對於自己在武週一朝混下去增加了許多的信心。

但事實還是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他奶奶終究是他奶奶。

敕書只是提前通知這一件事,讓少王有所準備,等到真正出閣時,還會有正式的詔書、告身等宣告。厙狄氏在宣讀完敕書後,便要起身告辭。

李潼頹坐在席,心中幾番掙扎,終於將牙一咬,起身說道:“御正請留步,守義一言梗喉,敬請御正呈告神皇陛下。此身年齒雖幼,自度才器不遜諸兄,兄等俱得出閣,唯我在養禁中,將使世道笑我無能?恭請陛下體恤劣孫逞強浪性,無使家門橫生二桃故事……”

房氏本就心存遲疑,當聽到李潼這番話,臉色陡然變得蒼白,她陡從席中立起,戟指少子,語調也變得有幾分淒厲:“三郎你住口!再多作一言,你、你不再是我兒子!”

李潼嘴角一顫,卻連苦笑表情都做不出,他面對房氏大禮拜下,只是沉聲道:“求娘娘無棄劣子,容我任性!”

0068 食心婢子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292 留財不留人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152 潛龍怒音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399 行驛命案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049 莫厭金盃酒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324 寶藏仍未枯竭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015 仁智院掌直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196 卑職願從大王0087 蓮生獻經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193 太平托子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105 人間滋味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156 武氏羣英會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035 嬌花藏毒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227 名馬梨花落0130 少王邪才妖異0084 具位庸臣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032 君子滿朝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
0068 食心婢子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292 留財不留人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152 潛龍怒音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399 行驛命案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049 莫厭金盃酒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324 寶藏仍未枯竭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015 仁智院掌直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196 卑職願從大王0087 蓮生獻經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193 太平托子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105 人間滋味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156 武氏羣英會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035 嬌花藏毒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227 名馬梨花落0130 少王邪才妖異0084 具位庸臣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032 君子滿朝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