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

雖然已經是年關將近,長安城中卻並沒有太多節日喜慶的氛圍。市井坊間,民衆們神情言談都透出一股憤慨之情,至於原因,則正是此前吐蕃強行霸佔西康的行爲。

雖然絕大多數普通的長安百姓,終此一生只怕也難親自前往荒遠的西康,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吐蕃侵害大唐利益的行爲倍感憤慨。

對於朝廷所採取的態度強硬的迴應,長安百姓們也都倍受鼓舞。如果說有一點不滿,那就是朝廷這一次準備發兵西康與吐蕃交戰的人馬並非從關中選募,讓許多鬥志昂揚的關隴子弟都沒有用武之處。

甚至不乏民衆聚集在兩縣衙署門前請願,道是關中自有驍勇可用,希望朝廷也能在京中設立募兵地點,讓關中勇健兒郎們也能爲國征戰、痛懲狼子野心的吐蕃。

民心雖然雄壯可觀,但朝廷做出這樣的佈置安排,自然也是有着全盤的考量,並不會隨意的更改,只在兩縣衙署門外張貼告示,告令民衆們只需安心的歡度佳節,與吐蕃對線諸事,朝廷自有安排,絕不容許吐蕃這怙惡不悛的惡鄰繼續再有侵害大唐利益的舉動。

民間的這一份熱情,也反映出在經過高宗大帝賓天、垂拱之後這十幾年的時局反覆,以及新朝數年的休養生息後,整個大唐從朝堂到民間都充斥着一股希望大唐能夠重新輝煌、再返巔峰的願景。

除了民間輿情憤慨有加,朝廷各種相關事務的運行也都極有效率。雖然聲明中是說勒令吐蕃在新年之前退出西康,否則便發兵攻討,但實際上,朝廷根本就沒有等待吐蕃給出迴應的打算,敕令發出當日,便即刻派遣幾路御史前往山南道諸州計點軍簿,爲正式的卒力征發做準備。

與此同時,作爲今次大軍統帥的同王李光順也不會留在京中度過即將到來的新年,而是要在年前便動身南下蜀中,進行各種相關的準備。

在李光順離京之前,禁中也特意準備了一場家宴爲之送行。

外出典兵、主持對外征戰,自然遠不及榮養京中來得安逸,就算李光順作爲主帥,並不需要身臨前線、親自上陣殺敵,家人們也都頗爲擔心,一遍又一遍的叮囑李光順一定要注意安全。

李光順自己倒還情緒穩定,他本身便不是一個耽於安逸享樂之人,雖然第一次擔任如此重要的主帥之職,但此前也有在蜀中爲官多年的經歷,對此倒並不覺得緊張。

更何況,此行的真正任務是什麼、以及具體該要怎麼做,聖人早已經詳細的面授機宜。家人們憂心忡忡所言及的各種兇險情況,他基本都不會遇上。

不過,這些機密內情自然不可隨便向外吐露,哪怕是殿中這些宗親家人們,也都沒有了解這些的必要。因此對於衆人的各種關切聲言,也只是微笑傾聽、頷首應是,享受着家人們這一份溫情脈脈的關懷。

不同於其他宗親們的各種關切,岐王李守禮對於長兄這一次出京外任是頗爲的羨慕,忍不住便感慨道:“京中雖然畢集宇內人事風光,但終究不及邊中詳盡切實。阿兄此行赴邊,名臣強軍環擁身側,創功揚威自是當然。唐家兒郎豈無擔當重任的器量與勇氣,安全與功否,不需家人們過多擔心。但請阿兄一定記得,功成凱旋之日,若得些許閒暇,能揀取幾樁彼方風土人事,歸京後讓家人們細細賞覽,那是再好不過!”

“二兄你這說的什麼話!凡所行軍,都有三分風險,咱們阿兄赴邊是要征討惡賊,又不是採風遊玩,十分的心力要有十二分都用在王事當中,哪有閒情揀選什麼風土事物!難道疆場鏖戰之時,還要惦記着給你挑選幾個蕃女姬妾!不該拿這種事情來開玩笑!”

已經身懷六甲、臨盆在即,但今天也特意入宮爲長兄送行的李幼娘在聽到二兄這沒心沒肺的說辭後,登時就變得不悅起來,皺眉薄斥道。

此前軍機相關,李守禮也有參略,自知長兄此行並不像家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嚴肅危險,再見宴會中分別的氣氛有些憂愁凝重,所以才這麼說想要調和一下氣氛,卻沒想到被小妹一通訓斥,但也並不多作解釋,乾笑一聲連連表示幼娘說得對,打仗就該有打仗的樣子,哪能隨便想女人。

因爲李光順明日便要動身南下,所以這一場家宴也並沒有持續太久,各作致意後便結束了,諸宗親們紛紛起身告退。

不過,跟隨英國公李重福一同入宮參宴的李裹兒卻磨磨蹭蹭不肯離開,待到殿中宗親們離開的差不多了,兄長李重福也幾番示意李裹兒起身告退,然而李裹兒卻作視而不見。

一直等到殿中統共剩下沒有幾人,李裹兒才陡地起身衝入聖人席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語調悲憷的開口說道:“我聽說聖人有意要把我發配邊中和親賜婚?懇請聖人切勿如此……裹兒生是唐家之人,死則唐家之鬼,此身絕不生入蕃鄉……縱然蕃主恃強懇求,請聖人千萬不要答應!否則、否則我便自戕陛前,以死明志!”

