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

王府外堂雖然賓客衆多,但內堂裡卻並沒有太多外人入此,甚至就連賞賜入邸的宮人們都被安排在了別處。主要是太妃房氏不喜躁鬧,也不想讓太多生人圍繞起居,因此哪怕今日大喜臨門,仍然只是家門內稍作慶賀。

家門三子一日並封親王,所以後堂裡雖然不如前院那樣熱鬧,但也是一派喜樂融融。不過一家人談笑間,好氣氛卻突然被破壞了。

原因是李守禮的生母張氏在談笑間突然說道:“三王少壯,一日並封,如今各爲封建之始,先王若泉下有知,必也能英魂含笑!難得雍王殿下邦國復封,歸籍有望。兄弟各據邦土,宗則爲親,國則爲友,一家三建,真是榮耀。”

這話本來也沒有什麼問題,所謂封建,便是封邦建制。

如今大唐爵制雖然不像古前那樣各自都有實際的封土,並能在封國中建立獨立的法律,僅僅只是各自佔有一部分戶籍租稅。

但總體上而言,仍然只有親王的封國纔可稱邦稱國,至於其他的嗣王、郡王等就要差了一些意思。

說的更具體一點,那就是三王可以各置家廟而自爲始祖,這是親王纔有的權力,其他級別的王爵則就只能祭祀自己這一脈得國之祖。

聽到張氏這麼說,太妃房氏也是微笑頷首,三子各自封建成宗,這對她而言也是一樁大喜。特別最小的兒子入嗣孝敬,是她心裡一個心病。

如今朝廷雖然還並沒有在禮法上承認三子迴歸本宗,但卻是將先王故爵重作冊授,在房氏看來,小兒子歸祭本宗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至於孝敬絕不絕傳,她並不怎麼在意,最重要是自家人能夠整齊。

但張氏接下來的話卻讓房氏臉色微微一變:“妾近日也多聽出入幾家閒人議論,言雍王雖然新冊,但後續還是有一些疑難。潞王如今在嗣,若雍王再合籍歸宗,則就難免會有易封亂禮的問題。妾近日也在暗忖此事,祖宗家廟自然不敢輕易滋擾,但生人卻能有就宜的餘地。

雍王自有壯功於家國,歸嗣當然。而潞王只是舊年從宜代事,本身也沒有足夠的才性高支家門,自退讓禮,既能助成家事,也是兄友弟恭的美談。妾願與潞王別庭自立,以待雍王歸家主事。”

張氏一番話緩緩道來,一邊說着一邊偷窺房太妃的神情,但講到這裡的時候,神情中仍然難掩一份激動。

張氏這一番話說得初聽倒是不失誠懇,但聽在房氏耳中,卻下意識覺得有些不妥。

她倒沒有深作回味,只是擺手道:“朝廷如此設封,或有存心幽隱的權衡,當中的確多有混亂,未必是咱們這些婦人能夠感思周全。雍王歸宗與否,也並非能夠私庭決斷。但別庭自立之言,絕對不可輕說!如果爲了歸宗主事,就驅逐在嗣的兄長,這對雍王聲譽損傷實在太大!”

“終究是要如此,不過早晚的區別。雍王自是家門的柱石,又身領先王故國。無論是爲美玉能夠留守宗中,還是家廟不受騷擾,太妃難道忍心讓雍王久立別家?”

張氏講到這裡,神情顯出幾分悽苦:“一家人自應當分甘同味,熬過了往年的悽苦,能夠共榮於當下。妾也別無所求,只盼自身捨出的這一具骨肉能夠福樂無憂。潞王凡所經歷,難免簡慢大意。既然眼見到這是必作的後事,又何必再困於俗情?

太妃關心雍王的聲譽,這誠是母性慈厚。但潞王雖然德性不高,畢竟也是承歡膝前的孩兒。妾懇求太妃能夠再施眷顧,成全這個孩兒知禮恭退的一點名聲,讓他能夠自己言退,不要爲勢所逐。”

房氏聽到這裡,眉頭緊皺起來,初聽倒是感覺張氏這一番話也的確是用心良苦、顧全大局的同時又給自己的親生骨肉爭取一點從容,但是心裡又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她跟張氏算不上是親密無間,但這麼多年一起生活下來,對其脾性也是頗有了解,只覺得這一番話由張氏說出來,感覺總有些怪怪的。

想了想之後,房氏並沒有直接回應張氏的請求,而是不動聲色道:“咱們這些閒庭婦人,外事還是不必多作過問。兒郎早已經能夠承擔起家務重擔,或許早已經有了全盤的計議,貿然開口乾涉,未必是好。”

張氏聽到這話,神情便有幾分激動起來,直接自席中站起,語調也不想剛纔那樣苦口婆心,而是有些尖銳起來:“太妃所慮,無非雍王聲譽而已。妾也已經言明,讓潞王主動棄事,只求幾分退的從容。

雍王的確性尚勇武,能夠操弄大勢,家業所以迎來轉機,全在雍王籌劃,妾也身懷感激。但就當妾是孤僻狹計,太妃能夠安心領受兒郎捨命搏求的富貴,但妾卻做不到!不受身孕之苦,能有鑽心之痛?妾知潞王犯險弄事之後,真是怕得寢食不安……

妾不盼他能領袖人事,只盼他能安享餘生,太妃連這一點從容都不肯舍,難道我母子真的畢生只能給人作墊腳的石階?”

