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

當陸景初趕到王府直堂的時候,早已經是日上三竿,直堂中諸員悉數就位。

一路疾行入堂,陸景初本來是略有氣喘燥熱、額頭汗水隱現,可是隨着當堂學士宋璟擡頭一瞥,只覺頸後似有一股冷風灌入衣袍內,燥熱、汗水頓時消散一空。

他垂首趨行至前,小聲道:“卑職昨夜鄉親入京,情熱忘形,酣飲醉臥,所以……”

“入座吧,缺籤半日,月末折計。”

宋璟聞言後略作頷首,示意陸景初歸席,然後繼續伏案批閱文書。

陸景初聽到這話,心中不無懊惱,但也不敢多說什麼,緩步退後,及入廂左自己的席位坐定,這才小聲問向鄰座的鄭浮丘:“怎麼今天是宋學士當直?我月初已經缺籤,今天再折計進去,今月食補又沒了……”

行臺諸職員多是檢校之職,除了一些高位大佬有朝廷冊授的散職品秩可以直領俸給,類似陸景初這種本秩不過九品,秩俸所給實在微薄。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着行臺待遇就差,除了本品秩俸之外,各種職事補貼纔是收入的大頭。類似陸景初除了內司參軍,還領王府直學士,各種津貼補助一個月足有四五十緡之多。可是這些津貼補助都與考勤掛鉤,每日衙堂簽到,如果缺籤一定次數,補助就要相應扣除。

陸景初宰相之子,家境當然不俗,但既然已經當戶成家,開支也是不小。像昨天出迎賀知章之類的人情來往,也佔了開支的一大部分。

聽到陸景初抱怨,鄭浮丘忍不住笑了起來:“沈學士今天隨殿下巡視學院,宋學士纔來替直。辰時封籤,今天缺籤的不只你一人。唉,偏偏宋學士當直月中ꓹ 今月能領足食補的怕是沒有幾人。”

王府直學士,規模二三十人ꓹ 除了處理王府相關事宜之外,還有備問左右的職責,就類似於朝廷諸殿直學士ꓹ 相當於雍王殿下私人顧問班底。

偶有令式擬定,在正式呈交行臺討論之前ꓹ 也會由他們這些直學士進行一些修正與評估,所以王府直堂又有一個別號名觀政堂。

能夠入選這一直堂的ꓹ 都是雍王所欣賞的士林少壯ꓹ 於此觀摩政治、儲備學識,一旦外授,起步都是檢校縣令。

諸直學士分爲三班,有三名直堂學士沈佺期、宋璟與張嘉貞爲班首。這其中沈佺期與張嘉貞還算比較好說話,遲到個一時半刻也還能討個情分,可若是宋璟,則就全無情面可言ꓹ 一旦封籤,哪怕前腳已經入堂ꓹ 同樣不得補籤。

“月中不首不尾ꓹ 人心最易鬆懈。專以宋學士當直ꓹ 我懷疑不無刻意ꓹ 或就是爲了省儉廩料開支……”

陸景初一邊在案上鋪開今日需要處理的文書,一邊小聲抱怨着ꓹ 並不時怨望鄭浮丘一眼ꓹ 就差明說你姊夫不地道!

鄭浮丘聞言後沒好氣的白他一眼ꓹ 並不無忿忿道:“我直堂以來,還不知食補是什麼滋味呢!”

兩人說話間ꓹ 堂外突然人影閃過,捕捉到那一絲衣角,鄭浮丘忍不住低笑道:“瞧瞧,精明人在外窺勢,根本就不入堂!反正已經是補籤無望,不如再偷半日逍遙!”

“唉,腳步快了幾分,無地轉圜。”

透過窗戶縫隙,陸景初看了一眼外廊正提着缺胯衣襬、躡手躡腳弓腰向外行走的郭元振,忍不住嘆息道。

郭元振遲到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遲到反而讓人意外。堂外偷窺看到直堂者是宋璟,自知補籤無望,索性再偷溜出去。

日常出入直堂,他與門卒也已經混熟,堂外閒聊幾句,終究覺得留在王府摸魚太扎眼,準備牽來坐騎過街去平康坊溜達一圈。可他這裡剛剛行出府門,便聽到儀門外馬蹄聲雷動,頓時端正站姿,大步入前,果然不久之後,雍王儀駕便在甲兵們簇擁下駛入儀門。

於是郭元振便連忙湊過去,與其他員佐們一同操辦防衛交接事宜,彷彿本職如此,絲毫看不出是遲到摸魚兼早退。及至雍王登堂,他又三步並作兩步的躥進了沈佺期等人身後,便走便擦着額頭汗水,似乎是跟着出入一程累得不輕。

宋璟等人匆匆出堂迎接雍王殿下,一時間也無人搭理郭元振,只陸景初、鄭浮丘等知他去而復返者,暗裡向他豎了豎大拇指。

趁着衆人迎接雍王之際,郭元振悄悄溜進籤席,方待執筆,便覺身上冷嗖嗖的,擡頭一看,只見雍王與宋璟都直勾勾望着他,乾笑一聲,擡手撣袍退回廂左默立。

“今屆院試,參考者較此前翻增數倍,諸紙筆文物所費更甚,行臺已經批給京南安義倉出具。不過院試場次未定,倉物給出仍需防守。行臺並無閒員,郭某引甲看守,院試不結束,不準離倉!”