李潼聽到這話,先是愣了一愣,有些不解的望向一臉尷尬的李重福。

“臣有罪!教妹不善,讓她聽取許多坊裡邪言,竟滋擾陛前……”

李重福滿心無奈的入前叩拜請罪,並將李裹兒這番言辭緣由稍作解釋一番。

事情還要從不久前青海王慕容萬向朝廷爲嗣子請婚一事說起,爲了安撫吐谷渾遺民,李潼答應了青海王這一請求,並着令宗正揀選宗家適齡女子封爲縣主、賜婚青海王家。

這本來也是一樁正常的事務,許多投靠大唐的蕃部君主都有與唐家宗室聯姻的待遇。諸如高昌王麴氏、鐵勒契苾氏等等。

藉着這一次整理宗家譜牒的機會,李重福也懇請宗正將自家這個不安分的妹子造籍於宗譜副冊,免得這娘子再常懷有悖人倫、大逆不道的思計。

之後不久,便發生了吐蕃贊普強佔西康的事情,坊間市裡對此多有熱議。民間的議論自然各種聲調都有,腦洞怎麼大就怎麼來。

這當中便有人覺得吐蕃贊普之所以這麼做,未必是要挑起與大唐的邊釁、挑戰大唐的權威,而是不滿於大唐有欠禮尚往來的禮數。

因爲吐蕃奉送一位公主入唐,並將西康那麼大一片疆域作爲封土,大唐卻並沒有相應的回禮表示,這在普通人家看來都讓人不能接受,更不要說一國之君。所以吐蕃贊普才做出抗議,但也只敢針對西康這塊陪嫁的疆土,卻不敢貿然侵犯大唐別的領地。

依照這種論調,只要大唐選送宗室之女賜婚和親,便能解決這一樁邊事困擾,並不需要真的大動干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就有人能將大國爭霸的取捨生生套入家長裡短的糾紛中來。雖然這種論調只是少數,但恰恰又有腦筋不好的人去相信這種邏輯,於是便發生了眼下這一幕畫面。

畢竟如果這說法真的成立的話,那李裹兒倒還真的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唐雖然和親羈縻的事情做過不少,但還並沒有將嫡親公主許配蕃君的事情發生。而吐蕃贊普的身份與地位又不同於一般的胡酋君主,也不能隨便打發了。

當今聖人唯有一妹,且早已婚配,而苑中幾位公主俱年幼。更何況誰敢作此提議請求的話,聖人怕要跟他玩命,當然是玩他的命。

而李裹兒雖然已經附名宗籍、但至今仍是庶人、未得封命,可畢竟血脈身份不俗,可真要與吐蕃和親的話,的確是一個頗爲恰當的選擇。

李潼當然不會有同吐蕃和親的打算,可在瞭解緣由之後,再見李裹兒那俏臉上滿滿的倔強與悲傷,心中居然生出了這麼做好像還不錯的想法。

贊普你要媳婦不要?能把你搞得家宅不安、雞犬不寧,甚至衆叛親離那種。你想要,老子現在就給你送去!

當然這想法也只是一時的噱念,別說大唐根本沒有同吐蕃和親的需求,就算是有,等個五十年,等到這女子年老色衰、還沒作死自己的情況下,再送往吐蕃。

對於李裹兒陡發神經,李潼也懶於迴應,擺手示意英國公將人領走。看到李重福如今較之剛剛歸京時已經頗見滄桑的外表,李潼也不免感慨誰家攤了這麼一個活寶都不容易。歷史上他三叔攤了倆還能硬挺那麼多年,也算是命硬了。

收起這些噱念後,李潼也並沒有即刻歸宮休息,而是吩咐前往探望太皇太后。他奶奶雖然也有參家宴,但短坐片刻便以身體不適而起身離開,情緒有些不對,應該是有什麼心事鬱結於懷。

李潼接下來國務規劃,還有要仰重他奶奶之處,所以在諸宗親離席之後,便直往太皇太后寢宮而去。

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294 門人遇襲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105 人間滋味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133 太平歸邸0368 薛郎鐵頭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308 吾皇萬萬歲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019 一隻大青鵝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295 無妄之災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055 一人而敵一族0078 死而無憾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060 唯望生,不望死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051 《逍遙王》0037 春官武承嗣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328 野狐宰相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296 通泉縣大街痞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006 人盡敵國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292 留財不留人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223 軟飯香糯0260 分頭入洞房0289 竇七入彀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258 曲江盛會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086 曲樂動人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141 劫掠金吾衛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015 仁智院掌直0023 情新因意勝0073 春江花月夜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279 飛錢承兌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
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294 門人遇襲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105 人間滋味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133 太平歸邸0368 薛郎鐵頭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308 吾皇萬萬歲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019 一隻大青鵝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295 無妄之災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055 一人而敵一族0078 死而無憾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060 唯望生,不望死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051 《逍遙王》0037 春官武承嗣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328 野狐宰相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296 通泉縣大街痞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006 人盡敵國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292 留財不留人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223 軟飯香糯0260 分頭入洞房0289 竇七入彀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258 曲江盛會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086 曲樂動人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141 劫掠金吾衛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015 仁智院掌直0023 情新因意勝0073 春江花月夜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279 飛錢承兌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