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

北邙山腳下,一座新墳前,多有強卒環立。

李潼神情肅穆的站在墳前,太監楊緒則手捧祭文,語調低沉的唸誦着,秋風拂過山崗,自有一股濃濃的悲涼。

司苑徐氏是以五品內命婦之禮下葬,司宮臺負責此事,又有諸多宮人捐物示哀,因此這墳地的規模不小,在新墳摞舊墳的北邙山山嶺之間都頗爲醒目。

徐氏遇害的緣由與經過,李潼已經聽王妃詳細講述一番,心情自然是難免憤怒。

徐氏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伊始、第一批接觸到的時人,雖然認識最初並不算太友好,可之後徐氏給他提供的幫助卻不小。對於這樣的舊人,李潼心裡始終存有一份感激乃至於愧疚。

所以在仁智院休養兩天後,李潼便出宮、親來憑弔其人。

對於徐氏的死,王妃自有一股濃濃的自責,只道殿下離都之前,她曾信誓旦旦的保證絕不讓人輕折殿下羽翼,結果卻眼睜睜看着徐氏橫死於自己眼前。

對此李潼也只是安慰王妃大可不必如此,真要追溯原因,他該爲徐氏之死負上大半責任。而且王妃在事後的應對,老實說就算李潼當時在都中,也未必能做得那麼好,甚至還有可能讓事態不合時宜的更加激化。

往者已矣,生人仍要繼續。只是看到墳塋一側所修築的草廬唯有幾名年老的宮人,李潼臉色不免變得頗爲難看。

楊緒心思敏銳,誦讀完祭文後眼見殿下視線所指,心中便有了然,入前低語道:“聽說徐司苑夫家因遭牢獄之劫,有宗人罹患惡疾,俱已退回鄉中休養。”

徐氏與其夫家是個什麼關係,李潼自然清楚,本來已經不睦,遭此波及之後,不免是要在人事上更加了斷。但別人心事如何,他懶得理會,徐氏之所以身死,半因牽掛兒女。

“即刻着人入鄉,將徐司苑兒女引來居廬服喪。”

楊緒聽到這話,神情便有幾分爲難,低聲道:“司宮臺日前已經做事,但卻沒有迴應。”

李潼聞言後冷笑一聲,擡手召來一名府員吩咐道:“入鄉尋徐司苑夫族,告訴他們,司苑是我故人,性命換來的一份生機不可平白竊享。想要分惠安生,就要懂的做事!”

祭拜完徐氏之後,一行人往皇宮方向策馬行去,途中桓彥範又入前稟告道:“得知殿下行程,府內諸衆近日都聚王府等候殿下垂教,殿下是否回府一遭?”

李潼聞言後便搖了搖頭,長史李敬一的行爲讓他頗爲失望,但眼下並不是問責於此的好時機。虛勢也是一種勢,只憑意氣便痛快清算,對他的聲勢也是一種傷害。

如今他府中人衆,大體可以分作三類,一類是他自己主動揀選招攬的故人,諸如桓彥範之類。

這些人微時相隨,忠誠度自然更高,但缺點就是資望淺薄,與李潼眼下所具有的聲勢頗不匹配,很難通過正常的手段在時局中加以重任。

畢竟李潼來到這個世界不過五六年的時間,再加上初期困在禁中那大半年與三年守喪的空窗期,也很難將這些故人帶契到中堅時位。

另一類就是入嗣孝敬、爵封代王之後,投入到王府中的那一批。這些人主要出身江南,在傍上代王之前,也多是時局中的邊緣人物。

這些人優點是聽話,畢竟如果沒有了代王的庇護,他們在風高浪急的時局中想要守得一份安穩也難。缺點同樣明顯,那就是太過保守。這一點從王方慶身上體現尤其明顯,儘管已經身具高位,但卻不敢有太過激進的圖謀。

第三類那就是勢大之後投靠過來的時流了,這些人便很難再作一個準確的歸納,既有李敬一那類心懷大圖之人,也有許多落拓經年、渴於上位的失意者。

這類人如果要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趨炎附勢,有同甘之心、未必有共苦之念。湊過來的目的主要是沾光,但卻並沒有什麼付出的覺悟。

當然這類人也有存在的價值,那就是表現活躍,善於造勢從勢。代王如今的聲勢,起碼有一半是這些人給宣揚炒熱起來。畢竟代王的聲勢越高,他們所能分享到的惠利就越大。

太陽底下並沒有什麼新鮮事,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初始的創業團隊自然是最核心成員,如果說天使輪還要講情分,那麼後續幾輪的擴張,則就是相對純粹的利益往來了,越往後越是如此。

當然,後世的商業模式直接類比古代的皇權政治還是有些不準確,不過如今的李潼本身法禮性也還不能超越人對自身利害的權衡,二輪融資的時候遭到所謂資本的喧賓奪主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說到底,女主當國,皇權本就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就難免更加專注於自身利益的思考。

對於李敬一,李潼倒沒有太大的怨忿,只是覺得對方路走窄了。本來可以靠着天使輪的情分長得福報,但偏偏並不滿足於此,非要搞一些超出本分的操作。但是,老子接下來要搞的事情,你可能玩不起。

如果輕狂一點,眼下的李潼倒是可以喊上幾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略作沉吟之後,李潼又對桓彥範說道:“回告李長史,後計無需彷徨,且依故事。只是我眼下不宜發聲,需要他們更作張勢。”

