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6 勇宦楊思勖

武后執政時期,宦官始終勢弱。

禁中內侍省,如今名爲司宮臺,長官內侍監品秩從三品,但四品以上中官不設,正五品下的內常侍便是司宮臺長官。

中官又品秩卑下,哪怕是五品官秩也沒有服緋的資格。譬如楊緒這個內給事,本來已經是中官從五品下,但入事內教坊後,太樂署直接一個流外五品的典事就給打發了,中官之式微卑賤可見一斑。

楊緒這個乾爹楊衝居然能服緋,意味着他不僅僅只是五品的內常侍,而且還是通判司宮臺事的大宦官,放在玄宗朝,那得是高力士一個級別的,可惜錯生了年代。

手裡沒有權柄,說話自然沒有底氣。這個楊衝六十多的年紀,雖然已經混成了司宮臺有數的幾個大佬之一,但是因爲乾兒子楊緒得罪了少王,還是要捨去老臉乃至於攀引多年前的故事,希望能夠求得少王原諒。

李潼本就沒有追究楊緒的意思,待聽這個楊衝自陳居然還是東宮舊人,不免又是大生親切感,便請這個老宦官落座席中,順便聊一聊故事。

楊衝已有幾分老眼昏花,眯着眼打量三王片刻,不知是作態還是真的有感而生,眼望李潼竟有幾分淚眼朦朧:“大王神貌,幾擬先王,老僕榮幸,還能再瞻風采……”

李潼聞言後,臉色頓時一黑,實在不想繼續這個話題,前不久還險些因爲這個送命呢。如果有的選,他是真不想長得像他爸爸。

不過這個楊衝舊事東宮還能免於牽連,又波瀾不驚在禁中混到司宮臺內常侍的位置上來,自然也是人老成精,不會深入太敏感話題。

他很能揣摩三王興趣所在,坐下後便聊起一些舊年東宮人事瑣細。但李潼更好奇還是這個楊衝自己的經歷,偶爾發問,一個老太監的風雲一生很快就瞭解大概。

按照這個楊衝自陳,其人貞觀年間便已經入宮,從內宮雜使做起,並在儀鳳年間供事太子內坊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楊衝大機率也會隨着李賢的被廢遭受波及,或死或刑,或是卑事雜役了此殘生。

但是這個楊衝有一點特殊,按照他自己的說法:“老僕本神都閭里野人,舊年國朝建業,有洛陽鷹匠走散,入爲鄉鄰,因習飼鷹戲法,舊時調露年間,裴大將軍走擊突厥,天皇因召匠者隨軍捕捉兇禽以充鷹坊,老僕因是隨軍……”

聽到這裡,李潼對這個楊衝不禁刮目相看,難怪能免於廢太子的波及,這老太監居然還懂得玩大鳥!可見人該有一技之長,走投無路也能絕處逢生。

這個老宦官履歷的確豐富,並不只是在禁中熬資歷,先是作爲捕鷹雜使跟隨裴行儉大軍出征突厥,後來乾脆留在邊地數年之久兼事牧署。邊疆養了幾年的馬之後,頗積事功,後又在光宅年間返回神都禁中,得授內常侍,成爲司宮臺的紅袍大佬。

聽完楊衝自述身世之後,且不說李光順與李守禮的驚歎連連,李潼只覺得自己心態崩得稀碎。他堂堂一個穿越者,論及人生精彩程度,甚至還比不上一個土著太監!

瞧瞧人家,捕鷹玩鳥,種田牧馬,弓刀建事,雖然沒有了男人該有的標誌,但這纔是一個男人該有的人生啊!

拋開這些噱念,李潼只覺得這個老太監楊衝真是一個大寶藏,且不說職權如何,單單其人生履歷、見識經驗,若能盡數瞭解,滿足好奇心之餘,於他也能有極大裨益。

“常侍經歷內外,兼事諸業,於國積功,堪稱耆長!小王等虛尊寡識,日後難免訪問,還請勿辭。”

對於有本領的人,李潼向來心存敬重,對於這個老宦官也是非常的客氣,移席就近,笑語說道。

對於少王禮貌,楊衝也是受寵若驚,半避於席外連連拱手道:“卑賤奴僕,豈敢承禮。大王不厭卑鄙,老僕恭待走喚。”

眼見這個楊衝如此態度,姑且不論宦官這一羣體名聲好壞,李潼對其都是好感大生。

外朝那些廷臣們政治前景與途徑都很多,對他們李唐宗王多是敬而遠之,而且外廷人事紛繁,牽扯諸多,李潼就算想撩都還顧忌重重,還未必能撩得動,遠不如內廷宮官這麼方便好上手。

楊緒見自家乾爹與少王相談甚歡,也是徹底的鬆了一口氣,便又上前說道:“大王尊貴體格,志趣宏大,或厭煩日常瑣細滋擾,雜務都可吩咐僕等,助養清趣,也是僕等榮幸。”

聽楊緒這麼說,又見其義父楊衝也是一臉附和的點頭,李潼越發有感於宦官羣體在武週一朝前後權力分配格局中的失落與卑微。

這大概就是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武則天那麼一個權欲旺盛又手段高超的人,終究也是不能將權力的分配面面俱到,逼得宦官羣體們不得不豁出命去搞革命,也讓她的兒孫們得有些微折騰的餘地。

他大約能夠想到這個楊衝爲何求見自己,除了替他乾兒子認錯之外,大概也存了要搭上他家這條線的想法。而他也的確需要這樣的人,將得自他奶奶的所謂聖眷,逐步變現化作切實可控的力量,積攢下來待時而動。

