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

李潼來到西上閣的時候,諸宰相併供奉官們已經悉數聚此,且一個個神情凝重,看得出今天又將會是異常忙碌的一天。

羣臣且在側殿待召,李潼先一步登殿受制,算是接受了這一樁新的任命。當他手捧制書退出殿堂時,宰相豆盧欽望並楊再思俱都舉手作賀,李潼也微笑點頭,予以迴應。

他這一樁任命,是從正三品的左千牛衛大將軍降到了從三品的殿中監。但宰相之所以還上前作賀,就在於相較於左千牛衛單純的儀仗宿衛,殿中監的職事範圍大大擴充。

殿中省下轄六局,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尚食局與尚藥局,君王日常飲食、醫藥俱在職權之內,是真正的性命相托。

武周革命以來,這一官職向來都由武氏諸王擔任。想改任司屬卿的武重規,前職就是殿中監,武重規離任之後以武家的武攸望爲殿中少監主持殿中事務。

雖然現在李潼也是姓武的,但他得授此職又與武氏諸王意義大不相同,毫無疑問是代表着他奶奶對他的信重又更進一步。

除了作爲生活方面的大管家之外,殿中監還有一個重要職責,也是李潼此際得授任命的最大原因,那就是殿中省下屬的尚乘局掌管內外閒廄馬匹。

國朝初期,內置六閒,到了高宗時期,已經增長到十閒,到了武周時期,外州馬政漸有荒蕪,而中央有所加強,分爲左右十二閒。這些閒廄馬匹,主要供南衙諸衛番上使用。

除此之外,北衙還有左飛、右飛,以及新建的飛龍等仗內閒廄,以供北衙羽林軍並千騎等軍隊所用。

這些閒廄御馬,統統歸殿中監飼養調度。此前李潼還未染禁軍事務時,便對他表弟薛崇訓所擔任的尚乘奉御眼饞得不得了,倒是沒想到這次進策有這樣的意外收穫,直接擔任了薛崇訓的直屬上級,閒廄御馬悉在掌握。

如果僅僅只是掌管閒廄御馬,倒也算不上什麼。可不要忘了,李潼除了殿中監這個新職之外,還分押千騎,北衙一部分人馬已經聚在掌握!

歷史上類似職事安排還有唐隆政變後的李隆基,在除掉韋氏黨徒、李隆基還沒有被封爲太子之前,便以殿中監兼押左右萬騎,而萬騎就是在千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取義就是將北衙人馬都掌握在手,以完全控制禁宮安危。

當然,眼下的李潼跟李隆基那時候已經做到二老闆的地位還有極大的差距,而且眼下的千騎也遠比不上日後的萬騎那樣人多勢衆,還稱不上是北衙的主力。

但這兩項職權疊加起來所能發揮出的效用與影響,也遠不是一個左千牛衛能夠相比的。

退殿之後,李潼行入皇城,先回左千牛衛交割符印等諸物。一俟入衙,便見到自左千牛衛將軍豆盧貞鬆以下,諸備身、衙官們已經齊聚堂前,望着他的眼神中多有不捨並悽苦。

也無怪這些人會如此態度,代王殿下擔任他們左千牛衛將主,他們不獨是南衙中最靚的崽、出出入入都風光無比。單單近來朝內酷刑氛圍如此緊張,有這樣一位強勢、有擔當的主將對他們施加照拂,便能讓他們安心得很。

可是現在一紙製令,代王殿下便被調離衛府,沒有了這一層上下級的關係,千牛衛諸備身們自然都憂心忡忡,臉上難有笑容。

李潼眼下沒有太多時間跟這些人寒暄抒情,將豆盧貞鬆、李令問並長史許景喚入堂中,當着衆人的面將諸信物一一交割完畢,便待起身行出。

豆盧貞鬆上前一步,抓住代王手臂說道:“諸備身、官佐,俱目殿下爲言行表率。朝廷用令,不敢輕論,但憐我徒卒驟失所仰,還請殿下臨行之前能稍作贈言,以慰別情。”

“只是衙司事務的調整,又不是天各一方……罷了,那就說幾句。”

見到聚在堂前眼巴巴向內張望的諸備身們,李潼不免也是略有感觸。左千牛衛廢是廢,但卻是他就事的第一個衛府,雖然就事幾個月來乏甚事蹟可誇,但見諸備身們如此不捨,竟也不免生出幾分讓人感動的袍澤情誼。

他行出衙堂,站在臺階上環視衆人一眼,深吸一口氣然後大聲道:“豆盧將軍請我臨別贈言,我也的確有感言辭,想要吐露。我輩俱少勇,生人造化不過淺行短年,後路仍然綿長。眼下只是分案用事,不必彷徨話別,前緣大有可敘!

此日後,我與諸君不再職分上下,再相見便可把酒言歡。事中或是緣淺,事外則是情長。深情蘊在懷內,言談只需淺着。但知人間有我,便有故誼可循,正道之內,不是獨行!”

“正道之內,不是獨行!大將軍保重!”

諸備身振臂高呼,一時間場面倒是頗有幾分煽情。

李潼向他們擺手作別,他們則一路相送、直至皇城中街才停下腳步。

看到他們停下來,李潼才鬆一口氣,要是再繼續送,北行兩條橫街的距離可就送到了,到時候他還要不要再出門送一下這些傢伙?送來送去的,只顧着煽情了,還做不做事?