他離都這段時間,由於李敬一過於活躍,平白樹立了許多本來不需要面對的對手。但也正因如此,他過去這段時間雖然不在都中,但存在感仍是槓槓的。

既然擺明了是要彼此利用,李潼便也不需要再考慮更多,索性畫張大餅,讓李敬一他們繼續折騰,如此也能保證李潼能夠對時局中人保持一定的震懾力。

儘管他已經向他奶奶表態,自己願意前往嶺南。但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武則天也必須要考慮到一旦他這個孫子退出中樞,該要如何調整替換本來該由他承擔的對時局的影響力。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該讓什麼人來接替他制衡武家諸王在禁軍中的勢力。

所以武則天將期限選在了兩三個月的封禪之後,倒也並非單純的捨不得他這個孫子遠去天南。接下來一段時間,肯定會有一些讓李潼逐步淡出時局的操作調整。

被當做韭菜的人有一種共性,那就是追高拋低。一旦察覺到代王有一種被排斥出時局之外的苗頭,那風向轉的比誰都快。

李潼總不好去向每一個人解釋他真實意圖究竟是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有人挺身護盤,告訴大家代王仍然堅挺牛逼,值得長期持有。

李敬一想讓他兄長復相,眼下看來,唯有來自代王的支持才最靠譜。李潼也需要維持這個假象,讓他繼續奔走聯絡以維持時流的關注度,既能掩飾他的真實意圖,也能維持住他對時局的震懾力,從而展開自己真正需要的佈局。

如豆盧欽望、楊再思等人,不是擔心代王提拔嫡系取代他們嗎?那你們就要對我客氣一點,如果敢瞪眼,老子集中全力專弄你們,召回李元素就把你們逐出朝堂!

接着,他又對桓彥範說道:“典軍久任府事,不免屈才。接下來替我約見豆盧相公、楊相公等,商議將你加授補入南衙。”

桓彥範聽到這話,頓時激動起來。他是代王出閣伊始便追從的老人,彼此之間情誼可稱深厚,但是因爲代王勢位漸高,他們這些老人存在感卻越來越低,有些跟不上代王的步伐。

如桓彥範在入事王府的時候,僅僅只是在南衙翊府擔任一個校尉,儘管如今已經在右金吾衛掛職校尉。但是如今代王府供職多通貴,相對而言,桓彥範仍是很不起眼。

正常情況下,李潼也很難將這些老人補授高職。可是現在,他已經向他奶奶表態願意自逐於天南,自然能夠獲得更大的運作空間。武三思那種貨色都能拜相,如桓彥範此類他所深知才器者,舉授一個南衙中郎將也是正常操作。

不獨桓彥範這種仍在事王府的舊人,如張嘉貞、徐堅與大表哥房融,包括親家鄭氏、唐氏,李潼都要在近期進行一次調整,位不必高,關鍵是要能夠就職要害之位。

之所以在他奶奶面前舉薦根本不會獲得通過的狄仁傑,李潼就是爲了換取這樣一個操作空間。

政事堂宰相們或已經對他暗存敵意,那也沒什麼,你們老老實實伺候完這一波,順順利利把我送出神都,一切都好。可如果你們敢對我的人事安排加以掣肘,那我剩下這點能量就照你們臉突突,無非互相傷害!

抵達宮門的時候,桓彥範自率王府衆親事離開,自有左羽林將士於此等候護從代王入宮。率隊者左郎將高志聰,乃是之前嵩陽道行軍左羽林衛派出的將領,也是前右衛大將軍泉獻誠的族子。

當李潼行至玄武門的時候,並沒有見到兩衛大將軍,但卻注意到原在千騎的郭達已經在玄武門值守,想來是已經被武攸寧補入了右羽林將軍。

彼此並沒有什麼眼神的交流,李潼只是在心裡感慨此前刻意刁難安平王武攸緒真是值。爲了讓自己出入礙眼,武攸寧果然特意將郭達安排在了玄武門,你不死誰死啊!

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064 薛師信義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067 協律頌今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164 官拜尚輦奉御0116 不是聶隱娘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148 橫財浸金汁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368 薛郎鐵頭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012 耶耶的召喚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141 劫掠金吾衛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057 命途何艱難0234 刑威如玩物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102 少王神都行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209 枝上桃李子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203 奔跑的大王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014 一窩小雞崽兒0437 新授殿中監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059 生人探幽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221 窺望河西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096 勇宦楊思勖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206 一支穿雲箭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063 明月暫未有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378 坐皇帝,立皇孫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019 一隻大青鵝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399 行驛命案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074 《萬象》美哉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
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064 薛師信義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067 協律頌今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164 官拜尚輦奉御0116 不是聶隱娘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148 橫財浸金汁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368 薛郎鐵頭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012 耶耶的召喚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141 劫掠金吾衛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057 命途何艱難0234 刑威如玩物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102 少王神都行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209 枝上桃李子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203 奔跑的大王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014 一窩小雞崽兒0437 新授殿中監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059 生人探幽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221 窺望河西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096 勇宦楊思勖0686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206 一支穿雲箭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063 明月暫未有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378 坐皇帝,立皇孫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019 一隻大青鵝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399 行驛命案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074 《萬象》美哉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