國子監學位與場地有限,所以行臺另設集英書院,位於京中光宅坊,用於給參考學子錄名造籍,以彙總四方學子。

朝廷科舉尚有諸州貢舉人進行遴選,集英書院的院試便是行臺考選的一次初試。當日參考、當日出榜,相當於朝廷典選的長名榜。過了院試,纔可以參加西京國子監監試,監試通過後,便有了正式授職的資格。

當然,如果嫌監試授職過卑,也可以繼續備考參加行臺所主持的堂試。

雖然行臺一系列的考選都沒有朝廷所授給的正式官身,但有一點優勢是朝廷科舉所比不了的,那就是在這考選過程中,並不存在大量蔭給佔據名額,畢竟這也是朝廷才擁有的權力,行臺還是沒有資格對官員子弟直接進行蔭授的。

郭元振聽到安排自己去守倉,臉色不免一苦。不過他小事上抖機靈,大事上還是不敢含糊,連忙入前恭聲應是。

入堂坐定、隨意批閱了一些堂務府事之後,李潼突然一頓筆,想起來一節,擡手指了指陸景初說道:“途中偶聞坊間新辭傳唱,聽說是陸學士鄉親擬作?”

陸景初聞言後連忙起身,將剛剛入京的賀知章介紹一下。

李潼聞言後也頗感興趣,又笑語道:“江南有才士啊,這越州賀知章,會不會參加院試?若是入場,將他考卷取來府中觀詳。”

陸景初聞言後自是大喜,他對自己這表兄才華頗有信心,認爲不必憑着倖進出頭,所以沒向雍王舉薦。但現在是雍王主動垂問,那意義自然就不同了,又連忙講了一些賀知章的舊作。

李潼聽完後也是頗爲高興,賀知章大名他自然不陌生。且不說其人最爲人知、與李白之間商業互吹的互動,單單其人本身就值得李潼另眼相待。

賀知章傳世詩文不多,但在初唐到盛唐這一個唐詩的過渡時期,自有其非凡位置,號稱盛唐之先聲。不說沈宋之流初唐詩名早著,在從初唐到盛唐這一時間點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就是陳子昂與賀知章。

陳子昂詩文俱壯,可以說是一掃六朝頹聲,但是憾於命運多舛、英年早逝,陳子昂雖然破除六朝遺風,但卻沒怎麼有時間去做更多開創。如果說陳子昂是重在破,那賀知章就是創了,自賀知章以後,唐詩無論題材還是技法,包括詩文名家都呈井噴一般涌現出來。

現在陳子昂已經在事行臺,賀知章這個原本的江南狀元也來到了長安,李潼心裡當然高興得很,並打算找個時間見見賀知章,搞點文抄活動震震他。賀監都已經入世了,羣星璀璨的時代已經不遠,再不抄就他媽沒機會了。

不過相對於賀知章的詩文之名,李潼眼下更感興趣還是陸景初的另一個親戚,就是他的連襟蕭嵩。蕭嵩於盛唐出將入相,也是開元時期一個重要人物。

不過怎麼說呢,相對於賀知章才情外露、乍一入京便引起了一些討論,蕭嵩這人就有點學渣的味道。

蕭嵩去年就來到了長安,看在陸元方的面子上,李潼還免了他的學雜費讓他入讀國子監,但用楊再思的話說這娃就是個樣子貨、繡花枕頭,陸氏名門、不意有此愚親,一點秀氣全都浮於表面。

李潼倒是不怎麼了解蕭嵩未發跡時的經歷,只是將之列在了還能救一救的名單中,打算找個機會將之召入鷹苑栽培。也不說給誰面子,畢竟長得帥的人免不了是惺惺相惜。

午前處理了一些瑣事之後,午後楊再思入府奏事。他是西京國子監祭酒,一應選事也在職內,近來也是操勞有加,看着都有幾分消瘦。

李潼特意將楊再思留在邸中用餐,並於席中遞出一份行卷,望着楊再思笑語道:“這裡一份三原學子行卷,能否有勞楊相公惠評,直免院試?”

楊再思聞言停箸,擡手將這行卷推在一邊,並正色道:“學子投卷,行臺自有集英書院納之。臣職非在此,不敢啓閱。”

李潼碰了一個軟釘子,不免有些不悅,瞥着楊再思微笑道:“近來有聞時流所論,言楊相公東西作風不一,往年就事神都,頗有和光同塵。如今在事西京,卻似有賣直之態啊!”

楊再思聽到這話便笑起來,在席中舉杯笑道:“臣爲殿下賀!殿下得人得治,具位臣員能憑賣直而獲尊榮,此庸道之主能得之態?”

李潼聞言後先是一愣,不久後也笑起來:“水土不同,或橘或枳。不獨我得人,楊相公也得於世啊!”

彼此互吹之後,李潼又笑着說道:“此三原學子李潼,確有秀才實在,只因身世不便,投我門庭求一方便,攬卷惜才,實在不忍卻之。”

楊再思聽到雍王這麼說,便也不再賣直,餐畢洗手然後才笑語道:“能得殿下垂青,我也實在好奇究竟何等令才?”

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046 京華遊仙窟0164 官拜尚輦奉御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113 荒園生妖異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234 刑威如玩物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319 巽郎才壯0120 諸用仰於國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039 羅網常設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120 諸用仰於國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230 過平康款轡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191 少王竟知有我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007 上陽宮官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088 貌類乃父0100 不望獨活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061 佳人再贈香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101 出閣河東王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294 門人遇襲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098 禁宮隱細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020 願此心同我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270 兵入武氏邸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059 生人探幽
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046 京華遊仙窟0164 官拜尚輦奉御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113 荒園生妖異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234 刑威如玩物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319 巽郎才壯0120 諸用仰於國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039 羅網常設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120 諸用仰於國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230 過平康款轡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191 少王竟知有我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007 上陽宮官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088 貌類乃父0100 不望獨活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061 佳人再贈香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101 出閣河東王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294 門人遇襲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098 禁宮隱細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020 願此心同我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270 兵入武氏邸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0059 生人探幽