這時候,殿中省諸官佐也已經外出迎接,正站在中街道左等候。遠遠地,李潼便看到他那表弟兼妹夫薛崇訓正呲着大板牙站在樹蔭下望着他傻笑。

“卑職等得鸞臺走告,即刻出衙恭迎大監。”

眼見代王行來,殿中少監、會稽王武攸望快步率衆迎上來,遠遠的便抱拳作揖,向李潼見禮。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並擺手道:“迎送虛禮,不必張設於外,且先歸衙再作細話。”

說完後,他便當先行去。武攸望見狀便也闊步跟隨於後,並示意薛崇訓這小傢伙兒邁起小短腿緊隨在後。

殿中省外省位於則天門東南第一橫街,門下省鸞臺東側。當李潼一行走過鸞臺官衙門口時,又有鸞臺一些官員們站在門前拱手道:“恭喜殿下入事殿中,兩省比鄰,來日走告求教都大得便利。”

李潼見狀後便也對這些人微笑着點點頭,跟隨在後方的薛崇訓見狀後忍不住嬉笑道:“大監真是時譽崇高,人脈廣闊,授新入衙,就連鸞臺這些參贊機要的上佐們都要門前作賀!”

其餘殿中省官員們聞言後便也都紛紛附和,言辭之間不乏阿諛。

彼此工作都在皇城中,他們對代王殿下任事履歷也都有聞,甚至早前代王任事鸞臺時抓早退紀律就在他們官衙門前走來走去,知道這位殿下作風強勢,眼下雖然新入衙,禮數週全總是沒錯的。

殿中省外衙堂並不太大,畢竟主要是奉直殿中,像尚食局、尚藥局這樣的要司更是完全放置在禁中內省裡。所以當一衆人鬧哄哄走進直堂後,就連直堂都顯得有些侷促擁擠。

李潼入堂後,先接受了殿中監的官印並諸符令,並將諸局奉御們認識了一番。

殿中省事務有別南省,並不以政務爲主,所以在職的官員多是皇親、勳貴,類似薛崇訓這樣的半大小子都能列位其中,高爲五品。另有尚食奉御鄭克乂,乃是千金公主的兒子,魏王武承嗣的女婿。

其他一衆官佐各作介紹,李潼便發現他這是剛從紈絝窩裡抽身出來,轉頭就踩進了武家的親戚窩裡。殿中省大監、少監、丞再加上六局奉御十二人,單單跟武家有親戚關係的,便有七八個之多。

不過不知是李潼威名太大,還是這些人打算扮豬吃老虎,總之氛圍還是很好的。甚至就連正牌的武家人,會稽王武攸望都態度和藹到近乎謙卑,完全沒有要當刺頭的意思。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這些人如此態度,倒讓李潼感覺工作有些不好展開。他每入新職,往往是從打壓武家的刺頭們打開局面,現在沒人敢出頭,反倒有些不適應。

略作沉吟後,他便對武攸望說道:“我方履新,又兼北衙軍務,省中案事短時也難入手,有勞會稽王日後於外高官直,有不定之事再入內省遞告,有沒有問題?”

武攸望聞言後便連忙起身點頭道:“沒有問題,當然沒有問題!大監能者多勞,卑職能於副案分勞已經倍感榮幸。”

話雖這麼說,但武攸望心裡自有幾分酸澀。殿中省一應事務都是圍繞聖皇陛下展開,內省纔是事務之重,外省這裡能夠處理的案事着實有限,無非檢點庫藏、收納各種物料。

代王言辭雖然客氣,但卻直接將他分配在外高官直,那自然是將他投閒置散、坐冷板凳。

武攸望雖然心有不滿,但卻不敢流露出來,相對於其他武氏諸王,他的履歷本就簡單,永昌年間爲了擴建千騎而進入殿中省擔任尚乘直長,之後一直循此遞進,這才混到四品通貴的行列,本來就是武家的邊緣人物。

代王這小子,那是能按住魏王、樑王狠削的狠角色,武攸望本就沒有太強的事業心,索性也就避其鋒芒,忍讓爲上,沒有必要爲了一份官職俸祿、搞得自己灰頭土臉,顏面盡失。

0031 不是一路人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202 大唐帶貨王0192 太平公主登門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077 永昌元年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264 色是殺人刀0317 尚方少監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326 幼宦可養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148 橫財浸金汁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284 禍水東引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221 窺望河西0048 內教坊諸事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023 情新因意勝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207 李氏名駒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118 從子昌嗣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107 坊居閒趣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029 李氏爲上0152 潛龍怒音0191 少王竟知有我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119 伴遊金吾衛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087 蓮生獻經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080 豬狗之才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099 宰相危矣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306 魏王不壽
0031 不是一路人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202 大唐帶貨王0192 太平公主登門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077 永昌元年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264 色是殺人刀0317 尚方少監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326 幼宦可養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148 橫財浸金汁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284 禍水東引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221 窺望河西0048 內教坊諸事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023 情新因意勝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207 李氏名駒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797 盡忠斃命,河北將定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118 從子昌嗣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107 坊居閒趣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029 李氏爲上0152 潛龍怒音0191 少王竟知有我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119 伴遊金吾衛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087 蓮生獻經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080 豬狗之才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099 宰相危矣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306 魏王不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