“你、你說什麼?我、我何有……”

聽到張氏如此直白的指責自己身無所處而不愛兒郎,房太妃臉色霎時間轉爲慘白,擡手指着張氏,氣急之下竟是口不能言。

兩方談話隨着語氣加重,自然傳到了側廳,側廳裡潞王妃獨孤氏、雍王妃鄭氏並李幼娘和其他家眷們聽到吵鬧聲後,也都紛紛走進正廳裡,看到這副模樣後,一時間也都不敢多說什麼。

鄭文茵擡手示意獨孤氏先將張氏引出,她則上前要將房太妃扶回內室,並強笑道:“今日家門大喜,凡事溫言能決,何至於失了和氣。”

獨孤氏也附和着說了兩句,正待上前拉起張氏,然而她手腕卻被張氏反手握住。

“兩位王妃不必急於逐我,今日一腔忿聲也不是爲了其他!太妃端坐高堂,但用心卻太不公允,潞王、雍王都是悉心長成的孩兒,教養上已經分出了長短,如今還要強壓着潞王爲雍王墊足……”

“讓她說、讓她說……我沒有孕養孩兒的榮幸,沒有福澤惠於家門,本就是一個天厭的棄婦……但今日,誰也別想恃着蠻橫將醜惡鬧出家門!你有什麼惡語,我在堂上生受,但敢有片言流出堂外,就算守禮恨我餘生,也要私決了你!”

房太妃這會兒已經是滿眼的淚水,推開了入前攙扶的王妃鄭氏,站起身來直望着張氏。

兩人言辭越來越激烈,同在堂中的兩名王妃一時間也是一臉的尷尬情急,不知該要如何勸解。

正在這時候,李幼娘突然一拍腦門,指着張氏怒聲道:“我聽出來、記起來了!前日內宅有人來訪,是張阿姨你家故親,細言要跟清河張氏合籍,只恐你家門庭不高,所以要把二兄帶出家門,原來是你自己要做一個潞王太妃!”

突然被李幼娘叫破心跡,張氏一時間氣勢消了許多,但片刻後又瞪眼叫嚷起來:“你小娘子人事不曉,不要胡說!潞王終究是我辛苦孕成的孩兒,往年在嗣宗中,雖然朝夕相見,我不敢竊占一分身爲人母的榮光!但潞王今日的富貴,那是捨命搏來,太妃只是坐享成功,難道漢王、雍王還不足養你?把我的孩兒還我……”

“阿母,你不要說了!”

正在這時候,李守禮終於衝入了堂中,向來粗枝大葉的他,這會兒一臉的悲痛淚水。

他走進房間裡,撲倒在張氏足邊,一邊重重的叩首,一邊悲聲說道:“只是兒子無能,居然讓阿母集聚這麼多的怨苦不能覺出,如今卻化作利刀剜刺至親之心!不怪阿母惡語,兒子無能、兒子不孝……阿母再發一聲,我便將此一身血肉奉還!”

說話間,他便解下腰間割肉小刀,直接擡臂割去。隨後趕來的李潼見狀一慌,忙不迭擡腿踹倒李守禮,摁住他的手腕將小刀奪下來。

李守禮悲哭着掙扎,又從地上爬到房太妃足前,額頭砰砰的叩打着地面,嚎啕哭道:“兒子不孝,讓娘娘遭受這種指摘……只是我自己無心、無能,求娘娘不要怪罪阿母失言……”

李潼轉頭狠狠的瞪了張氏一眼,同樣也跪在房氏面前,沉聲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是兒子失察,只知誇耀於外,竟不知人情已經擾至內庭。奸邪惡言,娘娘千萬不要入心!兒等失怙年久,非娘娘養教,幾能成人?當中甘苦,銘刻心扉,絕非邪言更毀!娘娘切勿氣動傷身,使親者悲痛……”

房氏低頭看着兩個兒子,眨眨眼抹去眼中淚花,想要擠出一個笑容,嘴角抖了幾抖卻終究沒有笑出來。她彎腰捧住李守禮嚎哭到扭曲的臉龐,顫聲道:“不怪你、娘娘不怪你……你阿母所言,是有幾分在理。但是,二郎啊,人世間的辛苦,你所受仍少。沒了你兄弟幫扶,娘娘怕你孤弱難支啊……你們兄弟,雖不是我骨肉,但卻是我性命,只要娘娘仍在,便不准你們兄弟失和,爲人見笑!”

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290 懼親如仇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321 來君珍重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005 再愛我一次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281 牡丹花下死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220 如意元年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091 恩賜瑞物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203 奔跑的大王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328 野狐宰相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055 一人而敵一族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115 倩女幽魂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006 人盡敵國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008 聖母神皇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035 嬌花藏毒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079 神宮巍峨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456 誰沐代王恩威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088 貌類乃父0262 謀殺河東王0081 少王險計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141 劫掠金吾衛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399 行驛命案說幾句話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
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290 懼親如仇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321 來君珍重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005 再愛我一次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281 牡丹花下死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220 如意元年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091 恩賜瑞物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203 奔跑的大王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328 野狐宰相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055 一人而敵一族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1014 長安繁華,享之不易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115 倩女幽魂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864 老少互娛,其樂融融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006 人盡敵國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008 聖母神皇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910 邊州事繁,國力日盛0035 嬌花藏毒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302 百家爭婿,俊臣奉禮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079 神宮巍峨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456 誰沐代王恩威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088 貌類乃父0262 謀殺河東王0081 少王險計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141 劫掠金吾衛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399 行驛命案說幾句話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