略作沉吟後,李潼很快想到吩咐交待,然後便又笑道:“近日恰好有事需請託司宮,有中官名蘇延嗣等諸人,我想調入舍下遣用,有勞常侍視問。”

“大王所囑,老僕謹記,一俟有訊,即刻走告。”

楊衝聞言後,連忙恭聲應下。

他今日來見三王,的確正如永安王所想,替乾兒子道歉還在其次,主要還是想結好三王。

李唐宗室凋零,當今聖人幽居難見,他們這些宦者中官,存在意義便是攀附主上,三王特別是永安王於大酺禮日深受神皇陛下讚賞,能與之結下一份良緣也算是窺察上意。

楊衝自己混到司宮臺內常侍的位置,人生可謂是達到一個巔峰,沒有了什麼可見的進步空間。

但他膝下如楊緒這樣的義子不少,彼此之間的關係既可以說是乾親的香火情,也是一層上下的統屬,同爲禁中鷹犬走狗,有主人和沒主人,感受自不相同,團伙內部的凝聚力也不一樣。

或許禁中其他中官頭目還在猶豫嗣雍王一家前景仍不明朗,但楊衝本身就有軍旅從戎的果決,對李唐法統又存忠義,再加上舊年從事東宮的情誼,當然也少不了乾兒子楊緒對永安王諸多讚美的勸說,便果斷出面示好。

李潼交代這幾名宦者乃是早前與武三思發生衝突時在場的中官,本來已經叮囑薛懷義稍作關照,但料想薛懷義不會對這種小事上心,現在既然有了這一層便利,不如將人召到自己身邊聽用,讓他們免於被武三思報復。

這一層緣由,他沒有多做解釋。類似楊衝這種老太監,爲人做事自然不失謹慎,屆時肯定也要仔細打聽。

這件事不大,畢竟彼此剛接觸,遠談不上什麼默契和交情,也難性命相托。所謂東宮舊人,只是打開話題的一個由頭而已,不可當真。通過這樣一件事,李潼也是表達自己仁厚念舊,惠及庶下,不負於人。

聊完了這些話題,李潼視線又忍不住落在跟隨楊衝入堂的那一名年輕宦官身上,實在是太過魁梧,讓人印象深刻。

剛纔幾人拜見,李潼詫異於楊衝自陳,沒有留意到這宦者名號,現在便擡手一指恭立於楊衝席後的年輕宦者,笑語道:“這一名健力,真是孔武難得,英姿罕見啊。”

楊衝聞言後便笑一笑,臉上也流露幾分自豪,擡手示意年輕人上前,那年輕宦者上前叉手躬身道:“僕名楊思勖,多謝大王讚賞。”

楊、楊思勖?

李潼聽到這話,頓時瞪大眼,身體也忍不住由席中半立起來,待見幾人疑色才又幹笑道:“家門舊有健卒也名思勖,緣數巧妙,讓人失態。”

他神態雖然儘量淡定,但心情卻絕不平靜,視線頻頻望向魁梧的楊思勖,那種想要將之招攬的衝動簡直比去年見到鍾紹京時還要更加強烈。

“小兒拙壯癡呆,竟能與大王伏此前緣。”

老太監楊衝將永安王神態變化收入眼底,嘴裡打着哈哈,心內卻在思忖,他看看自己這個乾兒子,片刻後又起身說道:“這孩兒愚魯遲鈍,諸技無成,能誇者幾分薄力堪驅,常患他不能自養,斗膽薦爲大王驅使,不知大王肯否收留?”

李潼聽到這話,那真是心裡樂開了花,幾追早前明堂廂殿被他奶奶贊爲佳孫,只覺得這些太監們纔是他們李唐最忠誠家奴,外間那些對他們兄弟們冷漠的廷臣們都是狗屁!

他也從席中立起,上前拍拍楊衝手臂,笑語道:“且不說我本就喜愛健勇少壯,老翁能深銜舊義,走拜故庭少郎,所薦人力,哪有推辭的道理。”

楊衝聞言便一拍乾兒子楊思勖肩膀說道:“劣奴還不快拜謝大王收留!”

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078 死而無憾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056 金吾衛大將軍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039 羅網常設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207 李氏名駒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133 太平歸邸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274 只待神都制命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248 太平積忿0081 少王險計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117 權門惡事0010 悲慘的一家人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047 向陽而行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223 軟飯香糯0105 人間滋味0096 勇宦楊思勖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163 加官加封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279 飛錢承兌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221 窺望河西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326 幼宦可養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156 武氏羣英會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321 來君珍重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047 向陽而行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328 野狐宰相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164 官拜尚輦奉御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260 分頭入洞房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040 內教坊伶人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039 羅網常設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
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078 死而無憾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056 金吾衛大將軍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039 羅網常設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207 李氏名駒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133 太平歸邸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274 只待神都制命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248 太平積忿0081 少王險計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117 權門惡事0010 悲慘的一家人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047 向陽而行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223 軟飯香糯0105 人間滋味0096 勇宦楊思勖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163 加官加封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279 飛錢承兌0462 天子難挾,黃雀在後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221 窺望河西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326 幼宦可養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156 武氏羣英會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321 來君珍重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047 向陽而行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328 野狐宰相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164 官拜尚輦奉御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260 分頭入洞房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040 內教坊伶人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039 羅網常設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